何西阿书第13章查经资料
何西阿书第十三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何西阿书第十三章
C 先前和如今的以法莲──随从偶像、忘恩负义(十三 1 ~ 16 )
何西阿再次使我们看到以色列贫瘠荒凉的现在,和她过去丰富肥美的景况形成对比(参九
10
,十
1
、
9
,十一
1
,十二
13
)。就像十二章,这里关注的不是一些地理要地(当然十二
11
有些例外),而是更关注以色列一位先祖的行为和尊严──这次是
以法莲
,在第
1
节中已讲明他是代表约瑟强大儿子的后代,其中产生过统治全民族的一些强大领袖,如约书亚(书二十四
29
~
30
)和耶罗波安一世(王上十一
26
,十二
20
)。这一章延续第十二章的思路,严正地宣告审判(
5
、
7
~
8
、
9
~
10
、
14
、
15
~
16
节),并如同第十二章极力地指控罪(十一
12
~十二
1
,十二
2
~
4
、
7
~
8
、
11
、
第十三章由一系列简短的审判信息组成,每一段信息中的责备或审判危机,都因使用一些文学修饰手段,而变得更加尖锐深刻。既然何西阿有意重申一系列主要观点,也似乎在重新排列文学写作技巧。
以法莲的急剧衰败( 1 ~ 3 节)
以法莲的能力和声誉都 悲剧式逆转 ( 1 节),以此表达深深的责备;审判信息( 3 节)含有 嘲讽 ,有类似六章 4 节中,神对以色列人变化无常的描述。
神烈怒中的审判( 4 ~ 8 节)
这段责备( 6 节)因神的 自我介绍 显得格外强烈尖锐,并且字字显露祂的恩典( 4 ~ 5 节);神用野兽 明喻 自己,显明审判的凶猛( 7 ~ 8 节)。
以法莲不堪一击( 9 ~ 11 节)
以 反诘问句 深化审判的危机,清楚暴露以色列政治军事组织的软弱无能( 10 节)。
以法莲的愚顽固执( 12 ~ 14 节)
隐含在 双重比喻 中的责备,生动表达了以色列人故意不悔改所显露的愚拙顽梗( 12 ~ 13 节)。 神的怨责 加上在劫难逃的 反诘问句 ,加强了审判信息的威力;而“死亡”和“阴间”则最终行使这种恐怖憎恶的工作。
撒玛利亚致命的悖逆( 15 ~ 16 节)
这种审判的宣告夹杂着 暗喻和字面 描述──“东风”( 15 节)可以用“刀”( 16 节)来解释。
i. 以法莲的急剧衰败(十三 1 ~ 3 )
先知是讲说“ 关于 ”(而非直接向民众讲)他们的审判信息( 1 ~ 2 节是责备; 3 节是宣告),基本上是在重复九章 10 节的故事,只是这先前的一段强调以色列有丰富的潜力遵行神的旨意。以法莲在所有支派中处于尊贵和领导地位──因以法莲的存在和他充当的角色(希伯来文 ns*~ ,既可指 nis*s*a{ ,即被动语态的分词“举起”,又可指 na{s*i^~ ,“主要领导”;参∶创二十三 6 ,民二和结四十五~四十八中更常见)所导致的 战兢 (希伯来文 r#t[e{t[ ,只用在此处; Vulg. 译作“恐惧”,得到昆兰古卷的印证, IQH 4.33 ),足以反映出他对其他支派的强大影响力。如果 以法莲 指这个颠峰状态的支派,那么 以色列 可能指全体民众,而非北部支派。果真如此,这一章就与特别提到犹大(十二 2 ),并且时而关注全体民众的第十二章有更深的联系,第十二章中讲到雅各或出埃及,都是针对全体而言的。随着第十三章的渐渐展开,注意力就从过去转移到现在, 以色列 指北国( 9 节),而 以法莲 指撒玛利亚周围( 12 、 16 节)最后才归亚述统治的地区。
如同九章 10 节一样, 巴力 (参二 13 、 16 ~ 17 ,十一 2 )是玷污的根源,带来灾难的后果∶以法莲是“可憎恶的”(九 10 )和 死了 ( 1 节),在神的计划中不再担任丰产富足的角色,就如何西阿三个孩子的名字所描绘的一样(参一章),因为彻底废除圣约而面临审判的惩罚。标志以法莲荣耀尊贵衰败堕落的特定历史事件,是约两个世纪以前耶罗波安一世夺取北国政权以后,匆忙建立祭坛,与耶路撒冷对立,并开始崇拜金身银面的巴力偶像这一事件(王上十二 16 、 26 ~ 30 )。
所有这些事,都提醒我们以色列沉溺于巴力偶像的各个阶段∶ (1) 巴力毗珥(九 10 ;民二十五 3 )提示在摩西的时候就有一些预兆; (2) 耶罗波安一世于所罗门死后分裂成南北两国,使偶像崇拜更加白热化; (3) 亚哈和耶洗别为巴力崇拜火上加油,直至以利沙和耶户击杀他们,铲除巴力崇拜(王下九~十章); (4) 耶罗波安二世和继承人又使巴力崇拜死灰复燃,何西阿用好些篇幅描述这种情形; (5) 虽然亚述的侵略和被掳的生活永远改变了北部支派的生活,但巴力崇拜仍存在犹大国,直到尼布甲尼撒王攻破犹大国(主前 586 年)为止,这一点得到先知耶利米的证实(耶七 9 ,九 13 ,十一 13 、 17 ,三十二 29 、 35 )。何西阿对众牛犊怒不可遏(参八 5 ~ 6 ,十 5 、 7 ,十三 2 )的部分原因,是它们总是被当作神,甚至在巴力这个名词尚未被用来祈求之前,就引领了民众陷入外邦异教风俗之中。在列王纪下十 28 ~ 31 我们注意到,尽管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但后来仍陷在耶罗波安的罪中,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从耶罗波安一世开始的金牛犊崇拜,得到耶罗波安二世的大力支持,直到何西阿时代,撒玛利亚的居民仍持续狂热地沉溺其间( 2 节)。先知用犀利明快的笔调,披露这种邪情热望,指证他们的罪(希伯来文 h]t]~ ,参十二 8 )有∶ (1) 用他们的银子 (新译本)铸造或 熔造偶像 (希伯来文 masse{k[a^ ;何西阿书只在此处提到;参∶出三十二 4 、 8 ,讲到亚伦塑造金牛犊的故事)──银在当时是极高价值的象征,在何西阿时代可能比金子更贵重(参二 8 );“自己的”表现一种极高傲的心态,因为任何财富都属于神(诗二十四 1 ),都是祂赐福的厚礼(何二 8 )──他们却把这些用来事奉 偶像 (希伯来文 `a{s]a{b[ ;参四 17 ,八 4 ,十四 9 ;字根的意思是“成形”),以此替代或象征神。事实上永远不可,因为它们无论多么精巧(希伯来文 t#bu^na{m ,可能是 t#bu^na{t[a{m 的缩略形式; BDB, p. 108 ; Wolff, p. 219 却不认为是从 tabni^t[ 衍生而来的,后者的意思是“形式”、“形状”或“模型”),都不过是 匠人 的工作而已(参八 6 ); (2) 向偶像说话,即向偶像祷告或代求( Andersen,p. 624 ;大多数注释学者和版本,把这句话当作引导后面引言的子句,这就必须把“那些献祭的人”从分词形式更改成命令语气,并且常常需要颠倒语序);第 2 节的最后两句话可理解为∶
那些以人作贡物献祭,向它们(偶像)说话,
他们与牛犊亲嘴。
(3) 从事以人作祭牲的献祭活动──这是一幅既恐怖又荒诞的画面,人向偶像说话的同时,却“用人献祭”(其他提到以人献祭的地方,通常指祭献孩子,何西阿书中参五 2 ,九 13 ); (4) 与牛犊亲嘴; 牛犊 可能指塑造的偶像的外形, 亲嘴 是一种投入、尊敬或安抚的行为(参∶诗二 12 )。总而言之,这罪就是将价值观完全颠倒。将匠人的作品高抬为神明来崇拜;人类向金属物件祭奉后代子孙,且向这毫无生命气息的模型祈求帮助;人殷勤地拥抱用来耕田犁地的动物的塑像!
面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崇拜,无可避免( 因此 ;参二 6 、 8 的注释 )的审判就是使它变得毫无价值,事实上就是要使它消灭( 3 节)。何西阿通过重复递进的手法,突出这种消灭的场面,其中用到四重比喻∶ 早晨的云雾 用来表现六章 4 节中以色列的变化无常; 糠 (参∶诗一 4 )在 谷场上 (参九 1 ~ 2 )被狂风(希伯来文 s`r ,“暴风”或“狂浪”)吹去; 烟气 是动词 s`r 的第二个主词,强风能通过任何出口,无论是 窗子 还是房顶的烟囱(希伯来文 ~@rubba^ ,参∶赛六十 8 ;创七 11 ,八 2 ,可能指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把屋里照明的灯具上散发的烟气吹走。要点在于崇拜偶像本身会带来刑罚∶你崇拜毫无价值的东西,将一无所获,最终连你也变得毫无价值。
ii. 神烈怒中的审判(十三 4 ~ 8 )
现在神将说话,并一直持续到
14
节;然后以先知第
15
~
16
节的审判词结束。神自我介绍(参十二
9
)之后,就把以色列带回颁赐十条诫命的序曲中,并专门引用第一条诫命(出二十
2
~
3
)。
在我以外没有别神
(参∶珥二
27
)是针对第
2
节中的崇拜偶像而言的,再次提醒以色列,圣约关系具有绝对的排他性(
认识
是这种关系的象征,参二
20
,四
1
、
6
,六
6
;以色列人声称认识神,但事实上却在否认神,见五
5
,六
3
,八
2
);“除我以外并没有
救主
”是定罪以色列依靠外邦联盟,以及无
通过回顾出埃及的经历而发出的强烈谴责,如二章 13 节一样达到了高潮( 6 节)∶ 因此就忘了我 (参四 6 ,八 14 ,何西阿用这个动词表示至终绝对的弃绝──这个词和第 5 节中表示神的爱和关照的 认识 一词正好相反)。以色列人的矜夸自恃是他们犯罪的核心,连同他们自设宗教并努力维系的行为,也受到定罪(参二 13 )。他们 肚腹饱足 ,是导致心高气傲,忘记神的根源。神亲自追溯他们堕落的脚踪∶ (1) “这些民照我所赐的食物”(希伯来文 k#mo^r#`i^t[i^m ;参 NIV 、 JB ; Andersen, p. 633 ),这样的独立分隔语,比 MT 的译法“照看他们的草场”(参 NASB ; Ward, p. 218 ; Wolff, p. 220 )更合理; (2) “得了饱足”(希伯来文 s*b` ,四 10 用作审判宣言的一部分;如果饱足反导致人犯罪,那么最合适的刑罚方式,就是挫败他们); (3) “既得饱足”(两次用到 s*b` 这个词,中间没有任何连接词,有重复强调的用意,并表示第二次的用词与后面紧密相关); (4) “ 心就 ”(参二 14 ,四 11 ,七 2 、 11 、 14 ,十 2 ,十一 8 )高傲(字义为 提起 ,“高”;参十一 7 用到这个词的加强式使役动词形式,希伯来文 rwm ); (5) 忘记了我 。
审判的宣言( 7 ~ 8 节)因着引用凶猛野兽作比喻而显得栩栩如生,耶和华神的烈怒也将如此发作。 狮子 (希伯来文 s%a{h]al ,是一个表示狮子的罕用词;参五 14 ,有类似的用法)的出现使整个背景变得凶猛残酷,而“ 豹 ”(参∶耶五 6 ;哈一 8 )却在路旁伏击,等待掳物( LXX ; Vulg. 把希伯来文的 ~s%wr 误以为是指亚述,其实是“我要保持警觉”的意思;十四章 8 节为同一个动词的正面用法,指耶和华神警醒看顾祂的子民),丢崽子的 母熊 (参∶摩五 19 注释)描写它由跟踪至攻击的动作,这是从动词(希伯来文 pgs% ,“遇到”、“扑向”)及形容词“丢崽子的”(希伯来文 s%akku^l ,参∶耶十八 21 )来推断,她在暴怒当中或者要取回幼熊,或者把侵犯的敌人消灭(参∶撒下十七 8 ;箴十七 12 )──这里进一步用“撕裂(希伯来文 qr` ;参∶创三十七 29 ;珥二 13 )他们的胸膛”描述这样的毁灭。这里的“胸膛”令人联想到第 6 节,“心高气傲”使他们最终忘记神,而受到刑罚也与罪行相当。 狮子 (希伯来文 la{b[i^` ;参∶珥一 6 )的勇猛形像,再加上动词 吞吃 (参二 12 ,十一 6 ),副词 在那里 (就当场吞吃,根本不需要把死尸拖离现场),进而把狮子描绘成“田野的走兽”(参二 12 ),再用最后一个动词“撕裂”(希伯来文\cs16 bq` ,用的是加强语气的形式;参∶创二十二 3 ;撒上六 14 ),这样生动的用法,大大渲染了凶暴残忍的场面,令人惨不忍睹。
两段信息( 1 ~ 3 、 4 ~ 8 节)中隐含的审判威胁有所不同。对于 崇拜偶像的愚昧 作法──把匠人的作品当成神明崇拜,遭受的惩罚用自然现象表达,如消逝的云雾、速散的甘露、被狂风吹去的糠或烟气;犯罪作恶本身便带着刑罚,丝毫没有提到神的干预。而对于 肆意践踏 出埃及的恩惠,并且亲自弃绝神,相应的惩罚便是烈怒中的毁灭,耶和华神将像田野的走兽一样,反覆不断地猛烈攻击以色列。这一点令人想起以色列神学家相信有两种类型的惩罚∶ (1) 自然动态型──破坏神在创造万物时所设立的自然规律,会带来一些必然的恶果,就像不顾万有引力定律,要尝试从房顶往下跳一样; (2) 个人违法报应型──神对每一位个人的言行都有详细记录,将分别适时地施行惩罚。这种动态型的惩罚是智慧文学中的特点,先知书中有时也有(参∶哈二章中咒诅的言语),但报应型的惩罚则更常见于先知书。
iii. 以法莲不堪一击(十三 9 ~ 11 )
这里神继续宣告审判的威胁,并且直接提说以色列──
我要败坏
(希伯来文
s%h]t
,加强语气用法;参九
9
,十一
9
)
你,以色列
,或者依照更近代的观点,译作“倘若我要毁灭你,以色列,谁将做你的助手?”
136
以色列人最主要的罪,即最愚昧的一点,就是他们狂傲自恃(参
4
~
8
节注释
),这不仅表现在信赖人手所造的偶像(
1
~
2
节),或愚昧地认定巴力偶像带来五谷丰收,还表现在信赖撒玛利亚的统治政权(
10
~
11
节)。这种愚昧的罪行将被暴露,神将撤去一切使以色列人安居的
帮助
(参∶诗三十三
20
,七十
5
,一一五
9
~
10
,一二一
1
~
2
,一二四
8
)。神将以色列的生活中撤去那块由先知撒母耳设立,取名叫以便以谢的石头──这是用来纪念当日以色列人面对非利士人的骚扰时,不断得到神的帮助,最终全族得以安然存留的
帮助
之石(撒上七
12
)。神向祂子民施行审判的可怕一面,就是当祂这样一位救赎主变成复
第 10 节的反诘问句突出了主题,神将藉军事手段完成毁灭的刑罚(参 16 节中的 刀 )。当外邦军队入侵时,能作出强力抵抗的就是王──“谁能 救你 ”,即“给你带来胜利”(希伯来文 ys%` ,这个词和以色列最后那位从未赢得任何永久胜利的王何细亚的名字,可能是谐音字),也包括那些称为“治理者”(字义为“审判官”;参七 7 的注释 )和 首领 (参三 4 ,五 10 ,七 3 、 5 、 16 ,八 10 ,九 15 注释)的官员。但他们却 无处 可寻,这真是一个预期的答案,“在你所有的城中”(不必像 RSV 、 JB 那样修正原文)使它更具讽喻效果。当神差遣亚述军队来攻打他们时,他们耗资巨大的强大工事也无济于事(参八 14 ,十 14 ~ 15 )。这里求告耶和华神赐王统治的简短引言,是士师治理以色列的末期,撒母耳和民众间对话的总结(撒上八 4 ~ 9 ),那时民众令这位年迈的先知撒母耳忧心如焚(撒上八 10 ~ 20 )。神应允了他们立王的恳求(撒上八 22 ),而整个王室都是在暗昧混乱的情况中设立的,这一点愈发惹动神的怒气∶他们漠视其中隐藏的一切危机,特要以此对抗神权的统治(撒上八 7 )。如果我们认为 吉甲 标志着王权统治轻率开始的观点正确(参九 15 注释 ),那么第 10 ~ 11 节是对此所作的进一步评论。动词“赐给”和“废去”用未完成式,表明这里描述的是整个延续的过程,而不单单指加冕或废除一位像扫罗或耶罗波安一世这样的王。第 11 节概括反映出神利用北国最后三十年的动荡政局(参六 11b ~七 7 注释 ),以示警诫和审判,祂在其中实在拥有主权地位。何西阿清楚知道人的悖逆本性(八 4 ),而神能够利用这种悖逆本性控制这种混乱局面(十三 11 )。
iv. 以法莲的愚顽固执(十三 12 ~ 14 )
第一个比喻中说到“包裹”(希伯来文
s]rr
,参四
19
注释
)和“收藏”(希伯来文
s]pn
,参∶出二
2
;书二
4
)这样的动词,表达保守或珍爱的态度,使人更明确地看到
以法莲
,即以色列如何定意持守罪恶行径(关于
罪孽
,希伯来文
`a{wo^n
,参四
8
,五
5
,七
1
,八
13
,九
7
、
9
,十二
9
,十四
1
、
2
;关于
罪恶
,希伯来文
h]at]t]a{`t[
,参十二
8
注释
),他们将它包裹隐藏起来,如同对待珍贵古卷或家传珍宝一样;另外一些译法把这个比喻当成记录以色列恶行的审判表记(
NIV
;
Jacob, p. 93
)。我们根据以法莲是第
12
节中被动式动词的主词,也是第
13
节中生育比喻的明确主词,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神在亲自说话──这很可能是
神的抱怨
(
Jeremias,p. 165
),以法莲的愚昧顽梗(
12
~
13
节),与神恩惠和救赎的意愿(
14
节)正好相反;四章
16
节,六章
4
~
6
节,七章
第二个比喻中,审判来临的时间显得更清楚( 13 节),其中的完成式动词更应译作未来式,“产痛 将临到 他身上”而“他 将不会 自行分娩”。可能神在这里所描述的,不是在面对亚述劲敌大难临头时仍不妥协让步,而是一幅令人难忘的场景∶“产痛持续临到,却从未能分娩……”。 疼痛 (希伯来文 h]@b[a{li^m ,参∶赛十三 8 ;耶十三 23 )在这里的影响不如 时间 更令人难熬(希伯来文用 `e{t[ ,突出时间),因为这里关注的焦点不是母亲,是需要出生的 儿子 。在正常的分娩过程中,子宫规律地收缩引起阵痛,能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从子宫颈和阴道娩出。对于以法莲却不是这样,到了生产的时间──她拒绝依靠神和对神完全忠诚,历史事件和先知的宣告都在强烈而规律地发出信号,但以法莲却丝毫不动──她的顽梗将危及母亲和孩子的性命(参∶创三十五 16 ~ 19 ;参∶赛六十六 7 ~ 11 ,描绘轻松愉快的生产过程)。 自行分娩 (希伯来文 `md ,字义为“站立”)很可能指“准备妥当”,但也可理解为“不当延迟”,因为生产的日期已到(参 NASB )。另一个类似的生产比喻,是希西家的抱怨(王下十九 3 ;赛三十七 3 ),犹大已经到了生产的时间,却没有力量把胎儿推出子宫颈(希伯来文 mas%be{r ;可能何十三 13 用到同一个词,可译作“子宫的口”,字义为“突破的地方”)生出来。第 13 节的问题不在于缺乏生产的力量,而在于缺乏智慧──何西阿书中清楚指出以色列的特性(参“愚蠢无知”,字义为“缺乏心思”,七 11 ;“缺乏理智”,字义为“夺去人心”,四 11 ;“无知的民”,四 14 ,希伯来文 ya{b[i^n ;它的一个相当于“智慧”的同源词,通常用在箴言和其他智慧文学中)。以色列愚昧的重点,在于无力作出正确的决定──信靠神并归向祂的决定。何西阿书尾声中的关键音符,就是需要这里强调的智慧,其中所传的信息,应延伸到整个信徒团体∶ 谁是智慧人…… ”(十四 9 )。
解经学者对第 14 节中神的抱怨所含的强烈情感有不同意见。大多数人( RSV 、 NEB 、 JB ; Ward, p. 219 ; Wolff, p. 221 ; Jeremias, p. 160 ; Jacob, p. 91 )把它们理解成隐含否定答案的反诘问句;沃尔夫则认为,这些问句是在为 神 干预难产过程( 13 节)的行动遭到指责而辩驳。由于缺乏明显的问句标记,使得这些解释悬而未决。另外一些人( NASB 、 NIV )把它理解成应许∶“我要赎回”(希伯来文 pdh ,参七 13 );“我要救赎”( g~l ,字义为拯救的行为,或者是亲族对身陷困境中的人代偿;何西阿书只在此处用到;参∶创四十八 16 ;出六 6 ,十五 13 ;赛四十三 1 ;耶三十一 11 )。这里用的未完成时态支持这种观点,但大胆的拯救承诺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安德生( 625 页)把这里的时态当成过去式,他相信这是从前救赎经历的回述( 628 页),只是没有对其背景或在整章中的角色作任何解释。
如果我们从早先的陈述中看出神有救赎祂子民的热心(七
13
),那么
疑问词“哪里?”(希伯来文
~#hi^
,参
10
节)只在何西阿书中用到,可能是表达“哪里?”的标准词
~ayye{h
的另外一种(方言?)形式,并且不应与表示“成为”的动词
hyh
(参
Ward, p. 220
)连用。
哪里
一词在这里的准确意思,有点像“让它们来吧,让这些叮咬侵袭的灾病肆虐横行。我已无法容忍了,放弃了要救赎以法莲的初衷。死亡和阴间啊!(注意这两个词并列使用的威力,启六
8
),现在就让以法莲承担你们全面的攻击吧!”第
14
节的最后一句话敲定这事∶“怜悯(希伯来文
no{h]am
,旧约只在此处用到,来自意为“感到歉疚”的
nh]m
;参类似的词\cs16
nih]u^mi^m
在十一
8
的用法;
LXX
和
Vulg.
都用
慰藉
来表达这个词)将从我眼前隐藏。”神怨责的高潮就是宣告审判,并将以无可抵挡之势施行出来,新约中利用这些经文混淆的含义,把它们顺势作为得胜而非危机的呼声宣告出来(林前十五
55
~
57
)──提醒人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改变。在基督得胜的复活中,神定意赏赐以色列的救赎大工(何十三
v. 撒玛利亚致命的悖逆(十三 15 ~ 16 )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审判信息没有任何责备,全是在显明审判的残酷危机。神倾注烈怒的范畴在缩减,因为这藉敌军入侵和政治的屈服辖制而施行的审判,现在已临到北国大部分领土上。第 15 节用比喻喻示的攻击对象是 以法莲 ,是亚述军队围困的重点山城;而第 16 节中遭野蛮攻击的是首都 撒玛利亚 ,又是在外邦敌军的强大攻势中,安然无恙的主要城巿。认清其中文学手法从比喻象征转为记实的演变,是理解这段信息的一个关键。另一个关键就是 茂盛 一词(希伯来文 pr~ ,其子音与以法莲这个字的主要子音 pr 相近,可能是更常见的动词形式 prh 的故意或方言误拼;参∶创一 22 、 28 中生养众多的命令里所用的更常见形式),与“以法莲”之名谐音所包含的意义。这里描绘的茂盛富足景象,是神藉东风施行审判的序曲,也为十四章 8 节以法莲名字的最后一个谐音字的使用埋下伏笔。
第三个关键就是重现前面的用词和主题,概括整段信息∶
(1)
曾经与亚述立定盟约关系,追逐
东风
的以法莲(十二
1
),现在却要被这同样一股
东风
所吞噬(
15
节);
(2)
旷野
是以色列最初(九
10
),和将要(二
14
)遇见神的地方,会成为审判的发源地(
15
节);
(3)
偶像(二
8
)和异教的饰物(二
13
),都是他们重看的珍贵
美物
(参九
6
)──本是神的恩赐,却被用来崇拜巴力的一切美物,将遭到被仇敌
掳掠
的厄运(希伯来文
s%sh
;参∶撒上十四
48
,二十三
1
,王下十七
20
;赛四十二
22
);
(4)
以法莲靠诡诈欺骗得富足,却仍以圣洁公义自诩(参十二
8
),这种矜夸自傲随着撒玛利亚
罪责
(希伯来文
~s%m
;参五
15
,十
2
;特别是十三
1
,以色列崇拜巴力偶像的罪,给她带来死亡的结局)的陈述而瓦解,第\cs16
15
~
16
节阐明这些罪孽带来的全部恶果;
(5)
民众遭受婴孩被摔死(参十
14
),和孕妇被剖开(参∶摩一
13
;在何十三
8
中,耶和华神是同一个动词
bq`
,“撕裂”的主词)的彻底毁灭,是“非我民”审判(一
9
)的明确应验,不仅废除了圣约,而且民众本身也被除灭,失丧任何存留的机会──孩子死了,连孕妇也流产;
(6)
第
16
节的
刀
(参一
7
,七
16
,十一
6
;直到刀完成预定的任务,才会被废除折断,二
18
)暗示第
15
节
东风
的声势∶这里不是藉着自然旱灾施行审判(虽然旧约中常有这样的情形,珥一~二章;摩四
6
~
8
);撒缦以色五世率领亚述军队的入侵是
东风
,而
东风
和
刀剑
带来的结果一样──烧杀抢掠,滥杀无辜的军事侵略;
(7)
撒玛利亚的悖逆(希伯来文
mrh
,何西阿书只在此处用到;参在旷野的经历,民二十
10
、
24
,二十七
14
)是总括对这首都所发的一系列指责──政治(七
1
的“罪恶”)和宗教(八
5
~
6
,十
5
、
7
的“牛犊”)上的悖逆;
(8)
以法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北国众支派中卓越尊贵的地位(参十三
1
),可能就是“在弟兄中茂盛”这句话的意思;把“弟兄”(
东风 (另作 耶和华的风 ,既表明来源,又反映出它吓人的威力)的喻词和实际战争中 刀剑 之间复杂的关系,使我们对它们分别带来的灾难之间的可能关联产生疑问∶ 东风 ( 15 节)毁坏以法莲的 泉源 ,并且掳掠其中 一切宝器 (字义为“器皿”);而报复的 刀 ( 16 节)击杀所有居民( 他们要倒下 ),然后要特别残暴地攻击 婴孩 和 孕妇 。有一种可能就是 东风 是诗句中的修饰手法,用来比喻并概括 刀剑 代表的侵略的一切恶果,所以第 15 节的“物”是第 16 节的“人”的象征。 泉源 (希伯来文 ma`ya{n )曾被用过三次,喻指妻子是生命之源,使丈夫得到更新(箴五 16 ;歌四 12 、 15 ); 孕妇 (或 婴孩 )也可称为 泉源 ,从她们流出整个民族的新鲜活力。 宝器 字义为“看重渴求的器皿”,就是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器具。这个词可能指柱像、艺术品、珍宝和圣礼器皿(参∶耶二十五 34 ;鸿二 9 ),我们应记得何西阿用另一个类似的片语“腹中的喜悦”,来描述新生婴儿(九 16 , 爱子 , RSV )。不容忽视的是,在拉比的著作中关于性行为的内容,有时用“器皿”(希伯来文 k#li^ ;希腊文 skeuos )比喻女人。保罗劝勉我们保守婚姻圣洁时,可能反映了这种用法,见帖撒罗尼迦前书四 4 137 。
如果在何西阿心中确实要把第 15 节和 16 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 (1) 可以肯定审判信息是连贯一致的; (2) 可以有更多例子证明何西阿常先设比喻,再作解释(如一~三章歌篾和以色列之间的相互对应;七 3 ~ 7 烤炉的描述,七 8 ~ 9 、 11 ~ 12 外邦联盟的比喻); (3) 可以认定这是神晓谕祂的先知设立 比喻 的清楚例证(十二 10 )。
137 比较 C. Maurer, TDNT, VII, pp. 361 ~ 362, 365 ~ 367.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