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五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第五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第五章
敬畏神得满足(五1~20)
耶和华是看内心的,我们行事、事奉与说话的动机,祂都知道;所以一切的假冒为善,祂都能洞悉。我们来到神的殿中敬拜,当存敬畏的心(1);我们个人的祷告,也当常常存敬畏祂的心,谨慎自己的言语(2~6)。
「敬畏神」应该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态度、做人的原则、行事的动机。若我们能凡事敬畏神,就不会不知不觉地或故意地只有外表的虔诚(1);就不会朱经思考便在神的面前胡言乱话(2~3);也不会随便向神许愿(5~6)。神喜欢我们心口一致,绝不食言(参诗十五4)。
10~17节中所罗门王谈论银子、货物丰满及积蓄的资财并没有带给人甚么好处;相反地,贪爱银子的不能满足(10),货物增添并没有加增享受(11),太过丰满会使人不得甜睡(12),积存资财反遭祸患(13~14);虽然如此,竭力追求这些的人仍络绎不绝,甚至基督徒也是一样,让我们安静坐下来,好好地思想一下人生目标是甚么?
犹太人有两幅著名的图画,一幅是一个紧握两拳的婴儿诞生来到这个世界;而另一幅则是一个两手摊开的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两幅图画正是15节最好的注释。一生为利而奋斗,我们能享用多少?反而时常会因此而多有烦恼,并且死时也不带走分毫,难怪作者为此叹息不已(16~17)!
甚么才是美善的人生?就是能够「享受」自己劳碌所得来的,在主里满足喜乐,蒙神赐福,那就是敬畏神的人所得的(18~20)。
默想 我对神许过的愿,是否都已偿还?──《新旧约辅读》
第五至第六章
这两章的中心是反省劳碌之果效,主旨在于说明增添赀财,不但不会使人心知足,反而使人增多烦恼,况且所得之赀财是很容易会失掉的,物主得不甚么好处。因此,为财物劳碌而得不享用,犹如为风而劳碌(五10~17)。传道者重复他在二章廿四至廿六节的主题,劝勉人享用劳碌的果效。人得财物,并能吃、喝与享受,一生喜乐(五18~20);这是上帝的恩典。在第六章中,作者引入一个新的观察,就是人既得赀财,但没有享用的机会,这是极大的祸患(六1~6)。最后,该段再次讨论前面所提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心不足的问题(六7~9)。若劳碌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但人心却永远得不满足,这是虚空。
该段开首的七节在表面上与全段的主题无关,在上帝面前增多言语是愚昧的事,可能上下文的关连在增多的观念上: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五3),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五11)。从形式上而言,五1~9是传道者以第二身单数之命令式向读者说话:你到上帝的殿、要……,你在上帝面前不可……、你向上帝许愿……不可……等等。传道者指出人生不同层面上,都有虚空的成分,他警戒世人避免宗教上的虚空;智慧之子要特别留心敬虔的事。他阐释自己对进殿(五1)、祈祷(五2、3)及许愿(五4~7)三方面的见解。
第五至第六章除开首五1~7与结尾六7~12外,中间分为四小段,每段皆以见开始的:(一)你若在一省之中见……(五8~12);(二)我见日光之下……(五13~17);(三)我见为善为美的……五18~20;(四)我见日光之下……(六1~6)。本章第一、二小段合成一段,中心思想是「欺压,不足与得失无常」(五8~17)。第三、四小段是从正、反两面说明享用所得的乃上帝之恩(五18~六6)。
一 宗教与敬虔之事 五1~7
五1
你到上帝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
谨慎脚步 意即「认真」和「留意」,不要将圣殿崇拜看成习惯,因而失却真诚谨慎的心。在上帝的殿里,要留心听讲上帝的道。听:包括听闻与顺从。正如撒母耳记上十五22:「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参摩五21~25;弥六7~8)。单以献祭来讨上帝喜悦的人是愚昧无知的,他们却不知这种行为是恶的。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意思不大清楚。参考其它译本:「因为他们只知作恶」(思高本);「因为他们不知别的,只知作坏事」(吕译本)。换言之,那些愚昧人都是作恶的人;「胜过那些不明是非的愚蠢人去献祭」(现代本),愚蠢人不过是不明是非者。或可译作:「他们是不知如何作恶的」,意指他们不是恶人,祇是他们不是诚心敬拜,以为可用献祭取悦上帝,故此成为愚昧人。
五2~3
你在上帝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事务多,就令人作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
在上帝的殿里祈祷不可随意开囗说话;急不及待,喋喋不休地说冗长的话,并不表示敬虔。即如所顾虑的事务多,就容易令人作梦;言语多,便显得不知所谓了。言语多,就显出愚昧,原文可译作:「愚昧人的声音在言多中。」因为上帝在天上垂看世人(诗十四2),并随祂的旨意行事(诗一一五3)。
五4~5
你向上帝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
申廿三21~23详述许愿之例。所许的愿应当偿还,而且要按时还愿,不可迟延;五4上与申廿三21上相同。传道者认为许愿而不还愿的人是愚昧人,且不蒙上帝喜悦;因此,应当格外小心,不要轻率许愿。耶弗他向上帝许愿(士十一30、31、34、35),终要还愿,便是一个好例子。因为按照旧约律例,向上帝许愿是不能挽回的,定要还愿。
五6~7
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说是错许了,为何使上帝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作的呢?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上帝。
使肉体 近代译本多作「使你」(现代本、吕译本、思高本)。犯罪:或译作「受定罪」(吕译本),跟早期犹太传统中的他尔根(Targum)见解相同,即「受审判」或「受惩罚」的意思。全句大意是不可让你的囗使你有罪,因而受审判及制裁。在祭司面前:原文是「站在使者面前」,「使者」与「祭司」相通的(玛二7);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及叙利亚译本用「站在上帝面前」。为何因犯罪招惹上帝的审判,破坏了自己手所作的工呢?传道者劝诫人要谨慎,不可随便许愿,让自己的口招惹祸患。第七节转而劝勉世人要敬畏上帝,六、七两节以「言语」为题连结起来的。吕译本及现代本较清楚交代上下文的关系:
由于事情多,梦就多了,就有许多虚虚幻幻的事;但你呢,只要敬畏上帝。(吕译本)
不管你作了多少梦,做了多少空虚的事,说了多少话,你必须敬畏上帝。(现代本)
现代本中的「不管」来自希伯来文的前置词 be (希伯来文字典 Brown, Driver andBriggs 第九十至九十一页)。全节的中心是劝导人敬畏上帝。
二 欺压、不足、得失无常 五8~17
五8~9
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诧异,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
这两节经文意思不大明确,上下文关连也不大清楚,第九节内容含混,试比较其它译本:
甚至君王也倚靠田地的出产来供应。(现代本)
但君王对国家,对有耕种之田地的,大体来说,总是有益处的。(吕译本)
国家全面的利益,在乎有一位关心农业的君王。(思高本)
归众人 吕译本作「大体来说」;思高本作「全面的」:第九节上半句之意是「地的收益是为众民」。下半句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原文「君王是为耕种的田亩」;意思是君王的设立,是为确保所有田地得耕种,而且保障耕农的利益,使他们得田里的出产。参照思高圣经的注释,该两节经文的意思是:「国家有不少互相隶属的官吏,是人民的祸害,因为从上到下都产生层出不穷的欺压,横征暴敛。对官吏压迫的问题,还有一个补救的方法:就是有一位关心农业的君王,那么人民还可有所餬口的」。鉴察:原文是「看守」或「监视」,整个政府行政架构,都有严格的等第阶级,分层监视管治,而其中产生不少欺压与腐败的事。一位高过居高者和还有更高的,指分层的官吏阶级。
原文中三个「高」字,首两个用单数,译作「高者」或「居高者」,第三个是复数,可理解作「至高者」或「更高者」。在一省中所见的欺压,可能是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层出不穷的欺压一部分。这种集体贪污舞弊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下两节所说的贪得无厌。
五10~12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
传道者讽刺贪爱钱财的人,他们贪得无厌,永不会知足。人越富有,货财越增多,「靠你吃饭的人越多」(现代本)。不但对财主毫无益处,反而增加烦恼和思虑,不能入眠;劳苦的工人,不管吃多吃少,他们总有香甜的睡眠。贪爱丰富的意思是贪爱财富。不因得利益知足:利益所指的是「收成」(利廿五15、16)、「土产」(利廿三39,廿五7、12、20~22;申十四28,十六15,廿六12;诗一百零七37;箴十四4)、「进贡」(箴十16)、「财利」(箴十六8)或「家产」(伯卅一12)。劳碌的人指「劳工」或仆人,与传道书其它地方所用的「劳碌」一词有别。不过眼看而已:财主享不到甚么益处,而且财富也是虚空的,他只能饱尝眼福而已。
五13~14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赀财就消灭,那人若生了儿子,手里也一无所有。
传道者进一步说明财富的虚幻与短暂:财主虽努力积储财富,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转瞬间,祸患临近,使他失去一切所有的,变成一贫如洗的穷人:不单没有甚么可留传给子孙,而且自己也可能朝不保夕。丧失钱财,可能有许多原因的:生意失败,惨遭抢劫,天灾战乱等,皆可导致失掉赀财。财富不常,致财主终日忧虑和烦恼,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压力。因此,财富并不能给财主带来肯定的益处,况且他的子孙也无法享用它,这实在是一种悲痛的事。祸患:在这两节中出现两次,原文用不同的词,第十四节的用语与一13的「极重的劳苦」一样,意思是不幸的事情;第十三节与第十六节的「大祸患」,指极重疾病之患,第十七节译作「病患」。
五15~17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甚么益处呢?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
人赤身从母胎而来,在世上劳碌工作,辛苦耕耘,但当生命结束,却只得空手而去,不能带些甚么离世。約伯也有近似的见解:「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伯一21上),继而約伯称颂上帝:「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1下)。传道者却因此悲叹,人为风而辛劳是没有甚么益处的,也是徒劳无功,得不偿失,而且还会遭遇劳碌生活中不少烦恼和病痛。在黑暗中吃喝:一说财主过分节俭,不常点灯,所以常处于黑暗中;但从喻意上看,黑暗代表死亡的威胁,人终身吃喝,处在死亡的威胁下。根据古卷,可译作「在黑暗和悲哀中」(吕译本)。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该描写不大明确,实可译成「遭受许多烦恼、疾病和悲愤的事。」(思高本)呕气:原意是「愤怒」。
三 享用所得的乃上帝之恩 五18~六6
五18~20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上帝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上帝应他的心使他喜乐。
传道者发现一件幸福美满的事,就是人在上帝所赐短暂的日子里吃喝,享用作工所得的财富。这是上帝给与世人所应得的分,若他能享受上帝所赐的生命中丰盛的物质,也能欢乐地生活,这乃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使喜乐充满人的心,人不必为短暂的人生而忧虑。应:原文有两个解释,一解作「响应」或「答复」,或解作「充满」或「繁忙」。人的分:人所当得的东西,或赏赐,或报酬。──《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