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赛亚书第廿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赛亚书第廿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赛亚书相关章:

以赛亚书第廿一章 

二十一1~10
对海滨之地发出的神谕
二十一1 海旁的沙漠(NIV) 此处的希伯来文像和合本译作「海旁的旷野」,或是「沼泽地」都更恰当,因为这两种译法都符合美索不达米亚的南方状况,因为靠近波斯湾的地区,都是湿地与泥泞地。这里的重点在于主前七○三年亚述攻占巴比伦,并驱逐其领袖默罗达巴拉但。希西家宫廷里的反亚述阵营指望巴比伦能够反抗亚述成功,让外围的省分如犹大有机会独立。但是亚述在西拿基立手下重振雄风,这股盼望就破灭了。祸哉神谕正反应出这种失望之情。
二十一2 以拦与玛代的角色 第9节虽然清楚说到受攻击的城市是巴比伦,但以拦与玛代在这些事件所扮演的角色则不甚明确。主前七二○年默罗达巴拉但在巴比伦建立自己的地位之际,这两个来自底格里斯河东边的伊朗民族都曾出过力。撒珥根二世推翻了默罗达巴拉但,他在主前七一○年逃到以拦。先知在此有可能呼吁以拦与玛代再次帮助默罗达巴拉但抵抗他们的共同敌人亚述。然而当时局势混乱,抢劫背叛不绝,早期的联盟势力很可能因而有所变动。无论如何,主前六八○年以后,以拦在东区政治舞台已经不是要角,这可能是因为玛代坐大,或是亚述施压所致。
二十一5 摆设筵席,铺张地毡 (「铺张地毡」一词,和合本译作「派人守望」)这里明显描述宴会情景,其实暗指巴比伦毫无警觉,他们将要沦陷。这句话也有可能指为战争准备(一如乌加列史诗中的亚拿特,备好座椅与桌子,让她的战士可以坐下,观赏她如何屠杀敌人),或是描绘巴比伦的抵抗,或是被围攻前各地的情形。
二十一5 用油抹盾牌 这种准备打仗的行动可能是要让皮革更有弹性,不易破碎(撒下一21)。古典文学(阿里斯多芬尼斯的《阿查尼安》[Archarnians]与弗吉尔的《伊尼亚德》[Aeneid])则主张涂了油的盾牌更有弹性,能回挡敌人的袭击。擦得油亮的盾牌也可以扰乱敌军的视线。
二十一7 第八世纪的马车队 亚述把马车队分成五十个中队,是他们出征的作战主力。每一车队有二至四人:一人驾车、其他的人则为射手或持盾牌。早期(亚述纳瑟帕)则在车旁附加一匹马,以备有马受伤,或是马车出问题的时候,队员可以骑马逃走。从亚述浮雕中的马车可以看出,一开始亚述的马车是中型车轮,有六条轮辐,车前有一根车辕拉着两匹马。后来撒缦以色三世统治时期,车型变得更重,车轮变成八条轮辐。西拿基立又加了一个马队,用来拉这些重型马车。
二十一7 主前第八世纪的骑兵 我们对于主前第八世纪如何利用骑兵的信息主要得自亚述浮雕,上面刻画着在马车不能发挥功用的山区或树林地区,古代近东军队派遣骑兵出动。有些骑兵拿着弓,有些拿着长矛。这些军力作为震撼部队,与马车队一起攻击敌方大军,分散对方的军力,让亚述的步兵可以乘虚而入(见:王上二十21)。骑兵也会在战场上传讯,向就近的堡垒或城市报告战况(见:王上二十20,便哈达在骑兵掩护下逃脱)。马骑射手常常是成双出战,一人拉弓,一人持盾保护战友(见:王下九25)。
二十一9 巴比伦倾倒 撒珥根二世于主前七○五年驾崩,默罗达巴拉但又自封为巴比伦领袖,意味着亚述帝国又面临一连串的叛变(安那托利亚省分的奎 [Que]、塔堡 [Tabal]、希喇库 [Hilakku])。西拿基立的年表讲到他是如何有计划地制服了所有的叛乱地区。他先对付巴比伦与以拦,因为他们就在亚述帝国核心地带。战争首先在基什爆发,后来因默罗达巴拉但逃离巴比伦而蔓延到美索不达米亚南方的湿地。不过这位巴比伦领袖还是掌控了南方部分领土,让西拿基立在安抚迦勒底人时,碰到不少麻烦。不过巴比伦终于在主前六八九年沦陷,城墙被攻破,亚述大军屠城,彻底摧毁了防御系统、神殿、民房。他们甚至挖运河,把幼发拉底河的水引来,冲走城内的地基或是砖头建筑。
二十一9 粉碎的神像 西拿基立的年表里面一五一十描述了主前六八九年如何取下巴比伦。在毁灭的疯狂行动中,亚述军人根本无视于敌人的神祇,将巴比伦的神像捶成碎片。不过他们抢救了两尊亚述神明阿达德与色拉(Shala)的雕像,那是早在四百八十年前被巴比伦王玛尔杜克─拿丁─阿合(Marduk-Nadin-Ahe)掠夺来的。
二十一11~12
对以东发出的神谕
二十一11 度玛 这是沙特阿拉伯中北部的绿洲城镇,靠近西尔翰干河(Wadi Sirhan)的南端。他们与该区贝督因族的基达联邦有渊源(创二十五13),所以名字与以东相关。或是该希伯来字 duma 与「沉默」一字音似,因此这里以双关语的方式表达与以东的关联。
二十一11 西珥 以东的这部分领土从外约但高原的林区一直延及亚拉巴干河(Wadi al-'Arabah),或许也包括了彼特拉(见:士五4)。这个名称出现于十四世纪的埃及文献,其中列出了「西珥游牧民族」的人民与城市。
二十一11 主前第八世纪的以东 在主前第八世纪,以东一直为着独立奋争。犹大有心往以东扩张,因此削弱了以东的国力:在主前第八世纪初,亚玛谢(主前801~787)发动攻击(王下十四7),继承人乌西雅则重建了位于亚喀巴海湾的以拉他(王下十四22)。以东的弱势更见于对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三世(主前809~782)进贡一事。叙利亚─以法莲战争在主前七三○年代使得犹大动荡不安,以东则趁机重新夺下以拉他(王下十六6)。但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于主前七三二年逼使以东成为藩属国,作为亚述帝国从大马色到亚喀巴湾的贸易路线「王道」的连接点。从亚述的贡品清单可以看出,主前第八世纪以东一直臣服于亚述,绝少援助其他巴勒斯坦叛乱的藩属国。
二十一13~17
对亚拉伯发出的神谕
二十一13 亚拉伯 亚拉伯是不同的贝督因部族据为己有的领土所组成,虽然名义上属于亚述帝国,其实亚述从来没有管到这个地区。阿拉伯各部族居住在南地(Negev)的南部与阿拉伯半岛中北部之间。据此,我们可以把本节的亚拉伯译为「荒地」,与二十一章1节的「沼泽地」相呼应。有些阿拉伯族群从事商旅贸易,把乳香与没药,奴隶与染料运送到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献记载了一些袭击事件,可见他们在贸易路线有时作强盗。阿拉伯人出现于撒缦以色三世对付主前八三五年夸夸之役,与他对抗的联盟这些记载里,并且持续出现于亚述文献中,一直到主前第七世纪末,亚述巴尼帕在位期间。撒珥根二世的年表也记道,有些阿拉伯人在主前七二二年撒玛利亚灭亡以后,被迫重新立足。
二十一13 底但 底但各部族以库瑞巴(Khuraybah,现今的乌拉)为活动基地。考古学家在附近的库拉干河谷地挖掘出一个相当周密的卫星村镇地区,扮演商旅角色,与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来往。主前第七世纪当中,他们可能受以东影响,并且受制于亚述。
二十一14 提玛 根据亚述与亚兰碑文,提玛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绿洲城市泰玛(Tayma),位于北阿拉伯沙漠的西疆,是从南阿拉伯到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东阿拉伯的三个主要商业路线「香料之路」(incense road)的交会口。在主前第一千年纪当中,提玛的财富一直为窜起的美索不达米亚帝国所觊觎。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把该城列在主前七三四年进贡的城市名单里。提玛与底但在主前第六、七世纪都是该区的都会中心。迦勒底国王拿波尼度把提玛作为他的行政中心有十年之久(主前553~543年),企图掌控香料贸易。
二十一16 基达 亚述与新巴比伦文献都提到这个阿拉伯部族,称之为 Qidr 或是 Qadr。基达在创世记二十五13与以实玛利有关联,他们的职业是牧羊或是商旅,直到希罗时代。本节提到他们与提玛,可能是指拿波尼度于主前五五三年征服该地区。在巴比伦的经济文献里,基达与提玛的关联很明显。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一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赛亚书第廿   赛亚书   巴比伦   先知   书简   神谕   亚述   圣经   阿拉伯   基达   波斯   二十一   犹大   旷野   点此   这是   以色列   一章   约翰   的人   注释   希伯来文   守望者   帝国   是指   福音   标题   经文   盾牌   耶路撒冷   军队   彼得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