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五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书第五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现在得到指示,表演这些动作的时间并不确定,可能要在第四章所说各种象征性的动作完毕之后,再来表演这些动作。这个豫言有两种形式。首先,这些动作(即在此段经文中所叙述的)本身,就具有含蓄的象征,随后在下面的几节经文里,立即说出上帝的晓谕;上帝所晓谕的话语,就是要详细说明这些象征动作的意义。
再者,这位先知的动作,必然是面对大众表演,并有一大人注意观察,看看这个疯子,下次要作什么呢?以西结拿起一把刀,并将厚刃放在磨石上磨快,为进行一个不同凡响的表演,作好准备。当时,那些旁观的人一定都可以看见,他从头上和颚上开始剃,并且小心谨慎的将发须搜集成一堆,放在他面前。他们过去所认识那位头发很多的先知,慢慢的变成一个秃头,同时面孔也刮得精光,毫无疑问,由于他是用那么笨重的刀剃刮,皮肤一定非常疼痛。然后他将胡须和头发平分,就像一个商人所做的那样,小心地将头发秤好,平均分成三堆。这时那些观众看见这种情景,一定觉得非常可笑,秤头发岂不好像使用羽毛稳定气球一样!
第一堆头发,要在先知身边用火焚烧。然后第二堆要用刀切碎,直等到那些长辫变成短发。第三堆,也就是最后的一部分,要抛在空中,任风吹散;这个不和谐的情景,竟藉那幅图画收场,就是先知追赶被风吹散的头发,并且用刀砍碎。但是还有一个动作并未完成,就是这位秃头先知,在地上爬行,要取几根被风吹散的头发,包在他的衣襟里。他回到火的旁边,将包在衣襟里的头发取出,扔在火中灰烧,当时他头顶光秃,勇敢的站在观众面前,发出上帝的呼声,那些象征性的动作,意义非常清楚,并且公开传扬(见下面的5-12节)。
但是,甚至在他传讲上帝的晓谕之前,那些领悟力较深的人,已经明白各种动作的象征性。在希伯来人中间,剃头可能是羞辱和哀恸的征兆,这个象征固有两种因素,但羞辱居多。就像一个有尊荣的人,在一讥嘲的观众面前,公然剃光头发,受辱蒙羞一样,照样将来必有一个城,也要使其中的居民撤出,遭受羞辱。正如头发与头的关系如何,照样居民与城的关系也将如何。
但是在这个象征里,不只含有羞辱和悲哀;那三堆头发的处理,显示城中居民的命运。在火中所烧的部分,代表在围困的艰难期间,那些将要死亡的居民;用刀砍碎代表那些为城作战死亡的人;最后的部分被风吹散,代表那些在耶城陷落之后,由城里逃出,奔向各方的人。然而就是那些逃出的人中,即使有一部分可以存活,其余的人,由于生存的艰难,最后都死亡;就是在被掳期间,也绝对没有安全。
在象征性的动作里面,没有附带其他的话语,这种信息乃是一种决不能逃避的命运。有时,当罪恶已达极点时,只有审判才能使人觉醒。这些象征性的动作,虽然不能代表以西结所传先知信息的全部,但确可代表他所传的信息非常严肃,灾祸即将来临!
再一次,在这一段简短的经文里,信息藉使者身上所发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我们无法想像以西结表演这些怪异的动作,会是轻而易举的;以后过没有头发的生活,也不是舒服的。但是这个事件指出,难传的信息带给使者苦难,对于差遣他的‘那一位,也同样感觉痛苦。
耶路撒冷被修剪(五5-12)
在以西结表演了那些象征动作(即在前面几节经文所叙述的)以后,现在他开始向观众宣讲上帝的话语。这些话语和那些动作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那些动作的意义,就是对于以西结处理的三堆头发(12节),他们得到特别的解释。
研读古代历史的人,总是比那些亲身参与其事的人更得教益。从四章一节开始,我们已经晓得,以西结所表演的那些象征动作,都是与耶路撒冷有关。画在砖上的地图,乃是耶路撒冷的地图;剃光的头代表耶路撒冷被劫赤裸。但是至今以西结还没有公开宣布,这些象征动作的意义。凡是亲眼看见事实的,应该够清楚,但是有许多人不愿去看。他们偏见地把所豫表的那个城当作巴比伦,和以为该城的审判已迫在眉睫。然而所有这一类的希望和妄想,都随先知的宣告而破产,以西结宣告说:‘这就是耶路撒冷。’(5节)
再一次,我们必须想像这种情景,传讲这一类戏剧性话语的人,提供一个怪异的景象:这时他的头是童山濯濯,下颚所留传统的胡须也刮得精光,当他说‘这就是耶路撒冷’时,他的样子是指他自己;你看见这位怪异而剃光胡须的人,站在你的面前,表示耶路撒冷将来悲伤的状况。这个可怕的信息,不是关乎巴比伦,那座可恨的仇敌之城,乃是关乎他们自己心爱的京城。
然而这位先知所宣告的神旨,远超过那些动作所象征的。那些动作只宣告即将临到耶城的审判;这些话语却详细说明,那个迫在眉前之审判的理由。因为耶路撒冷已经弃绝上帝,所以将来必被弃绝,该城被安置在列国的中间,却未充分发挥中枢的功用。城中神圣的殿,应该是至圣的所在,居然变为污秽可憎。所以这位先知便代表上帝宣告一些可怕的话语:‘我与你反对,’(8节)凡是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主义的人,可能一直盼望,耶路撒冷唯一的问题,是巴比伦的反对;现在所宣告的,确是一个可怕的事实,是上帝反对耶路撒冷!
从反对耶路撒冷的这个神谕里,出现几个严肃的神学观点。
(一)关于管家的职分,耶稣教导门徒一个最基本的功课:‘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这个教训也适用于耶路撒冷,该城被安置在‘列邦之中’,城中是圣殿所在之地,一般人都知道,是上帝与人亲密同在的处所。上帝给耶路撒冷的托付很多,故该向她多要,但是她并没有负超责任。
正如以西结的听众一样,我们必须存心谨慎,不可欺骗,如同信息论到的主旨一般。‘这就是耶路撒冷’──这些话语可以使那些听众了解信息的意义。然而,从基督徒的观点来说,其中含有一种意思,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耶路撒冷,我们是上帝的殿(林前三16),从这些祂所多托的,就必向他们多要。
(二)在研读旧约豫言书的时候,读者可能非常熟悉,那些审判和灭亡之豫言所发生的影响,它们冲击力是很大的。然而在圣经里面,没有其他的地方,比此处所说更为可怕的:‘我与你反对’(8节),又说:‘我必不可怜你’(11节)──这些攻击的话语竟出自满有怜悯的‘那一位’!人们往往想像,慈父母向他们的孩子说话的方式,以为这是抓住上帝向人说话的要领。如果没有其他的用意,这一类的话语只是公开宣告宗教的严肃;宗教不是一种安逸,可以轻率的假定,或者像随便掷出无用的纸牌那样。宗教影响整个的人生,我们必须以最严肃的态度来对待。
(三)像通常的情况那样,信息常论到发出信息的上帝;但是这些低沉的话语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来,这显示出上帝可畏的一种形像,出现在这些豫言的背后,藉以可以了解上帝较完整的本性。
一个不经心的人,他不会有深切的悲伤。一个心底深处从未被爱渗透的人,也绝对无法了解恨的力量。深沉的情绪显示出对立的一部分。那位说‘我与你反对’的那一位,经常就是那位同情你的那一位;公然宣告‘我不可怜你’的,正是根本无法压制内心怜悯之源的那一位。所以此处所描绘的,正是满腔同情的上帝,引发出盼望和惧怕。假如没有这样的忿怒,也就不会有先前的慈爱。上帝气质的改变,不是出于一种恶性幻想的心情,乃是对于蒙爱之人的行为,作出一种爱心的反应。因此每一位先知描述上帝的烈怒,都是希望的信息的一部分;上帝变脸的可能性,完全由那些引发烈怒的人而定。
在列国当中受责备(五13-17)
这几节经文一方面加强前面说的话,把审判的下场交代明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详细说明,在以西结的信息中又有一个新的泉源,当他的服事工作继续下去时,必然变得更为宽广,这与上帝的旨意有关,因为四围的列国,是以耶路撒冷为焦点。
乍看之下,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四围之列国的角色,是上帝审判的执行者。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最后将要失败。对四围的列国来说,耶路撒冷必然成为一种‘羞辱、讥剌、警戒、和惊骇’(15节)。但是除非我们依照历史背景,并知道上帝选民在世上列国中所有的处境,不然我们实在无法看出以西结信息所发生的全部冲击力。那么他们被指定的位置是什么呢?
按照古时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地上的万国,应该因他的后裔得福(创廿二18)。根据西乃之约的定规,以色列必成为一个‘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那就是说,以色列人作上帝的选民,必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与世上的万国都有密切的关系。藉以色列的立国,所有其他的国家,将了解上帝在世上所施行的公义:他们将根据所看见的来学习。在列国遭遇黑暗痛苦时,以色列人必将成为上帝的灯塔。
然而这些事情,没有一样发生过。在以西结所处的那个时代,真正的悲剧,并不是即将临到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国的毁灭,乃是这个民族,对那些高尚的呼召,并没有尽到责任。在先知所说的豫言中,选民的罪恶这样经常被谴责,现在甚至比起初更加厉害。他们的行为非常败坏;并没有按照从前的呼召去作。
面对这个普遍的背景,我们发觉以西结的神学,是如何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如果以色列不能成为列国的光,她就要成为列国的一种耻辱。这种见解的反喻,就是列国可以领受同样的信息,分享给以色列的拣选和高尚的呼召。如果以色列人已经成就了她的呼召,她将显明上帝的公义和公平。但是若失败了,这个信息同样也可以传递出去;对于犹大和耶路撒冷之可怕的审判,乃是宣告上帝的公平和公义,正如祂对待世上的列国一样。
这样一来,我们开始了解,上帝的信息是如何的传递出去,纵使使者失败了,也于事无妨。这个信息原来的计划是藉一个公义而强盛的国家实施,但当这个国家毁坏时,它也可以传递。然而同样的,最后这位先知的信息变得很清楚,它是传给两种听众,而每一种听众彼此之间也都互相发生影响。
(一)首先,也是最主要的,这位先知是向选民传讲。但是那些听众所处的环境是如此,所以他们有自我反省的倾向,‘这事为何发生在我身上?我作了什么错事呢?’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反省有藉审判而来的知罪成分,他们将开始了解失职的责任,使列国受到损害,是因为没有去实现上帝的呼召。因此,这位先知渐渐地去拓广当场听众的心胸。他们决不能只以自私的方式表示悲哀而已,而必须了解远方列国永远填不满的需要。
(二)此外,这位先知所传信息的范围正在扩大。他虽然不能实际的向列国,或是向俘掳他们的人传讲,但以西结对于各种事物架构的了解,已经日渐清楚,在某种方式上来说,以色列的上帝,也是万国的上帝。这种看法是含蓄性的,圣经中有许多地方作这种叙述,在以西结书里面,这种说法比其他地方更为清楚。因此,我们虽是属于别的民族,而不是以色列人,但是这位古代先知的信息,不会与我们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开始看到,外邦人的世界将要成为焦点。──《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