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西结书第卅三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书第卅三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西结书相关章:

三十三章不只是以西结书一个新段落的开始,而且也是他从事先知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前面几章(廿五至卅二章)的内容,是攻击外邦豫言的集萃;从文学的角度观察,在以西结妻子的死亡(廿四15-27),与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之间,形成一种不自然的缺口。后一事件在卅三章记述,但是我们首先要介绍这个守望者的比喻和解释。一般人可能希望本章,以廿一至廿二节所叙述的事情开始,就是那个人带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逃到被掳之地以后;由于妻子死亡而一直静默不语的以西结,这时才恢复他传讲的能力。这一个新的段落,用此比喻开始,当然很合适。虽然他必须在悲哀的消息之后宣告它;这件事情是以西结使命更新的标志,今后在他事奉的工作上,将有一个新的方向。

我们对守望者的观念已经熟悉;简单的说,它描述以西结起初的使命,正如在三章十六至廿一节所记载的。此处作更详细的陈述,使先前的隐喻,发展为完全的比喻,作为这位先知使命更新的标志。由于他从前的工作,一直都是集中在选民过去和当时的历史,这位先知特别强调耶路撒冷的倾覆,就未来而论,乃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在此处所介绍的比喻,与先前所说这位先知作守望者,两者之间有许多不同。按照三章十六至廿一节所记,上帝对以西结说,他已被指派,作一个守望者,可是那个职务并未公开宣告。如今,在这一段要研讨的经文里面,这个守望的比喻和解释,乃是先知特别向他本国的百姓所说的(2节)。这位先知的任务,是作一个守望者,而百姓的责任,就是对于那个守望者的警告,作出回应,这两件事情都说得非常清楚。

这个比喻引用百姓已熟悉的知识,并完全根据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根据圣城的倾覆这件事。任何人必然重视城邑;城内的本身是一个军事堡垒,提供保护,而且防备侵略。但是国家的百姓,不仅要在城内工作,而且须往周围的乡间去。在军事危机的时期,便指派一个守望者,他要在城墙上设立一个有利的位置,长期注视敌人的动态。如果敌人出现,守望的人必须大声吹起警戒的号角,唤起他的百姓,危险即将接近。在面临这种军事危机的时候,这个比喻又详细说明各种不同的责任。守望的责任乃是注视和警戒;这等职务执行之后,他的工作便算完成。国民的责任,乃是听从和回应;当国民听见警戒号声吹起的时候,他们必须在城墙上,寻找一个安全的位置。

守望的比喻(Ⅱ)(卅三1-20)(续)

比喻的解释乃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7-9节),已经清楚证实以西结是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仇敌被识别为‘罪恶的军队’,他们企图毁灭以色列人。这位先知必须守望罪恶的入侵,并将罪恶所带来的灾祸警戒百姓。百姓的责任乃是注意守望者的警戒,并逃离罪恶,奔往良善的堡垒。守望的和百姓,都有清楚指定的职务和责任,但是彼此必须互相协助。

解释的第二部分(10-20节),与比喻并无直接的关系;它乃是处理反对这个比喻的异议。第一个异议是,百姓过去的罪恶是那么沉重,以致使他们无可逃避,绝对不能存活。但这位先知宣告说,事实并非如此。上帝并不对过去积聚的罪恶采取行动,甚至也不依照过去所积聚的良善而施行报应;最关键的,乃是现在的态度与行为、和将来的托付。这样一来,长久作恶的人,并不是毫无盼望;如果他愿意离弃罪恶,从善如流,改正过去错误的行为,必能得到救恩和生命。侵入为善的人,也未必毫无危险。他若转离善行,去作恶事,必然招致审判和灾祸。但是这种观点,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假如这就是上帝处理人类问题的态度,岂不是不公平吗?同样的,假如一个人终身作恶,最后悔改从善,他所犯的一切罪都被赦免,这公正吗?相反的情形照样也是不公平:就是一个终身为善的人,只因一点差错,就将往日一切的善行,完全抵销掉?这位先知暗示,事实并非如此。

在整个的一段经文里面,神学方面的含意非常丰富;但这种道理并不新的,而是根据本书先前的说法,从不同的观点加以介绍。

(一)个人与团体的责任:这个比喻说明双方的责任范围。守望者所负的,是一种个人的责任,向上帝和他本国的同胞负责,忠实执行他的职务。如果他已警告危险,他已尽职;假使他没有发出警戒,他必须对一切可怕的后果负责。他只能对没有发出警告负责;但他不能对百姓不作回应负责。因此,守望者单独执行他的职务,他必须独自对他的忠心负责。延伸超出个人之外的责任,整个的团体都包括在内。他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等行为,相继影响广大的众民。

在比喻中所提出的责任的原则,实际上超出作先知的职责,而对平信徒和圣职人员都适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和责任的履行向上帝负责。但是因那等责任必将影响别人的生命,个人的责任总有一种团体的特性,因此,使责任成为如此可怕;一个人的立稳或跌倒是一件事,但别人知道他的立稳或失败却是另一回事。圣工总是一种为别人服务的形式;假如我们不愿对别人负责,我们就不能为他们作什么事情。然而在这个比喻里面,我们开始领悟,圣工不只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一种冒险的事业;这种工作容易招致失败、失望、失去爱心,和警戒不被听取等的危险。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不愿对别人负责的生活,决不是完全的生活。尽管在以西结的生活中,充满悲哀和痛苦,却是一个完全人的生活。

(二)公义与赦免:许多人都有这种意见,以西结认为上帝对人类的作为,并不是依照公平的特性。主张这种说法的人,他们并不了解神人之间的关系,和赦免的本质。

从表面上看来,公平可能表示,上帝应该严格的依照我们的行为,来对待我们。一个人正常的良善,一时不良的过失,不该抵销一切的诚实和良善,反过来也是一样。对于这种不公平的问题,正如几世纪以后使徒保罗有力宣讲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人是完全良善的(罗三9-20)。如果一位完全圣洁的上帝,建立良善的标准,然后依照公义的观点衡量人类,那么,没有一个人能经得起考验。其错误在于把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变为一种僵硬的观念。这位先知关心他本国的百姓,应该如何维持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信心的生活决不能降低成为善恶行为的平衡。与上帝同在的生活,乃是一种活泼的过程;根据上帝的观点看,只有藉罪恶的赦免,才可以达成;只有由于人的合作,才可以继续维持那种关系。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藉悔改,继续向上帝求助,并且接受祂的赦免。因此,凭立约的关系而得的生命,才可以使关系继续。

这位先知并不认为上帝的作为不公;他大声宣告说,如果只以公义作为建立关系的标准,那就没有什么盼望了。固定公义的原则,必须用慈爱和赦免的奥秘加以缓和,惟有如此,才可以继续与上帝同在。从基督教神学的观点来说,公义、慈爱和赦免,都是藉基督的死,和从死里复活表现出来的,如此才可以继续过与上帝同在的生活。

耶路撒冷的倾覆(卅三21-33

经过一段长期的缄默之后,当耶路撒冷倾覆的消息,带给那些被掳之人时,以西结终于恢复传讲的能力。廿一节所说的‘十二年’,可能应修正为‘十一年’(因为在古代希伯来文原稿中,有若干证据显示),所以这件事情,是在主前五八七或五八六年冬季发生的;在耶路撒冷倾覆之后,大约有半年的时间。以西结在他的妻子死亡时,他曾宣告说,当一个逃脱的人,带圣城倾覆的消息到达的时候,他必恢复传讲的能力(参廿四25-27)。

有人常常认为,在国家遭遇极大的危机时,最后百姓就可以恢复他们的知觉,并且了解实际的情形,但是按照这两部分的豫言显示,事实并不是这样,先知以西结运用他新近恢复的传道能力,首先向那些仍然停留在应许之地的人(23-29节),大声疾呼,然后他又向那些被掳的朋友,继续传扬上帝的谕旨。

那些存留在以色列地的人,不顾耶路撒冷的瓦解,和国家在战争中的失败,仍然是完全的盲目无知去曲解古代的信仰,最后造成国家的灭亡。他们不愿悔改,设法恢复他们的信仰,反而忙抢占土地。有许多往日的地主已经被杀,也有不少人被掳往国外;那些留下的国民,实在太悲惨了,征服者看不起他们,在沦亡期间,他们却寻求财富。正如在我们从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纪里,曾看见过好几次,战后混乱的时期,有人得到很大的利益;人类的土狼和飞鹰,从人类悲惨的灾难中获得财富。但是以色列家存留的人,不但为自己取得土地,而且以无耻伪善的态度,用宗教的措辞,来为他们的行为辩护。如果亚伯拉罕一个人应得这地,当然,我们在灾难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存留,我们岂不是有更大的权利,能得到这地吗?(24节)

这位先知宣告说,这种妄想完全错误。亚伯拉罕是义人,但是那些灾后存留强占的人,乃是不义、暴力和残忍之人的化身,缺乏道德和信仰。所以此处所提出的,乃是一幅不同寻常的图画,这位先知仍然宣告将有审判临到应许之地的居民,从周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他们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教训。因此上帝的审判,还要临到那些灾后余生的少数人身上。

豫言的第二部分,仍是向那些被掳之人传讲的。从表面上看来,情形相当可喜。这位先知已经得到一点声誉,因为他所豫告的,都非常精确的应验了,因此,有许多人愿意听他的讲道(30节)。一位先知可能厌恶长期的不受重视,如果他要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物,他必须格外谨慎。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要听以西结的教导,正如一大人聚集在一起,要听一个热门人物,高唱爱情的雅歌一般(32节)。但是也正如那些听爱情歌曲的人一样,并不实际的去表示爱心,所以那些听先知以西结讲道的人,并不依照他的话去行。这位不出名的先知,开始广为人知,但是他所传的道理,并不能渗入那些百姓迟钝的耳中,所以,虽有声望,仍像没有声望时一样。

先知在危机关头用语言所绘制的这幅图画,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是黯淡的一页。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已经变为废墟;希伯来人的信仰得以存留,希望并不太大。不管先知如何传讲,历史上未见的灾难,将作为上帝的审判临到。那些在应许之地存留的人,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高举古老的信仰,为他们新的处境辩护。那些被掳之人,对于这位先知所传的道理,发生新的兴趣,然而他所说的话,只是当作娱乐,不能激起人的行动。事后看来,我们对于那些百姓的继续麻木不仁、和盲目无知,可能会感觉惊异,但是我们自己的洞察力,也受到面对当代类似的危机而造成的盲目无知所伤害。──《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十三章   以色列   仇敌   基督徒   文摘   三三   唐纳   结书第卅三章   先知   的人   以色列   耶路撒冷   耶和华   守望者   他们的   书简   百姓   亚伯拉罕   自己的   这是   责任   恶人   圣经   点此   犹大   警戒   巴比伦   约翰   信息   十八章   罪恶   刀剑   注释   福音   生命   的是   雅歌   之地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