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四1至六20劝勉信徒活出宇宙复和,以及在基督里合一的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四1至六20劝勉信徒活出宇宙复和,以及在基督里合一的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以弗所书相关章:

 

 

以弗所书

注释

四1至六20劝勉信徒活出宇宙复和,以及在基督里合一的福音

书信的第二部分探索复和与合一的福音如何应用在教会的生活中。内容主要采取直接劝勉的形式,它建立在前几章所论及的基础上,大多都与保罗先前的感恩、祷告和教导中所论及的事情有关。由四章1节开始,不断出现的主题是如何在福音的亮光中「生活」(保罗所用的希伯来文比喻实际上是「行出」)。

四1-6劝告信徒活出新造与和谐的生命

保罗在这里指出,我们蒙召是要去过一种合一的生活,亲身体现神开创的宇宙合一。因此,这段经文为书信的余下部分划定了一个特定的调子,担当了承上接下的角色。作者不只透过将合一的主题归纳在这几节经文中来制造其连贯性,更在第1节明确地加上「所以」(新国际译本译作then,中文和合本没有译出来),使接着的劝告建立在先前的教导上(正如罗十二1)。这段经文包含了两个部分:劝告合一(1-3节,其中一部分是阐释西三12-15),以及用7方面的宣认来强调合一(4-6节)。

四1-3

保罗再次介绍自己是为主被囚的,含蓄地指出他期望自己和别人所作出的委身程度。收信者一定明白他之成为囚犯,完全是因为他热心寻求他如今要求他们达致的那种合一(参三13)。但他首先发出的是一个较为一般性的劝告──行事为人当与神的呼召相称(参帖前二12;罗十二1;西一10)。当中所指的呼召,是关乎分享基督对新天新地的管治(一20-22,二6),和成为天上圣殿的一分子(二19-22)。这样的一个呼召带有它本身的责任:巴特(Barth)将它归纳为──「教导王子的老师,不是使用刑杖,而是劝告他们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地位」。巴特也许是正确的,不过,这里所诉诸的不是那专横、傲慢和权威的贵族素质。反之,这里呼召人要集体性地表现出彰显复和的谦虚、温柔、忍耐和宽容的爱(2节;参西三12-13)。第3节(参西三14-15)然后,再说明这是一个有关促进合一的劝告。

作者以逼切的措辞来发出劝告,可惜却不容易翻译出来:「那命令……是放弃被动、冷漠和袖手旁观的心态……要采取主动!立即行动!认真!你要将它实践出来!──这才是第3节所蕴含的语调」(Barth)。它并非呼召人去建立神的国度;它是提醒人去保守、维系神在基督里所成就的合一(借着二11-22的连串事件);那将基督及祂的各样福气带给我们的圣灵,亦正是引领我们进入这种合一的那一位。圣灵将神赐予的弥赛亚和平带给我们,作为我们合一的连系。然而,作者清楚认识到这个连系可以被他在四章17节至五章14节所提出的狂妄、虚假、骄傲和自私的性情所破坏。

四4-6

作者借着7次重复使用「一」这个字,来促使我们紧记神呼召我们合一的重要性。

第4节使人联想到歌罗西书三章15节下,但它却道出以弗所书二章14至17节(一个身体)、二章18至22节(一个灵)和一章11至14节、18至23节(一个盼望)的几个重要主题。这3组的合一似乎是从有形的「身体」(普世犹太人和外邦人复和的整体教会)开始,渐进至那位看不见,却在基督里赐下和谐与和平的圣灵(3节),再进而盼望将来达致宇宙完全的和谐,我们如今已借着圣灵获得此基业的凭据(一13-14)。第二组的合一(5节),是由先前一组所引发的,传统上是在接受洗礼时的认信。接受洗礼者通常要承认自己相信耶稣是独一的主(例如:徒二34-39,十九5),但没有理由去假定它只局限在洗礼中采用。对犹太人来说,他承认耶稣是独一的主,就相当于他承认耶稣是与父神同等,因为犹太人每天都以「示玛」(Shema)祈祷(申六4;参罗十9-12;林前八4下-6)。

第6节与犹太基督徒相信独一真神是完全掌管和住在其创造中的信念互相呼应。那是根据这项假定而产生宇宙最终合一的盼望(参罗十一36;林前八4下一6;西一15-20),而它亦再次指向一章3至10节所提到的神。

值得留意的是,这里所提出的合一,不单是针对地方教会,更特别是作为普世教会的指南。许多基督徒往往只懂得积极推动某一特定会众的互爱和谐(有时更是会众内的一个小圈子),而不愿处理教会之间的分裂。

四7-16基督得胜的恩赐和迈向基督的成长

在这段优雅的文字中,作者仍然以含蓄的方式来提出劝告。它基本上包含3个要点。第一,神呼召普世教会借着基督所赐的合一(二11-22),长成一个合一的身体(15-16节),迈向宇宙的和谐与基督完全的联合;这将会是今世过去、新天新地来临的特征(13、15节)。第二,借着升上高天和使人自由的基督所赐的恩典(8-10节),每一位基督徒都在其中有重要的角色(7、16下)。第三,基督已经赐下几类领袖(基本上是拥有不同的教导恩赐),来推动和带领信徒成长,确保达致有内聚力的合一(11-13节、16节上)。

第11至16节的思路(只用一句希腊文句子)特别精深流畅。

四7-10

这里的用语和思想十分近似哥林多前书十二章和罗马书十二章1至8节(第7节特别近似林前十二4-7和罗十二6)。当保罗说到神将不同形式表达的恩典赐给「我们各人」(「所有信徒」;正如本书信其它地方出现的「我们」)的时候,他并非将范围局限在第11节所提到的事奉人员。这引致他描述耶稣为赐下各种恩典的那一位。他以耶稣的复活和高升,为诗篇六十八篇18节带来一个全新而更伟大的应验。耶稣已经掳去那束缚我们的势力(参西二15),如今,这位得胜者便将恩赐白白地赏赐给我们。

第9-10节这两节经文可以用3种方法解释。一就是那位升上高天的,同时亦降至阴间;另一是那位升上高天的,正是先前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受辱的那一位;又或是那位升上高天的,亦再次降临地上(借着圣灵),将祂的恩赐带给人类的那一位。你会采纳哪一个解释呢?

新国际译本和佳音译本将「地下」解释为「地面的最低部分」,大概是正确的;而且,修订英语译本更将它解释为「落到地面的最低层次(正如从天上望过去一般)」,由此,我们可以放弃第一个选择。第三个选择是有可能的,但是,第10节指出基督升到天上,从天上充满宇宙(参一23),而不是再次从天上降下来给人恩赐。第二个选择应该最可取;其意思是那升上高天,如今充满世界的(并且赐予我们不同的恩典),正是首先虚已为人降到世上,为我们受死的那一位(参二14-17)。祂来(二17)钉在十字架上受死,然后复活,为我们带来弥赛亚的和平、福气和恩典。

附注

第8节诗篇六十八篇18节提到那位升上高天的「受了供献」(receiving gifts),保罗却将它更改为祂「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现在尝试解释他为何作出如此重大的更改。保罗是否认识一个原文版本是出现chalaq(分享、分配),而不是laqach(接受)──在希伯来文中只是一个辅音字母变换了位置?他是否将laqach(似乎合理地)理解为「拿给人或代人接受」?他这种理解是没有特别的理由,抑或是因为他相信诗篇六十八篇18节是一个提到利未人的隐喻,表示神从百姓中受了利未人的供献(民十八6、19同样类似)?或是,保罗反映了对诗篇六十八篇18节的拉比式和他耳根式的诠释(rabbinic and targumic interpretation),认为摩西升到高天,学习了律法的话语,然后他将律法「像恩赐般赏给人」?我们不能够完全确定,但明显地,「赏给」是传统上的理解,它可能是该节经文本身的含义,或至少如经文所描述的,暗示那升上高天的有「受了」的含义──后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我们必须紧记,保罗的注意力并非主要在引用诗篇的历史性,而是在于它所预表的,已在基督和祂赏赐给教会的恩赐上应验了。

四11-16

第11节指出教会中的几类领袖,藉此说明基督得胜的恩赐。保罗并非将诗篇六十八篇18节的应验范围局限于这些恩赐中(正如新修订标准译本所暗示):保罗用「所以经上说」来作为引经据典的开始,正表明他同样将第7节的各样恩典视为基督得胜的恩赐。不过,使徒故意强调它们,因为它们支配和模塑了教会的合一成长(12、16节)。

这里特别挑选了那些阐明、宣讲和教导福音的领袖。首先明确指出基督所赐的,是使徒和先知,与二章20节和三章5节提到「使徒和先知」启示基本真理的角色互相吻合(参林前十二28,同样加上「教师」)。保罗盼望收信者能明白,他们所领悟的有关宇宙复和的福音,应该继续模塑和贯联教会和其中的教导。但我们却不可以任意归纳说,以弗所书教导我们,神必然将使徒和先知赐予教会(正如普救论教会所坚持的),同样地,我们也不可以认为作者只视他们为过去的人物,传福音的人和牧师已取代了他们的位置(正如许多近代释经家所相信的)。这里提到传福音的人和牧师,因为他们是收信者所接触到的教会同工。在以弗所以外的收信者,主要是透过与保罗一同传福音的伙伴而认识福音,而不是借着使徒保罗本人。在保罗事奉的后期,「牧师」这个名称已经与「监督/主教」和「长老」并用,粗略地等同「教会领袖」(参徒二十17、28,那里称「长老」为「监督」,是「牧养」群羊的)。在希腊文中,此处的「牧师」和「教师」共享了单一的定冠词,这可能暗示他们是属于同一类(「牧师同时是教师」);然而,在这个列出较多不同事奉种类的名单中,指出这两组不同事奉者发挥交互重复的功能(例如教导)似乎是较为可能(「教师」属于一个独特的组别;林前十二28-29;加六6)。保罗死后不久,教会的领袖便明确制定了3方面的事奉:监督/主教、长老和执事。这3个名称没有出现在以弗所书四章11节,更有力地证明这卷书信是写在保罗的时代,而并非较后的日子。

第12节赐下这些领袖,是为了3个互相协调的目标。基督赐下他们是为了装备或成全圣徒;服侍教会的需要,以及建立基督的身体。传统复原派的解释(如今反映在所有近代译本中,包括了新耶路撒冷圣经),只将领袖的功能局限于第一个目标,认为只是那些蒙装备的圣徒去服侍教会和建立教会,而并非领袖们。若支持后者是全部3句词组的主语,便被视作是属于「大公教」和「神职人员」的解释。虽然第7和16节清楚否定任何只限于「神职人员」的解释(圣徒绝对有份参与建立教会),但是第12节所列出的很可能是领袖的功用。

按照第13节,神赐下领袖是为了完成第12节所列出的任务,「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保罗并非如新国际译本所暗示的,在描述将来的历史时期,教会将逐渐达致信仰和组织上的合一,变成一个成熟的教会。反之,他在预言基督的再来,那时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宇宙合一,将会完全实现(二11-22)。我们借着信心,以及对子的认识,早已参与在这种合一之中〔事实上,我们要「保守」所赐下的合一(四3)〕,然而,我们仍要等候它的完全实现。当基督再来时,也惟有在那一刻,我们这个普世合一的教会将会「成为完全的人,满有基督本身的成熟」(新耶路撒冷圣经),或更理想的是,达致「成熟的人格,满有基督完全的身量」(修订英语译本)。这里的思想基本上是出于歌罗西书三章4节,只是特别强调普世教会作为单一的身体整体的存在。神赐下众领袖是为了完成第12节的功用,「直等到」基督的再来,带领祂的教会迈向完全成熟的地步。但这「直等到」亦同时含有「迈向」的意思。领袖们借着神的恩典所努力达致的目标,正是基督在末日要完全成就的目标。

新国际译本将第14节分为一个新段落,用「于是」〔then,取代了希腊文中表示「以致」(so that)那个字〕作为开始,再次暗示将来教会历史中的黄金时代。然而,第14-16节其实仍属于始自第11节的同一句句子,而当中的思想脉络则更为细致巧妙。它指出基督此刻赐下众领袖,让我们明白福音和我们的盼望所指向的目标。祂赐下他们,「以致」我们不再陷入孩提的无知(任何压力都足以扰乱心思),却开始长大成人,迈向预期的成熟──意即与基督的形象相似。虽然作者一直采用的比喻是指教会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而像基督的成人,第15节尾所转换的比喻,是要提醒读者,耶稣是整个过程的主(头),而教会的目标是要与祂建立更亲密的联合。保罗将歌罗西书二章19节略作更改,作为本段的结语,藉此总结以上所说的一切。全身的成长至终是源于基督,但身体却是按照在爱中所分配的建立工作,而各自长成为独立的部分(再次肯定第7节,并且清楚说明并非单由领袖来建立教会)。在这个过程中,借着各部分的支持配合,教会便在合一和团结中得以建立和成长。这些都成了今天的挑战:我们的领袖是否积极推动这种教会整体的合一成长,而我们又是否愿意支持呢?

四17至六9劝勉信徒弃绝旧人的生命,活出新造的生命

以下的内容是取材自歌罗西书三章5节至四章2节的劝勉。保罗在歌罗西书对基督徒生活的教导,主要是将追求天上的事与治死地上的性情互相对比(西三1-6:纠正信徒对天上的事情存着不健康和不同与趣的弊病)。在以弗所书,主要的对比出现于二章1至22节:它将从前的隔绝,与现今新造的合一及和谐,作出「从前与现今」的对比。虽然这里所采用的命题(旧人和新人),实际上只出现在二章15节和四章22至24节,它却为整个部分提供了适切的重要比喻。然而,在新造的生命这主题中,一些小分题却强调了不同的重点:四章25节至五章2节主要针对罪的处理,例如在教会中导致争执和隔膜的怒气和虚伪;五章3至14节提醒信徒不要再被昔日围困他们的黑暗世界所蒙蔽(尤其是它的色情风气);五章15至20节将以神为中心的新生命与属世的愚昧互相对比;而五章21节至六章9节则检视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奴仆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反映出神借着基督新造而成的宇宙合一。

四17-24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保罗一开始便坚决提出,要收信者弃绝从前外邦人的生活方式(17节),它是黑暗的(18-19节;参西一21,三7),与他们所听闻基督的福音有着强烈的对比(20-21节)。基督就是新造的人的样版,保罗提醒收信者,福音的内容因此包括教导信徒要脱去旧人、穿上新人(22-24节;参西三8-10)。

第17-19节试将这3节经文,与非常相近的罗马书一章18至32节相比(特别是一21、24)。你可能会发觉在弃绝罪的事情上,这里的劝告较强调是人的责任(参罗一24、26、28「神任凭……」与19节「他们就放纵私欲……」)。正如罗马书一样,问题直接追溯至拜偶像的事上(第17节中「虚妄」这个字词,会立即令犹太人的作者联想到偶像敬拜)。以及对神难辞其咎的无知和「硬心」。在圣经中,「硬心」表示完全的悖逆,而并非单指在感情上的无动于衷(参结三十六26-27的应许)。由于人没有将神放置在祂应有的重要位置,这便进一步导致他们的心智昏暗,继而丧尽良心,沉溺在罪中(19节)。这卷书信用一个重要的字词来归纳了这一切,它就是:「隔绝」(18节;参二12和西一21)。

第20-24节这里将收信者从前的外邦人生活,与他们透过最初的传道和其后的教导所学到的基督道理互相对比。留意第20-21节如何取材自歌罗西书二章6至7节,成为此处的基本含义。他们对基督的认识,是祂体现了「真理」(即是神的实体、光和生命),这正与他们从前生活的特征──「迷惑」(没有神的实体、黑暗和无意义)刚好相反(20-21节)。保罗这里所用的希腊文并不容易理解,其字面意思是「你们在祂里面受教,而真理是在耶稣里面,脱去相等于你们从前生活方式的旧人……穿上新人」。换言之,收信者所接受的教导是耶稣体现了真理,如果他们想活在真理之中,他们就需要离弃从前的生活,欣然接受属于真理的生活。按照巴特的解释,要除去的「旧人」就是亚当,而要穿上的「新人」就是基督(正如罗六6,十三14;参加三27下)。这看法无疑蕴含了一些重要的真理,但无论与它近似的歌罗西书(三1-4、8-10),抑或四章24节下至32节均与此有细微的差异。保罗在此处并非想到旧人和新人的代表人物,而是要指出旧人和新人拥有不同的天性。保罗鼓励收信者要心意更新(对比于昏昧的思想,以及它所带来的17-19节的表现),同时按照神已经在他们里面所造的新本性去生活。根据第24节,这「新本性」是「照着神形象造的」,正是保罗难以描述基督的层面!这种本性有圣洁的公义特征,是源于真理,也是反映真理的。

保罗最初的教导大概是用陈述的方式来写成──借着与基督联合,你的旧有罪性已经被钉死,你也与祂一同复活,变成新造的生命(参罗六;林后五17;西二11-12,最明显是西三9-10的直接模拟);但这些陈述亦相应地含有命令的语气(正如此处;参罗六):我们有责任要认真和尽力地活出神在我们里面所成就的事(参腓二12-13)。否则,我们就只是在旧人的「迷惑」中生活(22节),而不是在新人的真理中生活(24节;参21节)。

四25至五2活在拥有基督耶稣样式的真理中

倘若新人所反映的,是借着耶稣所显示的「真理」(21、24节),而不是旧人的「迷惑」,那么,它当然要求基督徒说出真理,而禁绝虚谎的话。然而,基督所启示的真理是以宇宙复和与合一为中心,因此,保罗补充说,我们必须弃绝谎言,「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的」。换言之,我们不再是疏离和毫不相干的个体,而是与别人联合、彼此相属的人,因此,我们绝不可以扭曲真理,这是他们用以行事和作决定的准则。其余的教导特别针对生气(26节),和其它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疏离的罪(29-31节)。作者劝告信徒要除掉这一切罪,同时学效耶稣所展示的神的真理(四32至五2)。整个部分大体上是重复了歌罗西书三章8至12节的内容。

第26节这节道出了此段的重要主题:生气。新修订标准译本将这节译为:「生气但不要犯罪」,是完全误解了作者的原意。它不是鼓励人可以发义怒(四31实际上是对一切的愤怒予以责备);它是在提出警告:「如果你开始生气,小心!你已经在犯罪的边缘!」倘若西方社会视怒气为男性气慨的象征,那么,犹太人的传统则较觉察到它是造成不和、罪恶和破坏性的力量〔对发怒的尖锐批评和它的危险性,可参《但遗训》(Testament of Dan)一18至五2〕。第29和31节列出发怒和有关的罪,其实是带来人际关系破裂和导致人与人疏离的缩影,因此属于旧有创造的特征。偷窃是另一个例子(28节);它不单构成财物的损失(类似大意的遗失),更是冒犯了个人的私生活,以及破坏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类和其它有关事情都使「圣灵担忧」(含有赛六十三10的典故),换言之,它们敌挡圣灵在信徒生命中所行的复和、合一与新造的作为。保罗既劝勉信徒要除掉这些破坏人际关系的行为,随之便相应地鼓励那些使人团结、彼此建立,活出新生样式,和与基督联合的行为:从前偷窃的,要变成乐善好施的人(28节);不可再说污秽的话,和用言语来伤害别人,却要随事说造就人的话(29节);信徒要除掉怒气,表现出神的宽宏(32节,五1),以及基督那种为救赎我们而牺牲的舍己之爱(五2)。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四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基督   教会   保罗   的人   信徒   基督徒   身体   圣灵   真理   原文   使徒   都是   先知   耶稣   生命   这是   圣经   福音   肢体   旧人   自己的   是在   是指   他们的   的是   牧师   本节   属灵   圣徒   字义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