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第四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第四章
4:1 保罗的好些书信都是用前几章讨论信徒的经历和信仰,后几章提出怎样实行这信仰。这里象《罗马书》12:1一样,教导受信的人“行事为人”应该与所信的道配合;怎样在教会中与弟兄姐妹过着和谐、相爱、圣洁和得胜的生活。“被囚的”:参3:1注。“蒙召”:信徒行事为人应该符合所接纳了的基督的付托。信徒既蒙神拣选(1:4),得到救赎(1:7),有了新生命,又预定得儿女的名分(1:5),现在更“蒙召”,应令生活与蒙召的恩相称,有象基督一样圆满成熟的品格(13节)。
4:2-3 3节的“心”字,原文与“灵”字同。“合而为一的灵(心)”是神给教会的恩赐,让教会可以同心合意为福音作见证。教会保持合一的方法是实践“爱心”与“和平”的原则(2-3节)。个别信徒则应追求“谦卑、温柔、忍耐”等美德。教会和信徒都有责任保持这种在主基督里的“同归于一”(2:14-22)。
4:4-6 保罗认为,教会不能合一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不问基督徒在什么地方,都共有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基本因素相同。若有什么不同,都属表面,无关宏旨。
“身体只有一个”指教会乃一整体(参林前12:14-27)。“圣灵只有一个”是说住在教会里的圣灵是一位众信徒从神领受的圣灵也是这一位(参林前12:12-13)。“指望”只有一个,就是大家所盼望的都是基督来临的荣耀、永生和天上的基业,以及新天新地。这是信徒生活的共同目标。“一主”是大家都承认耶稣基督为主(林前12:3)。“一信”指同认耶稣为主。我们得救乃因这信。“一洗”是受洗归入同一位基督。基督徒藉受洗仪式公开见证所信,接纳进教会。至于神当然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称为天父又公义又慈爱的独一真神。此外,基督徒还共有一个“圣餐”,是基督亲自设立,为了记念祂的受死。这里未特别提出圣餐,或因已包括在“一个身体”里头,因杯和饼所代表的是主的血和身体。
基督徒信仰的实质相同且共同,具备了在生命和心灵上合而为一的基础。
6节论到神对人的实在性;祂超越—“超乎众人之上”;祂运行作工—“贯乎众人之中”;祂与人同在—“住在众之内”。有的解经家指出这里已含有三位一体的教导,包括天父的超载、圣灵的工作,和圣子的与人同住。
4:7 希腊原文中7-16节为一连续不断讲述恩赐的长句。主基督给教会恩赐,造就信徒,建立教会,联络众肢体于元首基督。每个信徒也从基督领受恩赐,不是按人的行为,完全出于恩典白白的得着。“照基督所量给各人”是说恩赐按照各人的度量而赐给。但恩赐乃无可限量,可以没有保留的给予人(罗8:32),就象主耶稣所说,“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倒在你们怀里”那样大量且慷慨(路6:38)。我们可能求主加强我们能作出的贡献和信心,扩大蒙恩的量。参《罗马书》12:3。
这几节说明教会一体之中寓有多样化,是合一而非统一。各人将从基督领受的不同恩赐贡献在教会的事工上,多姿多采,但又各按各职,在爱中彼此相助,成为一个能不断增长的有机体。
4:8-10 主基督能将恩赐给人,是因为祂在十架的救赎工作上已得到胜利。正如《诗篇》68:18所说,基督象战胜了的君王,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慷慨地把各种恩赐给人。“掳掠了仇敌”亦可译为“携同俘虏了许多俘虏”,“俘虏”指的可能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击败了的灵界的仇敌。保罗藉此机会提醒我们,这位升上高天得胜的基督,是曾谦卑降世为人的主耶稣(“先降在地下”),也是那位复活升天的主(“远升诸天之上”)。这里用“诸天之下”有基督下到阴间之意,似属过分解释。
4:11 4:3 说明基督把“恩赐”赐给每一个人,信徒因此各有各的功用(16节)。这恩赐显然不只是给教会中一小群人。11节提到一些职分,是神叫不同的人去承担的,有些也见于《罗马书》12章和《林前》12章,只缺此处的“传福音的”和“牧师”(牧羊人)。此二者很可能是教会中某些信徒担任的职事,而非行政或管理的职分。
11节提到有:1,使徒,是一地教会的建立人(参2:20注);2,先知,把神的信息和已经启示的真理讲解、传递的人(参2:20注;林前12:10);3,传福音的(参徒21:8,腓利被称为“传福音的”;林前1:17),把福音传给远近的人听,来扩大教会。应该也帮助信徒到处见证基督;4,牧师,照顾已经在教会中的“羊群”,给他们关怀、鼓励与安慰;5,教师,教导人明白神的话,坚固信徒,学习侍奉。希腊原文中,“牧师”与“教师”依文法结构连在一起,中文译为“有牧师和教师”。全句可译为“祂赐给…一些人作牧师和教师的恩赐”,似乎是说这“一些人”是同时兼做二者的。也许因为牧师照顾信徒时也会把圣经话语喂养“羊群”,因此需要有教师的恩赐(参提前3:2)。
4:12 教会中担当上节所提到的职事的人,负有双重责任:一是“成全圣徒,各尽其职”;一是“建立基督的身体”。“成全”有“装备”的意思。教会中的侍奉应该是全体信徒的事,因为各人都有神赐的不同恩赐,积极在教会中侍奉,而非替代他们去侍奉。至于“建立基督身体的责任包括宣扬福音,使信的人增多,保持教会内部的各睦,使人人尽职,教会不断增长。11节的五种职事都是侍奉的工作,似乎不是教会中固定行政工作的职称。《使徒行传》20:28记有告诉以弗所以弗所教会的领袖,圣灵已立他们作全群的监督(有责任监督他人),牧养(象牧羊人一样)神的教会。这一群人后来可能在牧养信徒、建立他们信心的工作上做得十分出色,教会中“监督”、“会督”等职条才逐渐出现,“牧师”的职称也随之兴起。不过,即令“牧师”为后人设立的制度,做这种工作,一定要清楚有“牧师”侍奉的恩赐和付托。
4:13 教会里各人的恩赐如果充分发挥,大家对基督的认识增加,了解到在真道上合而为一的重要,就能灵性长大,信心坚固,象基督那样完全地生活:遵守神旨、忠心侍奉、热爱弟兄、坚守所信。
4:14 保罗指出教会应重视教义的正确建立,不受新奇歪曲的道理引诱,象儿童一样去喜新厌旧,为狡猾、欺骗人者人所玩弄。第一世纪出现的若干异端(例如诺斯底主义)或为这警告的一个对象。这警告对今天的信徒尤其重要,因为异教之风与异端邪说空前新奇,对信徒的引诱也空前大,在灵性上仍如小孩未成长的人,很容易受其迷惑,落入其陷阱中。
4:15-16 一个由成熟了的信徒组成的成长的教会,光景大大不同。在这个教会里,基督居元首地位,作教会的头;信徒合作无间,互相作肢体,受心流露于信徒的交往与生活中。“爱”是灵性成长的标记,是完美教会生活的标准。
4:17 “合而为一”和“长成的身量”(成熟)是教会的双得目标。本到5:20,提到教会生活另一方面应有的表现,就是信徒处世应圣洁。
17-19节将基督徒和“外邦人”(不信主的人)作比较。二者在生命上有本质的差别:信徒的生命连于主,本质圣洁;不信主的人“与神所则的生命隔绝”,本质污秽。他们的心虚妄,是因为生活没有了神,人生虚空而无意义。
4:20-24 本段是与4:17-19将信徒的圣洁与不信主的人的污秽生活作比较。
20节“你们学了基督”是污秽和圣洁两种生活的分界线。所谓“学”基督,就是明白基督怎样在生活上显明神的旨意。主耶稣在福音书中常对门徒说:“你们当…学我的样式”,其中的“学”用的就是这个字(太11:29)。22节“行为上的旧人”是指信主前所过的污秽生活(17-19节),因为心意不洁,连生活也都污秽了。“脱去”一语是用脱衣裳来作比喻,圣经中常驻机构有此用法(罗13:12;西3:9;来12:1;雅1:21;彼前2:1)。
23节“心志”按原文可译作“心思里的灵”,直指人真我,代表人内心最真实的意思、态度和价值观。圣灵的工作可以叫人彻底改变。
24节“穿上新人”,就象人更换了新衣服一样,来过新生活。保罗常用这个比喻(罗13:14;加3:27;西3:10)。“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一语指基督徒的德性生活,回复当初神造人的样子(比较创1:27)。
4:25-29 这几节列举了一些基督徒与人共处的原则:言语要清楚,说话要诚实,工作应殷勤,不可有贪心等。这是脱去旧人、穿上新人的积极表现。这些原则不只是信徒在教会中,也是在教会外与非基督徒相处,行事为的指导。
25节的“与领居说实话”引自《撒迦利亚书》8:16;26节的“生气却不要犯罪”引自《诗篇》4:4。
基督徒有感情、有情绪;但喜怒哀乐都应有节制。就以怒来说,有的怒会犯罪,有的不会。无论如何,生气总非好事;要怒力抑制,更不可留过夜,免得给魔鬼机会,引诱我们去犯罪,制造不和与分裂。何况怒气针对的即令是恶事,其出发点常为自己的骄傲或私人利益与好恶;这样一来,生气而不犯罪是很难的。要能象那样大公无私完全出自爱心(参可3:5;10:14),才能不犯罪。
28节教训我们,单是消极地不为是不够的,应该积极去做于人有益的事。例如本来偷窃的,现在做了基督徒,不只勤劳工作谋生,还去帮补需要的人。积极的行动才能彻底改变积习。
4:29 “污秽的语言”包括毁谤、埋怨、讥讽,一切叫人消极,不得益处的言语(5:4)。“造就人的好话”也就是让人得到信心,增添勇气,和睦相处,更愿意负起信徒责任的话。
4:30-31 基督徒是受有圣灵印记的人(参1:14注),他的身体就是圣灵居住的地方(林前6:19)。要是我们不能努力生活象基督,圣灵会象人一样忧伤失望。31节所列举的都是叫圣灵担忧的事,必须除掉。
“得赎的日子”参彼前1:18注。基督徒若能生活上学效基督,在来日就有那美好丰富的生活为他存留。
4:32 除掉叫圣灵担忧的事还不够,必须代之以积极有益的事。“恩慈”的希腊原文为Chrestos与“基督”的原文Christos在读音与字形上相似。保罗用此字,不只要人仁慈,还应象基督那样恩慈,负起祂的轭来服侍人(参太11:30注)。神怎样宽容饶恕我们,我们也应本着爱心和恩慈来饶恕他人。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