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福音第七章-《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正像祂在登山宝训其他讲道一样,使用高阶层的犹太人十分熟悉的字句和观念。拉比们曾多次在论断他人的事上警戒犹太人,他们说:‘凡以善论断邻居的,必蒙上帝的善待。’他们定下了六件可以使人在今生和来世蒙福祉的工作:‘勤读,探访病人,好客,虔诚祈求,教导子女律法,想到别人的长处。’犹太人早已知道正确、厚道的论断,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有人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遵守的命令,因为历史中遍满了错误判断的记载。由于有许多错误的判断,使人以为它们正是警戒人不要作任何论断。
在文学方面亦是如此。在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份的爱丁堡日报中,杰佛雷(Lord Jeffrey)写了一篇关于窝尔咨窝特(Wordsworth)新出版的诗集远足的评论,其中他引用当今闻名或无名的评语:‘简直就是不行。’凯兹(Keats)所写的现在尽人皆知的安戴门(Endymion),该季刊中傲慢的评论说:‘其中表示一点点的天份,但仍需要适当的加以处理。’
后来成名的人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到不识真才者的解雇。佛兰开尤(Gilbert Frankau)在他的自传中,述及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他母亲的房子是社会显要集会的沙龙,一切疑待贵宾的节目均由他的母亲妥为安排。有一次她游请一位年轻的澳洲的女高音独唱,她唱完以后,佛兰开尤的母亲说:‘多可怕的声音!她应当戴上口罩,再也不淮歌唱才是。’这位年轻的歌手名叫奈丽梅尔巴(NellieMelba)。
佛兰开尤自己想要演出一出戏,他请一位戏院经纪人找一位年轻的男演员担任主角。经过口试与试演之后,佛兰开尤打电话给经纪人说:‘这个人绝对不行!他不会演戏,永远也演不来,你最好劝他去找别的职业,免致挨饿。不过请你再把他的名字告诉我,让我可以从名单中删除他的名字。’那位演员名叫劳纳.柯尔曼(RonaldColman),后来他成为电影界最负盛名的演员。
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在道德上,犯了错误判断的罪名。诺克斯(Collie Knox)提到他跟他朋友的一段遭遇。诺克斯在皇家飞行队工作的时候,由于一次飞行的意外,曾经被撞重伤。同那一日他的朋友在白金汉宫得到勇敢的勋章。他们脱下了制服,换上平民的服装,到一家伦敦著名的饭店用餐,有一位女孩走过来,交给他们每人一根白色羽毛──懦弱的标志。
人很不容易从来没有错误的判断,人也很不容易不因他人错误的判断而受苦,但令人希奇的是在耶稣的所有命令中,再也没有比这个命令更受到人的忽略与破坏。
无人可以论断(七1-5)(续)
人不能论断别人有三个大原因:
(一)我们决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实,或整个的人。许久以前著名的拉比希列曾说:‘在你没有经历他人的环境和遭遇以前,不要论断这个人。’没有人知道别人忍受试探的力量;性情平静沉的人,无法了解热血沸胜动辄发怒者的试探;生长在良好家庭与基督化环境的人,无法知晓生长在贫民窟或罪恶丛之处者的试探;有良好的双亲教养的人,无法知晓在过去承袭恶劣遗传者的试探。其实,如果我们去了解别人的经历,而不是去定他们的罪,我们一定要因他们尽力向善的努力而感到惊异。
我们并不认识整个的人。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中也许既不可爱,又欠文雅;在另一种环境之下,这同一个人可能活力充沛,温文尔雅。罗斯福特(MarkRutherford)在他所写的一本小说中提到一位结婚第二次的男人,他的妻子也曾经结过婚,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这孩子乖戾可恶,一点也不给人好感;这位继父真是对她毫无办法。后来想不到母亲生病了,这个女儿马上转变过来。她变成标准的护士,成为永无休止的服务和永不疲倦者的化身。她的乖戾竟发出异样的光彩,在她身上的表现,简直是别人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有一种水晶称作莱雷多石(Labrador Spor),初看的时候暗淡无光,可是如果把它转了又转,放在一个角度,又放在另一个角度,突然在某一个位置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因光线的作用使它熠熠的发放,美丽无比。有的人就是像这个样子,他们看来似乎并不可爱,因为我们并不认识他整个的人。每一个人的里面都有一些长处,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定罪,也不是审判表面的不可爱,而是在寻找内在的美丽。我们盼望别人能够如此地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如此待人。
(二)任何人的判断几乎不可能达到精确无私的地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我们的本能与无理待人的反应所左右。
据说希腊人审问特别重要与困难的案件时,是在黑暗中进行,法官与陪审员都看不见受审者。这样除了案件的实情之外,就不至受到其他的影响。孟天(Montaigne)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一则阴森恐怖的故事。一个波斯的法官因接收贿赂,不公平地判决一件案子。凯布斯王(Cambysses)发觉此事,下令将法官处以死刑,并将尸体的皮剥下来,包裹法庭中法官的座椅,作为对于以后的法官严酷的提醒,使他们不敢再以成见影响他们的判决。
人的本性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公正,唯有上帝才能判断。
(三)耶稣还说出我们为何不该论断别人,最大的理由是没有人有足够的良善来审判他人。耶稣描述一个眼中有梁木的人,却想要除去别人眼中的刺。这幅图画的幽默性定能博人一笑,藉此使这个教训深入人心中。
只有那没有错误的人,才有权在别人的身上找差错。人若自己无准备,或至少在批评的事上有比别人更好的表现,就没有批评别人的权利。每一个星期六,足球场四周坐满了激烈批评的人们;如果由他们自己上场,可能踢得更糟。每一个社团或教会,常常充满了一些对在位者的批评,可是他们从来也不会梦想亲自来担任这个职位。世界上就是充满了这些自以为有权可以随口批评,而不愿亲身实行的人。除非他本身甘冒同样的危险,他就没有权利去批评任何人。实际上没有人有足够的良善去批评别人。
我们自己生活上需要纠正的缺点已经够多了,无需要再去批评,寻找与更正别人的生活。我们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把别人的过失留给上帝吧!
真理与听众(七6)
从表面上看来,耶稣所说的这句话,似乎很难以出口,因为其中有一些基督徒信息相反的,就是排外性的要求。其实在早期的教会中,这句话有两种特别的用法:
(一)被犹太人所用,他们相信上帝的恩赐与恩典,只是为了他们犹太人。这些犹太人视保罗为仇敌,坚持外邦人必须受割礼,必须接受律法,并且在作基督徒以前,先要作犹太人。这确实是一节可正用或误用来表明犹太人的排外性的经文。
(二)早期的教会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形之下,使用这节经文。早期教会是在双重的威胁之下,一种是外来威胁:早期教会仿佛是在外邦人不道德的海洋中的一座纯洁的基督徒岛屿,被世界沾染污秽的可能性非常之高;另一种是内在的威胁:当时的人们想到一些问题,有的思想难免会把人引到异端的歧途,还有人要妥协基督徒与异教的思想,藉以达到一种满足双方的综合信仰。基督的教会若要存在,就必须抵御外来与内在的威胁,否则它将变成罗马帝国中许多宗教中的另一个宗教而已。
早期的教会对于接纳人来到主的桌前,特别地小心;这节经文与主的桌子相连在一起。在圣餐开始前宣布:‘圣洁之物,为圣洁之人而有。’提阿多热托(Theodoret)说他引证一句未经记载的耶稣的话:‘我的奥秘是单为我自己与我的百姓。’使徒宪典(The ApostolicConstitutions)规定在圣餐开始以前,执事要说:‘唯愿留在这里的,没有一个是接受教理问答者(即仍在慕道班受教者),听道者(即对基督教有兴趣而来聚会者),不信者,或异端者。’环围这桌子的只是那些立过誓约的基督徒。Didache{正式的名称就是十二使遗训,是主后一百年基督教会最早的崇拜秩序,其中规定:‘除了奉主名受洗者以外,无人可吃喝祝谢餐,因为主对此事曾说:“不要将圣物给狗。”’特土良抱怨异端者竟让所有的人,甚至连外邦人士也领受圣餐,这样做就成为‘将圣物给狗,把珍珠(虽不是真的)丢在猪前’(驳斥异端书DePraescriptione 41)。
在这些事例中,这节经文作了排外的根据。并不是教会不注重宣教的工作,早期教会具有鸁得每一个人归主的热诚;但上帝也认为信心的纯真必须绝对的保持,否则基督教就会渐渐被异教的海洋所同化,至终被其所吞灭。
了解这经文暂时的意义是很容易的;但我们也要了解其永久性的意义。
达到不适于听的人(七6)(续)
耶稣这句话很可能在传达的时候,不经意地更改了。在马太福音六章十节我们已经见到,希伯来文惯用对句法,现在我们就把它写成对句的形式:‘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的珍珠丢在猪前。’除了一个字以外,这个对句就是完全的。‘给’与‘丢’平行,‘狗’与‘猪’平行,但‘圣物’与‘珍珠’不相平衡。这样对句就被破坏了。希伯来文中有两个字十分相像,我们更要记得希伯来文没有表示母音的文字。‘神圣的’这字是kadosh(K D SH),而亚兰文的耳环是kadasha(K D SH),这两个字的字音完全相同,在最初所写的希伯来文中,两字看来完全一样。在他勒目书内‘一双耳环穿在猪鼻上’是一句俗语,表示完全不调和,弄错了地方的意思。因此很可能原来的句子是:
‘不要将耳环给狗,
也不要将珍珠丢在猪前。’
如此这个对句就完全了。
假如这是此句子真正的意思,就表示有一些人是不配的意思,不能接受上帝乐意传给他的基督教信息。这就不是一个排外性的叙述句,而是每一个时代的传道人在传道上实际遭遇的困难。的确有某一种人,要向他们传扬真理,就是不可能做到,除非有某一特殊的遭遇发生了,他们才肯开始接受教导。拉比有一句格言说:‘律法的言语犹如财宝,若非在适当的人面前,决不能轻易提及。’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真情。我们不可能跟每一个人谈论每一件事情。在某一朋友中间,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论我们的信仰;也可以容让我们的头脑发问,探索;我们可以谈起那令人迷惑困扰的事,也可以从事思想上的推敲。如果这一人中间,进来一位严肃冷酷的正宗派,他可能会把我们当是一可怕的异端者。或者有一位心灵单纯从无疑问的人走进来,也许他的信心因此摇动崩溃。一套医学的影片对一个人可能是开他的眼界,是一种有启示,有价值、有益处的经验;但是对另一个人,可能同等地产生色情或猥亵的行径。据说有一次,强生(Johnson)博士跟一朋友正在高谈阔论,并像老朋友一样地开玩笑,强生看到一位不愉快的人走快的人走进来,他说:‘我们不要作声,一个傻瓜进来了。’
有的人不能够接受基督的真理,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头脑闭塞;也许他们的思想受到污秽影片的伤害与影响;也许他们的生活,模糊了他们看见真理的能力;也许他们生来就惯于嘲笑一切神圣的事物,可能在有的时候,我们与他们简直就没有可争辩的共同点。人只能了解他适合于了解的事物。我们不能对一切人说出我们心中的秘密。总有些人把传扬基督的事当作是愚蠢的,在他们的心目中,用字句表达的真理,会遭遇到无法通过的障碍。
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办?他们是不是该受弃绝的无望者?是不是干脆就不必向他们传基督的信息?基督教的教训传不开的地方,基督徒的行为可以行得通。人可能对于用字句表达的基督徒辩论盲目,无动于衷,但他对于基督徒在生活上的表现却是无话可说。
诺斯柯脱(Cecil Northcott)在一个现代的显现(A ModernEpiphany)之书中,提到来自各国生活在一起的青年营里,代表们的一次讨论。‘在一个潮湿的夜晚,露营者正在讨论传扬基督的各国的方法。他们对一位来自非洲的女孩说:“马利亚,你在你们的国家作些什么?”马利亚说:“啊!我们没有宣道会,也没有单张送人,我们只有派
有一些人,跟他们谈论到有关耶稣基督的事,常会是不可能的。他们的麻木不仁,他们的道德上的盲目,他们在知识上的骄傲,他们讽刺性的嘲笑,还有暗昧的影片,都可能使他们对于论到基督的话语毫无感觉。教会的弱点并不是缺少基督徒的辩论,而是缺少随时将基督显示给人看见的基督徒生活。
祷告的权利(七7-11)
凡祷告的人,一定要知道他所祷告的上帝是一位怎样的上帝。他要知道,在什么情形之下,他的祷告必蒙垂听。他是否向一位吝啬的上帝祷告,必须用勉强与逼榨的方式才会得到一样恩赐?他是否向一位作弄人的上帝祷告,祂的恩赐可能有双重的作用?他是否向一位满有恩慈,随时要把超过我们所求的赐给我们的上帝祈求呢?
耶稣出生在一个喜爱祷告的国度,犹太的拉比论及祷告的最可爱之处:‘上帝接近祂所造之物,如同耳与口一样的亲近’,‘人不能在同时听见两个人说话,但全世界的人若在同一时候向上帝呼求,上帝仍听见他们的呼声。’‘人因他朋友的请求而烦恼、忧愁,但对上帝来说,人只要把他的需求放在祂面前,祂会更加爱他。’耶稣自小就喜欢祷告,祂在这段经文中把祷告的权利给予我们。
耶稣的论点十分简明。有一位犹太人的拉比问道:‘有憎恨他亲生儿子的人吗?’耶稣的论点是没有一个父亲拒绝儿子的要求;因此伟大的父亲──上帝,也决不会拒绝祂儿女的祈求。
耶稣的例子都经过仔细的选择。祂一共举出三个例子,因为除了马太所提的两个之外,路加又加上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儿子要饼,作父亲的难道会给他一块石头吗?如果一个儿子要鱼,作父亲的难道会给他蛇吗?如果一个儿子要蛋,难道他父亲会给他蝎子吗?(路十一12)要点是每一个例子中所提到的两件东西,都十分相像。
海边小小圆形的石灰石,它的形状和色彩完全跟小饼一样。如果一个儿子要饼,难道他父亲会跟他开玩笑,把看来像饼,其实不能吃的东西给他吗?
如果儿子要鱼,难道父亲会把蛇给他吗?蛇很可能就是鳝鱼。按犹太人食物的条例,鳝是不能吃的,因它是属于不洁之物。‘凡水里无翅耽无鳞的,他们都当以为可憎。’(利十一12)这个规定把鳝从食品中剔除。如果一个儿子要讨鱼,难道他父亲真的会把一条不准吃的鱼,而且吃了也没有好处的鱼给他吗?难道一位父亲会如此嘲弄他儿子的饥饿吗?
如果儿子要蛋,难道作父亲会给他蝎子?蝎子是一种危险的小动物,它的形状很像小龙虾,用爪来抓它的猎物。它的尾上有刺,翅起尾部用刺来攻击猎物,这刺可以扎得很痛,甚至有时能以致命。蝎子在休息的时候,它的爪与尾部都卷缩起来,看上去仿佛是一只蛋。如果一个儿子要蛋,难道他父亲会把刺人的蝎子给他吗?
上帝永不拒绝我们的祷告,上帝也永不嘲笑我们的祷告。有一则希腊的神话故事,论到神答应人的祷告,但在答覆中却带有一根芒刺,使神的赐予带有双重的作用。故事是这样说的:曙光女神阿露拉(Aurra),爱上了年轻的凡夫提塞纳斯(Tithonus)。众神之王丢斯让她为她的爱人任意选择一件礼物;阿露拉自然选择让提塞纳斯永远活。可是她忘记要求提塞纳斯永远保持年轻,所以提塞纳斯变老了,且越来越老,却永不会死,这件礼物就变成一个咒诅。
在此有一个教训,上帝常应允我们的祷告,但祂是按照祂的方式来应允,就是那完全的智慧与爱的方式。如果祂总是按我们当时的祈求答应我们,可能会变成对我们最有害处的东西;因为我们常在无知中要求一些毁坏性的礼物,耶稣的话不但告诉我们上帝会答应我们,而且会在智慧与爱中应允我们的祈求。
不过在这个祷告的权利中,也规定了我们的责任。在希腊文中有两种命令式,一种是aorist的命式;是一种确定的命令。‘关上你后面的门!’就是一种aorist的命令式。另一种是现在命令式,命令一个人应当常常做某件事情,或应继续做某件事情;‘随时关上你后面的门!’就是一个现在命令的句子,此处所用的就是现在命令式,所以耶稣是说:‘继续祈求,继续叩门!’就是告诉我们,祈求要坚持,永不在祷告的事上灰心。显然诚意的试验是存在的。我们是不是真的要一样东西?我们是否有一件可反覆带到上帝面前的事?因为愿望的最大试验就是:我能够为这件事情祷告吗?
耶稣在此规定了两件事实:上帝永远按祂的方式、智慧与慈爱,应允我们的祷告;而我们必须把一个永不灰心的祷告生活献给上帝,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祈求是否正当,是否诚意的考验。
伦理的颠(七12)
这节经文可能是耶稣所说的最普遍、最著名的一句。它使登山宝训达到最高的巅。耶稣的这句话被称为‘整个演说的顶石’,是社会伦理崇高的目标,是一切伦理教训的最巅。
登山宝训中除了这一句话之外,其余的,差不多都可以在拉比的格言中找到许多相类似句子;这是一句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它是一个新的教训,是对生命与其责任的新观点。
若要找出这句话反面的讷调,倒并不困难,我们已经看到有两位最著名的犹太教师,一位是以严格、公正、严肃著名的煞买(Shammai);另一位是以温柔仁慈著名的希列(Hillel)。犹太人中流传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异教徒来到煞买跟前说道:‘你要是能够在我用一只脚站立的时间,教导我全部的律法,我就准备归化犹太教。’煞买用手中的戒尺把他赶走了。他到希列那里去,希列把他当归化的犹太教徒,对他说:‘不要把你自己所憎恶的事,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律法的全部,其他都是注解而己,你去学吧!’金律有其反面的形态。
在多比传(Book of Tobit)中有一段记载老年的多比教导他儿子一切人生必需的事,他有一句箴言是:‘你所厌恶的不要向别人那样行。’(多比传四章十五节)
犹太人有一本亚立斯体亚书(The letter to Aristeas),记载犹太学者到亚历山大去翻译希伯来经文为希腊文,产生了七十士译本。埃及王为他们擉设筵度,向他们提出一些难题。王问道:‘智慧的教训是什么?’一位犹太的学者回答:‘当你希望没有恶事临到,而只有份于一切好事,你就要以同一原则对待你的臣民、犯法者;并当温和地教训尊贵者与良善者。因为上帝是以祂的仁慈吸引人到祂面前。’(亚立斯体亚书207)
以利以谢拉比曾说了一句较为接近耶稣言论的话:‘敬重你的朋友如同你敬重自己一样。’诗人也有这种表达方式:‘不恶待朋友才得亲近上帝’(诗十五3)。要在犹太人的教训中寻找消极性金律并不困难,但却没有一个能与耶稣积极性的金律媲美。
其他的宗教也是同样的情形,孔子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基于消极方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佛教的信心之歌中,有几句很接近基督教教训的话:
‘人人畏惧鞭鞑,人人畏惧死亡;
设身处地,不杀人,亦不引起凶杀。
人人畏惧鞭鞑,人人贵重生命;
敢作敢为者,不杀人,亦不引起凶杀。’
希腊人及罗马人也是一样,伊苏格拉底(Isocrets)告知尼古拉王(Nicocles)如何劝勉其部属与官史:‘不要拿你从别人那里所受的怒气,去对待别的人。’伊比克德(Epictetus)在这个原则上定了奴隶制度的罪:‘勿将你自己要避免的痛苦,加在别人的身上。’斯多亚派基本原则之一乃是‘不愿人怎样待你,亦不以此对待他人。’亚历山大塞佛留(AlexanderSeverus编按:公元193-211年间罗马皇帝)把这句话刻在他宫殿的墙上,作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这个用消极方式表达的准则,实际上是所有道德教训的基础;但除了耶稣之外,无人采用积极的方式。许多人说:‘己所不欲,必施于人。’但从没有一个人说过:‘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耶稣的金律(七12)(续)
我们要看看金律的积极形式与消极形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并要看耶稣的要求的,比以往任何教师的要求,大了多少。
这条金律用消极方式发表出来的时候,等于就是告诉我们,一定不能以自己不愿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待人;这条金律本质上就不是一条宗教之律。它是常识,缺乏这种常识,社会关系便无法建立。布朗爵士(Sir ThomasBrowne)曾说:‘我们承蒙所认识的每一个人的厚爱,他不杀害我们。从某方面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是我们如果不能假定别人对待我们的行为,与文明的生活所接受的标准一致,人生无法容忍。无论如何消极的金律并不是一种额外的善行,而是一种必需的行为,否则生命就无法继续存在。
而且,金律的消极形式只包含不做某件事,或禁绝某些行动的意思。不作事决不至于十分困难。我们决不伤害别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宗教原则;而是一个律法上的原则。一个根本毫无宗教信仰、亦无宗教兴趣的人,仍可持守这个原则。一个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伤害别人,但是他对于别人毫无用处。人可以藉单纯的不行动来履行这个消极的金律;如果他一直什么事都不做,他就决不会破坏这条律。永远无所事事的良善完全违背了基督教良善的真义。
这条律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等于就是要我们积极地向人作我们愿意人怎样对待我们的事,使人生有了新的原则,在待人的事上也有了新的态度。若说:‘我必定不害人,我必定不以我反对别人待我的事对待别人’,是一回事,因为法律可以强迫我这样作;但若说:‘我必定要出去帮助人,善待人,就像我愿意人怎样帮助我并善待我一样’,又是另一回事。只有爱才能强迫我们作这样的事。说‘我必定不害人’,与‘我必定尽力帮助人’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有一辆汽车,法律强迫他在一条不伤害人的路线上驾驶。但是法律却不能强迫他在中途停车,好让一位疲乏腿酸的旅行者搭一段路程。不伤害他人是一件简单的事,尊重他人的原则与感觉也并不困难;但自动地选择这条金律,作为人生的原则,尽力以我们愿意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善待别人,却要困难很多了。
然而美丽的生命就是从这种新的态度产生出来。司徒塔(James Stoddart)引证一件史密斯生活中的事实。史密斯在军政部工作的时候,他的私人秘书威尔逊(FleetwoodWilson)发现他的上司每逢周未到格陵兰去的时候,总是收拾一只传递公文的箱字,装满了他所要带的公文,亲自带到格兰去。威尔逊提醒他的上司说,如果他能够像别的部长那样,把公文装在公文袋里交给邮局递送,可以省掉许多麻烦。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抬头望他的秘书说:‘亲爱的威尔逊,从亨来(Henley)来的邮差,所带的信已经够多了。一天早上我看到他除了平常的负担以外,还要加上我沉重的公文袋,我就决定尽量减轻他的负担。’像这类的行为,表示对人的某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我们不应该以法律的许可,而应该以爱心的要求来对待我们的同胞。
持守消极形式的金律是完全可以的。他不须要经过太严重的问题,训练他的人生不按他不愿人对待他的一切去对待别人。但是惟有基督的爱存在心里的人,才能开始满足这规律积极性的要求。他会照他愿意别人怎样饶恕他那样去饶恕别人;他会照他愿意别人怎样帮助他去帮助别人,会照他愿别人怎样称赞他那样地去称赞别人;也会照他愿意别人怎样了解他那样地去了解别人,他决不想逃避做事,却随时在找事做。他的人生自然会更加复杂,他消磨在自己的愿望与自己活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停止他所作的事,去帮助另外一个人。这条金律将要在他家里、工厂里、公共车上,办公室里、街道上、火车上、游戏中,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成为统辖他生命的原则。除非他的自我消失,并在他的内心死亡了,他就决不能够作到这个地步。人要服从这个命令,就必须成为一个新人,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新的中心。如果世界上充满了要遵守这个金律的人,它一定是一个新的世界了。
十字路口的生命(七13-14)
人生总有些戏剧性,因为常语道:‘整个人生集中在十字路口的人身上。’在生命的每一个动态中,人都要面临一种选择。他决不能躲避选择,因为他不能静止不动,他总是非走这条路或那条路不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最崇高的一件工作,就是要使人面对这不可避免的选择。摩西在临终以前,对百姓们说:‘看哪!我今日将生与福,死与祸陈明在你们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5-20)约书亚在生命终了,放下全国领导责任的时候,也把同样的选择放在百姓的面前:‘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书廿四15)耶利米听见上帝的声音对他说:‘你要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擉在你们面前。’(耶廿一8)俄克森汉姆(John Oxenham)写道:
‘每个人面前放
许许多多的道路
高尚的灵魂,走高级的路,
低贱的灵魂,走低级的路。
在二者之间朦胧的平原上,
徘徊来往其余的人;
但是每个人面前放,
一条高尚的路与一条低贱的路;
每个人要决定,
他灵魂所要走的路。’
这就是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摆在人面前,要每一人做一个抉择:一条宽大方便的路,有许多人进去,但至终是灭亡之路;另有一条狭窄艰巨的道路,进去的人很少,结局却是永生。苏格拉底的弟子西比斯(Cebes)在泰伯拉(Tabula)一书中写道:‘你会否见到一扇小门,门前有一条行人稀少亦不拥挤的路?这是引入真实教诲的路。’让我们来查看这两条路的不同之处:
(一)道途有难易之别:引向伟大的决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伟大常由劳碌产生。年老的希腊诗人讫修得(Hesiod)写道:‘作恶十分容易,道途平淜、近便;但在善德之前,不朽之神亦将挥汗。’伊比恰玛斯(Epicharmus)说:‘上帝要我们以劳苦作为换取一切美事的代价。’他警戒道:‘孩子,不要想望安逸;免得你自讨苦吃。’
爱门鲍克(Edmund Burke)有一次在众议院发表一篇伟大的演说之后,他的兄弟雷察(RichardBurke)陷入沉思之中,有人询问他的感想如何,他说:‘我一直在想奈德(Ned即爱门小名)怎么会囊括了我们全家的天份;后来我才想起,当我们在玩耍的时候,他总在工作。’一件事的完成,在表面看来即使很容易,仍旧是不断的劳力所产生的结果。钢琴能手的技巧,哥尔夫球冠军球艺,没有一样不是流汗得来的。除了苦干之外没有其他引到伟大的道路,任何其他的路只是幻想与陷阱而已。
(二)道路有长短之别:世界上极少有一刹那之间达到完全美满的事,伟大的成就往往是长期苦干和不断注意细节的结果。荷雷司(Horace)在诗歌的艺术中劝勉披苏(Piso)把所写的作品,留在一旁,九年后才出版。他提及一个学生经常把他的习作带给著名的评论家昆铁流(Quintilius)看,昆铁流总是说:‘把它删改删改,这篇文章实在写的得太差,拿回去再研究、研究。’威吉流(Virgil)所写的哀尼得(Aeneid)花费了威吉流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光阴。他临终之时,若不是朋友劝阻,可能已将此书毁除,因为他认为写得太不完全。柏拉图的共和国,是以一个单纯的句子作为开始:‘昨日,我与亚里斯顿(Ariston)的儿子革流康(Glaucon)到披雷西斯(Hiraeus)去向女神祈祷。’在柏拉图自己的手稿上,写了至少有十三种不同的开场白;最优秀的作家仍要费力地安排和整理。才能使他的作品圆满。多马格雷(Thomas Gray)所写的,在乡村教堂坟地所写的挽诗,是一本不朽的诗集;他在一七四二年夏天就开始写,到一七五○年的
(三)自律与没有自律之别。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操练;许多运动家和其他的人,因为闲散不肯操练,终至毁灭前途。克劳雷其(Coleridge)就是一位不肯自律的悲剧人物,像他这样伟大的头脑,决不会只有这一点成就。他离开了剑桥大学加入军队;他的学问虽高,却不能洗擦一匹马,因而离开军队;他再回到牛津大学,没有得到学位就离开学校。他开始创办守望报(TheWatchman),只出了十期就停刊了。有人说:‘他常在要做的工作异象中迷失了,而工作总是留在一边等他去完成。克劳雷其拥有人的一切天份,只缺少那专心一志努力到底的天份。’在他的头脑和心灵中充满了各种的书,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完全只差誊写而已’。他说:‘我快要送两册八开的厚书给出版。但是那些书从未在克氏的脑子以外写出来,因为他不能够面临坐下来写作的自律。没有自制的人不能够达到高位,更不能保持高位。
(四)有思想与没有思想之别。我们在此处进到这问题的核心了。人只要肯想一想,就没有人肯接受容易的,不须节制的捷径。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有两方面──当时看来如何,将来看来如何;容易的路在当时是很诱人的,艰难的路在当时是十分令人畏缩的。唯一使我们得到正确价值的方法,并不是看路径的开始,而是看它的结局。对事物的观点,不应受时代的限制,而要以无限永恒为依归。
假先知(七15-20)
这一段经文中的每字,每句、差不多都会使第一次听到的犹太人,想起一些事来。
犹太人知道一切有关于假先知的事,例如:耶利米就跟那些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六14;八11)的先知们发生冲突。‘狼’就是那些假首领,假先知的名号。以西结在那不幸的日子曾说:‘其中的首领,仿佛豺狼抓撕掠物,杀人流血伤害人命,要得不义之财。’(结廿二27)西番雅所写的:‘他中间的首领是咆哮的狮子,他的审判官是晚上的豺狼,一点食物也不留到早晨,他的先知是虚浮诡诈的人。’(番三3-4)保罗与以弗所的长老永诀的时候,对将来的厄运提出警告:‘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受惜羊。’(约二十29)。耶稣说:祂差祂的门徒如同羊进入狼(太十16);并提到好牧人为羊舍命(约十12)。这的确是一幅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与了解的图昼。
祂说假先知好像那披羊皮的狼。牧人在山上看守羊的时候,就是穿皮在外面,毛在里面的羊皮袍子。可能有人穿牧羊人的衣服,却不是一位牧羊人。先知就有一种传统性的衣服。以利亚有一件外衣(王上十九13,19),是有毛的外衣(王下一8),羊皮外衣成了先知们的制服,就像希腊的哲学家穿哲学家的袍子一样,藉这件外衣,可以使先知与其他的人分别出来,不过有时候这种服装竟被没有资格穿的人所穿,因此撒迦利亚描述那将来的大日说:‘不再穿毛衣哄骗人。’(亚十三4)有的人穿先知的外衣,却过不是先知的生活。
不但在古时有假先知,在新约的时代也有假先知。马太福音约在主后八十五年写成,当时候先知仍是教会中有名望的人。这些人没有固定的住处,放弃了一切,到处流浪,指他们相信是从上帝直接而来的信息,带给教会。
先知最好的作用是带给教会启示,因为他们舍弃了一切来事奉上帝与上帝的教会。但先知却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妄用的职份,有的人就利用它来得利益,勉强会众慷慨的赠与,使他可以过舒适、甚至于于纵与惑惰的生活。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是基督教中第一本有关于圣职的经典,约在主后一百年左右所写,其中对飘流先知的规定,颇有引人深省之处。一位真正的先知要受到最崇高的尊敬,并受到人的欢迎;他的话语决不受人轻视,他的自由也决不能够被剥夺。可是‘他停留不可多过一天,若有必须,则至第三天也可以;但如果他停留三天,他就是一位假先知了。’除了饮食以外,他决不要求其他的东西。‘倘若他求取钱财的,他就是个假先知了。’所有的先知都是自称为在圣灵里说话,不过有一个严格的考验:‘藉先知的品格,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假。’‘每一位教导真理的先知,若不遵行他的教训,就是一个假先知。’若有一位先知自称依圣灵说话,却吩咐人在他面前摆上一桌饭菜,他就是一个假先知。‘无论何人依圣灵而说:给我钱,或其他的东西,你们不要听他;但他若为别人的需要,向你有所要求,就没有人能够论断他的不是。’若有一位过路客到一个聚会的地方,想要住下,他若有一技之长,就‘让他作工换取饮食。’他若无一技之长,‘请用你的智慧,为他谋一生计,务使他像基督徒,不可怠惰白食……。如果他不肯这样做,他就是一位在基督里的掮客。要提防这样的人。’(十二使徒遗训第十一与十二章)
过去的历史与现今的事实,使耶稣的这番话,对于初次听见,以及马太所要传递的对象,感到更有意义。
凭他们的果子认识他们(七15-20)(续)
犹太人、希腊人与罗马人,都很了解凭果认树的观念。谚语道:‘有其根,必有其果。’伊比克德(Epictetus)后来说:‘一棵葡萄树怎么可能长得不像葡萄树,而像一棵橄榄树呢?或者一棵橄榄树怎么可能长得不像橄榄树,而像一棵葡萄树呢?’(伊比克德对话集二章二十节)。辛尼加(Seneca)说:‘善不能从恶而生,正如无花果树不能由橄榄树而生一样。’
但在这段经文之中,却有更进一步的见解,耶稣问道:‘荆棘上岂能摘葡萄树呢?’有一种名叫鼠李的荆棘,长小小黑色的浆果,样子很像小葡萄。耶稣问:‘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有一种会开花的蒺藜,从远处看来仿佛是无花果。
这实在是一个真实,亘相关联和有益的要点。真假先知表面看来似乎颇为相似,假先知穿的衣服、说的话、可能都很恰当,可是你不能以鼠李的浆果或蒺藜的花朵来维持你的生命;同样假先知所供给的食物,不能维持灵性的生命。一切教训最真实的试验,就是看这教训能否加添人的力量,使他担负得起生活的重担,并且行走在他所当走的路上?
让我们来看看假先知的模样,并且找出他们的特征。如果我们所走的路是这样艰难,门又如此狭窄,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地觅得一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它的教师,而不是一位引我们离开正路的假教师。
假先知最根本的错误就是自我兴趣(self-interest)。真正的牧人,关心他的羊,胜于关心他自己的生命。狼所关心的就是满足它自己的贪欲。假先知在教导人的工作上,并不在乎他能够给什么,而在乎他自己能够得到多少。
犹太人很警觉到这种危险。拉比们是犹太人的教师,但犹太人的律法有一个主要的原则,作拉比的人必须有一种藉以谋生的技艺,决不能从教导中接受任何金钱的报酬。撒都(Zadok)拉比说:‘不要使律法的知识成为向人夸示的冠冕,或一把用来挖掘的锄。’希列(Hillel)说:‘凡为其他的目的利用律法的冠冕者必至衰败。’犹太人深知为满足私已而去教导的教师,只为自己谋利益。一位教师可能受到自我兴趣来自三方面的辖制。
(一)他的教导仅为谋利。据说在伊克勒弗(Ecclefechan)地方的教会,发生了困难。喀莱尔(ThomasCarlyle)的父亲是该教会的长老。牧师与会众之间,为金钱而有争论,双方面都说了许多话以后,喀莱尔的父亲站起来说出一句打破僵局的话:‘给这个雇工工钱,让他走吧!’没有人能够一无所有而生活,当物质的压力过于沉重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作最好的工作。但教导的权利并不是在于付出的工价,而是在于开启男女儿童、青年、成年人的心灵,使他们明白真理。
(二)他的教导仅为名声。一个人可能为帮助人而教导,也可能为显示自己多么聪明而教导。但尼(Denney)有一次生气地说:‘没有人能够在同一时间之内,证明他的聪明,又证明基督的奇妙。’声望是伟大的教师最终的愿望。司脱托(J. P.Struthers)是一位上帝的圣徒。他原来可以占有任何一座英国的讲坛,却把他的一生消磨在长老会改革宗的一所小小的教会中。人们都爱戴他,他们越认识他,就越爱他。有两个人正在谈论他,一个人只知道司脱托所作的事,却不知其人,他想到司脱托神圣的服务说道:‘司脱托一定会坐在天国的前座上。’另一个认识司脱托的人回答说:‘司脱托无论在什么地方,坐在前座都会感到痛苦。’有一种教师与传道人,把他的信息当作衬托他自己的背景。假先知只想显扬自我,真先知盼望自我消失。
(三)他的教导只为要传达他自己的观念。假先知出来传播的是经过他翻版以后的真理;真先知出来发扬上帝的真理。每个人应当自己去思想理解事物。黑定肯(Haddington)的布朗(John Brown)每当讲道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好像在听一个声音。’真先知在他讲话以前,先听上帝的声音。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只是为上帝说话,并且是将上帝的恩典输送给人们的一条通道。作为一位教师与传道人,他的责任并不是把他个人对真理的观念带给人,而是将耶稣基督里面的真理带给人。
虚假的果子(七15-20)(续)
这段经文论到许多假先知邪恶的果实。一个假先知会产生什么虚假的影响,什么邪恶的果实?
(一)如果教导所产生的结果只是注重遵守外表的宗教,它就是假先知的教导。文士和法利赛人就犯了这错误。他们认为宗教所包括的就是遵守律法,如果一个人用正当的方法洗手;如果他在安息日所拿的东西不超过两个无花果的重量;如果他在安息日没有走规定路程以外的距离;如果他仔细地把一件东西,甚至庭院中的植物的十分之一献给上帝,他就是一个好人。
这样很容易使人对于宗教和宗教的实践弄得混淆不清。单教导人说宗教包括进教堂,遵守主日,尽上个人对上帝经济责任的本份,和个人读经,是不够的。一个人可能在这些事上全部都做到了,但跟基督的标准还是相差得很远,因为基督教是一种内心对上帝、对人的态度。
(二)如果教导所产生的果实,只是禁令的宗教,它就是虚假的教导。任何以‘你不可……’为根基的宗教,就是虚假的宗教。有一种教师对开始行走基督徒路程的人说:‘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去看电影,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去跳舞,从今以后你不能再抽烟,或使用化妆品;从今以后你不能再看小说,或者在礼拜天看报;从今以后你决不能进戏院。’
如果一个人只是做某些事情,就能够成为基督徒,基督教是平易不过的宗教。可是基督教基本的本质并不包括在‘不做某些事’上;而是包含在‘应做某些事’上。在我们这方面,‘消极’的基督教,决不能对上帝‘积极’的爱有反应。
(三)如果教导所产生的果实,是一种轻易的宗教,它就是虚假的教导。在罗马书第六章里,我们可以听见保罗时代假先知教训的回声。他们对保罗说:‘你相信上帝的恩典是宇宙中至大的吗?’‘是的。’‘好罢!如果真是如此,让我们称心如意地尽量犯罪吧!上帝一定会赦免,我们的罪只是给上帝有机会彰显祂奇妙的恩典而已。’这样的宗教是虚假的宗教,因为它侮辱了上帝的慈爱。
凡是从宗教中除去桎梏的教导,凡在基督教中除去十字架的教导,凡是从基督的声音中除去威吓成份的教导,凡是把审判丢在背后,使人轻看罪恶的教导,都是虚假的教训。
(四)如果教导结果,使宗教与生活脱离,它就是虚假的教导。凡将基督徒从世界的生活与活动中隔离的教导,就是虚假的教导。这就是修道僧侣与隐士所犯的错误。他们认为要过基督徒的生活,就必须退到旷野或修道院,他们一定要使自己与世界的霸道与试探隔绝,这样惟有停止在世界上生活才能作真正的基督徒。耶稣为祂门徒祈祷的时候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十七15)举例来说:有一位新闻工作者,因为感到日常生活中很不容易保持他的基督徒原则,就离开新闻界,到一间纯宗教的杂志社去工作。
没有个逃避者,能当好一名兵士。如果酵母不肯掺进面团去,又怎么发挥它的作用?不向不信的人作见证,见证又有什么价值?任何教导,鼓励人接受马开(John Makay)所谓的‘包厢式的生命观’者,都是错误的。基督徒不是坐在包厢里作旁观者;而是卷入生命的争战之中。
(五)如果教导所产生的是傲慢与分离的宗教,它就是虚假的教导。凡鼓励人退向一个狭窄的教派,把世上其他的人,都当是罪人,都当是罪人,这样的教导是虚假的。宗教的功能并不是建立分隔的墙,而是要把它拆毁。耶稣基督所想的,就是一个牧人,一圈羊(约十16)。排外是非宗教的特质,它是反宗教的。富斯迪(Fosdick)引证了四行拙劣的诗句:
‘我们是上帝所拣选的少数,
其他的人都被定罪;
天堂没有你的地方;
我们不能使天堂过于拥挤。’
宗教是要使人相合,而不是使人分离;宗教要使人归入一个家庭,不是把他们分成几个仇恨的团体。凡宣称任何教会或任何团体可以垄断上帝恩典的教训,就是假的教训。因为基督并不叫人类分裂,而是要他们团起来。
装假(七21-23)
这段经文显然具有很惊人的一面。耶稣承认许多假先知会做,也会说出奇妙而令人难忘的事。
我们一定要记得古代世界的情形。在当时的人看来,神迹并不算得稀奇。神迹的频繁是从古代对疾病的观念而来的。在古代的世界,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是魔鬼的作为。一个人生病是因为有鬼魔在他身上施展恶意的影响,或者设法要进入他身体的某一部分。因此就靠驱魔来治病,有许多心理上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是从心理方面下手。如果一个人深信──或者是欺骗自己──有鬼魔在他里面;或者真有掌握他的权柄,这个人一定会生病。要是有人使他相信,鬼魔的控制力已经遭受到破坏,他的病自然会好起来,古时候的人可能认为他被所附而生病;他可能因相信鬼已被赶走而痊愈。
教会的领袖从不否认异教的神迹。克理索(Celsus)引用亚斯克理披阿司(Aesculaius,译者注:罗马的医神),与阿波罗(Apollo)的神迹,来答覆基督的神迹。俄利根(Origen)跟他对辩的时候,并不否认这些神迹,他只回答说:‘这医治能力的本身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即使无神者与诚实者也能够获致。’(俄利根着驳克理索三章廿二节)我们在新约中也念到犹太的驱邪者,在表演邪术时,加上了耶稣的名字,藉此赶走了鬼魔(徒十九13)。许多的骗子,只用嘴唇来服事耶稣基督,藉祂的名字在被鬼附的人身上,产生奇妙的效果。耶稣说若有什么人假装使用祂的名字,有一天会被认出来,他真正的动机一旦败露,就会从上帝面前被赶出去。
这段经文里两个永久性的真理。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证实人的真诚,就是凭他的行为。好听的花言巧语决不能代替良好的行为。爱心唯一的证明就是顺服的行为。单单说我们爱一个人,却做出一些令他伤心的事,是毫无意义的。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常会对我们的母亲说:‘母亲,我爱你!’也许母亲有时会若有所思地笑道:‘我希望你稍为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我们常常用嘴唇承认上帝,却在生活中拒绝上帝。背诵信经并不困难,活出基督徒的生活才是不容易的。没有行为的信心,就变成一个相反的名词,没有顺服的爱也是不可能有真爱。
这段经文里含审判的观念。所有一切的事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一个人也许可以长期成功地维持他的假装,但是终有一日原形毕露。我们可以说骗人的话,却不能欺骗上帝,‘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诗一三九2)没有人能够到最后骗得过鉴察人心的上帝。
唯一的真根基(七24-29)
耶稣是一位双重的专家。祂是一位经文的专家,箴言的作者给祂这幅暗示性的图画:‘暴风一过,恶人就归于无有,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箴十25)这是耶稣所描绘的两幅房屋与两位建造者的图画。耶稣也是位生活专家,祂是通晓一切房屋建筑实情的工匠;祂论到房屋的根基时,所讲的全是内行话。这不是一位学者从书本研究中所制造的例子;而是一位实践者所举的例子。
它不是言过其实的例子,而是很可能发生的一件事。在巴勒斯坦的建筑家必须在事先考虑:在那里有许多溪谷,在夏天是一个景色怡人避暑的好地方,到了冬天却有一股急流从那里冲过去。一个人可能想要找一处地方来建造房屋,他可能就找到一块令人愉快的有荫蔽的沙地;他认为这个地方很合适。但是他是一个缺乏远见的人,他就很可能在这干涸的河床上建造房屋。到了冬天,他的房子就要瓦解。即使在一个平常的地点,在平滑的沙地上建筑,不必往下挖掘到底下的岩层,确是极方便的,可是这样做,灾难即将来临。
惟有根基稳固的房屋,才能够抵挡得住狂风暴两;惟有根基实在的生命,才能够经得起考验。耶稣要求的有两件事:
(一)祂要求人应该听,我们今日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常常会不知道耶稣在说些什么?或教会教些什么?其实更糟的是他们常常对于耶稣的话语和教会的教训有误会。一位受尊敬的人,决不会还没有听清楚就随便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罪。今天有许多人就是犯这种毛病。过基督徒生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使你有机会听得见耶稣基督的声音。
(二)祂要求人应该有行为,知识要转变成行动方为恰当。一个人很可能在基督教伦理的科目中,考得最高的分数,而仍旧不是一位基督徒。知识必须要成为行动;理论必须要付诸实行;神学必须要成为生命。我们若不准备照医生的吩咐去行,看医生又有什么用处?我们若不准备接受劝告,找专家又有什么意思?千千万万的人每主日听见耶稣基督的教训、拥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却毫无实行的意思。我们若真要作耶稣的门徒,就心须听与行。
有什么字可以把听与行这两个字综合来呢?的确有这样的字,就是顺服。耶稣要求我们绝对的顺服。学习顺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
不久以前,有一篇皇家海军的海员犯规受到严重的处分的新闻报导。某些平民住宅区的人们认为这样的处分过于严肃。一间报社就所给的刑罚征询读者的意见。有一位皇家海军服役多年的先生认为,这样的处分并不算太过严重,因为军人的纪律是绝对重要的。纪律的目的是训练人自觉地,毫无疑问地遵从命令。人的生命就是靠赖这样的顺服而生存。他引证了他自己的一段经历:他的汽艇拖一只吨数比它大的船,在风浪起伏的海洋中前进。那只船是用一根大铁索系。突然在风浪声中传来了汽艇上的长官所发出的简单而坚决的命令。他大声喊说:‘卧下!’所有的现场的海员全部卧下。就在那个时刻,大铁索断了,折断的部分像一条疯狂的钢蛇鞭打过来;若有人被打中,一定会当场毙命。幸而所有海员自动的服从,竟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若有人停下来辩论,或查问原因,他就非死不可。顺服救了性命。
耶稣所要求的就是这样的顺服,祂称对祂的顺服是生命唯一真实的基础。也应许凡将生命的根基建立在对祂的顺服之上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风暴,总是安全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