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四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福音第四章-《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慢慢的揭开耶稣的故事。他用耶稣如何降生到世上来的叙述做为开始,接用暗示的手法指出,耶稣对世界尽责任以先,必须对祂的家庭尽责任;祂必须在小事上忠心,然后上帝才交给祂救世的责任。
马太接下去说明在施洗约翰出现的时候,耶稣如何知道自己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工作的时刻已经来到。马太又告许我们耶稣如何在迫切寻求上帝子民的事上证明自己的身份。祂也知道自己实在就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一位,祂得胜的道路必须经过十字架。
一个有异象有远见的人,他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异象变成现实;他必须设法将他的梦想实现。这就是耶稣当时候的情形。祂要引导人归向上帝,这件工作应该怎么办才行?要用什么方法来达到祂的目的?祂是用大能征服的手段,还是以忍耐牺牲和爱心的方法呢?这就是耶稣在试探中所面临的──工作已交在祂的手中,祂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上帝所托付于祂的使命呢?
基督受的试探(四1-11)
在我们开始研究耶稣受试探的时候,我们必须小心的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试探’这个词的意义,希腊原文是perazein,在英文‘试探’一词总是包含有不良的意义。它常是指引人作坏事,找机会引诱人犯罪,设法劝服人走错路。但periazein有一个相当不同的意义。它侧重于试验方面的意义,而不是我们所谓引诱的意思。
旧约伟大的故事之一,就是亚伯拉罕在千钧一发中避免了献上儿子做为活祭的故事。故事的开始是这样写的:‘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创廿二1)。这样的‘试验’两个字很清楚的不能解为找机会引诱人作恶的意思。以为上帝有意驱使人作坏事的这种念头,确是不可思议的;以为上帝是促使人成为罪犯的经手人,也是不堪想像的。但当我们了解:‘这些事以后,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的意思,问题就变得十分清楚了。试验亚伯拉罕忠心的时刻已经来到了,好像金属在未作任何用途以前,必接受所能承担的压力、耐力试验。上帝使用人以符合祂的旨意之先,人也必须受试验。犹太人有一句话说:‘这圣者,祂的名是有福的。除非一个人受过鉴察和试验了,祂才会把他升到尊严的地位;在熬炼中站立得住的人,祂将使他高升。’
这里有一个伟大崇高的真理,我们所论到的试探,并不带有促使我们犯罪的意思,却能使我们胜过罪恶。它并不是叫我们作坏人,而是叫我们作好人;不是叫我们软弱,乃是使我们经过严厉的试炼以后,更刚强、更善良、更圣洁。试探并不是人的刑罚,而是要成为人的荣耀。这是上帝使用试验作为工具的理由。所以我们对耶稣受试探的事实和经验,必须有另一种看法;它们其实其并不是试探,而是考验。
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注意,进行这试验的地点是在旷野。该地是在巴勒斯坦的中枢,耸立于中央平原的耶路撒冷与死海之间的一片荒野。旧约称它为旷野地(耶示门Jeshimmon)即荒废之意,这个名称真是再合适也没有了。它伸展的范围长达
曾在该地旅行的史密斯(George Adam Smith)爵士曾作如此描写:‘它是一片黄沙、碎石、灰石,及卵石散布的地方;又是一片歪杻的地层,山脊向西方延伸,仿佛被扭曲过的样子;山丘好像是一堆堆的沙土,石灰石表面起泡状而且剥落;岩石赤裸而且参差不齐,当脚步或马蹄踏上去的时候,地里发出空洞的声音。旷野中发热与闪光,如同一座炽热的锅炉。这片野地继续向前伸延直达死海,地面突作
耶稣在那样的旷野里,会比在巴勒斯坦任何的地方更感到孤单。祂来到旷野,为要一人独处。工作已临到祂的身上;上帝已对祂说话,祂必须考虑自己如何去完成上帝所托付给祂的工作;祂必须要在开始工作以前,把一切事情弄清楚,所以祂一定要单独的留在旷野。
多少时候,我们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们从不肯孤单独处,有些事必须一个人单独应付;有些时候别人的劝告对我们毫无益处。到了某种时候,人必须停止活动,开始思想。我们犯了许多错误,可能因为我们不让自己单独的与上帝在一起。
神圣的故事(四1-11)(续)
在我们还没有仔细研究试探的故事以前,首先必须注意到几件事:
(一)三本福音书的作者,似乎都很注重试探是紧接在耶稣受洗之后的。马可记载的是:‘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可一12)。
这是生活中伟大的真理:在每个伟大时机的后面,紧接心理上的倒退──这种倒退的反应中,正隐含危险的成份。以利亚的遭遇正是如此,他勇敢地在迦密山,独自面对而且击败了巴力的先知(王上十八17-40)。那是以利亚最勇敢、最伟大的时刻。但是屠杀巴力先知的壮举,触怒了邪恶的耶洗别,她因而声言威胁以利亚的生命。‘以亚亚见这光景,就来逃命,到了犹太的别是巴。’(王上十九3)这位敢于站立在任何人面前的勇者,竟然恐惧地奔跑逃命,这就是心理上倒退的时刻了。
往往在某些伟大的时刻或经验之后,随即有心理上的倒退,似乎这已成为生命的律。当我们抵抗力达到最高之后,随即就往下降,直到最低的程度。试探者小心地、熟练地、巧妙地选择时间攻击耶稣;但耶稣胜过了它,我们在生命达到最巅的时刻要特别小心,因为那正是我们可能陷落在最深重危险的时刻。
(二)我们不要以为耶稣所经历的是一件外面的经验。这是祂在内心、意志与精神上的挣扎,事实证明那个地方,并没有一座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高山。这是一种内在的挣扎。
试探者我们心灵中最深处的意念与愿望,进到我们的里面。他攻击的是我们的心思意念。这些攻击是如此的真实,使我们几乎看到魔鬼的存在。你今天还能在德国的瓦特堡(Castle ofthe Wartburg)路德的房间里看到墙上的墨水渍,就是当魔鬼引诱路德的时候,他将墨水瓶扔向它,所留下的污渍。魔鬼想要用它的力量,攻破我们的防御,就是从我们里面攻击我们,它在我们最里面的思想与愿望中,寻找它的盟友和武器。
(三)我们决不要以为耶稣只要一次胜过试探者,以后就再也不受它的搅扰。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当彼得企图观阻祂走十字架的道路时,祂必须用祂在旷野对试探者所说的同一句话,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太十六23)试深者又在说话了。在一日的末了,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在磨炼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路廿二28)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试探者想要使祂偏离十字架(路廿二42-44),这是有史以来空前的一场战斗。
‘永远的儆醒,是自由的代价。’在基督徒的战争中,没有休息的时刻。有时候,人们感到苦恼,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达到那胜过试探的境地,达到使试探的力量不复发生效力的地方,但那不可能的。耶稣从未达到这样的境地,从开始到未了,祂必须打祂自己的仗,因魔鬼的试探一直是存在的;这也就是祂为什么能够在我们战争的时候,帮助我们的原因了。
(四)这故事中有一个特点──试探只能临到那特别有能力,并自知具有这种力量的人。散德(Sanday)描述试探是:‘如何使用超然能力的问题。’临到耶稣的试探,也就是那自知能行奇事者所面临的试探。
我们要时时切记,试探是藉我们的恩赐临到我们的身上。一个拥有美貌恩赐的人,将会受到以美色获取一切的试探。在说话上有恩赐的人,将会使用他能言善辩的能力,为他的行为找藉口。一个活泼敏感的幻想者,所经验的试探之苦,是钝拙者永不能体会的。拥有大智大慧的人,会受引诱单为自己,不为别人;使用他的恩赐,作人类的主人,而不是为人类服务。这是试探冷酷的事实:我们在何处最刚强,就必须在何处永远地谨慎、儆醒。
(五)凡念到这段故事的人,决不会忘记一件事──唯一的资源就是耶稣自己。祂单独在旷野地方,在面对挣扎的时候,没有别的人在祂旁边。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因为耶稣后来告诉祂的门徒,耶稣把祂自己灵性的自传告诉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时常以一种无比特殊的虔敬来学效这个过程,因为耶稣在其中敞开地启示了祂最隐秘的心与灵。祂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人类。这是最神圣的故事,因为故事中祂自己曾受过试探,而且明显地告诉我们,祂能够帮助受试探的人。祂向我们揭示内在的挣扎,为要帮助我们在挣扎中得胜。
试探者的攻击(四1-11)(续)
试探从三方面来攻击耶稣,而且每一方面都不可避免。
(一)变石为饼的试探。沙漠中杂乱地散布石灰岩的小圆石,看来真像小饼,它们居然成为耶稣受试探的对象。这是一个双重性的试探;它试探耶稣使用祂的能力以满足祂自己。而这原是耶稣一向不肯作的事。自私地使用上帝给予我们的权力,是我们常遇见的试探。
上帝曾给予每个人一件恩赐,人都能够在以下的两个问句中,提出一个来问问自己:‘这恩赐能够使我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我能够用这恩赐,替别人作什么?’这一类的试探,能够在最简单的事物中出现。例如,一个人有美好悦耳的声音,他可能藉此‘发财’:要是不付钱,他决不肯使用这个恩赐。他有理由藉他的恩赐来赚钱,却找不到理由要在赚钱以外的其他方面使用他的恩赐。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这样的试探──自私地使用上帝所给予的恩赐。
这试探还有另外的一面:耶稣自知祂是上帝差遣到世上来的弥赛亚,在旷野中,祂面临的抉择是用什么方法赢得人归向上帝。祂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上帝托付于祂的使命?如何将异象变为实际,把梦想变为事实呢?
劝说人来跟从祂的妥善办法,就是给他们饼,给他们物质的东西。历史岂不是证明了它是合理的?上帝不是在旷野中赐吗哪给祂的百姓吗?上帝岂不曾说:‘我将从天上为你们降下饼来?’将来黄金时代的远象,岂不是就包括了这个梦吗?以赛亚不也说:‘他们不饥一渴’(赛四十九10)吗?弥赛亚的筵席,岂不是设在新旧约之间梦想的天国里吗?假使耶稣想给人类饼,祂很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啊。
但给予食物会造成双重的错误:第一,它会有贿赂人来跟从祂,使人为了有所得而跟从祂;事实上耶稣所能给予的报酬,只是一个十字架。祂呼召人过‘施与’而非‘接受’的生活。用物质来贿赂人正否定了祂所说的话,至终要完全摧毁了祂的工作。
第二,它不是治病,而是移去病征。人们的确在饥饿中,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为什么饥饿?是否因为他们自己的愚蠢、怠惰、和粗心?是不是因为人自私地占得太多,而别人拥有太少?真正解决饥饿的方法,是除去饥饿的原因──这原因深藏在人的心灵中。心灵的饥渴,绝不是物质所能满足。
所以耶稣引用上帝在旷野教导祂子民的话,作为给试探者的答覆:‘人活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3)。完全倚靠上帝,是心灵获得真实满足的唯一的道路。
(二)试探者于是从另一个角度发出它的攻击。在异象中带耶稣到殿顶上。下面的两个解释可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圣殿是建造在锡安山上:山顶已削成一个平原,在这平原上耸立圣殿。所罗门廊与皇廊交会于一个角,从此角直下到汲沦谷,是一个
另外在圣殿的屋顶上有一处是每日祭司站立的位置,祭司手中拿号筒,站在那里等候希伯仑山头的晨光初现,那时他将吹号报告,晨祭的时间已经来到。为何耶稣不站在那里,跳到圣殿的院内,使人惊奇而且跟从祂呢?玛拉基岂不是说:‘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么?’(玛三1)圣经上不是记载着‘祂要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你,免得你遭遇灾难吗?’(诗九十一11-12)
这正是相继出现的假弥赛亚所用的方法。丢大(Theudas)领百姓出来,答应说他可以把约但河分裂为二。著名的埃及骗子(徒廿一38),夸说他可以使耶路撒冷城倒塌。据说行邪术的西门,也曾答应在空中飞行,可是在尝试中就跌死了。这些骗子专以人做不到的轰动事件来欺哄人。耶稣能够作任何祂想作的事情,可是祂为什么不这样作呢?
有两个很好的理由可以说明耶稣为何不采取这种行动:第一,凡是用轰动的事件来吸引人的方式,是没有其么前途的。理由简单,为保持他的权力,他必须表演更多的轰动事件。新奇总要过去,今年的奇事到了明年就平凡无奇了。福音若建立在藉‘新奇’以广招的方法上,就注定要失败。其次,这并不是使用上帝能力的方式。耶稣说:‘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上帝。’(申六16)祂的意思是这样的:故意试探上帝的同在是没有好处的;把自己放在受威胁的环境之下,不顾前后的横冲直撞,而盼望上帝来拯救你也是毫无益处的。
上帝盼望人为显示对祂的忠实而冒险,不是为炫耀自己的名声而冒险。依赖神迹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只凭眼见的信心,不是真信心;只靠求证,而且在错误的地方求证,是毫无意义的。上帝拯救的能力不是可以随意玩弄或试验的;惟有在每日安静信靠的生活中,才能得。
耶稣不肯行奇事,因为祂知道这是一条失败的路。直到今天,这个真理依旧没有改变,因为渴求神迹并不是信靠上帝,而是一种不信靠上帝的表现。
(三)因此试探者又想用第三个方来攻击耶稣。耶稣来拯救的就是世界,而今在祂的脑海中浮现出世界的景象。试探的声音说道:‘俯伏拜我,我就把世上的万国赐给你。’上帝自己岂不是曾对祂所拣选的说:‘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二8)。
那试探者所说的实际上是这种意思:‘妥协吧!照我的条件来谈谈看,不要把你的条件放得太高,只要稍微向罪恶和有问题的事物张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你的百姓就会成地来跟从你。’这是引诱耶稣与世界妥协,而不是要祂毫不妥协的向世界提出上帝的要求。这也是以退为进的试探,本想改变世界,反倒逐渐贪爱了世界。
耶稣的回答是:‘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申六13)耶稣很清楚的知道,与罪恶妥协就无法击败罪恶。祂立下了基督教信仰中不妥协的根基,基督教不能屈身去迎合世界;必须把世界提高到基督教的标准,差一点也不行。
耶稣就是这样下决定的,祂决不贿赂跟从祂的人,也决不采用轰动的方式;在祂所传的信息与所要求的信仰中,祂决不容许有妥协的余地。这样的选择是无可避免的向十字架;但十字架也必然是向最后的得胜。
上帝之子往前行(四12-17)
不久,灾祸临到约翰,他被希律王囚禁在马开如斯堡(Castle of Machaerus)的地牢内;他的罪名是在公众面前,揭发希律王诱奸他兄弟之妻,并在废弃发妻之后娶嫂为妻的恶行。责备
对于耶稣,时间已经来到,祂必须进行祂的工作。
我们来看看,祂首先作些什么?祂离开了拿撒勒城以后,居住迦百农。这次的迁移带有结束性的象征。耶稣在这次离开祂的家庭以后,不再回去居住;仿佛祂在未开始走前面的道路之前,已经把后面的门关闭了。新与旧之间划分得十分清楚,旧的一章已经结束,新的一章刚刚开始。生命中常有这种决定性的时刻,像外科手术那样清楚的切割,要比在两者之间徘徊犹疑好多了。
让我们注意耶稣的动向,祂到加利利去。当耶稣往加利利去开始祂的工作与使命时,祂知道祂所要做的是什么工作。加利利在巴勒斯坦最北的地区,自北方的利他尼河(LitanyRiver),延伸到南方的以斯德伦(Esdraelon)平原。向西它未达地中海岸,因为沿岸一带为腓尼基人所占有。北方它以叙利亚为界,东方是加利利海。加利利的面积并不大,南北长五十五哩,东西宽二十五哩。
加利利的地方虽小,人口的密度却很高,它是巴勒斯坦最肥沃的区域,出产丰富自不在话下。有人说在加利利栽培大批橄榄树,比在犹太养育一个孩子还要容易。约瑟夫曾任该省总督。他说:‘土壤肥沃,畜牧业繁盛,各种树木易于生长,多产的程度,使不愿意耕种者,亦能赖以生存。耕耘遍地,没有弃置的荒地,每一块土地均能有丰富的出产。’因此加利利的面积虽小,却拥有大量的人口。约瑟夫告诉我们,该地有两百零四个小庄,每村至少有一万五千人。所以耶稣在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地区开始祂的工作,使传福音的使命能够顺利的完成。
加利利不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区域,当地的人民亦属于某种类型。巴勒斯坦各地,惟有加利利最为开朗,愿意接受新观念。约瑟夫论到加利利人说,‘他们喜欢革新,因为本性爱好改变,并喜欢暴动。’‘他们随时准备跟从一位新的领袖发动叛变。’个性十分急燥,爱争吵,但也最具有武士精神。约瑟夫说:‘加利利人决不会缺乏勇气’,‘胆怯绝不是加利利人的特征。’‘他们爱慕荣誉胜于得金钱。’因此加利利人的天性。是吸收福音最肥沃的土壤。
以下的几件事实与这种开明态度有关:
(一)加利利的名称来自希伯来字Galil,是一个圆圈的意思。这地区的全名是外邦人之加利利。帕勒母(Plummer)认为它是异族的加利利的意思。这名词是根据加利利四周都是外邦人的事实而来。加利利的西部与腓尼基为邻,北部与东部有叙利亚,南部是撒玛利亚人的地区。加利利实际上是巴勒斯坦不可避免地必然会与非犹太教的影响与观念接触的部分。因此加利利对于新的观念必然非开朗不可,这是其他的巴勒斯坦地区所没有的现象。
(二)当时世界的大路都经过加利利,这一点在论到拿撒勒城时已曾提及。海路自大马色经加利利直达埃及与非洲,东方之路经加利利远达至边界。当时的交通路线都经过加利利。犹太却是远在南方的一隅孤立而且与世隔绝的角落。有人说:‘犹太是无处可去的一条死路,加利利却是通往各处的一条活路。’犹太可以筑上篱笆,把所有异族的影响与观念摈弃在外;加利利无法做到,非让新的事物涌进不可。
(三)加利利在地理上的位置,影响了它的历史。它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侵略和征服,异族的入侵如潮水泛滥一般,有时把它卷走。
以色列初进迦南地,此地是分配给亚设、拿弗他利、西布伦支派住的(书九章),但他们始终未能将迦南人全部驱逐,因此加利利的人种一开始就是混杂的。自北方与东方而来的异族侵略不止一次,亚述国在主前第八世纪完全占领了加利利,大部分的居民被掳,不少异乡人移居在这里。因此,大量异族的血统无可避免的渗入加利利。
从主前八世纪到主前二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加利利都落在异邦人的手中。当犹太人在尼希米的率领之下,从被掳之地归回本土的时候,许多加利利人来到南方,居住在耶路撒冷。主前一六四年,马加比西门(SimonMaccabaeus)把加利利北方的叙利亚人赶回他们的本土去;在他回国的时候,他把加利利的余民带到耶路撒冷去。
最令人惊异的是在主前一零四年,亚利多布(Aristobulus)为犹太国征服了加利利,并强迫所有的加利利人行割礼,使他们不论是否自愿,都变成了犹太人。历史已迫使加利利开放,拉受新的血统、新的观念与新的影响。
加利利人的天性,加上历史上的背景,使加利利成为全巴勒斯坦首先看到这位新的教师,听到祂的信息的地区。耶稣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祂的工作,首次传扬祂的信息。
上帝的传令官(四12-17)(续)
这段经文中还有几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
耶稣前往迦百农城去。该地正式的名称是加弗农(Capharnaum),迦百农的名称直到主后第五世纪方才出现。虽然加弗农是个更准确的名称,但如今迦百农的名字已经根深柢固的留在我们内心的记忆中,再加以改正就变成不智之举了。
关于迦百农的位置,也曾引起许多争辩。人们所提到的有两处地方:最普遍、最可能的位置是指帖尔胡姆(Tell Hum),位于加利利海极北端的西边;另一可能性较小的地点是刚民耶(Khan Minyeh),位于帖尔胡姆西南方两英里半之处。但如今这两个地点,除了往日迦百农的废墟以外,已一无所存。
马太惯于在旧约中找出一些资料来当作耶稣生平的预言。他在以赛亚书九章一至二节找到这个预言。其实这又是马太按照他自己的手法,勉强引用预言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段预言应回溯到伯克(Pekah)朝代,当时巴勒斯坦北部,包括加利利在内,均为亚述军队所侵占,预言所指的是这些被征服的地区将蒙拯救;马太从中找到耶稣带来光明的预言。
最后,马太用一个简明的句子,总结耶稣所传的信息。圣经钦定译本说耶稣开始‘传道’;这‘传道’两字从此就流传于世,可惜的是这个名词在人们的脑海中,常与一些令人厌烦的人相连在一起。‘传道’在希腊原文为Ke{russein是指传令官为君王宣告信息。Ke{ruy是传令官的希腊字,传令官就是直接传达达君王信息的人。
这个名词告诉我们某些耶稣传道的特征,这也应当是一切传道的特征。
(一)传令官的声音是肯定的,他对于所传的信息毫无疑惑。他所传的信息并非是可能,或许、大概;而是确定的、毫无辩论余地的信息。歌德(Goethe)说:‘请你把确定的告诉我;我自己的疑惑多呢!’传道就是确定的宣告,人不能使别人确信他自己仍在怀疑的事。
(二)传令官的声音是有权威的,他是君王的发言人,制定王的律法,宣告王的律法,王的命令与王的决定。有人论到一位伟大的传道人说:‘他不含糊、猜疑,他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照上所述,传道就是应用预言性的权威,向当前的时代发出宣告。
(三)传令官的信息,来自超乎他自己的本源,是由王而来,传道人所说的也是从超乎他自己的本源而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上帝的声音藉一个人转达给百姓。耶稣就用上帝的声音对人说话。
耶稣的信息包含有影响新环境的命令,祂说:‘悔改!离弃你自己的道路,归向上帝。你的眼目不要注视地下,却要仰望上天。转回你方向,不再与上帝背道而行;而是开始面向上帝前行。’祂的命令是如此的迫切,如此的重要,因为上帝的治理即将开始。永恒已进入时间;上帝已藉耶稣基督进入了世界。人应当选择正确的路线与正确的方向,因为这是最崇高,最重要的定。
基督呼召渔人(四18-22)
加利利的中心环绕加利利海,从南到北长
在约瑟夫的时代,加利利海沿岸较繁荣的村落起码有九个。一九三○年,摩顿(H. V. Morton)看到了唯一存留的提比哩亚,面积只比普通的村庄略大一些。在耶稣的时代,加利利海拥满了许多渔船。参加某探险队的约瑟夫,曾经毫无困难的召聚了两百四十艘以上的渔船,从他利克亚(Tarichaea)出航。但现今该地的渔人稀少,而且今昔相隔甚远。
捕鱼的方法有三种,有一种是用鱼竿垂钓,有两种是用网捕鱼。
鱼网呈圆形,直径可能达
拖网是用在一只船上,或者最好是两只船上,在网的四角系上绳子,撒入水中,其中的两角加重量,使渔网仿佛竖立在水中,划动船只的时候,鱼网随在船身后边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圆锥形体;鱼儿被网进这个圆锥形的鱼网中,拖上船来。撒网比喻中所提到的,就是这种网,希腊文称之为sagene。
耶稣在湖边行走,一面走一面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我们不要以为他们彼此间仅属初次见面。当约翰叙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他们之中最少有几位已作了施洗约翰的门徒(约一35)。他们曾与耶稣交谈,并聆听过祂的高论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这个时候临到他们的挑战,乃是要他们撇弃一切跟随祂。
希腊人时常讲述谢挪芬(Xenophon)如何与苏格拉底初次相遇的故事。苏格拉底在一条狭窄的小径上,用手中的木杖拦住他的去路。苏格拉底首先问他,可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买这样,买那样;又问他可知那些东西在什么地方做成。谢挪芬答覆了他的问题,然后苏格拉底问他说:‘你可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制造良善和有美德的人?’年轻的谢挪芬说:‘不知道。’苏格拉底说:‘那么你就跟我来学吧!’
耶稣也同样的呼召这些渔人来跟祂。注意他们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并不是伟大的学者,或有什么声望。或有什么财富,或社会背景;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没有什么资历,随便什么人都会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前途。
耶稣所拣选的,就是这些平凡的人。有一次有一位极平凡的人名叫哀斯区斯(Aeschines)来见苏格拉底。哀斯区斯说:‘我是一个身无长物的穷人,但我把自己给你。’苏格拉底说:‘你难道没有看见,你所给我的,就是最宝贵的吗?’耶稣所需要的,是愿意把自己献给祂的平凡人;祂可以藉这样的人,作祂所要作的任何事情。
这些人都是渔夫,许多学者已经列述了许多成为良好渔夫的条件,也是成为得人渔夫的要件:
(一)他必须忍耐。他一定要在渔儿上钓以前忍耐的等候,如果他的性情暴躁,动作迅速,就决不能作一个渔夫。好渔夫必须忍耐。在传道或教导的工作上,我们很少看到迅速的果效,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等候。
(二)他必须具有\cs9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一定要学习永不灰心,随时愿作‘再做一次’的尝试。好的传道人与教师在工作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决不灰心丧志,他必须时刻准备‘再做一次’的尝试。
(三)他必须要有勇气。有一位年老的希腊人,在求上帝保佑的祷告中说:‘我的船是如此之小,海洋又是如此之大。’他必定是准备冒险,并且不畏惧海洋中的狂涛与暴风。好的传道人与教师必须意识到向人们传述真理的时候,常有危险临到。传述真理的人常要将他的名誉、生命置之度外。
(四)他必须时刻留意最恰当的时机\cs8。聪明的渔夫知道什么时候捕不到鱼;他知道在什么时候撒网,也知道在什么时候收网。好的传道人与教师懂得选择他的时机。有时人们欢迎真理,有时人们怨恨真理;有时真理能够感动他们,有时候真理却使他们更刚硬,更反对真理。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静默。
(五)他必须为鱼寻找适当的鱼饵。一种鱼饵适合一种鱼,另一种鱼饵适合另一种鱼。保罗说,只要有机会得人,他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知道,用同样的方式无法接近所有的人,他甚至知道并承认自身的有限;他也可能发现他自己在某些范围可以工作,另外的某些范围不能工作。
(六)聪明的渔夫必须时时隐藏自己。如果他的存在受到了注意,即使是他自己的影子,鱼儿就决不肯上钓。聪明的传道人与教师,随时要介绍给别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耶稣基督。他的目的是要使人的眼光,专注在超乎他以上的那一位,却不是他自己。
君王的方法(四23-25)
耶稣选择加利利来开始祂的工作,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加利利如何准备就绪,要接受祂所撒下的种子。在加利利境内,耶稣选择会堂开始祂的工作。
在犹太人的生命中,会堂乃是最重要的机构。会堂与圣殿有一点区别:只有一所圣殿,就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但在任何犹太最小的殖民地,都有一所会堂。圣殿只为奉献与献祭而存在,并没有传道或教导的工作。会堂本身就是一个教导机构,它可以被定义为:‘当日普通的宗教大学’。如果一个人要传播什么宗教方面的教训或观念,以会堂作为开始的地点,那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会堂的崇拜方式,给予新的教师有机会发表他的高见。会堂的崇拜可以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有祷告。第二部分是诵读律法书与先知书,会众也参加诵读的职责。第三部分就是演讲。演讲的职责并不专限于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专职主讲的事。会堂的主持人安排节目,任何有声望的客人,都可能被请来讲;任何一位有信息可传的人,可以自动的出来,只要管会堂的或主持人认为他是一位适合于演讲的人,他就可以讲。因此,起初,会堂的门户和讲坛,向耶稣是开放的。祂以会堂开始,因为在那里祂可以找到当日最虔敬的宗教人仕,而且有机会对他们说话。演讲以后还有一段时间,作为谈话、发问与讨论之用。要把新的教训传递给人们,会堂真是一个理想的所在。
可是耶稣不但传道,祂也医治病人,祂奇妙作为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自然就成结队来听祂的信息,来见祂,并获得祂的怜悯。
他们有从叙利亚来的。叙利亚是一个大省份,而巴勒斯坦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省份以大马色城为中心向北部和东北方伸展。从优西比乌(Eusebius)(教会历史一章十三节)流传下来的一个极美丽的传说,追述到这段时期。故事中讲到伊得撒(Edessa)王亚布加耳(Abgar)生病了。据说他写了一封信给耶稣说:‘治理伊得撒的亚布加耳向耶路撒冷国最尊贵的救主,致敬问候!我曾听闻你的名声和医道,治病既不用药,也不用草。据说你使瞎子看见,使瘸子行走,洁净大痲疯,赶走邪魔和污鬼;你医治了久治不愈的绝症,你又使人从死里复活。如今我听到有关于你的一切,我的结论是以下两者之中必有一件是正确的:你或是由天而降的上帝,所以你可以作这些事或者藉你所行的,表明你是上帝的儿子。因此我写信给你,请你医治这使我痛苦的病症。我听说犹太人说闲话反对你,又用恶谋算计你。此地我有一座极小却极其佳美的城市,足够容纳你与我……’
据说耶稣回信给他说:‘凡未曾看见我就相信的人是有福的,因为有关于我的记载说,那些看见我的,倒不相信我;没有看见,却相信我的,要得拯救。你要求我到你那里去,只是我必须在此完成我蒙差遣的使命,而且在使命完成之后被提去,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可是我被提以后,我要差遣我门徒中的一位,来医你的病,并赐生命给你和你的臣民。’这传说接下来说,后来达太到伊得撒去,治好了亚布君耳。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表明人们相信即使在遥远的叙利亚,也曾听闻耶稣,并渴望得祂的帮助和只有祂能给予的医治。
他们从加利利来,和有关耶稣的事传向南方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因此也有人从那些地方前来,这是十分自然的。有人从约但河那边,就是比哩累亚来,从北部的珀拉(Pella)延伸到南部的亚拉伯彼特拉之间地区,也有人从低加波利到耶稣这里来。低加波利是十座独立希腊城市的联邦,除了西古提波利以外,所有的城市都在离约但河较远的地方。
这一连串的地名,表示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犹太人,连外邦人也到耶稣这里来,因为只有祂能够把他们所要的赐给他们。地极的人正聚拢在祂面前。
耶稣的活动(四23-25)(续)
这段经文极其重要,因为在其中给我们简略的描述了耶稣生活中三方面重要的活动:
(一)祂来宣扬福音,或者照钦定译本所说的,祂来传道。正如我们已经看到,传道是确信的宣布。因此耶稣来灭除人们的无知;祂来告诉他们,有关于上帝的真理;并且告诉他们,如果单靠他们自己,决不会有所发现。祂向人显示上帝的真像,叫人不必再去猜疑和摸索。
(二)祂来到会堂里教训人。教训和传道之间有什么区别?传道是不妥协的确信的宣布,教训乃是说明其中的意义与重畏性。因此耶稣来消除人们的误会。有时候人们认识真理但却把它误解了。祂认识真理,并把错误的结论除去;耶稣来把宗教的真义告诉人。
(三)祂来医治一切凡需要医治的人;也就是说耶稣来除去人类的痛苦。耶稣工作的重要,是祂不单以口头传授真理为满足,祂来把真理变成实际的行动。伟大的宣教士弗罗仁斯.亚雄(FlorenceAllshorn)说:‘一个理想若非来自你指尖的行动,就决不是属于你的。’一个理想若不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就不是属于你的理想。耶稣在帮助人,医治人的行动中,实行祂自己的教训。
耶稣来传道使祂可以根除一切的无知;祂来教训为要除去一切的误会;祂来医治,使祂可以灭除一切的痛苦。我们也要宣扬我们的确信,并要随时作准备阐明我们的信仰,更必须把理想变成实际的行动。──《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