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太福音第4章查经资料

马太福音第四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马太福音相关章:

马太福音第四章

iii. 试探(四 1 11

  如果把这段情节看作是耶稣受诱惑,那便是大错特错了。首先,动词 peirazo{ ( 1 、 3 节)在马太福音里总是试探的意思(该词在新约全书里出现了三十六次,只在哥林多前书七 5 和雅各书一 13 ~ 14 两 处清楚地指引诱做错事);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该词的根本意思,还可参看约翰福音六 6 和哥林多后书十三 5 。撒但的企图,毫无疑问是要怂恿耶稣去做错事,但是主权掌握在神的手里(见 1 节注释);整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考验作为神的儿子的耶稣对其弥赛亚使命的反应。其次,马太并不认为(路四 13 的“暂时”更加否定)这一段是耶稣跟撒但的各种挑衅斗争的总括(参,来四 15 )。这是一次特别的检验,是对耶稣和神所展示出来的关系的检验。格哈森( B. Gerhardsson )的专着《对神子的试探》( The Testing of God's Son )一语道破了这段故事的真谛。

  这段故事(跟耶稣受洗时的经历一样)的来源只能来自耶稣本人。马太和路加对它的记述仅在几个枝节处有出入,还有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试探的顺序不同。对顺序不同的解释及评论颇多,有的从文学角度,有的从神学角度,不过都免不了是推测性的。大多数人认为马太的顺序最可能就是最初的版本,他把重点放在“神的儿子”上( 3 、 6 节),而后撒但便“摘下了假面具”( Schweizer ),道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显然,顺序并不十分重要。

  这段故事的重心,也和马太引言中各个部分一样,落笔在旧约。耶稣的经历和摩西(见二 8 注释 )、以利亚(见二 11 注释 )的经历均有不言而喻的相似之处;诗篇九十一 6 里被撒但引用,其精神在第 11 节里又有所反映,因为谦卑地祈求神的保护是这段故事的基本主题。不过,最主要的联系还是在申命记第六章至第八章,耶稣回答撒但时,三次引用的全是申命记的话( 4 节=申八 3 ; 7 节=申六 16 ; 10 节=申六 13 )。申命记第六至八章描述的是神给在旷野的以色列人一系列的教训,像人管教儿子一样(申八 5 )地试验他们(申八 2 )。那时,以色列人正面临争战应许地的使命,可是他们没有听从神的吩咐;而现在,神真正的儿子,在即将开始其使命之时,在旷野面临同样的试探,祂战胜了。耶稣便是真以色列的概念,在马太福音二 15 里已得到肯定,在这里则表现得尤为充分 99 。

   1.   当时 是马太喜爱使用的一个连接词,虽然有时不能表示一个肯定的年代上或逻辑上的先后联系,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重要次序的标志:从耶稣受洗时祂身分和使命的明确,到检验祂对此事的反映。马太强调,耶稣是 被圣灵引到旷野 (参三 16 ),急切地要去受试探的(参三 13 ,“要受洗”)。 魔鬼 是代言人,它在马太福音里真像一个强有力的劲敌,可是它的权力由于耶稣代表天国的开启(十二 24 ~ 29 ,十三 19 、 39 ,十六 23 ;见 Kingsbury, pp.149 ~ 152 )而大大受到威胁。这里,神有意要考验自己的儿子,魔鬼的敌对态度正是为神的这一目的所用。试探在 旷野 进行,足以使人联想到以色列人的经历(申八 2 ) 100 。

   2.  耶稣禁食 四十昼夜 ,使人联想到西乃山上的摩西(出三十四 28 ;申九 9 、 18 )和往西乃山去的以利亚(王上十九 8 ),第 8 节所提的高山恐怕更能加深这一联想。可是因为整个这段述与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历之间的联系太明显了,使人不能不马上联想到以色列人挨饿的四十年(申八 2 ~ 3 )。至于耶稣的禁食是完全不饮不食呢,还是靠在旷野找到的一点食物维持生命呢,这点没有说,不过备受饥饿是毫无疑问的。神的儿子也不是不知饥饱冷暖的。

   3 4.  但是,照魔鬼的意思,神的儿子无须忍饥挨饿。( 若是 并不一定表示怀疑,而是为了重提三 17 所揭示的新概念,并检验其真实的含义。)耶稣有能力行神迹来满足肉体的需要,祂后来所行的神迹便可证明:请看十四 15 ~ 21 ,十五 32 ~ 38 。所以,不做并不是不能做,而是因为祂认识到,祂的忍饥挨饿是神给祂安排,让祂经受的,为的是给祂申命记八 3 的教训。祂,为要传讲神的道,必须经常忍受贫乏困苦;追求物质生活的安逸只能毁掉祂神圣的使命。祂是神的儿子,必须学会把无条件的顺从父神的旨意放在首位,这点正是以色列人未曾学会的。魔鬼并没有要求耶稣在人面前表现出一个“俭朴的弥赛亚”,而祂也没有作这样的回答,这两节的着重点完完全全在耶稣本人和神的关系上。

   5 7.  在这几节和第 8 节里,说到 魔鬼带祂 ,是真的还是一种想像,不清楚。一座能一览世上万国的高山( 8 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属于想像的可能性最大(参,结八 1 ~ 3 ,十一 24 ;以西结身在巴比伦,却被异象带到了耶路撒冷圣殿)。 圣殿的顶 (直译“小翅”)应是指圣殿建筑中向外延伸的部分;圣殿的主建筑,高度约为一百八十尺。魔鬼的建议(和耶稣的回答)也并不是让耶稣在众目睽睽之下,作惊人的一跃,以马上取得“弥赛亚”成功的果效。述的重点依旧是在耶稣和神的关系上。作为神的儿子,耶稣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得到神在诗篇第九十一篇,特别是第 11 ~ 12 节里所应许,要赐给所有信祂的人肉身上的保护。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叫神施展出能力来呢(何况还可就此消除对祂与神的关系的重重疑惑)?但是,这样做,就成了 试探 神(见前面引言页,对该动词的解释),就像以色列人在玛撒旷野所行的(申六 16 )一样,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出十七 2 ~ 7 )。神的儿子和神的关系,只能是信,这种关系无需试探。“充满信心的祷告”和“试探神”仅一步之差,其间的分界线是如此的不明显,以致许多基督徒也感到茫然;他们应该认识到,魔鬼的建议是它故意制造的危机局面,和在顺服地事奉神的情况下表现对神的信赖,完全是两码事。

   8 10.  从高山上俯视所见之景物,使人联想到摩西在尼波山上俯瞰应许地的情形(申三十四 1 ~ 4 )。在此可以感受到魔鬼统辖全世界的权柄,在路加福音四 6 里说得更为明确,在约翰福音十二 31 里也有所提及(参,林后四 4 ;约壹五 19 )。耶稣来,就是为要争夺这统辖之权,而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向魔鬼妥协以避免这场争战,虽不是一个十分诡诈难明的试探,但却是检验耶稣对天父忠诚与否的一场严峻的考验,甚至不容选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易走之路。(归根结蒂,耶稣的使命 就是 来得到统治世界的权柄:但七 14 ;参马太二十八 18 。)以色列人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受过这种诱惑,为了政治利益的缘故,他们抛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忠心。在临进入应许地之前,诱惑更以严峻的形式等待着他们(申六 10 ~ 15 ;耶稣在第 10 节的回答正是引用了申命记六 13 )。可是,神真正的儿子不能出卖自己的忠诚,祂严厉地斥退了魔鬼,这是祂第一次叫出魔鬼的真名 撒但 ,撒但是“敌人”的意思,指抵挡神及神的救世旨意,这就是撒但的真正目的。

   11.  耶稣曾拒绝呼求诗篇九十一 11 里所说的天使的帮助,祂认为不应该那样做( 6 ~ 7 节),但现在这个帮助却十分恰当地赐给了祂。天使的伺候特别指的是提供食物,又令人自然地联想到以利亚的经历(王上十九 5 ~ 8 )。饥饿阶段的课程学完了,学得很好,神的使者们来结束了这次的禁食,而这是耶稣自己所不做的( 3 ~ 4 节)。

99 请继续看拙着 JOT , pp.50 ~ 53 和 J. A. T. Robinson, Twelve New Testament Studies ( 1962 ) , pp.53 ~\cs15 60.

100 有关弥赛亚初露头角以旷野为背景这点,请看克尔克( J. A. Kirk )载于 EQ 44 ( 1972 )上的文章, pp.17 ~ 21 。克尔克的文章认为,试探更多是针对耶稣的弥赛亚使命,而不是针对他神子的地位。

iv. 退到加利利(四 12 16

  马太在这一部分和他在二 13 ~ 23 一样,对耶稣的行程和旧约经文的验证给予特别的注意。这段正好填补了耶稣在约但河谷和旷野的经历(三 13 ~四 11 ),与在加利利公开传道,这两段生活之间的空白。约翰福音记载说,耶稣开始其早期活动时(在犹太和加利利),施洗约翰尚为活跃(约一 35 ~四 42 ;请注意三 24 );如果说约翰是注意将这段活动按年代顺序记载的话,则似乎应与马太福音四 11 以后的记载相吻合。四 12 的“隐退”正与约翰福音四 3 相符。

   12.  约翰的下监(详见十四 3 以下 )不只是耶稣作“战术性退却” 到加利利去 的近因,而且是祂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为理解 退却 一词,请参二 12 、 14 、 22 ,十二 15 ,十四 13 ,十五 21 ,处处都与官方的敌意有关)。耶稣的迁徙还不只是在地点上作了挪动,祂传道的方式也改变了。祂从在约但河畔给人施洗(约三 22 以下,四 1 ~ 2 )改为巡回讲道和医治病人( 23 ~ 25 节),不再与约翰的活动相关。

   13.  其他福音书里也提到了 迦百农 ,把它作为耶稣传道的一处所在,只有马太明确地指出,耶稣住在那里,以那里为家(参,九 1 ,十七 24 ~ 25 ;但如看八 20 ,便会觉得,那里只是耶稣及其门徒巡回传道,经常回去暂住一下的一个“基地”而已)。马太之所以这样说,可能因为他本人与该城关系密切(见九 9 ,只有当使徒马太与马太福音书的作者同为一人时;见导论Ⅲ C “作者” ),也可能更有其神学的用意,他强调这座小城曾受到特殊的恩宠,但至终没有信神(十一 23 ~ 24 )。迦百农是一座繁忙的湖边城巿,来听耶稣教训的人比拿撒勒的要多,而且耶稣在拿撒勒受祂家乡人的排斥,也是祂 离开拿撒勒 的一个原因,路加福音四 16 ~ 30 有所记载。

   14 16.  第 13 节所提供的地理情况为以赛亚书九 1 ~ 2 (希伯来文圣经为八 23 ~九 1 )的引文布置了背景。马太在翻译的时候,做了一些删节,所以第 15 节好似孤立地提出一连串地名,与后面的句子也没有语法上的联系。以赛亚书里的“沿海的路,约但河外”指的便是加利利,不过是从亚述侵略者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是河西之地。当时用 外邦人的加利利 来称它,比以赛亚时期这样称它更为确切,因为人口的不断流动曾一度使那里的主要人口成了外邦人,后来哈斯摩尼王朝的统治者们正式通过了一项审慎的犹太化政策,人民才混杂而居。这样的一个地区会是犹太弥赛亚彰显之地吗?这需要证明(参二 23 )。马太正是从以赛亚的预言中找到了这一证明,因为以赛亚说亚述人的攻打带来的荒凉过去之后,将有新的曙光出现在加利利。以赛亚本身在此思考的问题远远超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如以赛亚书七 14 (见一 23 的注释 )一般,从往后的几节来看,便知那曙光指的就是以赛亚书九 6 ~ 7 里所说的那位神子的降生。加利利从政治上说,是个不走运的倒霉地方,在犹太教首领们的眼中又不足挂齿;可是事实上,它却注定要在显示耶和华的救世计划中起关键的作用。(参看有关博士的章节和提到妇女的一 3 、 5 ~ 6 ,便可看出马太的兴趣所在,他十分关注“局外人”在神的救世计划中所处的位置;还可参看二 23 的注释 )。

Ⅱ 在加利利内外的公开传道(四 17 ~十六 20

  这最长的一段讲的是,马太所述耶稣公开传道的主要阶段;始自耶稣第一次以讲道者的姿态出现,止于祂的门徒认识到祂的特殊地位及祂不寻常的使命。整个这段期间,耶稣都在加利利及其邻近地区活动;到犹太传道是这以后的事,那是祂行使使命的高潮时期。这段期间有多长,没有说,所记述的材料也未按年代顺序清楚排列,而是按题目组织起来的。我们下面细分小节,就是为了突出各个主题(见大纲的Ⅱ )。有些主题一目了然,如教训门徒(五~七章的“登山宝训”),行神迹(八、九两章)、门徒的使命(十章)和比喻集锦(十三章)等。其余的部分( E 、 G 段落),虽不宜于归入任何上述专题,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也不难发现。这些联系较为松散的小节集中表现不同集团对耶稣所持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是门徒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宗教领袖们敌对言论的甚嚣尘上,形成两条对立的线索贯串始终。马太清楚的知道,坚持每个重点彼此间都有逻辑的联系是不切实际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前后一贯的整体架构,所以他从不随意处理自己的材料。这样,马太便从多方面刻画了耶稣公开传道的形象,这为与当权者冲突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A 公开传道的序幕(四 17 25

i. 耶稣讲道一览(四 17

   从那时候 表示一个新的开始,耶稣活动的新阶段(请看导论Ⅴ “马太福音的结构”第 (iii) 点 ,原书 58 页对本节在福音书结构中重要性的说明),新开始的传道工作的核心就是宣布一个信息,这信息与施洗约翰所传讲的一致(三 2 ),以后又为耶稣的门徒们多次重复(十 7 )。耶稣呼召人们对祂所讲的 天国 即将来到的新形势作出决定性的回应(见三 2 注释 中对 悔改 的解释,并看导论Ⅳ B “基督论”第 (iii) 点 ,原书 42 ~ 43 页)。

ii. 对四徒之召唤(四 18 22

  耶稣在加利利传道之前加进这段简短的述不仅是文学上的需要,因为要给耶稣在第五至七章中教训人准备好基本听众(见五 1 ~ 2 注释 ),还因为门徒是耶稣传道许多方面的基本组成部分(记述于下面各章中)。对马太的召唤是唯一单独描述的(九 9 ),而这四个门徒是特意作为一个典型的小组提出来的,其中三名还形成了“核心”,与耶稣分享一些没有外界参加的特殊经历(十七 1 ,二十六 37 ;可五 37 ,十三 3 )。对这类小事,马太一如既往,只是重点式地给些有关的细节,而路加福音五 1 ~ 11 则作了较为详尽的专门述 101 。

   18.   加利利海 (参十五 29 ),在马太福音的其他地方只称“那海”,还是路加称之为“湖”更为确切,因它的面积只不过是 13 哩 x 7 哩(即 21 公里 x 11公里 )而已。那里的捕鱼业极为昌盛, 捕鱼人 也不贫苦(西庇太家还有雇工,见可一 20 )。 西门 安得烈 是伯赛大人(约一 44 ),可是已在迦百农定居(八 5 、 14 )。西门是个犹太名字,而安得烈却是希腊名字(跟也是伯赛大的腓力一样,见约一 44 ,参,约十二 20 ~ 22 ),正反映了加利利地区的混杂文化。西门的另一名字 彼得 也是希腊名字,不过反映的是原亚兰文的 Ke^p{a{~ 矶法 ,即磐石之意(约一 42 ;林前九 5 ;加二 9 等);这名字是耶稣给他起的(可三 16 ;约一 42 )。

   19.   来跟从我 (直译应为“在我后面行”)马上使人联想到,一名拉比(见 Davies, pp.422 ~ 423 )有一批信徒追随身旁,聆听他的训诫;不过,那可是他们自己选择先生,而不是先生召唤他们。一名好的先生总应有一批这样的“追随者”。耶稣召唤祂的门徒,可不仅是来聆听和学习,还要积极的行动,作一名 得人的渔夫 。耶利米书十六\cs16 16 曾提到把人打上来,不过那是把他们打上来受审判(参,摩四 2 ),耶稣的“渔夫”却是要拯救人,使他们免受审判。

   20.  在本节和第 22 节里,渔人们作出了迅速的反应,这显示耶稣召唤的力量。这本不是他们第一次看见耶稣(约一 35 ~ 42 ;参,路五 3 ),可却是耶稣第一次要求他们离家跟随祂巡回传道。他们虽不必卖掉家产或与家人断绝关系(参八 14 ;约二十一 3 ),但是这样做,就等于彻底打破他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参十九 27 ~ 29 )。

   21 22.   雅各和约翰 是彼得和安得烈的伙伴(路五 10 ),约翰很可能在约但河边见过耶稣(约一 35 ~ 40 有两名未提名字的门徒)。马太在述里加了 立刻 一词,还分别提出 舍了船,别了父亲\cs8 (参,可一 20 ),更强调了他们舍弃一切的程度和决心。

101 为此请看 L. Morris, Tyndale Commentary on Luke ( 1974, p.123 ,中译本:《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路加福音》 137 页,校园),他认为路加对此事是做为一件单独的事件记述的。

iii. 公开传道的概述(四 23 25

  简要的概述是马太福音的一个特点。参看九 35 (与四 23 几乎完全一致),八 16 ,十二 15 ,十四 35 ~ 36 ,十五 30 ~ 31 ,十九 1 ~ 2 。本段概述稍长,把以后各章所记述的事情都概括进来,为耶稣的活动制定了一个总的模式。概述又一次表现出马太对耶稣活动的地理范围的注意 102 ,特别是耶稣实际所到之处( 23 节)、耶稣名声所及之处( 24 节)和看耶稣的人们来自的区域( 25 节)。

   23.  根据马太的记载,这时期耶稣本人的活动局限在加利利(仅有的几处例外见于八 28 ,十五 21 ,十六 13 )。本节里提到 会堂 和(犹太) ,说明耶稣讲道的对象是民族杂居的加利利当中的犹太居民(参,十 5 ~ 6 ,十五 24 )。耶稣医治了两个外邦人,强调说明事情有例外(见八 5 ~ 13 ,十五 21 ~ 28 注释)。耶稣的传道工作可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在会堂里教训人 (即讲圣经,如路四 16 以下所说), 传讲天国的福音 (即作公开的宣布,如太四 17 所说)和 医治病人 ,即把天国的权力真正行使于地上(参十二 28 )。约翰也讲的是同样的信息,区别在于约翰认为是未来的事,在耶稣的传道工作中已不再是未来,神的国已成为现实。 福音 就是“好的信息”,马太在本节和九 35 ,二十四 14 (参二十六 13 )都用 天国的福音 来概括耶稣及其门徒所传的信息,表示在耶稣身上体现着天国的降临(参, Kingsbury,pp.128 ff. )。

   24.  耶稣身在加利利,但是祂的名声已 传遍了利亚 (按照旧约的理解,可能是指以色列以北和东北的邻近地区,并不是指以后罗马人所置大得多的利亚省)。特别记载于各福音书中的多种多样的医治,充分证明本节所列举的各种病痛的确存在。赶 一般不算在医病范围之内(见八 16 注释 ),在这里与医病放在一起,说明它也是天国降临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之一。

   25.  跟从耶稣的人,不仅来自祂本人活动的加利利地区,而且还来自南方的 犹太 ,东方的 低加波利 (一个有大批外邦人的城邦联盟)和 比利亚 约但河外 ,现在是照犹太人对此名称的一般理解,与四 15 不同)。这几个地区加在一起,正是旧约中的基列,所以说,整个这片古老的“圣地”(撒玛利亚除外,马太只提过撒玛利亚一次,而且是否定它;见十 5 注释 )都起来响应弥赛亚的来临。

102 参看二 13 ~ 23 ,四 12 ~ 16 ,并请看发表于 NTS 27 ( 1980/1 ) pp.237 ~ 240 上之拙作。──《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圣经书卷列表:
 1/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马太   福音   第四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太   福音   耶稣   魔鬼   的人   约翰   利利   圣经   这是   犹太   基督   自己的   旷野   导论   会堂   门徒   彼得   上帝   天国   耶路撒冷   主耶稣   食物   犹太人   注释   字义   经文   注解   以色列   第四章   之光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