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雷历研读本圣经》
马太福音-《雷历研读本圣经》
马太福音
三1 "犹太的旷野"。沿死海西岸伸展的一片荒芜之地。
三2 "悔改"。悔改是心意的改变,在一个改变的生命里结出果子来(参看8节)。"天国"。这是指天上的治权辖管这地。基督时代的犹太人正寻求这样一个弥赛亚或大卫国度建立在地上,而约翰宣告这国度已经"近了"。国度的建立首先要求百姓悔改,这是一个新的理论,因而是他们的绊脚石。百姓拒绝基督,使天国的建立延迟至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二五31)。现今之国度的特征在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的比喻里有所描述。
三4 律法容许人吃"蝗虫"(利一一22)。
三6 若要归信犹太教,人们必须浸在水中受洗(男性还要行割礼和献祭)。受约翰的洗,表示明明地与他站在同一阵,接受他的信息。约翰没有任何组织给他们加入;那些受洗的人已经是犹太人;而且教会仍未存在。因此,他们是承认他信息里的真理,并且赞成他所传讲的公义。
三7 "法利赛人"。在基督的时代,法利赛人是犹太教派里最具影响力的一群。虽然高举正统的教义,但他们对摩西律法的热心,竟导致他们在遵守律法和(在他们看来)有同等权威的律法解释上,存(尽管严格,但却)表面化和腐败的态度。他们认识圣经(二三2)、奉行什一奉献(路一八12)、禁食(九14)和祷告(可一二40);但他们也假冒为善(二三15)、自以为义(路一八9),而且成为首先逼迫主的人(九3)。"撒都该人"。撒都该人主要来自祭司家族和上层社会的人,他们在基督时代属于反对超自然事物的一派。他们否认身体复活、将来之赏罚,和有天使存在的真理(徒二三8)。虽然他们赞成摩西的律法,但却反对法利赛人所遵守的口头传统。他们是耶路撒冷大祭司家族的成员,在圣殿敬拜制度里是直接的得益者,而且他们普遍与罗马统治者勾结。他们象法利赛人那样激烈地反对基督,也受到祂同样严厉、但频率较低的谴责(一六1~4,6)。
三9 "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当时普遍的教导说,犹太人也分享亚伯拉罕的功德,以致他们的祷告蒙接纳,在战争中得帮助,罪得赎,神的怒气得到平息,而且获得分享神永恒国度的保证。因此,当约翰和耶稣传讲人人都必须悔改的道理时,他们都感到惊愕。
三10 "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时间已经无多;审判即将来到。
三11 "施洗"。洗礼是一种同证的形式。约翰的洗礼表示一个人承认自己有需要悔改,使罪得赦。耶稣受约翰的洗的时候(15节),祂是与约翰所传的公义信息同证(虽然无罪的祂不需要任何的洁罪)。这里预言的圣灵的洗礼,是基督身体的各个肢体,与这身体已复活的元首同证(林前一二13)。基督徒的洗礼是与基督信仰和基督徒群体同证。"与火"。大概指基督再来时的审判(12节;玛三1~5;四1~3)。
三12 "簸箕"。一种木铲子,在打榖之后,用这种器具来扬榖,使较轻的榖糠随风飘去,剩下有用的榖粒,堆成一堆。
三15 "尽诸般的义"。耶稣满足作以色列之弥赛亚一切公义的要求。同时,纵使祂本身没有任何罪需要悔改,但既容许约翰给祂施洗,祂便与接受祂拯救的罪人同证。
三16,17 这是三位一体神的观念第一次有这样清晰的表达。圣灵降临在基督身上,为的是在祂开始公开传道之前,给祂特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