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3:7-12 记录耶稣因为犹太人越来越强烈的逼迫退至加利利湖畔。事实上,耶稣曾引退过好几次(3:7;6:31;7:24,31;9:2;14:2),并不是因怕人,而是因不要影响事工。但在最后他心甘情愿地前往那受死之地。耶稣在加利利的第一次事工就这样以隐退作为结尾。
3:7 退到海边去:此处的海指加利利湖畔某一寂静之地<书13:27,基尼烈海>。
3:8 听见……大事……来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固然是件大事,但对圣徒来说,应更加执着地追求耶稣所讲述的永恒福音。
3:9-10 作者深刻地刻画出会众为了肉身的需要追逐耶稣的样子,而耶稣却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虽然喧闹的群众尚不明白耶稣真正的心意,但耶稣却怜悯医治他们(太4:23)。
3:11 污鬼也……你是神的儿子:污鬼认识耶稣这一事实,从以下两点来看颇具重要意义:①虽然当时的人尚未领悟,作为灵界存在的魔鬼却认出耶稣,因此耶稣真是神的儿子;②魔鬼认识耶稣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得救。他们是撒但的手下,因为不断地敌对神和圣徒,最终将受死亡的审判(太25:41;启20:10)。
3:13-19 设立十二门徒,重在为谁而作,而不是何时、何地、如何作。我们当从教会史的观点来理解这个问题。耶稣在这世上成就了永恒的拯救并且建立了教会,借着教会在这世上的建立、扩张来扩展神的国度,所以耶稣设立门徒,使他们在教会元首耶稣之后,成为教会的柱子。设立12名门徒,这数目与旧约以色列的12个支派数目相同。我们应当明白天主教对12使徒权柄的错误认识<8:29,解释彼得的信仰告白>。马太将设立十二门徒与差遣十二使徒的事件相联系(太10:1-4),马可则与平原宝训相联系(路6:12-26),由此可见,重要的并非是拣选十二门徒的时间和仪式,而是这事件所蕴含的意义,每个作者都将此事与耶稣相关重要的教训联系起来。
3:13 上了山:不能确定是哪座山, 但一些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山上,如西乃山颁布律法,登山宝训及登山变像等,这绝非出于偶然。因为山带给人严肃而宁静的心境,使人肃然起敬。叫人来:路6:12记录了耶稣在呼召门徒之前的彻夜祷告。耶稣通过祷告来解决所有的事情(14:32)。
3:14-15 同在,传道权柄:正如太10:1-42的教训适用于任何世代的圣徒一样,耶稣呼召门徒的三个目的也适用于今日的我们。
3:16 西门……彼得:?“西门”似乎是“西缅”(听见)之名的缩写(创29:33)。他与兄弟安得烈是在加利利伯赛大土生土长的(约1:44)渔夫(太4:18-20)。他们在成为耶稣的门徒之前,似乎是施洗约翰的门徒(1:35-42)。耶稣后来叫西门“矶法”,是亚兰语,“彼得”是希腊语。彼得拥有三个名字:希伯来文—西门,希腊文—彼得,亚兰文—矶法。
3:17 雅各与……约翰:雅各总出现在约翰前面,据此看来雅各似乎是约翰的哥哥。但因雅各是使徒中最先殉道的人(徒12:2),因此没有像约翰那么大的业绩。这两人是渔夫西庇太的儿子,西庇太的捕渔业非常兴隆,甚至要雇用工人(1:20)。他的妻子也积极地帮助耶稣的事工(太27:55,66;路8:3)。十二使徒中惟有约翰可以站在十字架旁,可能因为西庇太家境富有而与大祭司家有某种关系(约18:15,16),可推测雅各与约翰的母亲为撒罗米(15:40;16:1),她服事耶稣的动机,并不那么纯(太20:20,21)。
3:18 腓力和巴多罗买:腓力与彼得、安德烈一样,也是伯赛大人(约1:44),他离开施洗约翰跟随耶稣。“巴多罗买”意为“多罗买的儿子”。许多学者都主张巴多罗买是拿但业,依据为:①拿但业与十二使徒有关联(约21:2); ②腓力将拿担业带到耶稣面前(约1:43-46);③腓力与巴多罗买在使徒名单上总是并列出现。这些证据不是十分确切,若巴多罗买是拿但业的话,我们知道巴多罗买是迦拿人(约21:2),也曾受到耶稣的赞许(约1:47)。多马亦称低土马(约11:16;21:2),亚兰语“低土马”意指“双生子”。他因其名而广传,也因其勇气(约11:16)和意味深长的告白(约20:28)而更加闻名。根据某些传承,他去印度宣教,最后在印度殉教。
3:19 加略人犹大:加略是犹大南部的地名,这个词说明犹大的出身地,关于加略人犹大请参照路22:3-6。
3:20-30 耶稣施行大神迹并传扬天国福音时,人们的反应千差万别。有人从肯定的角度认为耶稣是旧约先知中的一位,或猜想他是否是弥赛亚。但富有的当权者无视耶稣明确宣扬的正义与爱,无理地污蔑耶稣是被鬼附的癫狂之人,把他的行为当作借魔鬼之力的巫术或邪术。事实上在耶稣的生涯里,曾数次出现这种现象,马可指出他们这种行为应当归为抗拒圣灵的罪。马太不仅严厉指责抵挡耶稣的人,同时也阐明藉着耶稣的事工,弥赛亚王国的到来,本注释必须综合参考与太12:22-37及路11:14-23。
3:20 记录了耶稣第二次加利利事工。
3:20 进了一个屋子:2:1提过的彼得的家。彼得的家充当耶稣在加利利传道的本部。与太12:22相比较,看到耶稣在不同境况下都曾被污陷为被鬼附的癫狂人。连饭也顾不得吃:耶稣忙于传道事工,却被诽谤为“被鬼所附的邪恶巫师”(太10:25;12:24,27)。
3:21 癫狂了:耶稣的亲人们也听信世人的传闻,不明白耶稣真正的弥赛亚身份。耶稣实在是在绝对孤独的境况下完成了使命。因为连一直跟随耶稣的门徒,也理解耶稣为政治性弥赛亚(太20:20-28),不是永生的救主。
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调查耶稣事件的真相。被别西卜附着……赶鬼:耶稣为了征服撒但,为人舍命而来,他们却视耶稣为撒但的仆人或受撒但支配的疯子,这是对耶稣最大的亵渎:①不知耶稣的弥赛亚身份;②明知耶稣教训的纯全性、纯洁性,却因惧怕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受损,故意排斥耶稣,甚至亵渎耶稣事工的动机与目的,能力的根源。这等于否认拯救人类的唯一救主,结果永远堵住了自己的得救之路(太9:1-34;15:14)。
3:23-30 23-27节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逻辑性答辩:①用比喻说明与撒但无关(24-26节)。②借比喻晓喻他正在捆绑撒但,并折断撒但的势力(27节),以此否定文士们的毁谤。28-30节警告亵渎圣灵的人,没有得救之路。
3:24-26 文士们不能否认耶稣的事工是赶鬼,他有征服魔鬼的能力。他们只是强行主张耶稣的这个能力来自魔鬼。耶稣提醒他们自家相争必站立不住,撒但不可能自相攻打,证实文士们的主张是虚妄的。
3:27 耶稣攻击撒但势力的事实已很明显,若要攻击撒但当然应捆绑撒但,这绝不可能借助撒但的力量。再一次证明了法利赛人逻辑的荒谬。事实上,基督徒在世上生活时,有时也会象耶稣一样受到毫无根据的诬陷。此时不应凭着情绪,乃要:①坚持真理;②充满确信;③不怀怨恨的心,展开善意的讨论<多3:9,圣徒对辩论的态度>。福音书处处见证耶稣虽卷入过无数次的争论,每次都是靠着圣灵的智慧得胜。
3:28-30 是圣经中难解的经文之一。圣经说人一切的罪,都可得赦免,此处却说亵渎圣灵的罪,永远不得赦免。以下事实可以有力地说明这一点:①一切的罪并不是无条件地得以赦免,乃是要通过相信耶稣而悔改才能得赦。亵渎圣灵意味着否认三位一体神,因此不能得救;②圣父制定拯救计划;圣子成就救赎大工;圣灵使拯救临到圣徒身上。因此,我们惟有通过圣灵才能得以拯救,否则无法得救<附录教义词典,三位一体>。
3:29 凡亵渎圣灵的……永远的罪:圣灵的工作是使我们正确领悟圣经教训,并感动我们的心悔改<附录 教义词典,圣灵的事工>。因此,我们虽因暂时的无知否认过人子耶稣,但当圣灵的感动临到时,我们应当顺服圣灵。倘若否认圣灵,借着悔改通往得救的路就被永远关闭了。否认人子耶稣可能是因着无知,但否认圣灵的工作就是存心故意的,等于拒绝悔改。
3:30 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与太12:28相比较,他们竟将耶稣藉着圣灵所做的拯救工作说成是被鬼附,实际上他们是亵污圣灵。
3:31-35 (太12:46-50;路8:19-21)。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