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可福音相关章:

马可福音第十四章

十四1~11
为安葬的膏抹
十四1 犹太文学记载,许多祭司长嘲弄那些反对他们的人。因此,若有人说,神要他攻击圣殿礼仪,或威胁说,审判即将临到其中不儆醒的仆人,他们当然不能容忍。

十四2 过节的时候,耶路撒冷非常拥挤,人口约为平时的五倍。有时会发生暴动;*约瑟夫报导,在这一节所提的事件之后几十年,有一次逾越节的时候,有三万人挤在一起,彼此践踏。因此,在逾越节的时候,会有额外的罗马兵驻守在耶路撒冷,而罗马巡抚也会从该撒利亚下来监督,以防生乱。在逾越节的时候(即:节期之内、公开)逮捕耶稣会有危险性,由此可见,这是圣殿领导人非常关注的大事。

十四3 伯大尼是靠近耶路撒冷的一个村庄,前来过逾越节的朝圣者可以在村民家中过夜。平时用餐时是「坐着」;而在酒席或宴会时,则会「斜靠着」。如果西门曾经「长大痲疯」(外号通常会有某种根据,但不会是实际的状况;如:有个身材较高的家族,被人称为「歌利亚家」),但现在一定不是病患;如果是的话,没有人会和他一起吃饭。可能耶稣医好了他。

十四4~5 为贵客的头抹膏油,是当时的习俗,但是这位妇人的行动未免太极端。无论她的经济状况如何,这瓶香膏(取自某种由印度或南亚拉伯进口的树根)价值为一般工人一年的薪资;她的家可能以保有此香膏来显示自家的地位。
封住的雪花石膏瓶(最为人爱用的香料罐)可以保存香味;瓶子一旦打破,香油就要立刻用掉。她膏抹耶稣,代表付出极大的代价,显示她内心有极深的爱;然而当场有人认为,这瓶香膏换作金钱,可以作更好的运用,因为无家产者或佃农等穷苦之人为数众多。

十四6~7 耶稣的回答,可能包括用到申命记十五11,那里要人善待穷人,因该地总会有这些人。祂并不是贬抑对穷人的施舍,而是要褒扬以下的内容。

十四8~9 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君王(按定义而言,*弥赛亚,或「受膏者」也包括在内)、祭司等人,承接职位时必须受膏。可是耶稣在此所强调的,是另一种膏抹,可能这位妇人当时并没有想到:是膏抹将埋葬的身体。这位妇女爱的行动,是耶稣所得着惟一的膏抹(十六1)。

十四10~11 犹大很容易找到祭司长,不过,若不是他要办的事与他们的计划吻合,他还无法接近他们。他的动机是想得着银钱,古时的读者也会和我们一样,认为这动机非常可耻;他们会立刻把这件事与十四1~9那位无名妇女的行动作对比。
十四12~26
新的逾越与背叛
十四12 除酵节原是紧接在逾越节之后的节期,在那时候,一般人已经把它延伸,将逾越节也包括在内了。每个家庭都会派代表,请祭司为他们在圣殿宰一只羊羔,然后带回去,作为全家人的晚餐。

逾越节的盘子

逾越节的无酵饼

十四13 许多诠释家指出,水瓶(与酒袋不同)几乎都是妇女在提;因此,一名男人拿水瓶,会是很明显的记号。有奴隶的家庭常会差他们去拿水;许多城市里,家中的仆人会被派去公开的水泉之处,取储藏在水池内的雨水。

十四14~16 凡是拥有两层楼的房子,而楼上有一间「大」房间的人,必定是有钱人。这个家庭可能住在耶路撒冷所谓的「上城」,靠近圣殿,而不是在较穷的「下城」,靠近耶路撒冷的污水道。逾越的羊羔必须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内吃,所以大部分人家里都挤满客人;然而耶稣与门徒最后的晚餐,屋里可能相当宽松。

十四17 逾越的羊羔要在晚上吃。耶路撒冷的四月,太阳六点左右西下,所以那时便可以开始用餐。筵席间会有热络的交谈;通常一两家人会共同用餐,不过这次耶稣和祂最亲密的*门徒自成一家。

十四18~20 「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人(逾越节时特别会用蘸盘,是整个仪式的一部分)居然会是叛徒,这一点必定令古代的读者非常震惊,因为他们认为,接待客人、共同用餐,是表示彼此的关系十分亲密(参:诗四十一9,引用于约十三18)。有些学者提出,那人「同」耶稣蘸手在盘子里,或许意味他否定耶稣的地位较高,因为许多犹太人团体规定,只有领袖才能先开动(指蘸食物)(参:*死海古卷;亦参,德训篇三十一18)。

十四21 犹太教多半一方面接受神的主权,一方面承认人有责任。

十四22 一家之主通常在用餐之前,会为饼和酒祝谢,不过在逾越节筵席中,还要为饼和酒特别祝谢(然而当时的形式可能与后来的标准形式不太一样)。犹太人把饼用手擘开,而不是用刀切。「这是我的身体」不应该按字面解释(在*亚兰文中,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明确,因为「是」与「代表」两者没有区别),因为我们也不按字面来了解犹太人为逾越节的饼所说的话:「这是我们列祖离开埃及时所吃的困苦饼。」(若按字面解释,那饼应该已有千年之久,而且早就被吃光了。)

十四23 逾越节的时候总共会饮四杯酒;如果第一世纪时已经如此,这一杯就应该是第四杯,因为是接在为饼祝谢之后。(有些学者认为,这里是第三杯。到了第一世纪末,犹太人和希腊罗马人在宴席的时候,似乎都以四杯为惯例。)并非每个人都有杯子;通常是一个杯子传着喝。

十四24 立约是由祭牲的血来确认;神曾用逾越节羊羔的血来救赎百姓脱离埃及;「为多人」可能是指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参:可十45的注释)。
逾越节的仪式虽然对杯作了解释,但是却没有以它为血,因为犹太人的律法和习俗规定不能吃任何动物的血──更不用说人的血了。

十四25 在巴勒斯坦的犹太教,起誓不碰某物的情形相当常见:「在某事发生之前,我不吃某某食物」,或,「我起誓,在某事发生之前,我不用这些东西。」耶稣起誓,在*国度临到之前不再饮酒,而祂可能没有饮第四杯。犹太传统通常将国度描绘为一场盛筵,圣经应许,酒会无限量供应(摩九13)。犹太人为酒祝谢,称之为「葡萄树的果子」。

十四26 在用餐之后,通常会唱「哈利路」的诗篇,就是诗篇一一三至一一八篇。走到橄榄山,至少需要十五分钟。

十四27~31
预言其他人的背离
十四27 耶稣在此引用撒迦利亚书十三7,那并不是很明显的*弥赛亚经文;耶稣或许是指它所表明的原则:若没有牧者的引导,羊群便会分散。(*死海古卷则把这段经文用来指未来的情形。)

十四28 当时的犹太人并不期待某一个人的*复活,而是希望整个国家的复生。而他们更不会以为,这事发生后应当前往加利利;神的子民在末日的时候应该聚在耶路撒冷(参:珥二32)。这些想法或许可以说明,为何*门徒没有将耶稣的这段话放在心上。

十四29~31 古代的典籍通常认为鸡啼便是报晓(如:主后第二世纪的罗马作家亚普流斯的《米它摩弗西斯》[Metamorphoses] 2.26;*马喀比三书五23;巴比伦他勒目《柏拉克特》[Berakot]60b),不过有些注释家说,在巴勒斯坦从半夜十二点半开始,守更的人就会听到鸡啼声;第二次则在大约半夜一点半左右。无论如何,此处乃是强调,否认主的事很快就会发生。
十四32~42
守望者睡着了
十四32~34 耶稣和祂的*门徒也许是晚上十点至十一点来到客西马尼园(按当时的风俗,已经很晚了)。通常在逾越节晚上,大家都会讲论神的救赎,直到很晚才睡。门徒应该可以保持儆醒来守望;或许在他们一生中,每一个逾越节都熬夜到很晚。

十四35~36 「阿爸」是*亚兰文的「爸爸」,是非常亲密、充满孺慕之情的称呼。通常是小孩子第一个会说的字,但是成人也会如此称呼父亲,而有时学生也会如此称呼教师。也许由于这个词表达的感情非常亲密,犹太人从来没有用它来称呼神(不过,他们会称神为天父),只有一位具群众魅力的教师曾在一个*比喻中如此用过。有关审判的杯,请参:马可福音十39的注释;耶稣呼求神免去这个杯(参:诗一一六3~4、15)。

十四37 *门徒应当「儆醒守望」,就像十三章34~36节的*比喻中提到的看门人,那位看守大门的奴隶。

十四38 「迷惑」此处为「考验」;按犹太宗教一般对这字的用法来看,耶稣的意思是:「否则恐怕你们在面对即将临到的考验时,就会失败。」「心灵」与「肉体」的对比,并不像后期*诺斯底派或新柏拉图主义的解释(灵魂是好的,身体是坏的);而是说,虽然起初有心(十四31;参:箴言里面许多用到「心灵」的地方),但身体却因筋疲力竭而无法支撑。

十四39~42 耶稣用「罪人」(41节)来指奉*公会差遣来的人,这是很强烈的措词,因大部分人都以这个字指另一种人(二16)。
十四43~52
背叛
十四43 来捉拿耶稣的这群人,既然是耶路撒冷的知名人士所派,很可能就是圣殿的守卫。这班守卫会有此处提到的武器(刀与棍棒);据说,管理圣殿的腐败祭司权贵,以持棍棒为特色,而在对付暴民时,棍棒也很有用。但在圣日(包括逾越节在内)不可以带棍棒。
这些人前来,预备会遭抵抗,因为他们以为要逮捕的是*弥赛亚式的革命份子──他们用当时的流行文化来解释耶稣在圣殿里的行动,而不是按祂的教导来理解(十四48)。

十四44~46 亲吻是家人和好友之间表达关爱的亲密举动,有时*门徒也会如此表达对教师的爱慕与尊重。因此,犹大的亲吻格外虚假(参:箴二十七6)。
这群人认为,他们需要犹大亲自带他们到最恰当的地点。如果按照一般的想法来搜捕耶稣,会太引人注目,以致让耶稣有时间逃跑。亲吻有其必要,因为天色很暗,看不出谁是耶稣;若在平时,守卫应该可以认出祂来(祂曾在圣殿教导众人)。

十四47 祭司长十分有钱,所以会有不少仆人。这里所提的仆人可能不是利未人,无法在圣殿内工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凡是缺少器官(如耳朵)的人,就不能在圣所事奉。(然而,耶稣的门徒原本可能以脖子或更重要的部位为目标。)虽然这趟行动主要的对象是要捉拿耶稣,不过若有人再动刀,可能接着便会产生冲突,许多*门徒也会因此被杀。

十四48~49 颠覆份子(如后来的暗杀者,他们会以圣殿的群众为掩护,杀害犹太人的权贵)常在暗中行动,以免被捕;耶稣所谓的颠覆行动则是公开进行,毫不遮掩。在圣殿里逮捕人,可能会造成政治的不利,甚至可能引起暴动(参十四1~2的注释)。

十四50~52 犹太人通常对裸体感到极其羞耻,只有少数被希腊文化同化的犹太人才接受,但他们会被视为叛教者。晚上的时候,*门徒除了披一块细麻布之外,应该会穿着外衣,他很可能已经冻坏了(参十四54)。(在巴勒斯坦的家里,四月时可以赤裸睡觉,不过耶路撒冷位置较高,而由十四章54节看来,那天晚上相当凉;在室外搭棚而眠的逾越节朝圣者会,一定都盖了毯子。)要点为,这个人逃得非常匆促。
十四53~65
公会的嘲弄审判
如果后期的文件可以正确反应出当时的犹太律法,那么这次的审判便触犯了好几项规定。马可对这些规定可能都很熟,不过他的读者却不一定知道。

十四53 「祭司长」、「长老」和「*文士」是*公会(管理以色列的宗教法庭)里面的三种代表。整个公会共有七十一位成员,通常是在圣殿中名为「凿石室」的大厅里开会,他们坐成半圆形,大祭司坐在当中。这一次,许多公会的成员(正式会议需至少有二十三位成员出席)在半夜秘密开会,没有先在大祭司的家中发通告(十四54),而他们所审议的,是死刑案件。
就这几方面而言,此一聚集皆不合法,不过他们可能解释说,这只是在真正审讯之前的初步质询(参:路二十二66)。事先没有通知可以有理由,因为这是节期之内发生的事,而所有相关的官员都在城内;可是由于犹太律法禁止在安息日审判,或许在节期内也不可以审判。这些官员聚集,似乎只注意如何才能将耶稣定罪,而不在乎法律的细节。

十四54 彼得敢踏入私人(且是大祭司)的地业,对一名加利利的渔夫而言,需要很强的委身。守卫可能是祭司家值夜班之人,他们或许立刻会认出彼得不是他们当中的人;甚至这些人还可能是圣殿的守卫,在那里等着里面审判的结果。无论是哪一种状况,他们都是奉派晚上在圣殿值勤的人,不过他们在逾越节反正很晚才睡。

十四55~56 尽管大祭司确定耶稣意图颠覆,但至少议会中有一些议员,可能是*文士,还想按照犹太人正规的方式,列举证人来盘诘。然而一旦证人之间互相矛盾,了解犹太律法的人都知道,这些人的见证要判为虚假,案件要视为捏造而予以驳回;在犹太律法之下,死罪的案件若有人作假见证,就要被处死(参:申十九16~21和*死海古卷)。虽然罗马政府不让*公会的法庭处死作假见证的人,但公会至少会管教他们;而这个案子则继续进行,显示聚在那里的公会成员存严重的偏见。

十四57~59 许多犹太百姓期待,神在击败罗马人之后,会建立一所洁净的新圣殿。耶稣既教导将有新的圣殿,又警告旧的殿会毁灭,听在外人耳中,自然像是*弥赛亚革命人士的疯狂威胁。但是这些证人在反复盘诘之下,证词并不吻合。

十四60~61 根据后期*拉比的律法,大祭司按法律不可以勉强耶稣开口自定己罪,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其他人的见证都无法起作用;如果后期的律法在耶稣的时代已经生效,那么,这些祭司当局就是故意不予理会。大祭司最后问耶稣,祂是否认为自己是*弥赛亚──在大祭司想来,这称号就等于革命份子。
「当称颂者」是对「神」的常用代称。对大祭司而言,「*神的儿子」一词很不自然,但是并非不可能;或许马可只是将自己的话放在大祭司的口中,这也是当时很常见的写作技巧。很可能他曾听说耶稣以此头衔自称,或许带有弥赛亚的意味(十二6)。

十四62 耶稣的声明是宣告,祂不仅是人间的*弥赛亚,更是但以理书七13~14所提全宇宙的统治者,是以色列之呼召的成全者,祂会在荣耀中临到,永永远远掌权。(座位可能是指诗一一○1。)

十四63 撕裂衣服是哀恸或*悔改的象征,如果听见圣名遭亵渎,也要如此。大祭司在此一定是急切想要定罪;除非耶稣提到神希伯来文的圣名,或是要人去作类似敬拜偶像的事(如:称自己为神,但此刻祂并未这样做),否则按理来说,祂没有犯亵渎的罪(若按第二世纪*拉比教导的定义,祂绝没有违犯,而按广义的了解来说,祂也是清白的;参二5~7)。犹太法庭应该宣称祂是疯子;这名来自加利利的傲慢教师,被捕了还以为祂可以驾天上的云降临,哪有这种事?

十四64 按照犹太律法,大祭司不可以单独判断此案,必须由公会来投票(如果后来记载的规定当时已经实行,这种投票是从最年轻的开始,而由大祭司结束。)虽然按照犹太律法的定义,他们不会真的以为耶犯了亵渎的罪,但他们却有重大的理由要赶紧办祂:祂对圣殿当局显然已经构成威胁(十一15~18),何况祂既以*弥赛亚自居,就威胁到整个罗马政权的架构,而这些犹太权贵正是其代表。

十四65 这里的举动──吐唾沫、蒙眼、拳打、嘲讽犯人──当然都违反犹太律法。他们讥笑耶稣是假先知的时候,彼得却应验了耶稣对他所说的*预言(十66~72);因此,耶稣通过了真先知的考验(申十八22)。
十四66~72
彼得否认主
十四66~69 在有权势的人家中,奴隶的权力和地位比一般的自由人还高。虽然大祭司可能有许多仆人,这名女奴可能看出,彼得和差役(十四54)并不是大祭司家中的人。她既在靠近圣殿有权势之人家中作奴仆,有可能曾去过圣殿的院中,对耶稣的*门徒或许颇有印象。彼得从庭院出来,走到前院,可能觉得需要逃走。

十四70 加利利的口音和犹太地不同,*亚兰文如此,或许希腊文(必定是这里的用语)亦然。大祭司的仆人与圣殿守卫一定住在耶路撒冷,自认是犹太地的人。

十四71 彼得所发的「咒」并不是秽语;而是起誓说,自己不认识那人,而若他说的是谎话,就会遭咒诅。圣殿当局只在乎除掉党首;除非彼得会构成进一步的威胁,否则他的性命可能没有危险(不过,他会因跟随耶稣进入大祭司的院中而受罚)。然而彼得对这点并不了解。

十四72 对大半古代地中海一带的人而言,鸡啼便代表天明。有些学者建议,这里是指巴勒斯坦较早的鸡啼,时间大约为半夜十二点半到两点半之间。——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福音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可   耶稣   福音   彼得   的人   门徒   犹大   基督   耶路撒冷   犹太人   约翰   自己的   这是   筵席   之光   犹太   大祭司   公会   的是   祭司   是在   他们的   注解   圣经   见证   马太   都是   旨意   主耶稣   上帝   导论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