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导论
马可笔下的神子耶稣是个仆仆风尘、为道奔走的福音使者。书中经常出现“立刻”、“随即”一类的字眼,说明这位伟大的传道人如何为圣灵催促,工作不息。
书里没有记下祂的家谱,也没有提到祂的降生和童年。一开始,耶稣已是个充分准备好了就要出去宣扬福音的人。祂受洗,祂被试探,祂呼召门徒,祂传道,一直工作到祂生命的高峰:受难、钉死与复活。
一般都认为本书是四本福音书中最早的一本,在耶稣复活后四十年内写成。原稿虽无作者的名字,但所有的证据都指出是马可所作。他是彼得也是保罗的门徒,根据彼得的讲述成书于罗马。文字中处处透露作者十分熟悉巴勒斯坦的风土人情,且精通当地用的亚兰语文。
原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希腊文,文体朴实、简洁且生动。书中提到一位少年人在耶稣被捕时逃跑,似为作者马可自己的留痕。
·大纲·
耶稣传道工作的预备 1:1-1:13
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 1:40-6:30
耶稣离开加利利地 6:31-9:50
耶稣在比利亚的工作 10:1-10:52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工作 11:1-13:37
耶稣的受死与复活 14:1-16:20
版头:工作的人子
·参考资料·
一、本书作者
《马可福音》书没有记载作者的名字,但是根据可靠资料,本书是一个名叫约翰·马可的人所作,他是耶稣的门徒。一般认为,本书14:52所记,耶稣被人捉拿时,那个赤身逃跑的少年人,就是作者马可自己。
马可住在耶路撒冷,母亲是初期教会的核心人物。他的家是耶路撒冷信徒会集的中心(徒12:12)。
马可一度跟随过巴拿巴和保罗布道。可是中途退出(徒13:5,13),这件事曾令保罗和巴拿巴不睦(徒15:36-41)。后来,他随表兄巴拿巴(西4:10)到居比路岛。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马可与他为伴(西4:10;门23-24节)。马可也曾和彼得同工(彼前5:13)。保罗第二次被囚时,要求提摩太带马可来;可见他后来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福音的工人(提后4:11)。
二、写作时间及地点
《马可》成书的时期必早于主后70年,因为书中所记耶路撒冷的被毁(主后70年),仍是一个预告(13:2)。有的学者认为《马可》写于彼得殉道之后,耶路撒冷被毁之前,那就是主后67至70年之间。
也有人说,《马太》和《路加》都参考过《马可》。路加作的《使徒行传》既写于主后61年以前,而他写的《路加福音》更早于《使徒行传》,那么,《马可》应是最早的一卷福音书,其写成的时间在主后50年间。
古教父屈梭多模(Chrysostom,主后344-403年)说,《马可福音》写于埃及。但今天一般学者相信,此书写于罗马。
三、特色
本书的对象为非犹太人,这从作者将一些犹太习俗和用语细加解释可以看出;参看5:41;7:2-4,11,34。本书是写给非犹太的信徒看的,所以对圣灵、施洗等教会专用术语,和施洗约翰的事迹等,并没有作阐释。
本书为福音书中最短的一本,很少记录耶稣的长篇讲道,但着重记述耶稣的工作;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录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七天。马可笔下的耶稣风尘仆仆、工作不懈。本书笔法紧凑、行文快捷。希腊文euthys一字出现41次之多,成为特色;中文多译之为“随即”、“立刻”、“就”等字眼。有人称本书为一本“行动的福音”。
从本书内容看,作者对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的环境非常熟悉(11:1)。他也通达亚兰语(5:41;7:34)。这些特点都和马可吻合。
四、耶稣在世的最后七天
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七天,是祂一生侍奉的顶点。根据圣经学者计算,耶稣在耶路撒冷钉十字架,应该是在犹太人的逾越节那天,即礼拜五;约为今天阳历的三月底至四月初。
逾越节前五天,即礼拜天,耶稣在群众热烈的欢呼声中,骑驴进耶路撒冷城。当天,祂进了圣殿。晚上在城外的伯大尼住宿(11:11)。
第二天,即礼拜一,耶稣回到圣殿中;赶出在殿里做买卖的人,洁净圣殿。晚上,祂仍旧回到伯大尼。
第三、第四天,即礼拜二和礼拜三,耶稣在耶城相当忙碌:祂与犹太人的领袖辩难,一一胜过。这些来问难的人有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希律党人、文士和律法师。祂讲了许多比喻和教训,警告神的审判会临到不信的犹太人。祂更预言那座辉煌宏伟的圣殿,会被人夷为平地。
宗教领袖、祭司长密议除掉耶稣。耶稣的门徒加略人犹大向祭司长进策,在适当的时候,逮捕耶稣。
第五天,即礼拜四,耶稣和门徒晚间在耶路撒冷城内一间房子里一起用筵席。因为犹太人计算一天的方法,是由头一天的日落开始,到当天的日落为止,算为一天,所以礼拜四的晚上,实际上已是礼拜五的开始。耶稣洗门徒的脚,又预言有人要出卖祂;而犹大果然在筵席上中途退出。
这晚,耶稣为门徒也为后世的信徒设立了圣餐,以饼代表祂的身体,以葡萄汁代表祂所流的血。祂又预言彼得当晚会三次不认祂。祂和门徒出了城,渡过汲沦溪,到客西马尼园祷告。祷告完了,犹大也带着祭司长和兵丁来到,把耶稣捉拿。
当晚,耶稣受到犹太公会通宵的审讯和拷问。翌日清晨,也就是礼拜五的早上,罗马总督彼拉多徇群众的要求,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黄昏时分,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把灵魂交给了父神。人把祂的身体依犹太人规矩用香膏抹了,当天埋葬在一个山洞的墓穴里;因为第二天礼拜六是安息日,犹太人不可以工作。
耶稣埋葬后的第三天,就是礼拜天,清晨,祂从死亡中复活,打开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光辉的一页。人可以藉着祂不再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命可以永存。
五、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过程
1,押解到各各他。2,拒饮止痛的没药酒。3,被钉在十字架上,悬挂在两个强盗中间。参15:26注。4,耶稣说了十字架上第一句话(路23:34)。5,士兵分祂的衣服。6,犹太人讥笑祂。两个强盗也讥诮祂,但其中一个后来悔改归信了。7,耶稣说了十字架上第二句话(路23:43)。8,说第三句话(约19:26-27)。9,从正午到下午三点钟,天昏地暗。10,耶稣说了第四句话(15:34-36)。11,说了第五句话(约19:28)。12,说第六句话(约19:30)。13,说第七句话(路23:46)。14,耶稣气断了。圣殿至圣所的幔子裂开。
六、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
在复活的当日,耶稣曾经向门徒显现五次。次序如下:1,抹大拉的马利亚。2,其他妇女。3,彼得。4,以马忤斯两门徒。5,晚上向聚会的门徒显现;多马不在场(16:14;约20:19-25)。
在升天前的四十天内,耶稣也向门徒显现了五次:1,在复活后一个星期的礼拜天晚上,向聚集的门徒显现,这次多马也在场(约20:26-29)。2,在加利利海边向七个门徒显现(约21章)。3,向五百个门徒显现(林前15:6;太28:16-20;可16:15-18)。4,向弟弟雅各显现(林前15:7)。5,在橄榄山上,在众门徒目送下升天(16:19-20;徒1:3-12)。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