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导论-《精读本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导论-《精读本圣经注释》
1:1 马可福音是一卷强调作为仆人的耶稣的行动的福音书。本书是为罗马人而写的<绪论,概述及钥词>。如此看来马太福音是从救赎史的观点,约翰福音是从哲学、神学观点,路加福音是从历史的观点,本书是从权柄与能力的观点描绘耶稣,不论从哪个侧面,都使我们认识到耶稣是我们唯一的拯救者。本书不愧为强调行动的福音书,没有绪论,单刀直入地从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的登场开始记录。1:1起着全书的导言作用。神的儿子:应在旧约圣经的背景和当时罗马文化的背景下理解。这个词在旧约中作为一个普通名词,指合神旨意的天使的存在(创6:1-4;伯1:6;2:1)或被拣选的百姓(申14:1;耶3:19;何1:10;11:1);但作为固有名词,这个称呼唯独指弥赛亚,意味着耶稣是三位一体之神中的第二位(但3:35;撒下7:14;诗2:7)。另一方面,罗马人将伟人或英雄视为有别于普通人的神的儿子。因此“神的儿子”一词,能够毫无阻碍地成为向没有独一神和弥赛亚思想的外邦人介绍耶稣的用语。耶稣:指有血肉之体的一个人的名字,显明耶稣的人性;基督:显明了耶稣的神性起源,即耶稣是由神膏抹而立的<附录 教义词典,基督的名字>。
1:2-8 施洗约翰:他并不是与耶稣具有同等身份的神的仆人,如同古时君王外出时其仆人先行在前面预备道路一样,约翰也是预备耶稣之路的使者。关于施洗约翰的登场及事工可先阅读太3:1-12,综合参照路3:1-18;约1:15-34;3:22-36等。符类福音主要涉及了施洗约翰的先锋事工,约翰福音则关注施洗约翰见证耶稣的具体内容,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①约翰当时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蒙召的意义和工作的内容。②为了自己所蒙的呼召,放弃世上的一切,冒着危险投身到使命中。③深知自己的有限性,谦卑地将荣耀归于主,唯独见证主。我们可从此处看到为主作工者当有的态度。
1:9-13 记录了耶稣的受洗及受试探(太3:13-4:11;路3:21-4:13)。简单讲述了耶稣公开事工前的准备。
1:14 对耶稣三年事工中在犹大地的工作,除了最后受难周期间的记事,马可只字没有提。而直接谈到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太4:12-17),这部分讲述了耶稣设立十二门徒之前的事工。耶稣开始事工初期,就与当时的宗教领袖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1:14 来到加利利……宣传:当时的加利利是一个由卑贱而且宗教方面不虔诚的人聚集的地方。不象犹大地,是有学识、宗教方面敬虔且掌握权力与财富的人聚集生活的地方。因此,加利利受着犹太人的藐视(赛9:1;太4:15)。但耶稣却来到如此不堪的地方传扬福音,这显明:①耶稣来寻找罪人(结34:16);②在罪恶显多的地方,显出更多的恩典(罗5:20);③不管多么污秽的地方,只要耶稣的恩典临到,就可成为圣洁的所在。
1:15 日期满了:此处的日期,指神为了成就自己的计划,使一切内外环境成熟的时刻,并不是可预测的某个特定时间。神在他所定的日子成就一切的事(出9:5)。神的国(Kingdom of God):被称为天上的国度或天国。①神国度的定义:国家的三要素是主权,国民,领土。神的国度亦包括这三项。即包含神的统治,选民以及其统治所临到的全部领域。圣经论到天国时,虽包括这三个因素,但大部分情况只强调其中的某一要素,因此有必要明确地加以区分。另一方面,神的国不同于受地理、时间限制的这世界的国家,而是从永远到永远的国度。②神国度的拯救:神是创造者,神的主权与统治权可绝对而完全地临到所有领域<彼前2:13,关于领域的主权论>如此以来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哪些是属神的国,哪些不是属神的国?圣经教导我们,因着人类的堕落,罪的统治者撒但管辖着现在的世界。(太4:8;路4:5;林后4:4)今日撒但的国度虽与神的国度为敌(提前1:17;启15:3),但归根结底撒但的统治还在神主权之下。总而言之,神的国度特指不属这世界的,得蒙救赎的神的众子女和蒙神祝福的被造世界。③神国的能动性:神的国并非与现在毫无相关,神的国已临到了这世界,现在正在成就着。即神的国度在现今历史中能动地活动着。因此,神的国同时拥有过去性(太12:28;路10:18)、现在性(太12:29;路17:21)和将来性(太19:28)。就是说通过世界末了的最后审判,神的国将完全地降临,但其国度已临到。神的国已经来到,只是尚未完全降临(already not yet)。我们虽已经体验到天上的国度,但是尚未完全体验。
1:16-20 记录了耶稣呼召四个门徒的事件(路5:1-11)。今天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状况下,都应该听得到耶稣让我们成为得人的渔夫的呼召(赛6:8)。
1:21-28 记录了众人希奇耶稣在会堂中的教训,以及对赶鬼事件的惊叹(路4:31-37)。通过这段经文,马可强有力地告诉外邦读者,耶稣不同于一般的教师,他亲自以神的权柄来传扬神的话语;是拥有支配魔鬼与自然的能力的神性存在(太7:28,29)。
1:29-31 耶稣开始事工之时,治好了彼得的岳母。虽然耶稣治好了无数病人, 但对福音书作者们来说,无疑因着身边的人,尤其彼得的岳母得以医治的事件,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此处我们应注意到门徒们的信仰,更注重目击和体验,而不依赖理论或感情。因为圣经所说的神和耶稣是活着的真神,可让我们在生命中直接体验。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信仰适于对永生真神的体验。
1:30 西门的岳母:根据犹太人的传承,西门结了婚(林前9:5)。
1:31 进:生动地表现出耶稣治病的主动性;退了……服事:表明耶稣的医治是即刻且完全的(路8:43,44)。
1:32-39 32-34节记录了耶稣在日落时医治各种病人,35-39节记载耶稣在天未亮时祷告,然后传道。如此看来,耶稣把祷告、传道和医治并行了。祷告与奉献、服侍是主的门徒最为智慧的生活方式(帖前5:17;彼前4:10)。
1:32-34 马可向只崇尚力量与能力的罗马人,特别强调了耶稣的能力,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治好病人与驱赶鬼魔的事件上。
1:34 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他:在受难与复活这决定性事工的日子到来之前,为了消除引起误会的可能性,也为了给人树立正确的弥赛亚观及救赎观,耶稣暂时禁止它们传扬自己的名声。耶稣来,不是要治好这世界的部分病人,而是要医治这世界所有的病人。因此,为了不使人们被外在能力所惑而防碍认识他是神的儿子,耶稣暂时禁止它们说话(太8:4)。今天弥赛亚的真面貌已被启示出来,我们有义务公开见证弥赛亚的能力与爱(徒1:8)。
1:37 众人都找你:人们尚未领会耶稣是永生的救主,而被他的外在能力,即医治病人的能力所迷惑,狂热地寻找他。可以看到不仅是普通人,甚至连耶稣的门徒,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前,也一直陷于错误的弥赛亚观<8:27-9:1,弥赛亚思想的展开>,只求现世的祝福。
1:38 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面对狂热的群众,耶稣丝毫未也不想尽享人间荣华与执掌权柄(太4:6-10)。耶稣断然选择了苦难之路——在这世上甚至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路9:58),率先开始传扬天国福音之事工(来11:16)。
1:40-45 洁净长大麻风的详细描述可见太8:2-4。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