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导论-《圣经背景注释》
雅各书导论-《圣经背景注释》
雅各书导论
导 论
作者 一章1节的雅各布毋需进一步说明自己究竟是哪一个「雅各布」,由此可见他是初期 * 教会鼎鼎大名、人尽皆知的雅各布,就是主的兄弟雅各布(徒十二17,十五13~21,二十一17~26;林前十五7;加二9、12),教会传统亦如此认定。雅各布是非常普通的名字,倘若一般提到名字很普通、而并非极其出名的人,通常会加上一个头衔来澄清,例如,「喜剧诗人柏拉图」,使徒名单中的「小雅各布」,以及古代商业文件中的许多人名。
对这个主张最主要的反对理由,是本信的希腊文相当优雅,但是这个反对并没有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修辞学十分普及,假以时日,这位耶路撒冷教会的首席发言人雅各布必能对它相当精练;(2) 他是木匠的儿子,因此受的教育高过加利利的农民;(3) 巴勒斯坦希腊语言和文化的流行(如:*约瑟夫、游斯丁);(4) 考古学显示,加利利大部分地方并不像从前人所以为的那样落后;(5)使用文书的情况很盛行,可以润饰作者的希腊文,如约瑟夫曾用一些文士来作编辑。
信中的描述最符合主后六十六年(犹太罗马战争爆发)之前的情况,而雅各布约在主后六十二年被杀。本信可能真正出于雅各布;*冒名书信通常在作者死后相当久之后才会出现,而主后六十二年到六十六年相隔很短,因此本信不太可能为冒名信。
公义的雅各布 * 约瑟夫和后期犹太基督徒作者记载,耶路撒冷的同胞,尤其是穷人,对雅各布推崇备至。耶路撒冷的非基督徒和基督徒同样赞誉他的敬虔,然而他对贵族却毫不留情(如五1~6),因此贵族阶级的祭司无疑对他咬牙切齿。大约在主后六十二年,巡抚非斯都去世时,大祭司亚拿努斯二世 ( Ananus II ) 将雅各布和一些人处死。不过群众的抗议声浪太大,新的巡抚阿比那斯 ( Albinus ) 抵达时,便因着此事将亚拿努斯的大祭司职分废去。
* 风格 希腊作者,包括醉心希腊思想的犹太作者在内,常会将松散的劝勉放在一起,这种文体称为训勉(parenesis)。现代有些作者认为,雅各布书属于这种文章(有些甚至视此信为新约的箴言收集作品),但他们未能察觉到这卷书的紧密文学关联。可能是雅各布或他的跟随者之一将他的讲道题材放在一封信中,而本信内容的衔接性显示,现今的形式乃是一部精练而完整的作品。
雅各布书读来不太像书信,比较像散文,可是古代的道德学家和纯熟的 * 修辞学家会写一种「散文书信」,为公开信,主要的目的是提出论证,而不是向人致意。如 * 辛尼加和普利尼等作家会公开发表这类文学信件,意思是要让一大群读者知晓(一1)。送信的使者或许会对内容作合宜的解释;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写给 * 散居之地* 会堂的信备受重视,同样,耶路撒冷 *教会一位受推崇的领袖所写的信,分量亦必不轻。雅各布采用了希腊罗马修辞学的技巧、犹太人的智慧文学,和耶稣的教训(尤其是如今收集在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内容)。
背景 约在一个世纪之前,罗马将军庞贝割裂了犹太人的领土,使许多犹太农民不再有田地;大希律严苛的征税必定让许多小农民无法继续经营。第一世纪时,许多农民都是佃农,在封建的大农庄上工作(正如帝国其他地方一样);还有人因为无地可耕,变成市场上待工的零工,偶尔才有一份工作可作(在收割的时候工作机会较多)。帝国许多地方对贵族地主不满之情高涨,而佃农答应交货却办不到;有些地主甚至雇用杀手去对付那些不合作的佃农。城市里的情形不至如此极端,但是区分仍甚明显(如:耶路撒冷的上城为权贵所住,贫民则住在城市下水道的顺风一端)。后来权贵祭司开始不将什一的收入发给较穷的祭司(那是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使经济的紧绷情况达到高峰。
在罗马,谷物的缺乏常导致暴动。巴勒斯坦的社会和经济张力已经被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后终于爆发。耶路撒冷的权贵用实际的政治手腕来与罗马维持和平,他们成为 * 奋锐党人和其他抵抗人士的眼中钉。反抗者认为,只有神可以统治这块地。在战事未爆发之前,* 约瑟夫为了缓和犹太地高涨的反罗马情绪,试图将奋锐党边缘化,视之为不足轻重的团体;但是他的 * 叙述透露出一些证据,清楚显示对革命的同情已经蔓延开来。各地零星的暴力于主后六十六年来到高潮,革命正式爆发,祭司和圣殿山上的罗马兵营遭到屠杀。当罗马军队包围耶路撒冷之时,城内的权贵和无产的爱国人士起了冲突,而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陷落,圣殿被摧毁。在马萨大堡的最后抵抗,也于主后七十三年失败。
从东面看萨大堡
_
收信者 雅各布主要是向犹太基督徒说话(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犹太人也会听到),他们处于社会情势紧张的状况之下,这种情势至终导致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的战争(参:徒二十一20~22的注释)。虽然这背景最符合雅各布在巴勒斯坦时的情形,但也与罗马世界普遍可见的社会张力吻合(一1)。在六十六至七十年的犹太战争中,罗马一年中以暴力废掉了三位皇帝(主后六十九年),而就在犹太战争结束之后,反抗人士仍然继续向北非和塞浦路斯的犹太人散播他们的观点。但是本信和大部分一般书信一样,主要反映的乃是作者的背景,而非读者可能的所在地之情形。
论点 雅各布谈到富人的骄傲(一9~11,二1~9,四13~17)、富人的迫害(二6~7,五6),以及富人不付工资(五4~6)。他也谈到有人受到引诱要用暴力(二11,四2)或狠话(一19~20、26,三1~12,四11~12,五9)来报复。他的响应是呼召他们要用智慧(一5,三14~18)、信心(一6~8,二14~26)和恒久忍耐(一9~11,五7~11)来相待。一旦从背景来了解本信,那所谓的「不相关」之劝勉便都显得各就各位,成为他论证的主体。
注释书 Peter Davids, The Epistle of James, NIGTC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82); 和 Ralph P. Martin, James, WBC 48 (Waco, Tex,: Word, 1988), 这两本最好;Ralph P. Martin 在Biblical and Near Eastern Studies: Essays in Honor of William Sanford LaSor, ed. Gary A. Tuttle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78), pp. 97~103所写的文章 "The Life-Setting of the Epistle of James in the Light of Jewish History" 对背景也很有帮助。对希腊文没有基础的人,可参考 Davids 早期的作品,在NIBC commentary on James (Peabody, Mass.: Hendrickson, 1989)。研读雅各布书最好比其他书信多用有益的参考书,如 Joseph B. Mayor, The Epistle of St. James, 3rd ed. (1913; reprint,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1977), James Hardy Ropes,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St. James, ICC (Edinburgh: T. & T. Clark, 1916), 以及 Sophie Law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James, HNTC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0), 还有一些书不如以上几本,H. Greeven' reissue of Martin Dibeliu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James, Hermeneia, trans. M. A. Williams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6), 以上书籍对个别经文均提供详尽的模拟数据。
希律在马萨大北部宫殿墙壁上的崁图
_
——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