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那鸿书第三章-《圣经背景注释》
那鸿书第三章
三4 尼尼微犯罪 此处提到尼尼微的罪恶,其实际罪行不明。然而,这些卖淫和行巫术都是众所周知的暗喻,用来描写蹂躏他人的城市或国家,因为巫师和娼妓都是加害弱者、易受诱惑或疏忽之人。这种诱惑人的娼妓形像,其他例子包括启示录十八3的巴比伦,以西结书十六15~22与二十三2~8的耶路撒冷。这里可能也是指尼尼微城的守护女神伊施他尔,其仪式与传说常包含露骨的性活动。这也可能指亚述人所建立的繁复政治网络,企图要扩展对古代近东大部分地区的掌控。
西拿基立的使者拉伯沙基嘲弄希西家(赛三十六),提到埃及与亚述争权夺势(赛三十六4~6),而较小国家被划入条约、附庸,导致贫穷与灭亡。显然亚述人经济上剥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自然资源,也可用于那鸿所列的尼尼微罪状(见:启十八14~17)。
三7 无人安慰 有位学者(Becking)主张那鸿书一些审判宣告与附庸条约的诅咒类似。他从这一节看出是亚述的诅咒,谓死者将无人关注其亡魂,为其泼洒奠酒。
三8 底比斯(和合本:「挪亚们」) 在嘲弄尼尼微的同时,那鸿提醒他们另一个有坚固防御的城市,底比斯(挪亚们原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沿用)无法抵挡亚述巴尼帕的亚述军队于主前六六三年进攻。古实的统治者坦塔马尼(Tantamani,主前664~657年,第二十五王朝)于六六四年控制了底比斯和挪弗(Memphis),招致亚述人的攻击,因为亚述人支持当时北方尼科政权(遭坦塔马尼处决)。在亚述猛攻之下,坦塔马尼在底比斯抵挡了一阵子,随即弃城逃至纳帕塔(位于努比亚地方)。
底比斯位于挪弗南方三百二十五哩处(也就是开罗南方十五哩)的尼罗河东岸,有着像尼尼微一样的壕沟和其他精心建造的防卫系统,给人一种牢不可破的幻觉。此外,如同尼尼微一样,它也是个圣城,献给亚孟神,城内包含了雄伟的卡纳克神庙群。
_
卡纳克神庙群
三9 古实、埃及、弗人、路比族为盟邦 当底比斯被亚述人征服时,它和埃及是由古实(努比亚)王朝(第二十五王朝)所统治。努比亚的首都是纳帕塔(在尼罗河第三、第四险滩之间,底比斯南方八百哩处,今日苏丹境内)。古代路比(利比亚)大致是沿着亚历山太港以西的海岸,但包括了尼罗河谷以西的大片沙漠。弗就比较难定位,最可能的结论是,弗是利比亚的别名,用在一起指的是古代埃及西部,以今日利比亚国为主。
三10 为尊贵人拈阄 当埃及的领导人被迫投降,他们如同奴隶般,与其余劫掠之物一起被发配给亚述指挥官。分配劫掠所得的方式,包括拈阄,见于荷马作品《埃利奥特》、马里文献,与约珥书三3。
三14 预备受困 古代近东城市的防御工事包括土制的堡垒,有坡度的斜堤,以及建立于石块根基上,以曝晒干燥的泥砖制成的高耸城墙与门(厚可达二十五至三十呎)。然而,风雨侵蚀这些墙,必须不断地修补。需要成千上万的砖头,花费多不胜数的时间制造。
许多皇家年表和碑文提到修补建造城墙,是重大成就。在预期将受围攻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重要。尼尼微的城墙是由西拿基立王建造,周长约七哩半。受围攻时,确保有足够水量供应也很重要。
尼尼微的水主要来自河水以及相连的水道,但供给可能受到城外包围的敌人破坏。此处的打水指的是将城中的大蓄水池装满。
三15~17 蝗虫的暗喻 有史以来,大群的蝗虫就定期侵扰近东。牠们源自沙漠与草原地区的无翼蚱蜢,而当其族群数量成长,就变成有翼的蝗虫,其数量之多,进食、交配与产下大量幼虫的时候可遮蔽日光(见:出十1~20注释)。
三17 首领与军长 此处那鸿用广为人知的亚述职称来指朝臣和文官(可能是一个行政官员的泛称)。当时代的记录显示尼尼微城将破之际,有些由亚述乌巴列二世所带领的官员成功地逃到哈兰。
三18 亚述王的身分 由于那鸿书的年代并不明确,无法推知这最后一篇神谕中的亚述王是指哪一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最早的可能年代是主前六六三年底比斯城被攻破后不久,而最晚可能是六一二年尼尼微城实际陷落时。
那鸿书可能是六二七年亚述巴尼帕死后,亚述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时,为鼓励犹大人民起来反抗而写。这里所指,另有可能是尼尼微城攻破时的亚述王辛沙依士坤。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