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路得记第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路得记第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路得记相关章:

路得记第四章 

四1~16
丈夫和儿子
四1 坐在城门那里 以色列城市的城门地带是个空旷的活动中心。商贾、访客、信差、审判官都在该处进出,处理他们的事务。要找人从这里找起也是最合理。因为城门是下田的人必经之路,波阿斯希望能够在此遇上他要寻找的那人。无数出土城门的设计,都显示城门范围四周设有长凳,作为多用途的会面场所。由于伯利恒城的考古挖掘十分有限,至今仍未发现这时代的任何城门。
四2 十位长老为见证 长老通常是宗族的首领或家族的家长,他们是统治该城的议会,主持立法和司法的事务。这件事没有需要判决之处,他们的角色是监督整个协议过程,确保是完全依照法律和常例。他们也是协议的见证人。
四4 这人有意赎地的理由 这亲属相信赎了内奥米的地,扩张自己原有的永久性地业是指日可待的事。内奥米没有继承人,她死后土地就归这人所有,他的子孙也可继承这地。现今赎地的金钱成为可以在将来收取利润的投资。如果所牵涉的只是赎回地业,这是一笔很具吸引力的生意。
四5~6 路得的介入如何改变了情形 波阿斯一旦把与路得结婚算为亲属的责任之一,整个经济局势立时起了重大变化。这位亲属不预期路得是交易的一部分,是情有可原的。若不严重放宽对这习俗的诠释,与路得实行兄终弟及的责任不可能临到他的身上(有关兄终弟及的律法,见:申二十五5~10的注释)。
  然而第5节的话清楚显示保全死者的名是他义务的一部分。他若与路得结婚,路得将来的儿子都成为以利米勒家业的继承人。如此用来赎地的金钱便不再是投资,反而会缩减这人的家产。所用的金钱不会至终添加他家族的地业,只会成为慈惠的捐赠。此外,他还要花钱供养内奥米、路得,和不知多少儿女。路得的子女甚至可能有资格和他自己的子女共分他原有的产业。这人很可能已经结婚,救赎路得对他家庭的经济冲击,是他作这决定的主要因素。
四7~8 脱鞋 凉鞋是古代近东通用的鞋类,但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衣物之一;于寡妇及其合法监护人尤然。原因是土地买卖所根据的,是人一小时、一日、一星期,或一个月能走的三角形地带(王上二十一16~17)。
  土地是以三角形勘测,然后以作为界标的粗石作为测量基准(申十九14)。由于他们用鞋来行走,鞋子遂成为可动地契。寡妇脱下监护人的鞋子(得四7),就等于是剥夺这人管理她家族地产的权力。按照努斯文献,土地转让包括以新地主之脚取代旧地主之脚的步骤。
四9~10 交易的性质 波阿斯购入了内奥米一切地业财产,就负起了照顾她的全部责任,在世供应她的所需,死后予以殓葬。他接纳路得,就是自愿负责给她生儿育女的机会。她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将会成为以利米勒和他两个儿子的继承人。
四11~12 祝福 结婚时所祝的福甚少提及夫妻关系,子女才是其重点。创世和立约之时所祝的福,都以生育为神所赐的福气。这是古代近东一贯的信念,乌加列文献对凯雷特王的祝福就是一例:愿他的新婚妻子为他生养七、八个儿子。
  给波阿斯的祝福是从以色列(创三十之拉结和利亚)和犹大(创三十八之他玛)历史中汲取例证。
四15 子女的责任 本段指出这个儿子会提升内奥米的情绪(和合本:「提起你的精神」),在失夫丧子之后给她安慰。她在个人关系方面固然大有损失,但经济方面的艰难,甚至按照当时通俗的信念,必须倚靠后代定期奉行仪式的来生问题(见:民三1注释),可能更是她悲痛的缘由。她的悲痛在此得到了慰藉,因为父母可以预期子女在晚年照顾他们(提供食住、法律保障、殓葬等)。
四17 内奥米的儿子 部分学者相信内奥米正式收养了这孩童。养子古时虽然普遍,在此的情形却没有收养的必要。另一个看法认为这儿子是交给内奥米养育,因为他是取代她儿子的地位。这虽不无可能,最佳理解却是内奥米在此被奉为这孩子在法律上的母亲,在他的教养上扮演重要角色。这孩子则在往后继续给她供应。
四17~21
家谱
四18 家系的重要性 我们在此发现本书发生的事件,几乎令以色列家族之中断绝了一脉。这一脉竟是大卫家。伟大的君王大卫差点没有出生。这家谱证明神解决了这个家庭危机。内奥米的家系不但没有绝后,反而成了以色列家的大族之一。使人能够度过士师时代艰苦岁月的(一1的背景),是信实和忠诚。信实忠诚亦产生了大卫等人物(四21的结局)。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四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阿斯   文摘   唐纳   阿斯   的人   大卫   米勒   亲属   家谱   儿子   以色列   伯利恒   自己的   经文   孩子   犹大   产业   城门   长老   希伯来   第四章   的是   雅各   简介   注解   寡妇   圣经   那位   点此   基督   注释   在此   耶和华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