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廿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23:1-25 记载耶稣落在外邦人手里、受审、最终被判死刑(太27:1-26;可15:1-15;约18:28-19:16)的事件。审判过程经历了彼拉多的第一次审问(1-5节)、希律的审问(6-12节)、彼拉多的第二次审问(13-25节)。希律审问耶稣的内容只有本书有记载。可知:①耶稣虽然无罪,犹太人却为陷害他、定他的罪而红了眼;②彼拉多的无能,他抵挡不住来自群众的压力,把耶稣推上十字架。详细内容参考四福音书平行经文。星期五凌晨开始审判耶稣、宣判死刑;上午9时耶稣被钉十字架(可15:25);下午3时左右死亡(44-46节)。
23:1-5 彼拉多对耶稣的第一次审问(太27:1-2,11-14;可15:1-5;约18:28-38a)。这次审问,焦点集中在耶稣到底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详细内容请看太27:1-14注释。
23:6-12 希律安提帕审问耶稣,是路加独有的记录。其实希律对耶稣的命运起不到任何决定性作用,路加提及该事件,可能因为他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更关注当时的政治状况(2:1,2;3:1,2,19,20;9:7-9;13:1-2)。
23:6-7 希律所管:当时,希律安提帕是统治加利利和比里亚的分封王(3:1地图)。他来到别人的辖区耶路撒冷,可能是为了守犹太人的节期逾越节。尽管彼拉多没有必要把耶稣交给希律,还是把他送到希律那里,是为了把审判耶稣的棘手问题推给希律。
23:8-11 希律的错误:①他虽然不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却存着看热闹的心态,要求耶稣行神迹;②他不知道耶稣是万王之王,给他穿上象征王服的衣裳以示嘲弄,拒绝耶稣统管宇宙的王权;③希律明知耶稣无辜,却没有要求彼拉多释放他,反而又推回给彼拉多;④他本与彼拉多不和,但通过审问耶稣成为朋友,意味着他舍弃公义,成为撒但的工具。
23:8 久已想要见他:耶稣在加利利开始事工期间,希律就曾想见他,9:9提到详细原因。
23:9 一语不答:耶稣对希律的提问,与大祭司(太26:63)和彼拉多提问(太27:14)时一样,保持沉默。如此沉默或许是因为没有必要回答希律不真实的提问,更应理解为遭受侮辱也不开口的弥赛亚预言(赛53:7)的成就(太26:63)。
23:10 ?(22:2)。
23:11 穿上华丽衣服:与军兵给耶稣穿上紫袍(朱红色袍子)的行为一样(太27:28;可5:17;约19:5),是讥诮耶稣王权的恶意的行为(太27:28)。
23:13-25 彼拉多第二次审问耶稣,最终宣判耶稣的死刑,把他交给人钉十字架(太27:15-26;可15:6-15;约18:38b-40)。路加把焦点集中在彼拉多确信耶稣无罪,想要释放他,但因犹太群众的反对,最终宣判钉死耶稣。强调耶稣虽然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百姓却不欢迎他(约1:11)。
23:26-38 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场面,是他公开事工的顶峰(太27:32-37;可15:21-32;约19:17-24)。记录耶稣扛着自己的十字架到骷髅地(Via Dolorosa)(26-33节)、众人对他的讥诮(34-38节)。
23:27-31 四福音书只有路加记录了耶稣受难时仍跟随他的人,以及耶稣预告耶路撒冷命运的内容。路加特别刻画了接受耶稣的众妇女(1:26-56;2:36-38;7:36-50;8:1-3,43-48;13:10-17;24:1-10),并强调天国属于那些单单仰望神的贫穷人和卑贱人(8:1-3) <可1:15,天国的概念>。
23:29 在患难中,男人容易逃跑,妇女或怀孕的女子因孩子缠累而难以躲祸。实际上A.D.70罗马提多将军攻陷耶路撒冷时,很多女子和孩子都遭难。犹太社会,女人若不能生育,就被视为神的诅咒,可以成为离婚的理由。但在患难中,无子女的妇女反而容易逃命,这成了神的祝福。
23:30 引用何10:8,意味着百姓为躲避严酷的患难和痛苦,躲在深山中渴求保护(启6:16)。耶稣直接吩咐犹太人“那行毁坏可憎的……,应当逃到山上”(21:20,21;太24:15,16;可13:14),请参考可13:14的注释。
23:31 引用结20:47,犹太人常用的格言。“有汁水的树”象征耶稣,“枯干的树”象征犹太人,意味着无罪的耶稣都在十字架上受难,何况犯罪悖逆的犹太人岂不该受极重的审判吗?
23:34 父啊!赦免他们:耶稣“十架七言”第一句,祈求神饶恕因属灵无知而不明白耶稣就是弥赛亚,并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太9:2,代祷的功效和局限性>。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七言:①赦免(34节);②乐园(43节);③儿子(约19:26);④离弃(太27:46;可15:34);⑤渴了(约19:28);⑥应验(约19:30);⑦灵魂(46节)。
23:36 拿醋送给他喝:成就了弥赛亚的预言(诗69:21;太27:48;可15:23)。
23:38 牌子……犹太人的王:根据约翰的记录可知这牌子是由希伯来语、罗马语(拉丁语)、希利尼语(约19:20)写成。彼拉多用多种语言记录耶稣的“罪名”(约19:19),也许是想让众人看到牌子后讥诮他,可谁知适得其反。它不仅带来了福音的扩展,而且告诉人如下道理:①耶稣与生具有的权柄;②刻在牌子上的耶稣的圣名将在全世界传播(约19:20)。
23:39-43 四福音书只有本书详细记录了被钉在耶稣左右两边的两个强盗。其中一个强盗在十字架上悔改,这告诉我们三个事实:①耶稣在十字架上即将死去的瞬间,也在寻找、拯救被遗弃的人,这教导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为主传福音;②强盗在十字架上悔改的事实教导我们只要悔改就能蒙神的怜悯(结18:32;摩5:4);③耶稣对悔改的强盗说:“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再一次坚固我们对神国度的明确盼望(16:22)。
23:39 有一个讥诮他:马可和马太记载两个强盗都讥诮耶稣(太27:44;可15:32)。这个差异可以理解为,两个强盗开始都讥诮耶稣,但听到耶稣的祷告(34节),右边的强盗悔改了。路加描述强盗的嘲笑为“讥诮”(希利尼语),原因是他们没有慎重思考过耶稣是谁,就嘲笑耶稣,这是讥诮和妒忌别人的行为。现代人也常犯这样的错误,对耶稣和他的福音不想进一步了解。因此我们应当向他们见证耶稣是谁,引导他们到神面前(徒8:31)。
23:40-41 <13:1-9,关于悔改>。
23:44-56 耶稣去世(44-49节;太27:45-56;可15:33-41;约19:30),被亚利马太约瑟埋葬(50-56节;太27:57-66;可15:42-47;约19:38-42)。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