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二十章-《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二十章-《每日研经丛书》
这章经文描述的情形,一般称为问题之日。这一天,来自不同阶层的犹太人领袖,来到耶稣面前,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不停的问祂,希望把祂套在圈套之中;但耶稣以她的智慧回答他们的质询,使他们无辞以对。
第一个问题,是由祭司长、文士和长老提出的。祭司长是由那些不再在位的大祭司和大祭司家族的成员产生的。他们乃是圣殿中的贵族。这三类人──祭司长、文士和长者──构成了犹太人的公会(Sanhedrin),公会是犹太人最高的会议和行政机构;我们或可设想这条问题乃是公会编造出来,以便用来控告耶稣。
无怪乎他们会问及祂倚仗什么权柄行这些事!骑驴入城,手执律法,洁净圣殿。这一切都是极需解释的。在昔日正统的犹太人心目中,耶稣这种不言而喻的权柄,委实使他们感到惊异万分。所有的拉比,在作出某一判断,或是讲述道理时,总要诉诸某种权柄。他或会说:‘有一个教训……。’又或是说:‘这是某某拉比所肯定的说法……。’但从来没有人像耶稣这样,只是完全仗赖自己的权威。他们所期待的,就是要耶稣斩钉截铁的承认祂自己就是弥赛亚,上帝的儿子。这样,他们便好把一早预备好的亵渎的罪名加诸祂身上,可以当场把祂拘捕。但耶稣拒绝作答,因为时候还未满足。
耶稣的回答,许多时都被视为一种巧妙的辩难之辞,是用来取分数得胜利的。事实上,远不止如此。祂要他们回答:‘施洗约翰的权柄是来自上帝呢?还是来自人呢?”要点在于,他们对这问题的答案,也正好回答了他们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众人都知道约翰心目中耶稣是谁,也知道他承认自己是这位弥赛亚的先驱。如果他们同意约翰的权柄来自上帝,他就必须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约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他们否认这说法,百姓便会起来反对他们。而事实上,耶稣的答覆实在是对他们发问,‘告诉我──你认为我的权柄是从那里来?’如果他们回答了祂,祂根本无须作答。
面对事实,可能使人处于痛苦艰难的处境;但逃避事实,却只会陷于无路可逃的纠结中。法利赛人的使者拒绝面对事实,而他们只落得饱尝挫折,要在众面前蒙羞。
责备的比喻(二十9-18)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葡萄园代表以色列这个国家(参赛五1-7)。园户则是以色列的统治者,而以色列便是委托在他们的手中。仆人代表看被人漠视,逼迫和杀害的先知。爱子乃是指耶稣自己。而在终局里头,本应为以色列所有的地土,却要落在他人之手。
这个故事所记载的事情,后来的确应验了,耶稣时代的犹太地,经济正陷于困境,而劳工的情绪亦是一片不安。当时有好些不在地主便是以这种方式把他们的土地租出去。租金很少是以银钱来计算的,通常是不论收成的好坏,而收取一个固定数量的出产以为租值;又或是不论何种谷物,而以收成的百分比以为计算。
这是含意最丰富的比喻之一,对人生多所阐发。
(一)故事提到人所享有的特权。园户并没有出过半分力来开垦葡萄园,他们一进来便白白的享有这块土地。而园主也没有手执皮鞭站在旁边;他走到别的去处,任由他们随意的经营这块园地。
(二)故事提到人所犯的罪。园户的罪在于拒绝缴付应纳的园租,并且企图霸占园主的产业。罪的成因在于没有给予上帝应有的地位,反倒纂夺本属上帝的权力。
(三)故事指出人应负的责任。园户随意经营葡萄园已有一段颇长的日子,但结账的日期终于要来到。无论或迟或早,每一个人都要替托付于自己的责任作一个交代。
这则比喻启迪我们对上帝的认识。
(一)比喻讲论到上帝的忍耐。园主并没有一察觉园户的叛逆,便起来责打他们。相反的,他一次又一次的给予他们机会去改过。再没有什么比上帝的忍耐更叫人感到惊叹。如果这世界是经由人手所造的,这个人在震怒失望之余,老早便会把这世界摧毁了。
(二)比喻讲论到上帝的审判。园户认为他们大可以利用主人的忍耐,而安然无恙。但上帝从来没有放弃不理;一个人无论表面看来是怎样的可以混过去,但结账的一天终必来临。正如罗马人所谓:‘公义手执正直精严的天秤,公义最终必然得胜。’
这则比喻也告诉我们一些有关耶稣的事。
(一)耶稣洞悉即将发生的事。耶稣来到耶路撒冷,并没有抱逃避十架的梦想,祂乃是仰起头来,坦然无惧的勇往直前。女先知卡珊得娜(Cassandra)警告伟大的希腊英雄亚溪理(Achilles),如果他一上战场,那就必死无疑。亚溪理回答说:‘无论如何,我必然前往。’在耶稣来说,那是没有向后转这一回事。
(二)耶稣绝不怀疑上帝的最终胜利。在人类邪恶的势力之外,上帝无可抗拒的权能屹立不移。邪恶似乎取得一时胜利,但始终逃不掉应得的惩罚。
漫不经心似大仇人,历史之页不过是记录。
一死者格斗于渊暗中,在旧体制和道之间;
真理永远在断头台,错误永远在王座,
断头台支配将来,朦胧之后是未知,
上帝站在阴影之中,不断察看属祂的人。
(三)这则比喻清清楚楚的表明耶稣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祂刻意的不与历代先知并列。他们是仆人;而她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在这则比喻里所作的宣告,叫人难以漠视祂就是上帝所拣选的君王。
有关匠人所弃的石头这段引文,乃是来自诗篇一一八篇廿二和廿
该撒与上帝(二十19-26)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他们说的,富时就想要下手拿祂,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玩,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我们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耶稣洞见他们精妙的诡诈,就对他们说:‘拿一个第拿流给我。上面的像和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这样,’祂对他们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他们当百姓,在这话上得不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巴氏译文)
在这里犹太人公会的特使又要起来攻击耶稣了。他们收买了一些人来到耶稣面前,假装他们的良知一直在受搅扰,要向耶稣请教。缴纳给该撒的人头税是一年一个第拿流,大约值四便士。男丁十四至六十五岁,女子十二至六十五岁,都必须缴纳人头税,付税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利。这一则税项在巴勒斯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不止一次的引发暴乱。这个问题并不单纯是金钱方面,而事实上,这则税项并没有对百姓构成沉重的负担。问题的中心乃是──这些对宗教有一般狂热的犹太人,宣称除了上帝以外,没有别的君主,除了上帝以外,不可向别的人上贡。由此可知,这一个问题乃是宗教问题,许多人为此而宁死不屈。
基于这个原故,这些犹太人公会的特使便想藉此而陷耶稣于两难之中。假若耶稣回答说不必向该撒上税,那么他们便可以立即向彼拉多告发,肯定可以把耶稣拘捕人罪。又假如耶稣的回答是主张要缴税的话,祂的支持者许多都会疏远祂,特别是那些热烈拥戴祂的加利利人。
耶稣却巧妙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弛吩咐人拿一个第拿流来。要知道,古代货币的发行乃是以王权为记。举个例说,每一次耶路撒冷从叙利亚人手中得到自由,马加比族人(Maccabees)便立即发行他们自己的货币。这是众所公认的,一个政权有权发行货币,便自然有权征收税项。人如果有权把自己的肖像名号刻印在银钱上,ipso facto这表示他已取得了课税权。因此耶稣说;‘既然你们接纳和使用该撒的货币,你们也必须承认该撒有权征收课税。’;‘但是’,耶稣继续说,‘有一个领域是在该撒的权势之外,而是完全属于上帝的。’
(一)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之中,享受国家所给予的种种权利,这样他便不能把自己与国家分割开来。人愈是诚实,愈能成为良好的公民。在任何国家之中,应该没有比基督徒能成为更好,更有良知的公民的。而现代人的悲剧之一,就是某督徒并没有充份的参预政府的运作。如果他们放弃责任,让那些物质化的政治家进行治理,这样基督徒又能凭什么去批评这、批评那呢!
(二)姑勿论如何,在基督徒生命之中,上帝的地位始终凌驾于国家之上。而良知的声音,亦远较任何人为的律法的声音来得响亮。基督徒同时是国家的仆人,同时是国家的良心。正因为他是最好的公民,他会拒绝从事任何基督徒公民所不能做的事。他既敬畏上帝,同时也尊重君王。
撒都该人的问题(二十27-40)
人的上帝,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有几个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好。’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什么。
犹太人公会派来的特使好不容易才闭口无言,这时候,擞都该人却又上场。他们整个问题主要落在两点。
(一)是基于利未人的婚姻法(申廿五5)。根据此法,人死后无子嗣,他弟兄必须娶那遗孀,生养儿女,以存宗嗣。只是在耶稣的时代,已不大可能还有人在遵守。但由于包括在摩西的律法之中,因此撒都该人仍然以它为有效。
(二)是基于撒都该人的信仰。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往往被相提并论,其实两者之间的信仰,却是大相迳庭。
(甲)法利赛人纯然是一宗教团体。他们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只要执政者不干预他们的宗教生活,对于任何政府,他们也会相处。而撒都该人为数不多,但却十分富有。祭司和贵族,差不多全是撒都该人。他们是统治阶层;由于不愿失去他们的财富、享受和地位,大部分撒都该人都与罗马人合作。
(乙)除了经书以外,法利赛人还接受全部上千条的烦琐律例,与及口头的和礼仪的律法,就好像安息日的律法和洗手的律法。撒都该人则只接纳旧约笔录的律法;而在旧约之中,他们所重视的,又只限于摩西的律法,至于先知书的记载,则无足重经。
(丙)法利安人相信死人复活,天使和灵魂。撒都该人则主张没有死人复活,更不相信有天使和灵魂这一回事。
(丁)法利赛人相信命运;认为人的生命遭际,是上帝所命定和安排的。撒都该人则相信人具有无限制的自由意志。
(戊)法利赛人相信和盼望弥赛亚的降临,而撒都该人则否。对他们来说,弥赛亚的来临,只会干扰他们小心规划得来的生活。
撒都该人挟这个问题来到耶稣面前,要弄清楚谁是这嫁过七次的妇人在天上的丈夫。他们认为这问题是他们手中的皇牌,足以使死人复活这个信念,看起来荒谬无稽。而耶稣给他们的答案,却蕴含万古常新,永恒不变的真理。祂告诉我们,千万不可拿今生来此拟来生,因为在那里我们将会截然不同。假如我们停止对天堂作无谓的臆测,而让上帝的慈爱作主,这样便可避免许许多多错误的假象和失望。
耶稣继续的往下说。正如前文提过,撒都该人并不相信肉体复活。他们宣称,他们之所以不相信这一回事,乃是基于在摩西的律法书中,并无此事的记载,更不用说有什么凭证。一直以来,没有一位拉比能够面对这样的诘难节但耶稣却做到了。祂指出摩西自己听到上帝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三1-6)而上帝不可能是死人的上帝。因此,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必然是仍然活。因此,肉身复活这一件事是的而且确的,无怪乎文士对这个答案大为称道。因为耶稣能够就撒都该人立论所本而驳斥他们,并且把他们的立论推翻。
我们可能觉得这段经文枯燥无味。内里所涉及的是耶稣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中的争论,对一个拉比来说,可能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但以今人观之,却又并不尽然。但是在枯燥之中,这段经文却蕴含极大的真理,这对于一个愿意把基督教推介给别人的或是把真理教导人的,却是非常重要。耶稣所用的论点,是要叫那些与祂争论的人都能够明白的。祂以他们自己所用的辞汇来与他们交谈;祂就他们立论所本而发为议论;这一切正好说明为什么一般的老百姓这样喜欢聆听祂的教导。
有时候,我们阅读一些宗教的或是神学的书籍,我们会发觉里头所说的,都颇为真确;但要向那些没有神学素养的人来表达,那就几乎没有可能。而最无可奈何的,就是这些人却占绝大的比例。耶稣所用的话语和论据,都能够叫人真确明悟;祂使用他们的字汇,从他们的背景设想.并且迁就他们自己的意念。我们要效法基督,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佳的导师,和更好的见证。
耶稣的警告(二十41-44)
耶稣对他们说:‘大怎么说基督是他的子孙呢?因为大自己在诗篇上说:“主对我主说,坐在我的右边,直到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这样大称他为主,而他如何又是他的子孙呢?’(巴氏译文)
由于这段经文并不容易理解,因此我们要把这一段文字作一个独立的处理。有关弥赛亚的称号,最常见的要算‘大的子孙’。耶利哥城的瞎子,就是以这个名号来称呼耶稣(路十八38,39),而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柄时候,城亦是以这个名号称呼祂(太廿一9)。在重里耶稣似乎对这称号的妥当性提出了疑问。耶稣所引述的经文是出自诗篇一一○篇一节。在耶稣时代,诗篇所有作品都被视为大所作,而这一篇则被认为是描述弥赛亚的。在当中大述说他听见上帝对祂所膏立的王说话,告诉他坐在祂的右边,直到他的仇敌成为他的脚凳。在里面大称弥赛亚为我主。弥赛亚怎么会既是大的子孙,而同时又是大的主?
耶稣在这里所作的,是祂素常所要做的事,就是要纠正一般人对弥赛亚所抱的错误观念。他们以为弥赛亚的来临即意味以色列的黄金时间已到,而以色列会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政治霸权的幻梦;而这个梦想又如何得以实现呢?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但最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大某一位伟大的子孙,会成为所向无敌的将领
而事实上,耶稣在这里所要说的乃是:‘你们认为将要来的弥赛亚乃是大的子孙;不错,祂是的;但不单如此。祂就是主。’耶稣在教导世人,叫他们修正对大的子孙这个名号的了解。世人必须抛弃对世界权势的幻梦,应当把弥赛亚作为心灵和生命的主来看待。隐隐之中,耶稣在责怪他们对上帝的无知。人总有一个倾向,就是要按自己的心意形像来了解上帝,而结果却对上帝纯全的大能一无所知。
人爱浮名(二十45-47)
文士和拉比期望要得到的名誉颇不寻常。名位的条款,他们一律记载得极其周详。在学院最有学问的拉比则居首位;在宴会则以长幼论列。据文献记载,有两位拉比从街上进来,一脸的忧伤疑惑,只因为有几个人对他们说:‘愿你们大得平安’,而没有提到‘我主’两字。他们甚至宣称他们的地位凌驾父母之上。他们说:‘对朋友的敬重要像对老师般的敬重,对老师的尊敬要像敬畏上帝。’‘敬重老师要过于敬重父亲,因为做父亲的和做儿子的都当敬重老师。’‘如果一个人的父亲
耶稣同时指责文士侵占寡妇的家产。按律例,所有的拉比本应靠自己双手谋生计,而教导人是义务的,不应收取报酬。这样听起来是颇为高贵,但他们却意训示人说,供养一位拉比是最敬虔的表示。他们说:‘任何人把部分的入息放进智慧人的口袋,可配得天府学院的一席位。’‘任何人接待智者的门徒,就好此献上日常的祭牲一般。’‘愿你们的家,成为智者常去之胜地。’因此,易感的妇人成为机心叵测和贪求享受的拉比顺理成章的猎物,便毫不为奇。他们当中最差劲的,确有强占寡妇家产之事。
耶稣对整个不健康的勾当极表震惊和厌恶。在人生当中,这些人的知识愈丰,地位愈隆,问题愈发显得严重。为了达到目的,满足个人的享乐而不惜利用一己的职权的,当难逃上帝的指责。──《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