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九章
19:1-10 四福音书中只有本书记载耶稣施救恩给撒该的事件。要特别注意第10节,是路加福音的钥节,明确指出耶稣降世的目的(5:32;约6:39),他为了救赎罪人而来。耶稣接待撒该并赐救恩,也是他救赎事工的一环。此外从本事件中也发现几个重要事实:①福音本身具有感化众人心灵的力量(3,4节);②在世上应该迅速地见证福音(5节);③福音是人真正的喜乐源泉(6节);④接受福音的人,生命和生活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9:2 撒该:撒该意即“义人”或“纯洁之人”。税吏长:当时耶利哥是香脂树(balsam tree)的主要产地,从基列进口的香油,通过此地送往巴勒斯坦各地。因此耶利哥有征收关税的税关。撒该是税吏的最高负责人,暗示他可能利用不正当手段积蓄了庞大的财富。
19:3-4 撒该一心想见耶稣而不怕艰难、不顾羞耻、克服困难,这与患十二年血漏病的女人(8:43,44)相似。结果他不仅见到耶稣,而且得到救恩。我们确信,用心灵和诚实寻求神的人,必能得见神(耶29:13)。撒该如此渴望见到耶稣,原因有多种假设,其中之一是他虽极为富有,却受同胞的轻蔑,内心没有平安。听到有关耶稣的消息,他切盼从耶稣得到解决办法。从此可以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惟有从神那里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法。离弃神之人的生活,一切只能是虚空(传1:2,3)。
19:4 桑树:本节的桑树,不同于17:6的桑树,是一种无花果树,树枝向外大大伸展、下垂,较易攀爬。
19:5 留意耶稣对撒该说的话:“我必住在你家里”,表明神主动寻找象撒该一样的人,这也是耶稣地上事工的目的(10节)。对路加而言,“今天”这词具有特别意义,意味着天国和救赎已经临到(9节;2:11;5:26;12:28;13:32,33;22:34,61;23:43)。耶稣对撒该说:“今天必住在你家里”,是宣告对撒该和他的家庭施行救赎恩典。
19:8 撒该的态度与青年财主官员(18:18-23)截然不同。财主官员是因着渴慕永生而来到耶稣面前,当听到耶稣让他变卖所有财产,并分给穷人,就甚忧愁地回去了。而撒该说若欺诈了谁,就还他四倍,撒该把自己当作是盗贼(出22:1),表明他在神面前彻底认罪悔改。从此可以明白,心里真正接待神的人,必结出悔改的果子(3:8,9)。因此要常常省察自己是否忠实地结出信仰的果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来自神的认可:“你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9节)。
19:9 亚伯拉罕的子孙(13:16)。
19:10 (15:3-7)。
19:11-27 “十锭银子的比喻”,与太25:14-30“恩赐的比喻”相似,但主题不同。“恩赐的比喻”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人从神得到的恩赐,照神的旨意行事为人;“十锭银子的比喻”强调的是犹太人错误的天国观,神的国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立刻成就。
此外,内容上也有许多差异,归纳如下:
在比喻中,可以发现与耶稣的再临有关的几项重要事实:①耶稣受自己百姓的排斥(14节),但将来却要以王的身份再临,并审判这世界(15节);②耶稣的升天和再临之间存在一段间隔(13节);③这期间信徒应该诚实地遵行耶稣所赋予的传福音使命(13节);④耶稣再临时,忠心的仆人都将得到奖赏,反之会受到审判(16-26节;太25:30)。
19:11 众人听到耶稣对撒该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9节),可能就认为耶稣进耶路撒冷后,必拯救在罗马统治下呻吟的以色列百姓,并建立弥赛亚王国(太21:6-11)。但事实上,神国的成就并非如他们所想,而是通过耶稣十字架上的苦难和耶稣的再来最终成就。耶稣讲此比喻是为了明确表明这一事实(17:20,21)<可1:15,神国的概念>。
19:12-14 以历史事件为根据的比喻,教导我们耶稣再来时将带着审判世界的王权。大希律临死前,把王权分给三个儿子:安提帕、腓力、亚基老,这种分割应得到当时统治犹大的罗马政府的许可。因此分得犹大地的亚基老(3:1,地图),亲赴罗马要得到罗马皇帝的允准。但犹太百姓为了反对他作王,另派使节团去罗马,阻止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样,耶稣也受到自己百姓的排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23:1-49),但他却忍耐所有的苦难,复活、升天、将在众天使的护卫中,以万王之王的荣耀形象降临在这个世界(21:27;太24:30,31)。
19:15-26 耶稣再来之前,生活在地上的信徒当尽的义务,及轻看这义务的人将受的惩罚。在内容上与马太的“才干的比喻”几乎相同,请参照太25:14-30。
19:28-56 耶稣受十字架苦难之前,最后一周的生活记录。有关此事件的意义,请参照太21:1-27:66的注释。
19:28-44 受难周的第一天,耶稣进耶路撒冷。这事件的意义:①犹太人认为,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人的王耶稣将带给他们政治上的解放;②但耶稣进耶路撒冷告诉人们自己是谦卑温柔的和平之王,他进耶路撒冷的目的是借着十字架之死,成就人类救赎事工(9:51)。
19:41-44 记载耶稣进耶路撒冷途中,见城哀恸的情景。从中可以明白:①出自犹太血统的耶稣对同族的衷情;②耶稣为那些至死不悔改、在罪中灭亡的愚昧之人的焦急与怜悯。因为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耶稣在世上流泪哀痛的场面,此外还有两次:怜悯拉撒路而流泪(约11:35);在客西玛尼园祷告时(太26:36-39),“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来5:7)。
19:45-48 受难周的第二天,耶稣洁净圣殿,并在那里教导百姓。与约2:13-22记载的洁净圣殿不同,详细内容请参照太21:12-17;可11:15-18;约2:13-22,<王上 绪论,单一中央圣所的宗教、社会重要性>。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