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第一章-《中文圣经注释》
西番雅书第一章-《中文圣经注释》
西番雅书第一章
标题 一1
本书的首节经文,不但是全书的标题,也说明作书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时间是“约西亚王在位的时候”;地点是“犹大”;而人物则是“希西家的元孙亚玛利雅的曾孙基大利的孙子古示的儿子西番雅”。事实上,经文用“耶和华的话临到……西番雅”,不但表达了启示,就是上主将他对世人的旨意和计划藉此通知世人,也是表达他用最高贵的方法,不是藉梦或异象或谜语来传达他的旨意,乃是直接的对先知说话。
一1
犹大 主前九二二年,所罗门王死后,以色列国分裂为南北两国。北国有十个支派,仍称为以色列国,但南国的人不甘北国沿用统一的名称,所以又称北国为以法莲。南国拥有两个支派,就是犹大和便雅悯。因为南
亚们 犹大国王,详见本书绪论中“历史背景”的末两段。
约西亚 犹大国王,可参看本书绪论中“约西亚年间的大事”。
耶和华 这名词是自十六世纪起,教会对上主的称呼。但这称呼是源于对希伯来文和犹太人习俗的错误了解。这名词原出于摩西询问上主的名字(出三13)时,所得的答案为“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这词的第三身在原文为 YHWH 四个希伯来文的子音(见出三15),而读为 yahweh (雅巍)。主前第六世纪犹太人被掳后,不愿在外邦人中提上主的名(参看诗一三七4),于是避讳而改用“阿多乃”(Adonai 原义是“主”的意思),其后并在抄写的经文中,在上主之名的四个子音上面附注阿多乃字样,以提醒要讳读神的本名为阿多乃。基督教与犹太教在主后第一世纪末已完全分隔了。分隔后的基督教,最初使用的旧约为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主后第四世纪起,西方教会通用拉丁文的武加大译本。第六世纪以后,希伯来文的母音发明了。其后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抄本,亦将母音抄入原来单为子音的经文中。十字军东征后,东方的许多文物被带到西方,以致影响西方在第十四和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当时的口号为“回到源头去”。在这口号下,很多教会学者就开始研读希伯来文的旧约。那时的希伯来文圣经中上主的名字,其讳读方式已不是将阿多乃的子音置放神名的四个子音之上,乃将阿多乃的母音放在神名的四个子音之下。基督教的学者不知这是讳读为阿多乃的提示,却照其子母音合读而成了 Jehovah (耶和华),但有些人仍依犹太习惯,读为阿多乃。主后一五○六年,教皇接纳了一位红衣主教的献议,通谕将上主之名读为“耶和华”,以迄于今。
话 这字在原文有很多解释。但“耶和华的话”加上“临到”却是一个启示的方法。希伯来文表示启示的有两种词:动词和名词。常用的动词有 Galah,意思是露出或揭露;Yadah,意思是布告或通知;Nagad,意思是告诉或指示。常用的名词有 Hazon,意思是异象或神视;Hizion,意思是默示,玄象或异象;Dabhar,意思是话或言语。上主在各种方法的启示中,以面对面与人说话最为高贵和重要。这里原文所用的就是 Dabhar。
希西家 经文虽然没有说到这希西家是犹大王,但在先知的谱系上要提到四代的先祖,必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希西家极可能就是在主前七一五至六八七年为王的犹大贤君。如此,则西番雅先知就是王族中人,正如先知以赛亚一样。
亚玛利雅 或译为亚玛利亚,原意是“上主所应许的”。除本节经文外,旧约另有八个人用这名字,但均与西番雅无关。因此,亚玛利雅的事迹,已无可考据。
基大利 旧约圣经中最少另有四个人用此名字,可是均与西番雅无关。基大利的生平虽无可考证,但他的名字亦表达其对神的崇敬,因为“基大利”的意思,乃“上主是伟大的”。
古示 原文这字可译成“古实人”。相信西番雅的父亲,照前面所述的看来,不会是传统上在圣殿中服役的古实黑人殿奴。“古示”的原义是“深色的”。他的生平亦无法查考到。
元孙、曾孙、孙子、儿子 原文同用一字──儿子。这是译者按中国人的习惯,依次译成不同的辈份的。
西番雅 一般学者都认其为本书的作者(参看绪论“作者”)。在犹太人的遗传法典他勒目中,记述西番雅及其数代先祖均为虔诚敬畏上主的人;又说他与耶利米及女先知户勒大为同时代的人──耶利米在耶路撒冷的街上宣扬上主的信息,户勒大专教训妇女,西番雅则在会堂和书院传讲上主的道。
一1
本节是先知西番雅,以庄重的口吻,从侧面表达他显赫和爱主的家世,用以表白他传讲本书信息的真诚,并明明提到所得的启示,是上主用最高贵且最重要的方法而传达给他的。因此,本书内的话,不能等闲视之。
壹 警告上主的日子逼切临近 一2~二3
西番雅书的中心信息,是灾祸和审判的日子必将来到。在这头一大段中,先知清楚的警告:上主审判的日子,已经逼切地临近了!当上主的日子到来时,他要除灭地上的万类(一2~3);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严惩犹大和耶路撒冷(一4~13);那日全地遭大毁灭的情况,也活生生的在本段中描绘出来(一14~18);但是,世人当趁毁灭的命令还未发出之先,谦卑悔改,藉以躲过这场灾难(二1~3)。
一 从地上除灭万类 一2~3
一2
耶和华说 原文是一个“神谕”的特别连用词;专指上主庄严宣告的话。这连用词在耶利米书用得最多,以西结书次之。本书只用了五次,就是一2、3、10,二9和三8。希伯来文通常把这连用词放在一句的末了或中间。翻成中文时,和合本多数都放在前面而用“耶和华说”;若放在后面或中间时,多数译为“这是耶和华说的”。
从地上 原文并不单指从犹大地。下文既指必除灭万类,则这“地上”就可能是指全世界了。
除灭 原文所用的字,本有为自己而收聚,或除去的意思。在这节中,因两次使用同一字以强调其义,所以不但是“必除灭”,且是“要彻底毁灭”的意思,正如现代中文译本所翻译的。
万类 原文是“一切(所有的)”。意思是没有例外的,凡物都包括在内的。
一3
除灭人、牲畜、鸟、鱼 这是第二节所说除灭万类的延伸和细述。这类预言在耶利米书中亦同样提及(参看耶四25,九10)。原文这节两次所用的我必除灭一词,以及第2节中的同一字词,都可能给文士在抄写时错抄了,以致会令人误解。但熟悉希伯来文的人都可一眼看出错误的所在,故不致令释经的人有错解之可能。
绊脚石 原文这词上下文的衔接在文法上有困难,所以在祈特尔所编的希伯来文圣经注脚中,认为是后加的。现代中文译本未将它译出,但在注脚中却误说“‘我要使邪恶人倾覆’希伯来文是‘绊脚石’”,因为原文有“邪恶人”一词在,而邪恶人或恶人这词仍是承接前面的动词“我必除灭”。美国新标准圣经却将这词翻成“废墟”(ruins),成了“废墟和邪恶人”,以承接动词“我必除灭”。绊脚石这词在以西结书中曾多次使用:七19提到“金银作了他们罪孽的绊脚石”,十四3、4、8均说把假神接到心里为“陷于罪的绊脚石”。因此,本节经文所要表达的,也许就是上帝必将除灭那些财富或偶像而使人陷入罪中的绊脚石。
我必将人从地上剪除 重复并强调上帝必因人的罪恶,而要把他们除灭。
这是耶和华说的 见前节耶和华说的注释。
一2~3
上主以起誓的神谕,庄重宣告他必然要从地上彻底毁灭一切的东西;不单是除灭犹大国的,乃是全世界的。世人因财富或接受假神在心中,以致绊倒成了邪恶的人,为此上帝必将彻底毁灭地上的牲畜,天空的飞鸟和海中的鱼类,特别是要人从地上剪除掉。这宣告是无可改变的,因为是上主自己这样说的。
二 严惩犹大和耶路撒冷 一4~13
这段经文又可分两小段来讨论。头一段(一4~6)是指出上主已预备妥当,以打击三种在宗教上败坏了的百姓;第二段(一7~13)是要惩罚三种较为特殊的上层人士。
1 剪除三种离弃上主的百姓 一4~6
一4
伸手 是上主举手要击打的姿态。以赛亚(见十四26,廿三11),耶利米(六12)和以西结(六14)都用这词来表达上帝对他的仇敌或背弃他的人的惩罚。攻击在原文只是一个“对……”或“向……”的介系词。因为有伸手要作势击打之故,而使这介系词有了“攻击”的涵义。
犹大 见第1节注释。
耶路撒冷 主前一千五百多年以前,耶路撒冷已经存在,但只叫做撒冷(见创十四18)。撒冷的原义是“平安”的意思(来七2)。耶路的原义已无可考,因其不是出于希伯来文。多数学者认为是出于亚述语系,涵义为“根基”或“城”的意思。大卫从耶布斯人手中攻取此城时,名叫锡安,大概是位于锡安山上的缘故。大卫把它定为首都后,改称为大卫的城(撒下五6~8)。当以色列人将这城名在字尾稍变而改为希伯来文以后,成了一个双数的名词,因为全城包含了上城和下城两部分的缘故。所罗门王在此建造圣殿之后,以色列人就以“圣城”视之(参看赛五十二1)。故此,新约有些地方在希腊文音译希伯来文的耶路撒冷时,就蓄意将这城名的头半部译成有近似“圣”的含义,(见太二1原文),使人读起来时有“圣城平安”的感觉。可是,历史告欣我们,这圣城不但并不圣洁,而且罪孽深重。所以上主宣告要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一切的居民。
从这地方 本书除一1和二10、11是用散文写成的以外,其余都用诗歌体裁的著作。按诗歌的音律,原文有此从这地方就不适合了。因此,祈特尔的希伯来文圣经在此处的注脚说:“为诗句音律的理由应当删去”。其实,删除这片语后,文义还更为简洁有力。
所剩下的 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翻成“的名”。与上下文连用成了“除去巴力的名”。祈特尔在此字下的注脚是“也许要读为‘亚述的’”,但没有讲出理由。也许是因为西番雅有提到的主前六二一年的宗教改革的缘故。现代中文译本翻成“痕迹”,而使全句变为“我捣毁那地方拜巴力的痕迹”,在章义上似乎是好了些,但可能不符合原来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这字在旧约圣经很多使用。有些地方翻成“余民”,有些则译为“剩余的”。在此翻为“所剩下的”颇合历史背景(详见本书绪论“约西亚年间的大事”),因为在约西亚作王的十二年(主前六二八年),他就曾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清除过各种的偶像(代下卅四3)。所以和合本在这里的翻译是可取的。雅各王钦定的英文译本、英文修正标准译本和美国新标准译本也都是这样的翻译。
巴力 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时,已发现当地各处都有他们的巴力神。巴力的原义是主,主人或丈夫的意思。故敬拜此神者认为与生育和农产丰收有很大的关联。敬拜巴力不但与淫乱有关,(参看何二1~13),甚且会烧化自己的儿女献为祭品(参看耶十九5)。因为上主对以色列人亦有主、主人和丈夫的涵义,以致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后对敬拜上主和敬拜巴力产生了蒙混的情况。这两种崇拜的绝缘分别,在以利亚时已经明朗(参看王上十八,十九章),但在全部以色列的历史中,断断续续的直至被掳回国后,才没有了敬拜巴力的记述。
基玛林 是亚兰文“众祭司”的译音。叙利亚文也以此词表示祭司。旧约圣经使用此词时,通常只用在敬拜外邦宗教或将外邦崇拜引导到以色列人中的祭司的身上。此字在何西阿书十5里,所有中文译本都翻成祭司,但却用在轻蔑的含义上。
和祭司 这些字词并不在七十士译本里。有可能是因基玛林既系指敬拜偶像的众祭司了,再加这“和祭司”是重复了的缘故。也有可能是早期的原文圣经只有基玛林,后期这基玛林被解释为崇拜偶像的人了,所以给加上这“和祭司”在内,藉以说明上主要剪除崇拜偶像的人和他们的祭司。
一5
房顶上 犹太人的房顶通常是平顶的,或最少有一边的楼顶为平台。故此,敬拜日、月、星辰,或称为“天上万象”的人,都会在其上设坛敬拜,藉能较易观察到天上的万象(参看王下廿三12)。
敬拜天上万象 向天上万象,就是向日、月、星辰的崇拜,在北国以色列陷落后和南国犹大被掳之前,很为盛行(参看王下廿一3、5;耶八2,十七3等)。申命记也对此提出严厉的警告(见申四19,十七3)。敬拜天上万象的人,是本小段中,上主要剪除的头一种人。
敬拜耶和华,指他起誓 单从这句话来看,这样的人是值得赞许的。但把下一句连起来看,则可知这样的人,是在外表上和口头上尊崇上主,而在实质上却敬拜偶像。这句话原文的排列,若将指他起誓一词除去,正和祈特尔所建议的,在诗句的音律上会更为合适,并且和上下文连接起来,完全没有失去任何原义。
玛勒堪 原文按字面的解译,是“他们的君王”,七十士译本就是这样翻译,而不把此词当作专有名词看待。这样的解译也行得通,就是指责那些敬拜上主,却又指他们的君王起誓的人,为违背对神的忠诚虔敬,因他们竟把人间的君王和上主视为同等。但近代大多数的学者,都将玛勒堪作专有名词来解译。这名词是指亚扪人的神(王上十一5、33和合本译为“米勒公”)。与西番雅同时代的先知耶利米,亦将此词当作亚扪人的神名来使用(见耶四十九1、3)。
敬拜上主却指玛勒堪起誓的人,是这小段内,上主预言要剪除的另一种人。
一6
转去不跟从耶和华的 就是指那些蓄意离弃上主的人(参看赛一4)。
不寻求耶和华 在宗教上冷漠,不思想也不求问上主的旨意和要求是什么的人。
也不访问他的 “访问”原文和前述的“寻求”常用为平行的同义词。这句若把它省去,使全节在诗句的音律上会更适切。所以祈特尔在此的注脚便说:“为诗句音律的理由应当删去”。
转背不跟从上主,又不求问他的人,是这小段里,上主要剪除的第三种人。
一4~6
综合前面三节的经文,就明显的指出:上主宣告要伸手攻击犹大和首都耶路撒冷一切的居民,也要消灭从前曾经捣毁过而却仍然剩下的巴力偶像,和那些敬拜假神的祭司的名号,以及在犹大人中,以下三种离弃上主的百姓:(一)在房顶上敬拜天上万象的人;(二)表面上像似仍然敬拜上主,实质上却指外邦人的神玛勒堪起誓的人;和(三)那些转背不随从上主,也不求问他的人。
2 惩罚三种上层人士 一7~13
一7
主耶和华 这是圣经中仅有的数次将主“阿多乃”耶和华(雅巍)连用之一处。为避讳的缘故(见第1节耶和华注释),在这两词连用时,犹太人通常就读成阿多乃伊罗兴(Elohim)。伊罗兴就是上帝的译音。阿多乃在单独使用时,中文固然多数将它译为“主”(可是和合本在耶利米哀歌二7,却把它译成“耶和华”)。但在和上主(雅巍)一词连用时,现代中文译本把阿多乃翻为“至高的”。这译法是可取的。因为阿多乃是一个复数式的名词,而这复数式并不意味“众主”的多数之含义,乃表达这位主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与权能者,故此又为“万主之主”的意思。
静默无声 这是对人的吩咐,要人静默不作声以观看上主的作为。这是有力地要引出下句,“因为上主的日子快到了!”也是有力地引导人,去默想本章14节及其下数节所描述的上主的作为。
耶和华的日子 这是本书主要的信息(参看绪论“本书主题”)。所有使用这词语的先知,如约珥(一15,二1),阿摩司(五18),俄巴底亚(15)等,都用来表达上帝的审判和刑罚的涵义。因此,现代中文译本将这句译为“上主审判的日子”,虽然包含了解释在其中,但并无违背先知所要讲说的原意。
祭物 原文和屠杀、牺牲、献祭等,是同为一字。因此,在这里所指的“上主已经预备祭物”,实际是指因犹大人的罪恶的缘故,上主要屠杀犹大人民作为惩罚。同样意义的类似表达方式,也在先知以赛亚(卅四6),耶利米(四十六10)和以西结(卅九17)等书中出现。
将他的客分别为圣 既然上主预备了祭物,就必有吃这祭肉的人。凡吃祭肉的人客,按例须自洁藉免亵渎神圣(参看撒上十六5)。但在这里,上主将他的客(原文直译是“他所召来的”或“他所拣选的”)分别为圣,意思是上主已准备好了犹大的仇敌,他们就快要到来吃祭肉──屠杀犹大人了。为这原因,现代中文译本这节的后半段,就依义而译,成了“上主准备牺牲他的子民,叫仇敌掠夺犹大。
一8
耶和华献祭的日子 就是上主因犹大人的罪恶,而召他们的仇敌来屠杀犹大人的日子(见前节的解释)。
首领 就是负有行政、审判和其他职责的政府官员。原文在这字的前面,为诗句音律的原因,应当有一个表明为“一切的”之希伯来字,可能为文士所抄漏了的。
王子 七十士译本在此译为“王室”。原文此处所用的是“子”字,并且是用复数,乃表明是王的众子。这意思就是说,在惩罚的日子,王的众子都在受累之列。何以又不提到王呢?大概就是当时约西亚王仍然年轻,故此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罪孽,他还不必负上责任(参看\cf4 本书绪论“约西亚年间大事”)。
穿外邦衣服的 有能力穿得起外邦衣服的人,必定是“非富即贵”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要时常穿外邦衣服,一方面固然可能在炫耀他们的身份,另方面也是表明他们对外邦习俗的羡慕,因此而有鄙弃本国的特性,特别是敬拜上主之特性的含意。所以他们也在要被惩罚者之列。
这节经文虽然提到三种人,实际是指贵族阶层的人。
一9
跳过门槛 这说法有好些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是把撒上五1~5的经文作根据,认为和拜大衮神有关:因为上主的约柜遭掳到非利士,被置放于大衮庙中,而使大衮的头和两手在门槛上折断,以致大衮的祭司和一切进大衮庙的人,都不踏大衮庙的门槛。但这说法无法解释本节下面的话──将强暴和诡诈充满主人的房屋。
另有一个解释是将拜家神的习例连在一起。因为拜家神的人,是在门槛上向家中的守护神献祭,因此认为门槛是神坛而不践踏在其上,以致在进出的时候跳跃而过。与这相类的解释,是与立房屋的根基有关,就是在立房屋根基的时候,乃在门槛的位置上献祭,因此而认定门槛是个神圣的所在,以致不敢踏脚其上。
但是,从这节经文的上下关连看起来,上面的解释都无法令人满意。比较可信的说法,乃是当时一些不法的官长和体力强壮的人,恃强凌弱,闯进贫寒或软弱者的家,以暴力取人之物,并为行动迅捷起见而跳过门槛。且有可能是这些作恶之人,存前述拜家神者的迷信,为免遭被掠之人家中守护神的伤害,不敢踏脚门槛,急急窜过逃走的情态。
强暴和诡诈 强暴当然是指暴力的行为。七十士译本把字翻成不敬虔,亦可表达出强暴乃出于违反神的旨意的。诡诈亦可翻为诡计(如和合本在创廿七35;何十一12等处所译的)。王下九23更将此词译为“反了”,就是背叛了的意思。可是,强暴和诡诈绝不是一种中立或反身的行为,乃必然是及物或对付别人的动作。因此,和合本在这两词以下加上“得来之物”,而成了“将强暴和诡诈得来之物”;现代中文译本则翻成“以强暴、欺诈剥削弱者的人”。
充满主人房屋的 按原文直译,是“那些充满他们的主人之房屋的”。这里所述的,就极可能是指那些官长之手下的人,恃势欺人,用各种不法的勾当,为他们的主人取得各种的利益,而使主人财富增多,但却遭到上主的谴责,并确言“到那日我必惩罚!”
一10
鱼门 以色列南方的埃及,虽然出产很多的鱼(参看民十一5),但不运到犹大来,可是,北方推罗(见尼十三16)和加利利的鱼(参看路五1~6),却运到耶路撒冷来贩卖。因此,运鱼入城的耶路撒冷的北门,通常就被称为鱼门(见尼三3,十二39;代下卅三14等)。这门后来又叫做大马色门,因为是北上大马色的主要通道。强敌一般都是从北来攻,所以北面通常都须有重兵驻屯。
二城 应译为第二区(见王下廿二14),就是在耶路撒冷北部原有城墙之外新建民居的区域。这区域,可能就是在代下卅三14所说,玛拿西将城墙筑在其外藉获保护的地方,因为这些北部地区,是历代外敌入侵耶路撒冷的所在地。因此,住在这区的人,有好些可能就是军官和其眷属。
山间 耶路撒冷是建造在众山之上,最高处超于海拔二千五百多英尺。但这里所指的,可能是提到圣殿所在地的摩利亚山(参看代下三1),更可能是指大卫城所在地的锡安山(撒下五6~9)。无论如何,经文所要讲的,并不是山,乃是住在这些山间,就是较为富裕,或负有保卫京都职责的人家。
悲哀、哀号、大破裂的响声 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乃是不管属于鱼门的军官士卒,或是新区的居民,抑为山间大户的建筑,都要在那上主所定的日子,发出哀鸣,号叫和倒塌的大响声。因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罪恶,不论哪一阶层的人,特别是一些上层人士,都要受到惩罚。
一11
玛革提施的居民 玛革提施的原义是“乳”或“水”的意思,因此该地必然是一个“洼处”,正如士师记十五19所译的。为这原因,他尔根(旧约亚兰文注释)说此地是汲沦溪,即圣殿山(摩利亚山)与橄榄山之间的洼谷。但是,在汲沦溪一向没有什么值得提起的居民,而且与迦南商民无关。故此,近代学者都认为玛革提施就是锡安山西坡,西罗亚池北边的谷地,向为耶路撒冷商业区的提拉帕谷(Tyropoeon)。这地的居民,都是商贾之辈。
迦南的商民 原文只是“一切迦南的民”。可是,迦南人在古代是以经商出名,所以在提到迦南人的时候,其主要含意就是商人。为这原因,现代中文译本就翻成“所有的商人”,而将“迦南”略去。如果这译法为正确,原来先知所要讲的,就不止是迦南的商民,也包含腓尼基的商人和一切从外国来的商人,更连本国的商人亦包括在内。
搬运银子的 原文是“一切拥有(或趸存)银子的人”。因此,原义不像和合本所译的,是一些搬运银子的人,乃是积储许多金银货财的富有的人。因为原文的“银子”,亦可包含财宝货物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内。
哀号、灭亡、剪除 本节虽然用这三种动词来形容三种人所要遭遇的结局,究其实只是提到一种人,就是富有的商人。因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罪恶的缘故,他们都要哀号,灭亡和被剪除。
一12
用灯巡查 这里的意思,似乎像路加福音十五8所指的,“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的找,直到找”。同样,这里实在所说的,就是上帝所用来惩罚耶路撒冷的敌人,要仔细地在耶路撒冷每个角落,特别是可能暗藏财宝的所在去寻找,直到找了。
在渣滓上澄清的 “澄清”按原文应当翻译为“凝固”,正如出埃及记十五8所译的。不过,因为这里所用的“渣滓”,先知通常是指酒发酵以后的沉淀物(参看耶四十八11)。这些沉淀物会继续发酵,若不把它从这器皿倒到那器皿去搅动,下面的渣滓就会慢慢凝成胶状,而上面却澄清起来。这凝成胶状的情形,就是先知用来比喻人对属灵之事的心态──迟钝了。
不降福也不降祸 在心灵上对上主迟钝了的人,以为上主和偶像的作为一样──是无能为力的。其实,偶像不能降福也不能降祸,是上主向那些离弃他而去敬拜假神的人的挑战,要他们思想究竟偶像能做什么(参看赛四十一21~24;耶十1~5)?现在这些人却掉转过来,竟在他们心里说:上主必不降福,也不降祸。所以上主说:“我必惩罚”。
一13
财宝成掠物\cs8 这些在灵性上迟钝的人,终于要醒悟过来,因为他们的财宝要成为掠物,正如耶利米所说的,是上主把他们的货物财宝白白交给他们的仇敌(参看耶十五13,十七3)。
房屋变荒场 从痛苦的经验中,对上主在心灵上迟钝的人将会晓得,上主因他们的罪恶的缘故,降祸惩罚他们的真实性──他们的房屋要变成荒场。
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 这情形,正如先知阿摩司所说的,“你们践踏贫民,向他们勒索麦子,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摩五11)。
栽种葡萄园,却不得喝所出的酒 这情景,也正如先知弥迦所指责的,“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弥六15、16)。意思就是说,因他们跟随了假神和偶像。
一7~13
综观以上各节经文:第7节是述说上主为满有权能和活力的神,他叫人只管屏息静默的观看,因为上主所定惩罚的日子就要到了。他已将犹大和耶路撒冷预备好成为就要屠杀作为祭物的,并且已将召来同吃祭肉,就是宰割犹大人民的人准备好了。
第8节到11节是指出三种将要受惩罚的较为上层的人士。第8节指出,不论是首领、王的众子或以富贵骄人而穿时尚的外邦衣服之人,都要受惩治。不但这些贵族要受刑罚,就连他们的爪牙,就是那些他们的手下,恃势欺人,以暴力和诡诈的方法抢夺人家的货财,即使他们的主人,就是贵族人家充满掠物的,也要受到应得的审判。
第10节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提到各种阶层的人士均无幸免,而在实质却是指军官士卒,特别是保卫京都的将士,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以致他们要哀啕号叫,而他们依为保障的建筑物,也会在大响声中塌陷。
第11节是说到那些居住在商业区中富有的商贾,亦因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罪孽,就是他们也有分在其中的邪恶,都要哀号和灭亡,被剪除净尽。
第12~13节乃总结以上三种上层人士(贵族、军官和富有的商贾)的罪恶,是因犯罪众多以致灵性迟钝,以为上主不会降福也不会降祸,所以上主要使他们的仇敌来彻底细搜,使他们一切的财宝都成掠物,居屋变为荒场,建造房屋不得住于其内,栽种葡萄园却喝不到其果子所酿出来的酒!
三 惩罚的描绘 一14~18
一14
耶和华的大日 一7仅提到“耶和华的日子”。这里却加一个“大”字,目的在形容那日的可畏和遭难之深重。(参看耶卅五7;珥二11;玛四5)。
临近而且甚快 这可能是暗示自黑海北端的高加索地区南侵之西古提人,有向犹大进扰的倾向,以致先知西番雅觉得上主的大日,是极为逼切的临近了。事实上,这支野蛮游牧民族,因善于狩猎和乘骑作战的缘故,自主前六三二年起经常南下远征,耶利米亦多次提到这从北方来的灾祸(参看耶一14,四6,六1等)。然而,真正蹂躏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却是在主前六百年前后的巴比伦人。
风声 原文是声音,但因摆在“上主的日子”之前面,而有“听啊!上主的日子!”之涵意。
勇士必痛痛的哭号 原文在本句尚有一个表达“在那里”或“在其中”的字,意思是在上主的日子当中,勇士要痛痛的哭号。勇士原指勇敢善战的壮士,这种人都要痛痛的哭号了,就可见那大日的可怕可畏!
一15
是忿怒的日子 “忿怒”的原文,是极其怒恨──在公义中无法忍受的恨恶的意思。所以在赛十三9译成“忿恨”。这就是在那日,上主施罚的真况。
是急难困苦的日子 “急难”在原文可作灾祸、苦恼、烦扰等解释。但这苦恼与烦扰,并不是普通心绪上的不宁,乃是城被攻破,哀声远达的情况中的烦苦,正如赛廿二5所述说的。“困苦”(Distress),亦可解作危殆或灾害。总之,那日子是一个大患难大祸害临头的日子。
是荒废凄凉的日子 荒废凄凉不单可指地土和建筑物(凄凉亦可译残落),正如约伯记卅八27所表达的;也可描绘人在饥荒中身体枯瘦的情状,正如约伯记三十3所缕述的。因此,在那惩罚的日子,大地荒凉,人身枯瘦,使人惨不忍睹。
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 原文是分作两段的:是黑暗和幽冥的日子,是密云和乌黑的日子。整句的意思,不但像约珥二2所叙述的,天空被蝗虫密盖以致大地乌黑;乃是祸不单行,天愁地惨;更是如阿摩司书五19所描绘的:景况好像人躲避狮子又遇见态,或是进房屋以手靠墙,就被蛇咬!
一16
是吹角呐喊的日子 “吹角”在军事上有两个主要的作用:警告和冲锋陷阵。既然这词和“呐喊”连用,就表明是属于后者。这是用来表示战事进行得非常激烈的意思。更进一步,这句话于此和前后文连起来看的时候,就知道在那日激战的结果。犹大和耶路撒冷,会正如阿摩司在使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终局:“必在哄嚷呐喊吹角之中死亡!”(摩二2)
要攻击坚固城和高大的城楼 原文是分成两段的:要攻击坚固的城邑(复数式),要攻击高耸的城角(复数式)。头一段明显的指出,要攻击的不单是首都耶路撒冷城,乃是犹大的众城邑。第二段可能特别指耶路撒冷而言。“城角”是直译原文,实指两扇城墙相合之处加高加强的建筑物──城墙上的堡垒。这表明是兵临城下,直接攻坚的情境。
一17
我必使灾祸临到人身上 原文是“我要加灾害给人”(请参看耶十18)。这“我”乃是上主。意思是不但有以上数节所述的从仇敌而来的灾祸,上主自己还要降些灾害给他们。这里所用的“人”,原文虽然是单数,乃是一个集合词,是指所有的犹大人,所以大多数英译本都翻成 men。
使他们行走如同瞎眼的 意尼是叫他们对前途完全不明,蹡踬地摸索前进,脸庞上显出狐疑和无助的神情。
因为得罪了我 是上主降一切灾害给他们的原因。
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 血是人的生命(创九4),是非常宝贵的。上帝甚至宣告,“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上帝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创九6)可见血的价值何等的大,灰尘却是不值一文的。因此,这句话是形容在那日,人命贱如灰尘,没有一点价值的意思。
他们的肉必抛弃如粪土 “肉”在原文并不是通常所指为血肉的那种肉。祈特尔虽然在其所编的希伯来文圣经中的注脚上,建议将此“lehum”,读成“lehem”,意即“食物”或“粮食”。因此可解作“他们的食物必抛弃如粪土”,但这改法并不能凑得上前面几句的话。因此,另有些人,譬如近代一位犹太教学者高亨(A. Cohen,参看其所编 The Twelve Prophets。第二四○页)。就认为这“肉”应和约伯记二十23所译的一样,当作“肚腹”解释。这说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斤斤计较于这“肉”的直译,而从这句话的末了“粪土”一词去寻求解释,就会在耶利米书八1、2看到,犯罪作恶的犹大君王、首领、祭司、先知和耶路撒冷居民的骸骨,都要从坟墓中取出来,抛散在各处,不再收殓,不再埋葬,必在地面上成为“粪土”!又在九22这样说:人的尸首必倒在田野像“粪土”,又像收割的人遗落一把禾稼,无人收取。这样看来,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乃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就算死后下葬了,也还要给从坟墓中拉出来鞭尸,然后骸骨被抛散有如粪土一般。
一18
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 要了解这句话,先得参看王下十六5~9。当希西家王的父亲亚哈斯为王的时候,亚兰王和以色列王联合攻击犹大。亚哈斯不能胜过他们,他就将上主殿中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以致亚述王应允出兵解救了他。但在这里,西番雅肯定的说:在上主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已无效,不能拯救他们。
他的忿怒如火 在此所用的“忿怒”,原文是“娭妒”,或如和合本在他处所译的,是“忌邪”的意思(参看出二十5;鸿一2)。正如丈夫嫉妒妻子去爱别人时,怒火如焚一样,上主是不能容忍人对别的神表达忠诚的。
烧灭全地、毁灭这地 原文在此节两次使用的“地”字,都有冠词,其含义必然是超越于单指犹大;意即全世界都包含在其内,都要被上主的怒火所烧灭和毁灭。
而且大大毁灭 原文直译是:“不错,他要快快作成一个完备的结束。”意思是全地要无保留的被烧灭净尽。
一14~18
这一段的描绘是令人可畏的:上主的日子快到了,非常逼近!在他决定惩罚犹大和耶路撒冷──其实这只是一个开端,他乃是要惩罚全世界──的时候,就连一向被人赞誉的勇敢战士,也要惶恐得痛苦哭号。因为那是上主在公义中无法忍受的忿恨的日子;是人间大祸患大灾害临头的日子;是大地凄怆,人身枯瘦如柴的日子;是乌天黑地,祸不单行的日子;是战况激烈,杀声连天的日子。坚固的城邑,高大的城楼都不足恃,都要受攻击。而且,上主不单使人的仇敌来攻击,且要亲自加害给他们,他们要像瞎子一样,对前途茫然不见,因为他们得罪了上主。他们的生命一无价值;他们且死无葬身之所,就算死有所葬,也要被拉出来鞭尸,暴骸如粪土一样可臭。是的,在上主忿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无法救他们;因为他们偏离上主,崇邪弃正,上主在妒火中,要彻底的消灭全地背逆的人!── 李景雅和丘恩处《中文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