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52章查经资料
耶利米书第五十二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五十二章
Ⅲ 历史补篇(五十二 1 ~ 34 )
这一部分记载了耶路撒冷陷落前的景况,编者和列王纪下的编纂者很可能选录自同样的史料,而耶利米并非此史料的作者。历史补篇之所以被安置于此,目的可能在显示耶利米的预言已然成就。若将此章和三十九章相较,会发现内容有些许差异。这里记载了圣殿敬拜器具被夺去,但却对尼布甲尼撒下令保护耶利米一事只字未提。
1 ~ 3. 哈慕她 是约西亚的妻子,也是约哈斯和西底家的母亲(参:王下二十三 31 ,二十四 18 )。马索拉经文 3 节的用辞有点棘手,给人的印象是:神的忿怒造成犹大的不法充斥,而非犹大之不法惹动神的忿怒。
4 ~ 11. 公元前五八八年一月初,耶路撒冷开始被围困,西底家作王 第九年 应指公元前五八九/八年。 6 节的 四月 是公元前五八七年七月,此月份的算法乃从巴比伦新年(即三/四月)开始。 7 节马索拉经文应依循三十九 4 的内容,将西底家包括在逃亡者中。关于利比拉,参三十九 5 。西底家被囚禁一事,并未见于列王纪下二十五 7 。
12 ~ 16. 这里的 初十日 ( 12 节),在列王纪下二十五 8 作“初七日”,两者的差别可能在于,是否把尼布撒拉旦抵达耶路撒冷和毁灭开始之间的那几日计算在内。有关尼布撒拉旦的职称,见三十九 9 注释 。 AV , RV 中 15 节末的 大众\cs8 ,乃依据马索拉经文 ha{~a{mo^n (众人)而译,但这很可能是误抄自 ha{~a{mman (技工)。译成“技工”仍非确定的译法,因为至今仍无法完全证实 技工 的意思是否可表达 ~a{mo^n 的意思,虽然 NEB 接受此译法。 16 节 yo^g#b[i^m ( RSV : 耕种田地的人 ; NEB : 工人 )的意思亦不明确,但其字根可能指强迫服务,意即无薪酬的劳工。
17 ~ 23. 这段记叙了从圣殿掠走作战利品的敬拜器具,它补充了列王纪下二十五 13 ~ 17 类似的经文。有些器物的性质仍无法确定。 铜海 (参:王上七 23 ~ 26 )是直径十肘的大盆,安置在四群各自面向东西南北的铜牛之上。许多大件物品都被打碎,以方便掠走。耶路撒冷在此之前亦曾遭抢夺(王上十四 25 ~ 26 ),现在又再度被劫掠。这里提到的金属制品多半是青铜器,此外还有金的、银的物件,以及赤铜制的杯。 两根铜柱 ( 20 节)的作用不得而知(参:王上七 15 及下),但它们可能用来作标灯或是火的祭坛。这种柱子在公元前一千年间亚兰人设计的殿中十分常见。 81 这里提到十八肘( 21 节),表示历代志下三 15 所记载的长度,是两个柱子长度之总和。 石榴 ( 22 节)是近东常见的装饰,大祭司的袍上亦有此装饰(出二十八 33 )。此处正描述第二根柱子的装饰时,文字突告中断,显示经文有所遗漏。马索拉经文的 ru^h]a{h ( 23 节)被译成 在周围 ( RV 、 RSV )或 历历在目 ( NEB ),很可能是误抄自\cs16 rewah] (空间;参:各英译本创三十二 16 ;和合:空闲的地方)。根据列王纪上七 20 、 42 ,每个柱头各有两百个石榴排成两行。
24 ~ 27. 西莱雅 是希勒家的孙子,希勒家在约西亚时担任大祭司,其族谱可追溯至亚伦(参各英译本:代上六 13 ~ 15 );而 西番亚 则可能是二十九 24 ~ 32 和三十七 3 提过的人。管理兵丁的官( AV 、 NEB : 太监 )显然是职级相当高的副手,负责召集全民前往作战。如果 国民 (各英译本)事实上就是农民,他们可能象征性地代表余民而被处死。
28 ~ 30. 依照巴比伦的算法, 第七年 ,就是公元前五九八/七年。这里记载的人数和列王纪下二十四 14 、 16 有所出入。 3,023 可能是被掳的成年男子的确实数目,而列王纪所记的数字可能包括所有被掳之民。 十八年 ( 29 节),依巴比伦的算法应是公元前五八七/六年。列王纪下二十五 8 保留了犹太人的算法,列王纪下二十四 12 亦然;后者和 28 节相对应(列王纪下二十五 8 则和 29 节相对应)。 二十三年 ,即公元前五八二/一年。
31 ~ 34. 尼布甲尼撒之子 以未米罗达 继位,以未米罗达亦即亚美玛尔杜克( Amel-Marduk ),在位仅一年(公元前 561 ~ 560 年),他给予犹大王室较好的待遇。从已毁的巴比伦伊施他尔门出土的泥版,证实约雅斤的确受到以未米罗达的恩待。 82 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发生在戏剧化的属灵事件后,可作为高潮迭起之后的跋。耶利米的信息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同胞的嘲弄,但却奇妙地与历史的演变一致。神预示的审判最终还是临到祂背道、拜偶像的子民,而炼净、管教他们的被掳生涯于焉开始。虽然有此令人惊骇的灾祸,但神的子民仍有盼望,因为神必复兴祂的子民,并将忠于祂的余民带回故土。
81 见 D. J. Wiseman, NBD, p. 593.
82 W. F. Albright,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1942), V, pp. 49ff.; A. Oppenheim, ANET, p. 308; D. W. Thomas, Documentsfrom Old Testament Times, pp. 84ff.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