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十五章-《每日研经丛书》
约翰福音第十五章-《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所作的比喻往往与犹太的宗教传统有关。旧约圣经一再形容以色列为上帝的葡萄树或葡萄园。“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赛五1-7)。上帝透过耶利米对以色列人说:“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树。(耶二21)以西结书十五章喻以色列为葡萄树,且在十九章第十节说:“你的母亲先前如葡萄树,极其茂盛,栽于水旁,因为水多,就多结果子,满生枝子”。何西阿也说:“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何十1)。诗人吟道:“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诗八十8)以比喻上帝解救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葡萄树遂成为以色列国的记号。马加比王朝的货币上,即印有葡萄树的标帜。圣殿的荣耀之一,就是置于圣所前面的巨型金葡萄树。许多伟人都认为能够奉献金子铸成一串新的葡萄或一粒新葡萄加在上面,是无限光荣的事。葡萄树遂成了以色列的象征。
耶稣自称为“真”葡萄树。alethinos是实在、真实,纯粹的意思,耶稣这样说有特别的意思。旧约圣经每次提到葡萄树这个象征,总是把它和败坏连在一起。以赛亚所描绘的是野葡萄。耶利米也指责以色列民败坏,成为野葡萄。因此耶稣像是说:“你们以为属于以色列国就是上帝真葡萄树上的一个枝子吗?然而以色列正是众先知所说已成为败坏的葡萄树,惟独我才是真葡萄树。你们身为犹太人的这一事实救不了你。惟一能救你的是与我建立活泼、亲密的团契。我乃是上帝的葡萄树,你们必须成为与我相连的枝子。”耶稣在这里清楚地指出,犹太人的血统救不了人,惟独信靠耶稣才能拯救他们归向上帝。任何外在的资格或条件都不能使人与上帝和好;祗有与耶稣基督建立友谊始有可能。
葡萄树与枝子(Ⅱ)(十五1-10)(续)
耶稣自喻为葡萄树时,很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巴勒斯坦全境盛产葡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葡萄树必须细心呵护,始能结出好的果子。葡萄树多半栽植于台地上,地面必须维持干净;有时葡萄树需攀附在棚架上;有时则种植在有矮支架的地面上,甚或绕村舍的门框而生长。无论种在什么地方,都必须事先做一番工夫,把土壤翻松,葡萄很容易茂盛,因此必须经常彻底修剪。由于葡萄树蔓延得快,种植时,每株幼苗至少维持十二尺的间隔距离。一棵新葡萄树,前三年不许让它结葡萄,而每年必须把枝子彻底修剪,以保存其生长力。它一旦成熟,就在十二月或一月间修剪。葡萄树上有两种枝子:一种结葡萄;另一种则不会结葡萄。所以必须经常把不结果子的枝叶剪掉,免得它消耗葡萄树的养分。耶稣知道,凡是不结果子的葡萄树必然是未经彻底修剪的。
再者,葡萄树的枝子有一个奇怪的特色,就是一无所用,原因是它太软了。犹太的律法规定,莓年在固定的时候,民罛必须捞带柴火献给圣殿供祭坦燃用。但是却不接纳葡萄树枝,所以被剪下的葡每枝祗好在野地放火烧掉。这也是耶稣以葡萄树作此喻的用意之一。
他说跟随他的人正像这样。有人像结出了许多果子的枝子;有些则像不结果子的枝子。谁是不结果子的枝子呢?可能是以下两种人:第一,指犹太人,他们原是上帝的葡萄树枝,正如众先知一再强调的。然而他们不听信耶稣,也不接纳他,因此他们成为枯萎无用的枝子。第二,指一般基督徒,他们心里相信耶稣,可惜无实践的能力;他们光会讲而不会做;这样的基督徒是不会结果子的葡萄枝,是没有用处的。那些背教者也是这样,他们听到主的信息,也接受了,但后来跌倒后退,背叛原来决心服事的主。
有三种可能的情形成为没有用处的枝子:我们根本就不听信耶稣。我们听信耶稣,但只是唇舌尊敬他,并不肯实践他的教训,没有行为的表现。我们可能接纳他作我们的主,然而遇到困难或想随心所欲时,就毅然弃绝耶稣。有一件事我们应该记住:新约圣经的第一个原则乃是“没有用处会招致祸害”。不结果子的枝子,必然面临毁灭的命运。
葡萄树与枝子(Ⅲ)(十五1-10)(续)
本段经文再三说到在基督里面,究竟这是什么意思呢?基督徒在基督里面;基督在基督徒里面,这都是神秘的的观念。有许多人──可能是绝大多数的人──并未有此种神秘的经历。如果我们没有此种体验,也不须责备自己。我们有一个更简易的方式来了解它,经历它,这条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开放的。
兹打一个比方。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是不完全的,不过只是借助它来帮助我们了解事理。比方说有个人很软弱,很容易受到试探,往往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无论心智各方面都逐渐败坏。所幸他有一个朋友,性情比较可爱,毅力也很坚强,能够帮助他从颓靡的情况中爬起来。这个朋友便是改造他,使他走回正路的惟一方法。他必须经常和这位朋友接触,如果他不这样做,试探就会胜过他,旧的试探会重新抬头,使他被打垮而一蹶不振。他不断和他的朋友接触,所获得的力量便救了他。
潦倒的人往往被送去和纯良健全的人同住,只要他住在那人的家里,时常见那人的面,这个潦倒的人便很平安。如果他溜出去,依然我行我素,便会跌倒。人必须常常接触美善的事,始能胜过邪恶的念头。白莱登(Brighton)的罗勃生(Robertson)是一位杰出的传道人。据说有一个商人开了一间小店;在后面的房间悬挂了一张罗勃生的照片,把它当作效法的对象。每逢他想在生意上动一点歪脑筋,立刻就跑到后面的房间去看那张照片,因此得胜试探。有人请教金斯莱(Kingsley)问他的生活秘诀,他说这是因为他“有一个朋友”,他是指摩利斯(F. D.Maurice)说的。经常与可爱的人物接触,因此遂使他也变得可爱了。
住在基督里正是这个意思。耶稣得胜生活的秘诀,乃在于他与上帝接触;他常常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和上帝交谈。我们必须常常与耶稣接触。与耶稣接触必须靠实际的行动。此方说──早晨向主祷告,那怕是一个简短的祷告,也能在那一天中产生防范的作用,一个人岂能在和耶稣接触过后就去接触罪恶呢!我们中间少数人认为住在基督里的神秘经历,是无可言喻的;然而多数人相信,住在基督里的意思乃是经常和耶稣接触而言。同时也包含我们必须安排生活,安排祷告的时间,安排安静的时刻,使任何一天都不会忘记耶稣。
末了,我们应当注意好门徒的两件事:第一,必须充实人生,由于经常与耶稣接触,使得自己成为多结果子的枝子。第二,归荣耀于上帝。他的眼界从人的见解转为顺服上帝的安排。我们若多结果子,并且让人看出我们是耶稣的门徒时,上帝就得了荣耀。基督徒在生活与行为上归荣耀于上帝,便是最大的荣耀。
耶稣选民的生活(Ⅰ)(十五11-17)
本段经文的中心题旨是耶稣对门徒说的一句话:“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不是我们选择了上帝,而是上帝藉祂的恩典亲近我们,以祂的慈爱呼召我们。
从本段经文能够列举若干项耶稣呼召我们的理由。
(一)我们蒙拣选是为表现喜乐。无论基督徒的道路是多么艰苦,它仍是一条喜乐的道路。行为正直的人必然心里满有喜乐。基督徒是喜乐的人。身为基督徒,我们若是愁眉苦脸,露出一副严肃的神色,是极其讽刺的表现。虽然基督徒也是罪人,不过我们是已蒙救赎的罪人,这是他心里充满了喜乐的缘由。岂有谁在生活上与耶稣同行而丝毫没有喜乐的呢?
(二)我们蒙拣选是为表现爱心。我们受差遣进入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彼此相爱。可是有时候我们的表现仅是为了彼此竞争、彼此争辩、彼此争吵。其实,基督徒应有爱别人的表现。如果我们质问耶稣:“你有什么权利命令我们彼此相爱呢?”他会这样回答:“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我却这样行了。”许多人教导别人必须彼此相爱,可是他们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没有爱心。耶稣教导我们彼此相爱,而他自己以身作则先表现给我们看了。
(三)耶稣拣选我们作他的朋友。他告诉门徒说:“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主的门徒听见这句话的感受比我们深。Doulos是仆人,然而当上帝的仆人并不是可耻的职分;而是最高的荣誉。摩西是上帝的仆人(申卅四5);约书亚是上帝的仆人(书廿四29);大也是上帝的仆人(诗八十九20)。保罗最喜欢用“上帝的仆人”来称呼自己(多一1);雅各也是这样(雅一1)。以往的伟人都以作上帝的仆人为荣。然而耶稣说:“我将赐给你们更崇高的身分,你们不再是仆人,而是我的\cs9朋友。”基督赐给我们与上帝亲密交往的特权,这是基督降世以前甚至连那些最伟大的人也未曾有过的。
作上帝的朋友,也有一段历史背景。亚伯拉罕是上帝的朋友(赛四十一8)。在智慧书七章廿七节说,智慧使人成为上帝的朋友。或许我们能从罗马皇帝或
耶稣称我们为他的朋友和上帝的朋友。诚为极其特殊的赏赐。换句话说,我们不必再远远地渴望见到上帝;不像仆人无权走到主人的面前;我们也不像众当中的一个,只
耶稣选民的生活(Ⅱ)(十五11-17)(续)
(四)我们蒙耶稣拣选不光是承受一连串的特权,我们也成为了他的合伙人。仆人永远不能当合伙人。希腊法律把仆人定义为一种活的工具。主人不会开诚布公地待他;他只是遵照主人的吩咐去作,主人不会告诉他为什么要作这事,也不会向他解释。然而耶稣说:“你们不是我的仆人;而是我的合伙人。我把一切都告诉你们了;也把我所要作的事和理由告诉过你们。我已经把上帝对我所说的全都告诉了你们。”耶稣把我们当作他的合伙人,是我们极大的荣幸。他把心思意念和我们分享,也对我们赤露敞开他的心。我们所面临的抉择是在耶稣带领世界归向上帝的工作上愿意或拒绝作他的伙伴?
(五)耶稣拣选我们作大使。“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我们蒙拣选不是从世界上退休,而是在世界上代表他。有一个骑士来到阿瑟王(King Arthur)的宫廷,不是把余生用在宴乐和谈论这两方面。他来是对王说:“请把重大的使命托付我,好叫我为你效劳。”耶稣拣选我们,先归向他,然后受派到世上去。这正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型态。
(六)我们蒙拣选是为耶稣作广告。他拣选我们去结果子,结果子就是接受时代的考验。作基督徒就是传扬福音的重要方法。我们要人接受基督教的信仰,首先要叫别人看见基督徒生活的果子。基督分派我们出去,不是去和人辩论,更不是去威胁人叫他们相信耶稣,而是用基督徒的生活见证来吸引他们;基督徒若有好的生活见证会使人羡慕,也跟作基督徒。
(七)耶稣拣选我们作上帝家里的人。叫我们凡奉他的名求什么,天父都会给我们。但我们应该正确地了解祷告的意义。以免误解认为基督徒无论求什么,都必得。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讨论过,但不妨再提一次。新约圣经对于祷告有一些规定。
(1)祷告必须出于信心(雅五15)。祷告若流于形式,只是基督徒的例行公事,光是重复一定的语词,这样的祷告必不蒙上帝重听。祷告若非出于信心,也是徒劳无益。一个人求主改变他,但心里并不相信其可能性,这样的祷告必归于徒然。一个人若全心相信上帝丰盛的慈爱,祷告起来必然满有能力。
(2)祷告必须奉主的名。我们不能祈求明知耶稣不会同意的事。也不许祈求获得他人的财物或不该得的财物。如果我们祈求实现个人的愿望,而因此会伤害到别人,这种祷告也不会实现。一个人若欢喜报复,我们怎能奉他的名祷告呢?凡是把祷告当作一种要求以遂我们实现野心或满足私欲的目的,绝对不会实现,而这种祷告不是真实的祷告。
(3)祷告必须说:“愿你的旨意成就”。在祷告时必须了解我们绝不会懂得比上帝多。因此祷告的精义,不是对上帝说:“愿你的旨意改变”。真正的祷告不是要求上帝把我们所要的东西给我们:而是要求上帝叫我们接受他所要给我们的。
(4)祷告绝不许自私。耶稣趁便告诉我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十八19)。我们不可照字面的意思来了解这话,因为这样的话,岂不是说你若能动员更多的人求任何事都会成就了吗?耶稣是告诉我们:人不能只为自己的需要祷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农人正需要雨水的时候,计划旅行的人可能要求天气放晴。所以在祷告时,我们不但是问:“这样是否对我有益?”而应该问:“这样是否对全人类有益?”祷告的一项危险,就是以为别人都没关系,只有我们自己才重要。
耶稣拣选我们作上帝家里的人。所以我们能够,也应该在祷告中凡事告诉上帝;若能遵照上述原则祷告,上帝便会以祂完全的智慧和完全的爱心来答应我们的祈求。我们越爱上帝,也就越容易祷告了。
世界的恨(Ⅰ)(十五18-21)
约翰很喜欢凡事从黑白两面来看。他认为教会和世界是两大实体。而这两者毫不相通,也无法接触。对约翰来说是:“你站那边;我站这边。”显然泾渭分明,一个人若非属世界,就是属基督,绝没有中间路线。
再者,我们必须记住那时候的教会经常在迫害的威胁下。基督徒往往会因为基督的名而受到逼迫。基督教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政府首长只要诘问一个人是否基督徒,假如是的话,不管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均可处死。约翰指出基督徒的态度和立场,在这种情况下益发显得分明。
有一件事十分明确──任何受到迫害的基督徒都承认,他事先已受到警告。对于这一点,耶稣也说得很清楚。他事先警告跟随他的人:“但你们要谨慎,因为人要把你们交给公会,并且你们在会堂里要受鞭打。又为我的缘故,站在
罗马政府讨厌基督徒,认为他们是不忠心的国民。政府的这种态度很容易理解。罗马帝国疆土辽阔,从幼发拉底河到英国,从德国到北非。包括许多种族,许多国家。因此使全国结合的统一力极为重要;这种统一的力量就是崇拜该撒。
然而崇拜该撒并非上级的命令;事实上是民众本身建立的。古时候,有一位女神洛玛(Roma)──象征罗马精神。一般人都把罗马皇帝当作罗马的代表,是罗马的化身,象征罗马精神。切莫误会罗马属民讨厌罗马政府。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感激罗马政府,因为它推行正义,带来和平与繁荣,海陆盗匪均告肃清。Pax Romana这句话很有名,意思是罗马,的和平,其受惠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
小亚细亚居民开始把罗马皇帝(即该撒)当作罗马的化身,他们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感激罗马所带给他们的各项福祉,起初的几位罗马皇帝不赞成别人这样对他;他们知道自己是人,不配受到像神那样的敬拜。然而他们发现无力阻止这种行动。最早他们只让小亚细亚的亚洲人这样行,但过不多久,对该撒的崇拜即扩展到各地。后来罗马政府发现,可以利用这种举动来维持全国的统一。因此规定每年在某一天,每一位公民都得向该撒的人像烧香,以表示效忠罗马,烧毕后就获得一份证明文件。
基督徒坚持除基督外,没有别的王,他们既把基督放在第一位,罗马政府就认为他们是不效忠罗马皇的危险分子而开始迫害他们。任何人不效忠罗马皇都会遭遇逼迫。
世界的恨(Ⅱ)(十五18-21)(续)
不只是政府迫害基督徒;民众也恨恶他们。理由何在?因为民众听信一些关于基督徒的谣传。犹太人无疑的应该对这类的诽谤负部分的责任。由于他们陷害基督徒,从而获宠于罗马政府。兹举两个例证。
(一)他们指基督徒为革命分子。我们已经提过这个理由,即使基督徒辩解说他们是最好的公民也没有用。他们既然不肯烧香,不说:“该撒是主”,就自然被认为是不忠诚的危险分子。
(二)他们指基督徒吃人肉。这是由于圣餐时所用的几句话引起的误解:“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别有用心的人就造谣说,基督徒的饭餐,私下里以人肉为肉食。因此无知的民众遂厌恶基督徒。
(三)他们指基督徒没有道德。基督徒每周举行的爱筳(Agape),使人误会。尤其是早期基督徒彼此见面时作平安的亲嘴问安,遂谣传爱筵是一种放纵情欲的活动,平安的亲嘴就是淫乱的记号。
(四)他们指基督徒是纵火者。基督徒期盼基督的再临,他们联想到旧约圣经有关主的日子之预告,说在那日必有火毁灭大地。“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三10)。在尼禄统治期间,罗马发生火灾,因此人很容易联想这可能是宣传烈火销化世界的基督徒所干的。
(五)还有一项诽谤,也是很容易了解的。这第五项谣言是指基督徒破坏“家庭关系”,使家庭分裂、使婚姻破裂,事实上就某一个角度看是真的。基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十34)。往往妻子成了基督徒,丈失却不接受基督。往往子女成为基督徒,父母却不肯信耶稣。因此,家庭遂分裂为二。
由于犹太人对中伤基督徒的谣言推波助澜,列举罪状;难怪基督徒受到民众的厌恶了。
世界的恨(Ⅲ)(十五18-21)(续)
以上所说的是昔日世界恨恶基督徒的理由。然而今天的世界还是一样恨恶基督徒。我们说过,约翰所指的世界就是不信有神的人类组织,和敬拜上帝为真神的人之间有极大的差距。这世界具有若干特性:
(一)世界对异己者表示怀疑。在任何方面如果有人表现不同,就受到猜忌。今天雨伞是最寻常的东西,然而杭威(Jonas Hanway)最初把雨伞介绍给英国时,他走在街上被人投掷石头和秽物。最初童子军成立时,小孩子穿制服在街上走,也遭受路人的攻击。任何人只要表现不同,衣不同,观念不同,就受人猜忌。别人把他视为行径古怪的人、疯汉、或危险人物;必叫他吃尽苦头而后已。
(二)世界很讨厌责难世界的人。作好人事实上是很危险的。古代的例子是誉为义人的雅里斯底德(Aristides);最后却被雅典人放逐。有人问一个市民为什么投票主张放逐他时,答称:“我讨厌人一直叫他做义人。”苏格拉底被杀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他被视为讨人厌的人物,因为他常常要求人们省察自己,结果遭人厌弃而把他杀害。表现出高于世界水准的生活是危险的。今天也是一样,若有人做得比人认真,工作时数越长也会受到迫害。
(三)更广泛地说,世界往往对与众不同者表示怀疑。世界就像一种模式,每个人都可以贴上标签,装进文件格子里。任何人若与众不同,就会招致麻烦。据说,若将一只母鸡身上的羽毛染上与众不同的颜色,迟早它会彼其他母鸡啄毙。
对基督徒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与众不同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一个人不敢冒这个危险,就不能够成为基督徒。属于世界的人与属基督的人必然是不同的。
知识与责任(十五22-25)
耶稣在这段经文里又回到约翰福音时常提到的一个思想:知识和权利同时带来责任。直到耶稣来到世上,世人才有机会真正认识上帝;耶稣降世之前,没有人完全听见上帝的声音;没有人见过上帝希望人所表现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没有照上帝所期望的方式生活,不能怪他们。有些事小孩做还无所谓,成人做就不行,因为小孩子懂得少。有些事没教养的人做还情有可原,但出自基督教家庭的人做出来就说不过去。没有人对文明人和野蛮人有相同的要求。一个人知识越丰,权利越大,责任也越重。
耶稣做了两件事:第一,他指出人的罪。他告诉我们什么事使上帝忧伤,上帝期望我们行走什么道路?耶稣向世人指出真实的路。第二,他为罪人提供了救法;而且是双重功效的。他宽恕人以往所犯的罪;同时赐给人能力叫人在将来克服罪;行走正路。耶稣带给世人的乃是权利与知识。比方一个人生病,并且去找医生,经医生诊断,已开了处方。假使这个人不管医生的诊断,也拒绝照处方服药,一旦病故或成为残废,只能怪自己。犹太人的情形正是如此。诗人曾经两次提到:“他们无故的恨我”(诗卅五19;六十九4)。
我们今天也可能犯同样的错。故意敌对基督的人并不多,然而许多人的生活表现,好像基督没有降世一般,忽视了基督的榜样。如果人忽视了美善人生的主,他便无法认识今世与来世的生活。
神与人之见证(十五26-27)
约翰在这里提到他心中经常想到的两个观念:
第一个是圣灵的见证。那是什么意思呢?稍后我们会详加讨论。每当我们听见耶稣的故事时,他的影像自然就呈现在我们跟前,是什么因素叫我们直觉感到这不是别人,而是上帝儿子的影像呢?我们的反应和心中的回答,乃是圣灵的工作。住在我们内心的圣灵感动我们对耶稣基督有所回应。
第二个是人必须为基督作见证。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也要作见证。”基督徒的见证含有三个因素:
(一)基督徒的见证是来自长期与基督的亲密交往。门徒是基督的见证人,因为他们从起头就与他同在。见证人就是一个人能说:“啊,我知道这是真的。”假如没有个人的经验,就不可能有见证。我们必须与主同在,始可能为主作见证。
(二)基督徒的见证发自内心的确信。一个人内心的确信所发的见证是世界上最不容易错的。一个人若还不敢确定他是否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一定不敢在别人面前作见证。我们若没有与主亲密交往所带来的确信,就不可能作出有效的见证。
(三)基督徒的见证必须说出来叫人听见。一个见证人不但知道什么是真的;他必须向人见证他知道那件事是真的。基督徒见证人不但本身认识基督,同时希望别人也认识他。
在世上为基督做见证,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使命;自己若不先与主有亲密交往;没有内心的确信;也没有用言词说出来;就不可能为他作见证。──《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