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约翰福音
注释
十三1至十七26耶稣与门徒
十三1-38耶稣洗脚的象征行动和随后之事
本段的开始不一定指到那事件发生于逾越节前夕,纵使一般是如此假设。关于本福音书和符类福音所记述最后晚餐的日子,一直以来引起不少的讨论。与符类福音比较,约翰所记载的逾越节筵席似乎是提早一天举行。这不同之处也许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不同的历法,但这解释也有其难解之处。最佳的处理方法便是假定逾越节就在尼散月第十五日,并且坚信约翰的记述可如此诠释。
这开首的部分帮助读者了解洗脚的真正意义。我们也应当留意以下几件事:就是耶稣深刻理解到那时刻的来临(1节);祂对属祂之人深切的爱;魔鬼借着犹大所做的事(2节);以及耶稣确信祂是从神而来,并祂的事工是神所命定的。这扼要概括了耶稣的使命所具有的力量。在耶稣整个事奉中,魔鬼和耶稣无时无刻不互相敌对,而很快就要进入对抗的高潮了。父对子的爱和魔鬼的诡计于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约翰的记述显示耶稣清楚知道那痛苦的时刻是在父神的掌握之中,这和耶稣一再重复说祂顺服天父的旨意是一致的。祂洗门徒的脚就是对此的实现(4-5节)。洗脚是象征性的行动,象征着洁净和谦卑的服侍。第12-17节带出了这谦卑服侍之意义。脱去外衣,又束着手巾,是卑微服侍的装束,是犹太人及希腊人所轻看的。
我们无需假设耶稣第一个洗脚的对象是西门彼得(6节)。彼得的反应就如我们从新约其它记载得知他的个性一样。他的疑问、他的拒绝,以及他那激烈、夸张的改变,都显示出彼得的典型个性。门徒在整个记述中所显出的迷惑,到了后来才消除(7节)。这和较早时候门徒的误解是一样的。除非这洗脚的行动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否则耶稣在第8节的回答就显得毫无意义了。除非耶稣洁净人,否则人是无法得到洁净的。关于这点,彼得至少已掌握了(9节)。
第10节的话显示洗脚并非只是榜样而已。它是门徒可以参与耶稣谦卑服侍的途径。洗脚所象征属灵洁净的第一个应用,是与谦卑服侍的榜样连系起来。赎罪的行动不需要重复。
第11节显示虽然耶稣将犹大列入洗脚的行列中,但是他后来出卖耶稣的行动,使他仍是不洁净的。
在下一段(12-17节),耶稣按祂自己所行的,向门徒发出挑战。祂深知他们的理解有限,所以在回答自己发出的问题时,祂先提到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夫子」、「主」),然后是祂的榜样(「你们也当彼此洗脚」)。祂带有权柄的教导,是清楚易明的,只是当我们理解到谦卑在当时是被轻视为软弱的记号,祂的命令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从人际关系来看,耶稣的命令是革命性的。有些基督徒将洗脚当作一种礼仪,耶稣的行动其实是配合当时的背景。我们不需要重复洗脚的作法,但当中包含的谦卑却是不可废弃的。耶稣认为对别人的服侍,即使低下,也是可敬的行为。
第16节的「仆人」在希腊文是奴隶,就是在主人家中没有甚么权利的人。由于「差人」在希腊文也可译「使徒」,这是耶稣对祂拣选来传祂信息之使徒的提醒。从这强调谦卑的上下文来看,这些字词在往后的日子里必然提醒使徒们,使徒不是高人一等的。在耶稣的教导中,是不准许知而不行(17节)的。
耶稣回到出卖的主题上(比较11节)。犹大似乎被引为知而不行的典型例子。虽然还没有提到卖主的事情,约翰已经显示耶稣全然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就如诗篇四十一篇9节所预言与祂同桌吃饭的要用脚踢祂。如果门徒当时能够把握这教导,他们就早已信了耶稣。
第19节的「我是」可能是引述出埃及记三章14节神大而可畏的名字。这段落结束时所记述的话,也出现于马太福音十章40节,那时正是耶稣差遣十二使徒出去的时候。可见,读者不可因一人卖主而联想到太多意思。应该留意的是其它门徒对耶稣正面的态度。
十三21-30
此段重提卖主的事情。耶稣于此心里忧愁(21节),就如十一章33节和十二章27节所述一般,耶稣心里非常作难。这反映了即将临到的十架苦难具有何等的张力。
第21节所提及的卖主一事,比以前更加具体明朗了(「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的反应在此更加戏剧化了。符类福音更加细腻地记述此事(比较太二十六22;可十四19;路二十二23)。有许多细节──如门徒彼此对望、耶稣所爱的门徒侧身挨近耶稣怀里、彼得点头的动作、细声的交头接耳,以及耶稣刻意及具有象征性的响应──于此都记述得很细腻,显示这是出自目击者的手笔。
谁是「耶稣所爱的」那位门徒呢(23节)?基于如此细腻生动的记述,很可能是指作者自己。他深深体会到耶稣对门徒的爱。我们无需以为他是暗示耶稣爱他比其它门徒更多。不少人认为本书不是约翰写的,或者基于十一章3、5节而以为这里所描绘的是拉撒路。这些推测都似乎不可信。
蘸了饼又递给犹大(26节),这个表示尊敬的行动,应该看为对此背叛者的呼吁。约翰记述犹大吃了饼之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27节),必定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任何人若有犹大的行为,必定是受了撒但的诱惑。再一次,约翰记述了门徒无法领悟的一件事情。只因为犹大是管钱的,他们便以为耶稣是吩咐他去买东西或是去赒济穷人(29节)。约翰提及犹大于「夜间」出去,显示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此人心中是一片属灵的黑暗。
十三31-38
是离别讲论(十四至十六章)的前奏。它共有两个主题──耶稣与门徒的关系,以及祂为彼得所说的预言。耶稣于此又提及祂即将临到的荣耀(31-32节)。似乎犹大离去时的黑暗,与这荣耀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经文显示耶稣如何以得胜的姿态面对将临的十架苦难。祂深信神掌管着整件事情。
第33节有回顾的意思,它重提耶稣曾向犹太人说的话(七33)。为了帮助门徒,耶稣特别澄清了祂曾说的话。得荣耀包含分离。
第34节的新命令将于十五章12节的教导里重复提起。爱的命令已经从委身于神的意义来理解,但耶稣命令门徒要彼此相爱,却带来了新的领域和新的动力,就是源于耶稣对门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