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申命记第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5 序论:申命记是一篇摩西的告别讲道。本文是概要整个内容的序论部分,明确地指出了本卷书的历史性及神性起源。
1:1 以色列众人:指将要征服迦南的新世代。除了约书亚与迦勒,出埃及后的第二年,他们的年龄都在20岁以下(民14:29-35)。
1:2 十一天的路程:从何烈山路经旷野而抵达应许之地的境界加低斯巴尼亚所花的时间。这令我们想起以色列竟然为了这么短的路程而花费了40年,指出了不顺服的代价何等可怕。由此可知,遵行神旨意,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
1:4 摩西在讲解律法之前,首先论及了想要阻挡以色列百姓进军迦南的强大二王被打败的事件(民21:21-35),这是为了表明神与以色列百姓所立圣约的信实性。暗示任何撒但的势力都不能侵犯、阻止将选民引领进入应许之地的神之慈爱。
1:5 讲律法说:?“讲”的希伯来语“baar ”意指“明确地阐明或讲解”。由此可知,摩西在摩押平原所欲作的并不是传讲新的律法,乃是清楚地解析神在从前所赐给他们的律法,使百姓对神存感恩的心并顺服神旨意。因为,这些将要征服迦南并要在那里建立耶和华之神政国度的新世代,在律法初次被颁布时尚未出世或处于朦胧阶段。因此,本书所记录的摩西对律法的讲解,并不是单纯地重复了昔日的律法,乃是解析律法使之适用于应许之地。
1:6-43 摩西的第一篇讲章:整卷书都依照当时施行于古代近东的宗主权盟约的传统形式进行记录。其结构如下:①前言;②历史性序论;③立约;④保存并公开颁布;⑤证人的名单;⑥根据是否遵守所立之约而赐下的祝福与咒诅。如此来看,本文当属前言与历史性序论部分。因为,本文是构成本书的三篇讲章(1:6-4:43;4:44-26:19;27:1-30:20)中第一篇,主要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旷野生活,并在进行概要的过程中令人回想神是如何眷顾了自己的百姓且如何惩罚了百姓的不顺服与背叛。尤其是,摩西的这第一篇讲章论及了逾越节事件、横渡红海事件及在西奈山领受律法的事件等,教训了未能亲自经历神之惊人能力的以色列之新世代。
1:6 在这山上住的日子够了:指出了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在那里约停留一年的事件,他们于第一年3月15日抵达西奈山(出19:1),在第二年2月20日离开西奈山(民10:11)。
1:7 亚拉巴……又到伯拉大河:这些地域都是神曾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地(创15:18-21),勾勒出了整个迦南地的地理范围。
1:8 要进去得这地:意指如今要占据早已赐给你们的地(12:7;13:14-17;17:8;28:13)。神的圣约本身就隐含着对圣约的成就,只是,在历史中等候神的时刻罢了。与此相同,神也已应许今日的圣徒要得天上的迦南,只是将在基督再来之时得以具体成就。
1:9-18 回顾行政组织得以建立的过程:本文回顾了以色列安营在何烈山下时,摩西接受来探访自己的岳父叶忒罗的忠告而建立行政组织的事实(出18:13-26)。当时,摩西因百姓们的急剧繁衍而难以独自治理整个以色列人。为了有效率地处理行政业务、有组织地迅速移动,并为了有功效地完成日后的征服战,摩西基于公义与公平的原则,重新以军事体系建立了行政组织。这表明在为神作工时,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建立有组织的管理体系。
1:9-14 叶忒罗提议建立组织体系:本文讲述了摩西在实行岳父叶忒罗之忠告(出18:17-23)的过程中,首先向百姓讲明其理由,再得到他们同意的场面。当时,摩西与百姓因没有有效的组织体系而倍受痛苦与不便,因此,叶忒罗的提议很快就得到采纳。
1:10 像天上的星那样多:这成就了神在创15:5所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据创46:27,当年下到埃及的人数不过是70名,过了四百年后,他们的人口超过了两百万(出1,12章)。
1:13 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帮助摩西治理百姓的人,当具备以下三种资格:①敬畏神;②分辨能力;③众人的好评价。这与叶忒罗相劝的条件“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出18:21)也相符合。这是所有神的工人,当具备的基本德性。
1:15 十夫长:与其它夫长有所不同,他们所担任的并不是军事上的统率或司法上的责任,而是负责事务记录,户籍管理等行政琐事,似乎是指基层行政人员的职称。
1:16-17 这里所记录的审判的基本判决原理是人本主义的平等精神与神本主义的公义思想(出23:6-9;利19:15)。这一点就是摩西律法与其它外邦法典的明确区别。审判是属乎神的:律法本身基于神的公义与信实,故掌管神之律法的审判官作为神的代言人,也当持有以神的权威与名义审判的意识,公证地审判所有事(代下19:6)(王上21:12,13,圣经中的审判制度)。这句话也暗示了神作为真正审判官的主权。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当时摩西的审判是神委托的(出18:15),因此,摩西的审判就是神的审判。
1:19-46 回顾加低斯巴尼亚事件:本文回顾了38年前加低斯巴尼亚所发生的以色列旧世代苦涩的叛逆事件(民13:1-14:45)。当时新世代尚小或尚未出生,因此,未能知道长达40年的旷野流浪生活的真正意义。摩西告知他们过去苦涩的不顺服的历史,使其知道以色列民族的失败与痛苦的原因何在,并指出了他们日后当走的正确方向。这是因为将要征服迦南地并要在那里成就神旨意的以色列新世代,有必要藉着在旷野被神惩罚(民14:37)的历史,认识到不顺服的罪是何等可怕,并且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价。
1:19 大而可怕的旷野:指阿拉伯旷野的西部,即形成北部西奈半岛的荒凉沙漠地带。今日的地名是具有“流浪”(Wandering)之意的(Et-Tih)珥的旷野。此地是贫脊的高原地带,山脉如同被火烧,只有尖岩陡石和荒沙遍满全地。不仅如此,时常有猛烈的风沙席卷全地,因此,40年来以色列民族所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那旷野地实在是大而可怕之地(申8:15;32:10)。
1:20-23 差遣探子——出自以色列之不信的想法:当抵达迦南地的边境时,摩西根据神的圣约鼓舞百姓,劝告他们当以神的名义征服那地。然而,悖逆的以色列百姓硬着颈项,全然遗忘了安全地引领经过大而可怕之旷野的神之大能与恩典,提出没有信心的建议。那就是差遣探子的问题。根据民数记(民13:1-3),是神先命令他们派遣探子。但这并非出自神的本意,乃是神允许了多疑百姓的要求。以色列百姓未能凭着信心接受藉着列祖多次强调的重返迦南地的应许,反而以不信相待,而派遣了探子,最终招来了可怕的后果,就是在旷野流浪40年,且悲惨地死去。摩西藉着此番历史事件来教训以色列的新一代与今日的我们,信与不信就是生与死的选择。
1:21 上去得那地为业:指“要征服”、“要继承”。神下达同样的命令给今日投身属灵争战的圣徒。
1:25 那地的果子:探子们为了证明那地非常美好,拿着那地的土产葡萄、石榴与无花果的果子回到营中(民13:23)。 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早在摩西蒙召时(出3:8,17),神就描绘那地为“流奶与蜜之地”(11:9)。事实上,自古以来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米所波大米地区与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被誉为“肥沃的月牙”之地。
1:26 违背了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在这里意指诫命的“命令”(希伯来语, peh)的字面意思是“口”。即,出自神之口的话就是诫命。因为“命令”并不是无意识的话,乃是带有明确意志的话。故当时的以色列百姓所违背、拒绝的是自列祖之时起亲口所说的神之旨意。相反,他们所遵行的是自己的心意即人的意思。结果,他们召来的是毁灭。违背神旨意的人之意念只会招来灭亡,这是以色列历史、也是人类历史所显明的教训。
1:27 因为恨……领出来……除灭我们:这实属悖逆的言词,无视并忘记了神基于慈爱的救赎的恩典,以色列出埃及并在旷野中的历史足以表明神的慈爱,每一件事情背后都隐藏着神的慈爱与恩典,比如针对埃及人的神迹般的十灾,横渡红海的事件,火柱与云柱的出现。在旷野供给粮食与水的事件等,神对以色列的眷爱犹如母鸟对雏鸟的眷念之情(32:10,11)。今日的圣徒可藉着事事都发怨言,表示不满的悖逆之徒的作为来反思自己。当以悔改的心自我反省是否抱怨过怜爱我们甚至将独生子赐给我们的神。
1:28 使我们的心消化:原文的字面意义是“使心消融并淌流”。其结果,百姓彻夜哭号,妄言不如早死,并轻举妄动地要回埃及(民14:1-4)。 城邑……高得顶天:探子们看到迦南的城墙就甚恐惧,夸大事实而向众人报告。不信的特征之一就是为私欲所牵引,夸大消极面。以色列甚至回想在埃及的为奴生活说“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出16:3),这不符合事实。亚衲族:亚衲原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指一个宗族。他们如世人般身高体壮,圣经常用来指强大的民族(2:10;民13:33)
1:29-33 失意的选民与鼓励的领袖:本文是民数记未曾论及的部分,描绘了摩西以刚强的信心鼓励说服因探子们不信的报告而陷入绝望与悲叹的以色列百姓。摩西使他们回顾在出埃及的过程与旷野旅程中如实彰显的神之保护与临在,使他们得到征服迦南的确信与勇气。
1:31 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以父母之间的爱为喻,生动地表现了神对以色列百姓的无限慈爱与保护(赛46:3,4;63:16;何11:3)。神曾说为了拯救以色列百姓并使其定居迦南,他“像鹰展翅背负般”引领了自己的百姓。
1:34-40 出埃及第一代的死亡——不信:出埃及的世代未能进入应许之地迦南并在旷野流离至死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目睹了神在埃及与旷野所施行的惊人奇迹与大能,却犯“不信耶和华”的罪(32节)。这可以说是神加给邪恶之世代的震怒与惩罚。然而,神即使是在可畏的审判中也施行救恩,应许将使其子女成就圣约。由此可知,虽然人不断背叛,但神的旨意却必在这地上得以实现。
1:37 为你的缘故,也向我发怒:暗示发生在出埃及第40年正月的米利巴取水事件(民20:1-13)。当时,摩西看到百姓不断地不信、愤怒之余,为血气所使击打了磐石,故未能完全彰显神的圣洁。结果因此事件,出埃及的伟大领袖摩西不得进入迦南地。①领袖当完全地彰显神的旨意(耶22:1-7,领袖的责任);②藉着被象征为律法的摩西之死,表明了罪人进入迦南地的唯一道路是只有靠神之圣约的恩典<林后 绪论,何谓恩典>。
1:39 在以色列百姓中得以进入迦南的有以下几类人(民14:26-35):①出埃及的世代中只有二人,即嫩的儿子约书亚与耶孚尼的儿子迦勒;②在出埃及第二年探子作报告的事件发生时,未满20岁的人;③出生于旷野40年生活当中的人。
1:41-46 以色列鲁莽地进入迦南:神命令他们转回死亡般的旷野,胆颤心惊的以色列至此才转意,但那并非真正的悔改。因为他们不顾摩西的挽留,再次违背神的旨意,执意要进入迦南(民14:40-44)。结果,以色列百姓不仅未能征服迦南,反被其追击。他们在旷野流离的40年当中,实在应该学习听命胜于献祭(撒上15:22)。
1:43 擅自:?“无礼”或“妄自尊大”。 上山地去了:与“不肯上去”(26节)之时相对比。但其共同之处就是违背神的话语,离开约柜和摩西,按己意行(民14:44)。结果,这些举动反而召来了更大的不幸。这就明确地教训今日的圣徒,惟有遵行神话语才是得胜生活的秘诀。
1:45 在耶和华面前:指“在神的约柜所在的会幕面前”。 哭号……不向你们侧耳:神之所以对以色列百姓的悔恨之泪不予理会是因为他们亦没有侧耳听神的话语。以色列百姓按己意而生活,待到失去迦南地之后他们才转意后悔却为时已晚,恩典之门已关闭。与此相同,不论是被夺去长子之福后痛哭的以扫(创27:34-38;来12:17),还是因未曾准备灯油而哭泣的五个童女(太25:1-12),皆都演出了犯了不可挽回之错后才后悔的愚蒙人的悲惨结局。圣徒当以此为教训,努力过顺服神话语的生活。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