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撒迦利亚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撒迦利亚书
注释
九1至十四21战争、领袖与历史的终点
余下的6章经文引起很多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默示」(九1,十二1;参玛一1)这标题,显出这部分是独立的,也许划归予玛拉基书,比撒迦利亚书更适合。这部分似乎确是反映晚一点的处境,但究竟有多晚,却不易决定。它们在文字和意象上都与撒迦利亚书一至八章有很大的分别,但是内容所关心的基本问题却十分相似。故此,它们很可能出自撒迦利亚一个门徒的手笔。大部分保守派的释经家认为是撒迦利亚亲自补上这一段,并且把自己的原作加以编纂。这说法的可能性不可摒除。亦请参导论。
在九至十四章中,我们看到同样的基本主题,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文中经常提及犹大和耶路撒冷,以及他们的仇敌──列邦;另一方面又提及领袖的问题。整段的内容纲要可分析如下:
九1-8审判犹大之仇敌(暗示救恩)
九9-10犹大公义、蒙救、谦和的王降临,和平得以建立
十1-5再探讨有关领袖的问题:审判腐败的领袖,预备真领袖
十6-12强化犹大/约瑟/以法莲(并提及仇敌的审判)
十一1-3审判骄傲/牧人/列国
十一4-14审判坏领袖与固执的百姓
十一15-17审判某位领袖
十二1-9审判犹大/耶路撒冷之仇敌:战场上得胜
十二10-14那被刺透的一位;耶和华怜恤的灵带来哀悼
十三1「那日」的洁净
十三2-6除去偶像与假先知
十三7-9审判「我的牧人」带来熬炼与应许的成全:「耶和华是我们的神」等。
十四1-15审判犹大/耶路撒冷的仇敌:神介入,在战场上消灭仇敌;末日的现象:耶和华仇敌的灾难。
十四16-21赐福列国:他们来到耶路撒冷参加住棚节(否则将在灾难中受苦);耶路撒冷得洁净(「归耶和华为圣」)。
要把整段简列成图表,而不歪曲整个画面,实在不大可能。虽然这段落是由很多不同种类的数据所组成,却不失其统一性,这点是很清楚的。
或许可以用多层三明治来简单地形容这段落的架构,而「面包」部分是有关犹大和耶路撒冷仇敌的经文:其中包括针对仇敌和犹大/耶路撒冷的不同审判和(或)拯救。高潮在于列国也有机会敬拜耶和华,像犹大一样。三明治的馅料是关于领袖的问题,这部分也有不同的内容,包括好领袖被封立,坏领袖被撤去,而洁净工作的成全则与神的代表有关连(参导论中的经文编
纂以及下面的注释)。
九1-8耶和华采取行动
正如九至十四章整段一样,九章1至8节内有好些费解的字词和句子,我们必须考虑全段上下文的意向。有时虽不能准确地掌握细节,但中心思想仍是清楚的。
「默示」一词的字根出自「举起」,可以翻译成「重担」,意指强加诸某人身上的负荷(留意在耶二十三33中的相关语法)。这词用来描写先知的信息甚为贴切(耶二十9)。在此可作第九至十一章的标题,亦可作新段落的开首语:「耶和华话语的重担是……」。
第1至8节全段的语气差不多都是审判的,只是第7节有对非利士城邑以革伦的应许。以革伦人要像耶布斯人一样归入犹大;耶布斯人是戴维攻取耶路撒冷时,原居当地的人(撒下五6-10)。有关以革伦的事将在审判(5节)及洁净(7节)之后才发生。经文提及5个非利士主要城邑中的4个(5-6节)(迦特被略去,可能因为此时迦特已被毁)。非利士人是以色列的世仇,自士师时期始已是以色列肋旁的一根刺(例如士十三至十六;撒上十三至十四,三十一章)。被掳后,非利士已失去其重要性,此处提及「非利士人」,并非单指非利士这一个国家,而是以她来代表神及其子民的一切仇敌(参赛十一章与三十四章中「以东」的用法)。
第1至8节的语气表示1至3节也是针对哈得拉(位于巴勒斯坦极北端)、大马色(叙利亚或亚兰的首都)、哈马(再向北120哩外之地)、腓尼基的海港推罗及西顿的审判信息。推罗从贸易致富;她特别难以征服,因为人要通过堤道才可到达。尽管如此,推罗也要被毁,她的傲气、财富和力量都成泡影,让人观看。
第8节不易翻译。耶和华不再容许祂的房子(或指圣殿或犹大全地)被毁,像以前祂容许子民被掳到巴比伦那样。九9-10谦和的君王来临
第9节可能是撒迦利亚书中最著名的经文,所有福音书都述说耶稣骑着驴驹子进耶路撒冷是应验这预言。我们是否要假定这经节只是预言弥赛亚,在先知当代没有其它意义?在被掳之后,犹大再没有君王;当时的大势力:玛代波斯、希腊,最后是罗马对此事都甚敏感(约十九12-15)。虽然在主前167年的马加比革命之后,犹太人有一段独立的时期,但没有任何类似的王出现,连稍微类似的也没有。但这预言对于那些生活在基督以前500年的人仍然适切,因为预言谈及神的意向,所以是关乎神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仍是祂的子民,他们的王要来。
要来的王「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直译是「被救」)。修订标准译本译作「凯旋得胜」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这君王被称为公义,亦被神拯救,这里暗示此王被仇敌控告、击打,却得蒙神的拯救和平反。显然,这描写放在耶稣身上,最适合不过(参诗一一八,特别是22-23节,也是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
古时,驴或骡并不算是下贱的动物,而是供人骑行的重要牲畜(士十4,十二14),甚至以色列王所骑的也只是一匹骡子(王上一33;参撒下十三29,十八9)。在凯旋的仪仗行列中,君王乘驾的则通常是马匹或马车。此处所强调的是谦卑与和平。祂的治权从这海到那海〔指从西边的地中海到不大为人所知的东海(根据新国际译本的旁注,是指死海);十四8亦有同一意思〕,从米所波大米的幼发拉底河到地极。换言之,祂要管治全世界。
这些特质如此出人意表,以致那些热切期待弥赛亚降临的人大多忽略了这个预言(参诗二十二,六十九,一一○各篇的注释)。
附注
「驴的驹子」新国际译本作:「驴和驹子,驴的幼儿」,这是两句平行句,是对一头动物的两种描写。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1至7节中,马太提及两头牲畜,而「骑在牠(它)们上面」〔新国际译本作「牠(它)们」(复数),和合本只说「骑上」〕,这「牠(它)们」看作搭在上面的衣服比较适合。「以法莲」是北国以色列中最大的支派,通常用来代表整个以色列,此处的用法也一样。
九11至十一3预言审判与盼望
乍看之下,这一段似乎是一撮互不相关的预言,所谈及的是撒迦利亚以后一段时期的事(九13提及希腊,而希腊帝国在主前333年之后才成立)。不过,在不同段落中却有好些相关的重点,与九章1至8节也同样有所关连(如十11中一半的字汇,在这卷首前言中都曾出现)。整段的主题是:犹大和以色列敌国的败亡,并为他们预备一位圣洁的领袖(十3-4)。
九11-12对被囚者的应许
耶和华的应许是基于祂曾与他们立约,并以祭物的血作印记(出二十四5-8)。「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这句叫人想起创世记三十七章24节和杰里迈亚书三十八章6节,因为在希伯来原文中,所表达的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无水的坑/牢狱」令人想起约瑟和杰里迈亚的困境,二人都是因为神与他们同在,才可以从窘迫的境况中得救。因此,那些与先知同时代的人,现在是「被囚而有指望的人」,得以「转回保障」中,他们所得的应许是:神要把他们所损失的加倍归还给他们。
九13-17胜利属于犹大和以法莲
在这赐平安的应许(9-12节)之后,作者告诉我们这事如何成就:仍是借着军事上的胜利,战胜犹大和以色列(以法莲)的仇敌──「希腊」。主前333年左右,希腊才晋身国际大国,故此很多人相信这节经文若不是后来加插进去,就是表示第九至十四章是属于后期的预言。「雅完」一词原文曾在创世记十章2节和以赛亚书六十六章19节出现,是指当时人所认识之世界的边缘,也就是遥远地方的人。这意思与此处的文意很配合(参10节下)。
这图画强调胜利是耶和华所赐下的,祂赐能力予祂的子民,使他们在战场上得胜。号角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发出明确的信号,激发士气,吓退敌军。这段经文也使人想起乔舒亚在耶利哥的胜战,以及基甸击败米甸人之役(书六3-5;士七16-22),耶和华在此两役中的参与是显而易见的。「南方的旋风」是特别具破坏力的(14节)。
第15节所描写的是疯狂的胜利庆祝会:「他们必像盛满血的碗,又像坛的四角满了血」。新国际译本作:「他们盛满如洒(血)圣坛四角用的碗一样」,暗示他们的欢乐是以耶和华为中心的。
第16-17节把胜利的结果总括起来:子民蒙耶和华拯救,祂视他们为群羊,宝贝如宝石。他们有五谷和新酒(「少男」、「处女」只是举例而已,不是说处女得到所有的新酒),这些都是富裕的表记,描写迦南应许之地时也使用这些词汇(申七13,十一14;何二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