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撒迦利亚书第十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1-17 受难的弥赛亚:9,10章预言了以色列的胜利和得救,而本章则预言了神的审判,与前两章完全不同。之所以将这种看似互相矛盾的预言排在前后,是为了表明在原则上,神的信实百姓必会经历神的祝福;但,利用祝福去犯罪的人,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正如撒迦利亚的预言,被掳归回之后,以色列人在当时重建圣殿等混乱的国际局势中,也经历了神的怜恤,因而所受的苦难较少。然而,他们将再次犯罪,从而遭受更加深重的患难( 1-3节)。并且如同“将宰的群羊”般的犹大家,将以“三十块银钱”出卖弥赛亚( 4-14节)。卖掉好牧人的犹大家,将在愚昧的人之下遭遇苦难,灾祸必将临到那些离弃羊群的邪恶牧人( 15-17节)。在新约时代,当时的犹大人不接受耶稣是基督,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太26,27章)。后来,罗马将军提多(Titus)入侵以色列,杀害了许多以色列人。本文的预言藉着上述事件得到了成就。通过本章我们可以看到,神的祝福与惩罚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把神的祝福视作成圣的机会加以升华,其尽头必有神的惩罚在等待。假牧人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若从神领受诸多权利的人,未能履行他的使命,所受的审判将更加严厉( 雅3:1)<耶22:1-7,领袖的责任>。
11:1-2 黎巴嫩的“香柏树”、“松树”和巴珊的橡树,是自然界最美丽的树木,象征着富贵和平安。这些树的烧灭、倾倒、毁坏和倒下,意味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制度和国家的所有尊贵都已灭亡。这一警告预言了整个迦南的荒废和以色列的没落。
11:3 “牧人哀号的声音”和“少壮狮子咆哮的声音”:描绘了当犹大成为荒地,当所有的荣耀消失之后,犹大的统治者将会承受怎样的痛苦( 耶25:34-37)。
11:4-14 好牧人弥赛亚的事工:4节的“你”,从字面意义上是指先知撒迦利亚;将宰的群羊:则指终必灭亡的以色列。但神的此番命令是象征性的,在终极意义上,此处的好牧人预表着基督,将在犹大家尚未灭亡之前到来,且履行他作为“好牧人”的使命。由此可见,神对犯罪的人也伸出信实的、关怀的手。而正是神的这种信实带来了以色列的审判。因为他们不断悖逆神,偏行己路。
11:5-6 犹大家沦落到“将宰的羊”一般的悲惨境地,如同货物一样被仇敌或同胞所卖,被带领他们的牧人所遗弃,最后连神也掩面不看他们。关于买他们的、卖它们的和牧羊它们的:有以下两种解释:①“买他们的”和“卖它们的”指仇敌,即外邦统治者;“牧羊它们的”指没有怜惜自己羊群的以色列统治者。②“买他们的”和“卖它们的”并不是外邦的统治者,而是指犹大的统治者;“牧者”是指“买他们的”和“卖它们的”。两者是对偶句。但是,同胞、外邦人均卖了,耶稣亦被同胞所卖,而死于罗马人之手,因此不必坚持其中的一个解释。
11:7 好牧人看到“将宰的群羊”可怜的光景就怜悯他们( 太9:36;14:14;可6:34),以“恩惠”( grace)和“联络”(union)的杖喂养它们。两根杖的名字表明了好牧人基督的统治原理。
11:8-9 好牧人在一个月之内即在很短的时间内,除灭了没有精心照顾羊群的三个雇工。关于“三个牧人”,有三中解释:①马加比时代的三个统治者;②三个祭司;③分别指祭司、君王和先知。在终极意义上,他们是指不珍惜羊群生命的雇工(约10:12,13)。因为羊群憎嫌好牧人,所以好牧人也不再牧养它们;①“要死的,由他死”( 自然死亡);②要丧亡的,由他丧亡( 列邦的侵略);③由他们彼此相食( 内乱),警告他们就算羊群死去也不再顾念他们。
11:10 折断恩惠的杖,意味着神废弃自己为保护以色列而立的约。折断“联索”的杖,意味着犹大和以色列“兄弟之义”被割断,他们将遭受民族的离散、破灭(14节)。犹大家终未能舍弃自己的顽梗,将好牧人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因此,2000多年来,他们背离神,作为失去祖国的民族流离失所,以此成就了此预言。
11:12-13 加略人犹大以三十块钱出卖耶稣基督(太26:15),人们用那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用来埋葬外乡人(太27:3-10),这就如实地成就了此预言。
11:15 吩咐取愚昧牧人所用的器具,是为要比较好牧人和假牧人。“牧人所用的器具”指牧人用来看顾羊群的杖、光滑石子、囊等物(撒上17:40,49)。“愚昧”(foolish)常指道德的的邪恶,指藐视智慧和训诲的人(箴1:7;15:5)犯罪以为戏耍的人(箴14:9),喜欢争闹的人(箴20:3),理应受到惩治的人(箴16:22),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的人(耶4:22)等。
11:16 一个牧人:如保罗所讲的“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象征着敌基督者(帖后2:3,4)。一个牧人与其说是指某一个人物,不如说是指将要出现于末世的众多敌基督者。
11:17 神惩戒了疏于保护羊群的手臂,以及缺乏保护羊群之洞察力的眼睛,从而审判了邪恶权势的牧人。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