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23章查经资料
撒母耳记下第廿三章
撒母耳记下第廿三章
C' 大卫末了的话(二十三1~7)
「大卫发的神谕」(吕译、思高、RSV;希伯来:neʾum Dāwiḏ)说明大卫正以先知的身分发言,而且所说的是神的话语,这清楚地陈述在2~3节中。李察生(H. Neil Richardson)颇详细地研究了这首诗,使我们注意到它的结构与意象,它置于「大卫盟约神学的架构中,如同我们从它最早期的词语所得知的」,以及「几个形式……与我们所知之最早期的以色列诗歌一致」。261它的主题是公义之王的治理,以及耶和华与大卫所立的约(撒下七4~16)。
1. 诗歌的引言是作者四度描绘自己。他不是从人类成就的角度描写自己,而是与那使他为王的神有关。雅各神所膏的,以短短几个字表达了极广的含义:「雅各的神」是改变扭曲之人性的那一位,所以大卫自认为是需要改变的(举例来说,就与那些自认为神的埃及王不一样),然而他却是祂「所膏的」(希伯来:mešîaḥ),要作耶和华所任命的治理者,他的特质应该与他的神的属性相称。以色列的美歌者,或更好作「以色列所爱的歌者」(NIV 旁注)。262
2~3b. 在引用神的话语之前,以四重的赞词使人确知耶和华是它的源头。在七十士译本中,第三行读作「雅各的上帝」(吕译、思高),第四行则是以色列的盘石,可能与第1节末了平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读法(参 JB)。
5~7. 大卫默想神的话语,从拿单预言(撒下七12~16)的角度来看它。大卫的家、国与王位被宣告为永远稳固,是在一个永远的约中,这约就像一份法律档,「凡事安排,妥当稳固」(吕译、RSV),因为是根据耶和华的话,这话永不落空。而大卫既寻求凭公义来治理,他一切「帮助」(RSV;和合、吕译、思高:救恩;希伯来:yišʿî 是来自 yešaʿ,「幸福」、「救恩」)与所想望的(希伯来:ḥēp̄eṣ,「最深的渴慕」)都必照着耶和华的应许成就。当耶稣出来传讲「神的国近了」(可一15),大卫的热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耶稣」这名就是论到救恩(太一21)。
但匪类都必像荆棘:就像农夫必须清除地上的荆棘丛,并放火焚烧,而不伤到自己,大卫也照样看见那些敌挡神旨意之人的审判;就像荆棘一样,他们不仅是无用的,更是有害的,会挤住一切有益的作物,使之不能成长(太十三7、22;参:赛三十三12;来六8)。根据神对他所说的话,大卫在年迈之时清楚看见人的命运如何大大分化,成为追随神的与敌挡神的。这首诗是大卫「末了的话」,是他的遗产。
261H.
262Richardson, 'Last Words of David',261页,对乌加列文中的平行词语作了研究,提议译作「以色列之守护者所爱的」,继续指向他的神,避免有任何自夸自赞的暗示。
B' 列举更多勇士(二十三8~39)*5
那些在保卫以色列与大卫王时表现得极为出色的人,应该很适合记载在他作王的故事中;如果王没有这些忠心、勇敢的英雄,就永远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历代志中的相关段落(代上十一10~47)有时会阐明撒母耳记的经文。263
8~12. 「三杰」(思高;参:现中、吕译;和合:军长)的荣誉在其余的人之上,并且以优先顺序列名。头一个的名字在历代志上十一章是以不同的形式列出,在七十士译本中亦有不同;第8节其余部分也是有问题的(参 RSV 旁注、NIV 旁注;读者可比较不同中文译本的译法)。当军队中其他人都逃跑时,约设巴设、以利亚撒与沙玛却坚守岗位,独力作战;他们勇敢地坚守,是由挫败到战胜的转捩点,但他们单独留下来抵挡敌军的猛攻,却只能有一个解释: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在沙玛的例子,食物的供应受到了威胁;「利希」(吕译、现中、思高、RSV)是以色列与非利士边界上的地方,曾经是参孙对抗非利士人、建立功勋的舞台,也是耶和华拯救他免于渴死之处(士十五14~20)。这里所褒扬的战果,听起来很像士师时代边界上的突袭。
13~17. 这件事是论及大卫生平中飘流旷野的时期。那时他的总部是在亚杜兰洞,在他家乡伯利恒西边山上的山寨。有些非利士人安营在耶路撒冷西南方的利乏音谷(撒下五17~25),既然当时是在收割的时候,他们的意图可能是要偷取田野里的食物。非利士人竟然能够向东渗透到这么远,甚至在伯利恒设立防营,就可说明以色列的积弱不振,也可以解释大卫为什么沮丧。大卫透露想要喝伯利恒的井水,是在渴慕正常生活、平安与家乡;但他的三十个勇士中有三个人照着字面的意思领会他的话,冒着生命危险从伯利恒的井取水回来。这样为领袖效命的故事,变成以色列文学遗产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当领袖够谦卑,承认只有耶和华配得着这样的祭物。这正是他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的原因:它代表这三个勇士冒着生命危险所流的血。
18~19. 没有提到约押,只说他是亚比筛的兄弟,可能是因为他身为军队的元帅(撒下八16,二十23),阶级不同。亚比筛虽然有段短时间指挥军队,却无法与约押相比(撒下二十6、10b~22)。虽然是这样,他仍然有资格可得着「三十」(吕译、思高、现中、RSV)或三个(和合、今圣、希伯来)永世的首领这名望。如果这应该读作三个,我们必须推测:除了8至12节那三个勇士之外,还有第二组的三个勇士。
20~23. 比拿雅在三件大能的事上,表现得极为出色。亚利伊勒这词是个希伯来词的音译,意义不详(参:赛二十九1~3)。「杀死了两个勇猛的摩押战士」(现中,参:NIV、NEB),是根据「亚利伊勒」这记在一份埃及蒲草纸上一个指称的平行用法,在那里的意义是「武装领袖」。264下雪的时候陷在坑中的狮子,由于饥饿而格外危险。一个「俊俏」(RSV)的埃及人,在历代志上十一23形容为特别高大,这里所指的应该是此人的身材,所以是「一个埃及大汉」(思高、NIV)。比拿雅夺取这埃及人的武器后,就用所夺的枪将他杀死。这种英勇的表现为他赢得监管大卫护卫的职位(撒下八18,二十23)。
24~39. 这一份「三十个勇士」的名单,证明了大卫能够赢得来自背景极为不同之人的效忠。就如我们所预料的,他最亲近的支持者中有些是来自犹大的山区,大卫早年曾经在那里打了好几场仗。有些地方,如伯利恒、提哥亚(撒下十四2)、希伯仑南方的迦密(撒上二十五)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帕勒提(26节)是指别是巴附近的伯帕列(书十五27),户沙(27节)是在伯利恒西南方,而尼陀法(28节)与基罗(34节)也都是在犹大。然而亚拿突(27节)却是在便雅悯范围内,基比亚(29节)则是扫罗自己的城,而比拉顿与迦实溪(30节)则可能是在以法莲山地(书二十四30),以帖(38节)则是与耶路撒冷的基列耶琳有关(代上二53)。此外,这「三十个人」中有些是外邦人:玛迦人(34节)与亚扪人(37节)是盟友,是大卫的敌人(撒下十6),乌利亚是个赫人(39节),然而他名字的意义却是「耶和华是我的亮光」。
共有三十七人:在8至39节列举了三十六个名字,所以约押可能是第三十七人。三十只是个称衔,并非精确的数字,然而大概也有可能是死在战场上之人又被别人取代了,我们知道亚撒黑与乌利亚就是早逝(撒下二23,十一17)。所有这些人全都在有生之年就非常有名,并且受他们服事的王尊崇。
*5译注:此段原著者所根据之RSV 与和合本有相当多出入,读者可参考其他译本的读法。
263细节请看 B. Mazar, 'The Military Elite of King David', VT 13 (1963), 310-320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