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排斥神(八1~9)
.父亲的忧虑(1~3):许多旧约中的领袖们,由基甸至大卫,都像撒母耳一般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的儿子们都不顺从父亲的教导。撒母耳的儿子比以利的也好不了多少。在人的观点来看,这也许因为他们的父亲都太忙碌,因此无暇管教他们;有时他们对儿子的要求也过分苛刻(包括今日的传道人),因而激发起他们反叛的心。但从中可见一个真理,就是「虔信」是不能从祖先传给我们的,我们的得救也不能由家人传下;而是出于神的恩典,使我们藉信才得救。
.不智的提议(4~9):士师与帝王有两个重大的分别──
1. 每一个士师都是由神所任命的,而帝王则由父传予子。
2. 在古代,「帝王」是一个属神的统治者,也是圣职的一种。这里的长老所犯的乃是常见的错误──「效法列国」,当信徒感到失败和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不应向外间的世界寻求,而应注目在属神的团契当中。
默想 以色列人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不满一个领袖而已,谁知他们却是在排斥神(7),我们可能常埋怨弟兄姊妹,特别是作领导的,岂不知事实上是在埋怨神呢!
如愿以偿(八10~22)
神并不是把祂的子民当作拉线木偶来看待,而是待他们如成长了的人,把事实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和承担。
.事实(10~18):当我们读到「王」字的时候,不应该以现代君主立宪国家的帝王来了解,因为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是古代的帝王,正像撒母耳所描述的一样(11~17),他们通常是一些
.空想(19~22):当人感到恐惧的时候,便会放弃合理的想法而产生一些有违常理的空想,在他们历史中的记载,邻国虽有帝王统治,但却不甚成功;可是他们却仍坚持需要一位君王,这念头已蒙蔽了他们的决断力。
默想 你曾否让自己的意念阻挡你面对事实呢?如果你能多吸取经验,多学习圣经的真理与及别人属灵的经验时,相信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新旧约辅读》
要求一个王(八1-5)
可能在别是巴(1节以下)──一个边境城市,在那里所发生的事对以色列不算十分重要──但却是反叛撒母耳领导的借口。各支派长老组成以色列的政治基础,所以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或者不理会。他们要求立一位君王。
在君主制度尚属罕见和许多人以为这是不切时宜的世界里,要对这种政体有客观的认识绝非容易。但对以色列当时的世界,王权是很普遍的事──正如长老们所意识到的。在距离他们不远的西南方,那里已有一个强盛及著名的帝国埃及:对以色列人而言甚至更熟悉迦南诸小国,她们的城邦分布在巴勒斯坦内。在大占领使它们成为以色列一部分之前,耶路撒冷可能是其中一个王国(撒下五章)。君主政体这种制度,主要的优点乃稳定和集权化。稳定来自君王成为社会的领袖,他成为核心及民族的思想。尤其是王位继承的原则,君王年老及逝世时仍然保证这种延续;中央集权化带来效率、力量,以及共同解决困难的好处。
相对来说,直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历史似乎不大团结,各支派各行其事,结果带来软弱;至于领导权方面,从来没有真正的延续。『士师们』的出现只是偶然,并且不可豫计──无论如何,从长老的观点看来是如此。在许多方面看来,君主政体很合理;但是这种要求完全没有考虑上帝在内。士师记教训我们,以色列的软弱,主要是敬拜偶像,故此被上帝惩罚。以色列的力量乃是上帝给祂百姓的礼物,长老们盼望逃避这些历史教训,想使用政治方法作简单的代替,结果历史证实他们是错误的。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发现一些神奇的政体方程式,可以解决每一个社会或政治的问题;但一个民族最重要是尊敬和顺从上帝,得到内在的稳定和宁静,使我们可以用勇气和同情,面对普遍性和永恒的问题,并且带来相当程度的成功。
这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较细小的人中。不同的教会和宗派,发展她的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却无一是完全的,因为人类本身是这样不完全。但当一间教会认识上帝是真正的统治者,其会众便会更昌盛。
君主政权的内容(八6-22)
长老们要求设立一个王;至少这是比较健康的开始,好过士师记第九章的例子,一位军事冒险家尝试为自己夺权,并且
(一)长老们较
(二)相反地,撒母耳却关注政体的内在本质──一个王会给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认也会取去一些。取去乃十一至十八节的钥字,这是因王权而带来的。事实上要求军队会带来征兵和纳税,除了这些不能避免的代价外,君王喜爱奢华宴乐,故此最坏的后果是百姓要被强逼作苦工,正如十七节中的奴隶。这种制度后来成为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国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记叙述的君主政体,对像所罗门王,会使人觉得圣经作者有所夸大:但在另一方面,有足够证据显示这种叙述,正珋合撒母耳时代在以色列境外的君主及国王的情况。无论如何,这章圣经清楚看见以色列人选择君主政体制度乃是他们的自由意志,如果君王证实是利弊参半的祝福,以色列永远不能埋怨上帝将它赐给她。虽然她作出这种罪恶的抉择,然而上帝仍然显出祂的恩典,赐给以色列一位伟大的王(大),和最终的弥赛亚的理想:参撒母耳记下七章一至十七节的注释──拿单的預言。
长老们的要求其中在圣经作者的眼中看来最坏的地方,乃是他们盼望像列国一样(20节)。古时的以色列,当然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都是人,对那些与别人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种自然抗拒。上帝也不是盼望祂的百姓完全与人不同;祂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有血有肉。但对祂的百姓祂会赐下特别的恩典和较高的标准,当他们没有较好的理由而像其它人一样拒绝这一切恩典时,这是个悲剧。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可能是响应撒母耳时代的长老们,祂说:『你们要先追求上帝主权的实现,遵行祂的旨意,祂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们。』(太六33,现代中文译本Good News Bible)──《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