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廿六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上第廿六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上第廿六章
良好的领袖(二十六1~12)
.亚比筛是大卫的外甥,他的母亲洗鲁雅是大卫的姊妹。当大卫向随从们发出一个挑战:「谁同我下到扫罗营里去?」时(6),那个忠心的外邦人亚希米勒虽然像大卫一般勇敢,但是他却对这次轻率的冒险行动没有把握,于是只有安静地站在一旁。亚比筛则答应他的舅父说:「我同你下去。」(6)大卫是领袖,所以他也亲自参与这次的行动。从此处我们可看到一个领袖不是舒适地只在后方观看的,乃是要亲自在最激烈的行动中指挥一切。这例子也是在主耶稣教导我们的功课中重要的一课。此外我们不但要成为一个好领袖,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忠心的跟随者。
.亚比筛很同情大卫,他对大卫说:「求你容我拿枪将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他从舅父那里学到怎样认识神的作为,他说:「现在神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可是大卫知道一件看来是对的事情,却未必符合神的旨意。这里也道出一个基本的真理(二十四6):膏扫罗为王的是神,倘若要除去他时,也当然是由神自己动手(10)!
默想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似是而非的事呢?谨记要好好的提防,免得陷入网罗中。
更丰盛的生命(二十六13~25)
.大卫的外甥亚比筛效忠大卫比扫罗的侄儿押尼珥效忠扫罗更甚,因为大卫既有勇又有谋,而且成功地偷袭扫罗,致使扫罗的司令官知道自己保卫扫罗失职;后来他更向大卫归降。他替大卫服务了一段日子,直到他被亚比筛的兄弟约押所杀。
.第19节是必须解释的:扫罗把大卫赶到非利士人的国境,是因为他想起大卫离开以色列的圣殿──他以为那是大卫唯一可以敬拜神的地方。因此,假如他在外邦地敬拜神,便会被认为是事奉「别的神」。以色列人认为「耶和华的地方」(20)就是指神所应许之地。
扫罗屡次准备好一番悔改的话,可是神却不听他的。所以,要是没有神的同在,一切的言语都是空泛而毫无价值的。后来,大卫又逃回荒野去,扫罗则回到「他的本处」──一个被神所放弃的宫庭和没有意义的宝座。他们两人到底谁的生命比较丰盛呢?
祈祷 今天有很多神的仆人为了事奉基督而被人逼迫及逃难,请为他们祈祷。──《新旧约辅读》
扫罗的第二次死里逃生(廿六1-25)
虽然内容有些不同,这一章告诉我们的故事,很明显与廿四章很相似。大再一次被扫罗追赶,但反过来,他再有一次黄金机会,可以杀死这位王;而再一次他的跟随者催促他把握机会,但他却拒绝这样作;又一次他让扫罗知道发生甚么事,而扫罗也再次为他的错误道歉。这个结果指出廿四章及廿六章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的翻译。但有些学者觉得内容太多不同,不能支持这种结论。无论如何,很清楚圣经作者相信大两次保存扫罗的生命;他详细叙述两个故事,目的强调这两件事的教训。
(一)第一个教训是,无疑上帝保护大;无论扫罗的军队怎样庞大,他追捕大之行动终必失败。另一方面,扫罗会发现上帝撤回对他的保护。如果他不敌大细小的军队,他又怎样敌得过非利士的军队──此事不久将证明(卅一章)。叙述者甚至告诉我们,扫罗全军不能保持清醒(12节)!甚至押尼珥作为大能勇士的声誉也不能保护王。
(二)第二个重要主题,乃是大完全没有伤害扫罗,甚至不盼望他受伤害。在整卷撒母耳记重复地强调这件事,一定是当时有大的仇敌,在以色列境内企图歪曲他的品格,指出他向扫罗王犯了背叛和不忠的罪。一个更具普遍的教训,是好领袖不攻击他们所要继承的前任;向先人有一颗清洁的良心,与向普罗大众有一颗清洁的良心,同样重要(参廿五31)。同理,今天的领袖不应被明天的领袖所嫉妒。
(三)这里再一次指出,没有人有权攻击上帝所拣选及膏立的领袖,无论他的行动多么的错误和欠考虑。新约同样也支持律法与权柄;参罗马书十三章一节。
与廿四章比较,这章的故事最不同部分为十八节以下,大对扫罗说的话。现在大明白,他与扫罗之间的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不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正如我们在廿七章所见──他准备离开以色列领土。十八节以后很清楚看见,这一次迁移是非常严重和不快乐,以色列人对他们家乡的态度,远超过普通的忠心和爱国的精神;这里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因为以色列地乃『应许之地』,这地乃是长久以来,上帝应许他们的祖宗,以后要赐给他们的。故此离开,乃是放弃上帝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同时,正如大所说的,这也是失去公开敬拜他们的上帝,因为以色列境外没有圣殿或祭坛。透过这些话,大和说故事者清楚指出大将离开以色列,往非利士境内,乃是被迫的,绝非他的意愿。
十九节有一个问题,即是否大或他的跟随者有过错,使他被放逐呢?(可能有其它人挑拨扫罗去对付大,但较可能大指的扫罗他自己。)如果扫罗坚持错在大,这样大会准备聆听这些控诉;如果他有罪,他会愿意献上祭牲来寻找上帝的赦免;但当然再一次扫罗承认他是那个作错事的人(21节),故此大在前往非利士之前他的名声是清白的。
今天我们可以用『宣传』这个词,来形容这些资料,目的是要使大的名誉清白。然而,不需要愤世嫉俗,一位上帝子民的领袖的名声,应该与他的良心同样无可指责是很重要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