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廿四章-《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相关章:
这是戏剧性的讽刺,开始描述大在玛云的旷野死里逃生后,随即是扫罗在靠近隐基底死里逃生。这是更加清楚的记号,让人看见上帝站在大的一方。其主要的分别是:扫罗从来没有捉到大,但现在大事实上可以杀死扫罗。扫罗从不放弃这种机会;但大可以且这样做了。扫罗于是被说服放弃追捕大(暂时的),但这只发生在他觉得对不起大没取去他的生命,和向他说具挑战性话之后。我们看见一幅对比品格的图画:扫罗的怀疑、报仇和冲动,大比较谨慎、宽宏大量,没有个人的怨恨。
这里不十分清楚,为何大割下扫罗的一块外袍,又为什么他的良心不安。一种可能是扫罗失去外袍的一角,会使王看来荒唐。另外的解释是大突然明白,这是一个象征性行动,像十五章廿七节之情节:割去一块王袍,可被阐释为一种想偷取扫罗王位的欲望。这个解释使上下文清楚得多,因为大接续下去强调扫罗的君王地位(6节),虽然扫罗现在承认大真会有一天会作王(20节)。王室地位及君王的生命权利,正是这一章重要的主题。
大与他的跟随者的简短争辩很有趣,他与他们都相信上帝安排这件事,故此扫罗在他们的手中(4节);不同意的只是关于上帝盼望他们怎样对待扫罗。大的跟随者强调扫罗是他们的仇敌,故此要杀死他;大一定很留心这种论调,但他却强调扫罗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换言之,上帝赐给他王的特权地位。双方面当然都正确──扫罗同时是王及大的个人仇敌。人类的本性时常将个人的考虑放在第一位,但大保留扫罗的生命,既显示他不但怜悯,也有政治的远见。这次辩论同时再次指出历史的双重答案:上帝已将扫罗放在他们的手中,而同时在行动上容许两种完全不同的抉择。
对大而言,虽然他把自己交在上帝的手里(15节),但是质询扫罗需要很大的勇气。他的论点很聪明和具说服力。现在事实是他没有袭击扫罗,扫罗的一块外袍在手,证明他很容易杀死他,这证据显示他从没有作过扫罗的仇敌。十三节的箴言(proverb译者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古人有句俗语’),一定是说坏人不能改变他们的本性;如果大真的背叛扫罗,他不会放过杀死王的机会。他在十四节的最后的论点很有技巧,强调自己没有价值和不重要。
扫罗在二十节承认大有一天会作王,绝不是没有价值,而是令人惊讶的事。这里向读者显示,扫罗不单神志清醒,而且特别敏锐,同时也赞同大承继王位。但扫罗不能持久可信;这里没有建议大应该重回王宫。而是两个人各走各路(22节)。──《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