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提摩太后书相关章: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

一1~7
前言与感恩
一1~2 保罗稍微修改了一般书信的开头写法(作者、写给收信人、问安──这个字与「*恩典」相关),而以他一贯的基督徒方式来写。* 拉比和哲学家都会称自己的 * 门徒为「儿子」。

一3 古代的书信常写到,为收信者向神或神祇感恩,而在感恩的话中会将对方称赞一番。「不住」或「不停」可能意味着在保罗定时祈祷的时候。许多巴勒斯坦犹太人会在圣殿早晨和傍晚献祭的时候祷告;在早上起身、晚上就寝之前,他们也会说特别的祝祷词。巴勒斯坦犹太人算一天,是从日落算到日落,因此「晚上和白天」(和合本:昼夜)的顺序并不一定不自然。当然,对保罗用字的顺序不应当太过强解;同样的顺序不单出现在犹太典籍中,如犹滴书与 * 以斯拉四书,也出现在纯为拉丁文的典籍,如何瑞斯〔Horace,译注:罗马诗人〕、*昆帝良、和 * 西塞罗的著作中。相对来说,*约瑟夫和 * 七十士译本,以及罗马作家马提尔〔Martial〕也可以说「昼与夜」,而 * 新约的相关经文并没有一致的说法。「晚上和白天」似乎是十分普通的词组。

一4 渴望的话在古代友谊书信中相当常见,表示情谊深厚。(这并不像某位注释家所以为,是对罗马书一11或其他经文的不良模仿!)在东方,用眼泪来表达因故分开,或长时间分离,是很恰当的。

一5 虽然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有责任,但犹太教和希腊罗马的贵族希望母亲也有知识,可以教导她们的小孩。犹太教并没有让妇女在*律法上受高深的教育;希腊罗马社会一般只让男人接受 * 修辞和哲学的训练。即使如此,以上的情形仍然属实。罗马男孩子到七岁之前,主要都在母亲的影响之下。许多人以为,孩子在七岁之前不应该学习阅读,但是另有人希望提早教,甚至从三岁就开始。犹太人的圣经教育从五、六岁开始,不过这类教育一般强调记忆、背诵,而不太教导阅读。
  提摩太母亲与外祖母的「信」是犹太人的信仰。保罗遇见她们时,她们已是犹太基督徒(徒十六1)。犹太人的父亲有责任教导儿子律法,但提摩太的父亲是 * 外邦人(徒十六1、3),而倘若父亲没有宗教信仰或已过世,而(外)祖母仍然活着,孩子也可以从她们受教导(参:多比雅书一8)。
  大部分教育都包括体罚,不过有些古代的教育专家却强调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就感,用竞争来刺激学习,及使得学习成为愉快的经验(*昆帝良)。究竟公开授课的教师较好,还是家里自己请人教学较好,古代的作者看法不一,只要前者的班级人数少到可以个别指导,或许就与后者不相上下。

一6 按手是赋予职位的典礼(参:提前四14的注释)。这一节的比方可能是将火「重新点燃」(NRSV)(参:耶二十9),不过「点燃」(NASB)一字在这个时期常被用来当作象征,因此读者心中是否认为这里具有「火」的含义,并不清楚。

一7 * 爱色尼人的典籍有时将恶行与邪恶的灵相连,不过,希腊人讲「……的灵」通常只是指「……的态度」。不要惧怕的劝勉,是圣经里神对向人提出保证时最常用的话(如:创二十六24;耶一8),也是人对人保证时惯说的话(创四十三23)。虽然提摩太可能会「胆怯」,但切莫以为这是他特有的问题(徒十八9;林前二3)──尽管有些诠释者有这样的看法。
一8~14
继续保罗的任务
  提摩太必须持守他的根基(一3~7),为了所交托他们的 * 福音,而与保罗同受苦难。

一8 * 门徒受到呼召,要追随教师的脚步。保罗在此的苦难特别指他受囚禁,以及即将被处决。

一9~11 「召」的用语为 * 旧约和犹太人所专用,而「显现」和「不朽」则是希腊人专用的话(不过 * 散居的犹太人早已采用),而 * 救主则是两者都用的词。保罗对这两种文化都十分精通,这并不让人意外;大部分 * 散居的犹太人和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认为忠于旧约和使用自己成长文化的语言,两者毫无冲突。

一12~14 「所托付的款项」(一12、14)原来是指金钱,不过其他作者也曾用它来指教导;若有人托付钱财给某人保管,他有责任要保存好,或使其生利。犹太教师感到,他们传交给门徒的,乃是神圣之物,而他们的门徒应当继续再去传给其他的人(参二2)。
一15~18
亚西亚的好友与敌人
  提摩太既在亚西亚事奉,保罗便简短地提到他们曾在那里受到的反对。

一15 「亚西亚」是指罗马的西小亚细亚省,以弗所是那里最著名的城市(参:提前一3)。「凡」并不包括一章16~18节的家庭;古时一般的说法都富弹性,所以这里的意思是「大多数」。许多犹太教师预言末时到处都有背道的事,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他们当代的光景,而他们对此都感哀痛。倘若这封信是后来 * 假冒保罗之名的人所写,讲到保罗末后的事奉,他绝不至于编造这样的状况。后期写 * 圣徒传的人,有时会描述他们的英雄遭人拒绝,但是这样的 * 故事通常也会记载;凡背道而拒绝他们的人,都遭受严厉的审判。

一16 「阿尼西母」(门10)可能是「阿尼色弗」的简写,但是保罗在此所描述的人,不太像是最近得释放的奴隶。由于保罗讲到「阿尼色弗一家的人」,所以他指的人可能拥有奴隶,还有其他投靠的人。「使畅快」是描述好客的话,包括接待旅客到家里住;阿尼色弗的家一定很大,每次保罗到以弗所的时候,都接他到家里住。对提摩太而言,他是「不以为耻」的好例子(一8、12,二15)。

一17 第一世纪有许多人到罗马去旅行;阿尼色弗既是亚西亚名城以弗所一位富裕的 * 庇护人,很自然也能这样做。「找」保罗,可能主要是找到当地的基督徒,他们可以告诉他到哪里去找保罗,无论是他从前被拘留的时期(徒二十八30),或现今较严重的下监。如果保罗是指后者,他对亚西亚近况的了解(一15)便可能来自阿尼色弗。

在平台上的以弗所房屋
_

一18 由于保罗在四章19节问候阿尼色弗的「一家」,有些作者便主张,阿尼色弗已经去世,而保罗此处是为他所留下的家人能得救祷告。不过上下文清楚指出,阿尼色弗本人是基督徒。犹太教常提及过世的英雄为「可称颂的回忆」,后期有些义人的墓碑上刻着怀念的话,如「愿他(或她)永远被人记念」。有时在人死后会为他们献上 * 赎罪祭,不过为死人的「得救」祷告,在第一世纪的犹太教似乎极少有人作,甚至可说根本没有。更何况阿尼色弗是否过世,并不明确;保罗自己亦正在等候受审判的日子(一12,四8)。保罗讲到某人的「一家」,可以包括那人在内,而该人也仍活着(如:林前十六15、17)。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太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保罗   太后   基督   福音   的人   耶稣   使徒   基督徒   罗马   这是   上帝   自己的   生命   是指   恩典   信心   西亚   信徒   旨意   绪论   圣经   圣灵   刚强   教会   原文   的是   能力   注解   真理   他在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