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后书
注释
一1-2问候
正如前一封书信一样,彼得依照当时写信的格式,在书信的开头先介绍自己。然后,他便道明受书者的身分,并向他们作出基督徒的问候。这次他补充一句话,来提醒受书者在何处可寻找真正的恩典与平安──「因你们认识神和我们主耶稣」。
一1「西门」
是将使徒行传十五章14节所采用的希伯来名字直译出来。作者将西门和彼得两个名字连在一起(例如在太十六16),为要提醒我们恩典是如何在他的一生中带来重大的改变。他自称是「仆人和使徒」(彼得前书只用了第二个身分,犹大书则用了第一个身分),这强调他只是拥有属乎仆人的权柄,他的工作是完全受主人的委托。
「同得」这词表示「幸运地获得」,它指出这恩赐是白白的恩典,并非靠人的功德。此处所提到的信心,是神赐给人的能力,使人能够对祂的恩典作出委身与承诺的响应(参弗二8-9)。「与我们……一样宝贵」的原文字词,在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过。那时代的作者使用这词句时,是将它的意思解释为「拥有同等的地位」,是指享有相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人。它反映了使徒行传十章34至35节的意思,以及彼得认识到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一同在神的计划中有份。这封书信不像是单写给外邦信徒的(参本书信和彼得前书的导论)。这亦进一步表现出彼得的谦卑,而他的谦卑更让我们重新思想到,虽然彼得身为使徒,但他仍然是个罪人,需要耶稣基督的义,跟那些受书者中的初信者并无分别。不过,「因…之义」这句词组也可能单指向神的公平。
「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似乎是单单指向耶稣,因此,它成了初期信徒相信基督之神性的重要证据(参一11,二20,三18;多二13)。在耶稣的名字前加上「救主」的称号,主要是在新约后期的作品中才出现,不过,彼得在他早期的讲道中已经常强调这点(参徒四12,五31)。有趣的是,彼得前书屡次提及救恩(一5、9-10,二2)和得救(三20,四18),而本书信则专注于救主。
一2「愿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给你们」
是重复了彼得前书一章2节(参该节的注释)。「因…认识」强调了信徒能藉此途径而获得丰富的恩典与平安。初期教会有一些高举知识,认为知识比信心优胜的假师傅,他们称为「诺斯底派」(此名称源于希腊文gnōsis,即「知识」)。为了响应这教派的论调,正统信仰的作者们便强调基督徒要获得「全备的知识」(epignōsis,正是此处所用的字词),来对抗此异端。这种真知识绝非像诺斯底派所推崇单纯来自思考的知识。它是源自在我们的主耶稣里与神建立的个人关系,并亲身经历神(参约十七3;腓三10)。
一3-11劝勉信徒在属灵上成长
彼得指出,基督徒回应假道理的最佳途径,就是不单要在信仰的知识上成长,更要活出信仰。而且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神已经将帮助信徒成长的各种资源赐给他们;在灵命上不断成长,亦可确保信徒能够有充足的信心站在神的面前。
一3-4神已提供了成长的途径
彼得热切地谈论他的主题,纵使所用的希腊文并非最优美,但意思却是清晰的。基督徒生命因着两个要素而得以成长,它们就是神的大能和神的应许。神愿意向那些对耶稣基督作出响应的人显明祂的呼召。认识神的信徒可以白白拥有各样的恩赐,使他们能够完成此成圣的过程──长成耶稣的形象。神的应许已确切保证我们可以享有这些恩赐。
一3「用自己荣耀和美德」
乃是指耶稣所拥有的神性,和作为人的崇高品格。这些素质不单只吸引了彼得跟从耶稣,亦成了使徒向未曾亲眼见过耶稣的人传讲福音时的基础。有些译本翻作「为着他自己的荣耀……」,视它为我们蒙召的目的,却似乎并非原文的含义。当彼得谈到耶稣的荣耀,他可能正想着耶稣登山变像的情景;当他提到耶稣的美德时,亦可能想到自己蒙召的过程(路五1-11),不过,此刻最有可能在他脑海中出现的,却应该是那些怀着信心来到耶稣面前的人所留给他的深刻印象(参约一14)。蕴含这种意义的同一个字词,曾在彼得前书二章9节出现过。
一4「因此」
是指前面所提及基督的荣耀和美德。因着信徒生命素质的改变,他们便可得着与神性情有份的应许。这教导与罗马书第六章的道理相符;基督徒因着认识基督,又凭着信心与祂联合,便能够在此刻享受到脱离罪和不被罪污染的生命──持续不断成长、愈来愈像耶稣的生命。「败坏」是万物注定要湮灭的过程。它因着人的堕落而进入世界(创三),也因着人类顺从情欲而产生。这句词组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理解,亦可以指人类每个世代都不能避免罪所带来的结果。无论是接受哪一个解释,神为我们提供脱离罪的方法,就是要抓紧祂的应许(正如耶稣在约十五1-18和约十六的教导,彼得在彼前二9亦曾引用),这样便能够在祂的性情有份。我们可以从类似约翰福音一章12节和约翰一书三章2至3节的经文中,追溯这句词组背后的思想。
附注
第3节「赐给」是一个不常用的字词(只在此处和可十五45使用过),它强调恩赐是白白地给予的。「生命」是耶稣赐予的丰盛永生(约十10)。「虔敬」是活像基督的品格,亦是这种人生所应该产生的品格。
一5-9
目标是成为结果子的门徒由于基督徒拥有这些恩赐(能力和应许),彼得便力言要尽一切努力去达致这个目标(长成耶稣的形象),并列出迈向此目标的步骤:
爱众人的心
爱弟兄的心
虔敬
忍耐
节制
知识
德行
信心
「信心」必须用行动(德行)来表达,而这个过程能加深我们对神的认识。我们因着认识祂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在甚么地方应该操练节制。接着我们便要学习忍耐,只要我们专注于第4节──与神的性情有份(敬虔)──这个有意义的目标,便能培养出这份忍耐。这种对神的态度促使我们以一种崭新的接纳态度对待其它信徒(爱弟兄的心),结果发展成为一种毫无保留和没有界限的爱──达致崇高理想的高峰(参西三14)。基督徒因此面对两个可能的结果: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生命中努力发展这些素质,并在这过程中更深地经历主,以达致结果累累的基督徒人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这恩赐完全不加理会,可是,这只是一种短视,甚至是盲目的反应,因为它忽视了我们的救恩是何等奇妙。
第5节「加上」含有丰富供应的意思,这个动词在古时是用以描述富裕的市民赞助戏剧表演,或是为着引以为荣的国家斥资购买军备。信徒能够分享到神的生命,必然产生最美好和最吸引的品格。「德行」可能指第3节所暗示的同化过程。实际的基督徒生活与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会在第8节再次提及(参约七17;西一10)。
第6节「忍耐」是指在反对甚或逼迫之下,仍然坚持目标的能耐(参来十二1-3亦采用同一个字根,中文和合本译作「忍耐」)。
第7节所强调「爱弟兄的心」,正是彼得前书一章22节和三章8节所说重生的果子,同时亦是耶稣的要求(约十三34-35)。
第9节「眼瞎,只看见近处的」似乎是一个奇怪而混合的比喻。彼得的意思可能是这样的人是短视的,因为他们回望过往时,看不见自己昔日的罪已经被洁净。他们也是眼瞎的,看不见在基督里达致灵命成长这个荣耀的目标。
一10-11终极目标是获得完全和最终的救恩
这驱使彼得力劝其它信徒要将自己与神的关系真实地活出来(借着上述的途径)。这样,他们便能够避免一事无成,并且还能欢喜、丰富地进入主永远的国里(参太二十五21-23)。彼得并非教导我们可以借着善行来赚取救恩,亦不是教导我们只要曾经真诚地响应基督的呼召,就可以不用理会与祂的关系。反之,他是在提醒我们,纵使我们有时候会失败,建立一个真正有基督样式的品格,才是唯一能证明我们是拥有基督徒身分的证据(对自己及别人而言)。这与耶稣(太七16-21)、雅各布(雅三2)、约翰(约壹一7-10,三10)和保罗(加五16-25)的教导是一致的。
第10节「殷勤」与第5节的「分外殷勤」出于同一个字根,作者可能是故意重复。「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是由第一封书信延伸下来的张力(参彼前一2、17;腓二12-13)。彼得在这里再强调,我们这些「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一1),必须避免在事奉上闲懒和不结果子。此外,他更暗示信徒甚至可能会在恩典中失落(犹24所用的动词含有同一个意思)。它在此并非指犯罪(正如雅三2),因此,作者并不是教导人要作个无罪的完全人。
第11节基督徒当然并不希望出现这黯淡的光景,反之,是欢欢喜喜地盼望进入基督永远的国。最后一句词组当然是指向耶稣再来时,天国要完全的实现。「丰丰富富地进入」原文的动词,就是前面第5节的「加上」。神丰富的奖赏正是策励我们完全为祂而活的力量。
一12至二22强调这些事情的理由
彼得详细解释他为何觉得必须写下这些事情。信徒需要有人经常提醒自己灵命成长的重要。彼得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不远,他作为一个亲眼见过耶稣的见证人,自然期望向信徒郑重强调,我们的信仰是建基于历史事实。此外,耶稣的生平事迹是应验了众先知的预言。当彼得提到先知,便不禁引出了长篇关乎教会将出现假先知的提醒,正如旧约时代有假先知在神的百姓中出现一样。然后,作者便详细阐述这些假先知的危险,以及他们的错谬。
一12-15彼得个人的劝勉
彼得深知劝勉基督徒朋友追求灵命的成长,是他一生的使命。他现在写这封书信,是为了确保受书者在他死后还能记念这些事。基督徒虽然已认识真理,不过,传道人和教师还是要不断用真理提醒他们。
第12节「坚固」跟彼得前书五章10节的「坚固你们」是属于同一个动词。
第13节「还在这帐棚」是指我们活在世上的时间是短暂的(参林后五1-8)。
第14节译作「脱离」的这个字词,是形容脱掉衣服,再次反映了哥林多后书五章1至8节的意思。「所指示我的」可能是指约翰福音二十一章18至19节,或是较近期的一次启示。
第15节「去世」的希腊文是exodos,路加福音九章31节曾用这词来论及耶稣去世的事。彼得在此采用这词,可能表示正想着耶稣登山变像的情景。死亡是离开今生存在的模式,领信徒欢欢喜喜地进入基督永远的国(11节)。「时常记念这些事」可能是指念及这封书信,又或是指彼得渴望为马可提供数据,作为他写福音书的依据。
一16-18信心建基于事实
彼得对自己未来的信心,以及他要鼓励受书者追求灵命成长的原因,乃是基于他亲身体验过主耶稣的能力和同在,而并非凭借人用智慧所构思的故事。耶稣曾经在人类的时间和空间中显现,彼得并能见证他在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亲耳听见父神确认耶稣身分的声音。
第16节「乖巧捏造的虚言」(希腊文即「神话」)是假师傅所教导神学系统的一个特点(参提前四7;提后四4;多一14)。「大能和他降临的事」所用的字词,可以指耶稣在世的生平。由于「降临」在新约中是表示耶稣的再来(参三12;太二十四3、27;帖前三13),有些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是指「带着能力降临」(参可十三26,十四62)。然而,「大能」可以指登山变像这件事,而「降临」可以指祂的再来(可九1-13也有类似的思想脉络)。诚然,登山变像这事件预先揭示了满有荣耀的基督再来时的情景。「亲眼见过」的类似宣称,在彼得前书五章1节;路加福音一章2节;约翰福音一章14节和约翰一书一章1至3节均出现过。「威荣」在新约中仅用以形容神的荣耀(路九43;徒十九27)。
第17节在耶稣受洗和登山变像的两个情况里(可一11,九7),均有声音从天上传出,内容包含了诗篇二篇7节(神子的加冕)和以赛亚书四十二章1节(受苦仆人的任命)的预言。彼得略去了最后的一句,并吩咐所有人要听从耶稣基督的话。那山是「圣山」,因为神曾经在那里显现(出三5,十九23)。这字词未必暗示日后才发展出来的传统。
一19-21这些事件引证了众先知的话
彼得所提出的事例,众使徒都视为奇妙地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例如太一22,二5-6)。耶稣亦曾向他们指出这点(路二十二37,二十四26-27、44;约五39),而彼得在他的讲道中也曾经强调(例如徒二25-36,三22-24)。既然那么多预言已经在耶稣第一次降世时一一应验,基督徒必须加倍留意还有哪些预言要在耶稣第二次再来时应验。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些预言并非出于人的臆测(正如第16节所言的「虚言」),而是神借着祂的灵所显明的启示。
一19
对于「更确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论点在于先知的预言比从天上出来的声音更清楚。另一些人则接受上面的看法,认为有关主降世之预言的应验,使人较容易相信还有些预言会在主再来时应验。用「灯」来形容圣经,是人所熟悉的意象(诗一一九105、130),而这个世界若没有真光照耀,便成了一个「暗处」(约八12)。「天发亮」是指基督再来的日子(三10;罗十三12)。「晨星」(希腊文是phōsphoros)是带来黎明的星,这个字词在古时是指金星。作者在此采用这个字词,是要引伸以晨星来象征耶稣(民二十四17;路一78;启二十二16;参玛四2)。「在你们心里」是一句难明的话,因为基督再来将会是具体而可见的事实。这里的重点是在于说明基督的再来,会给属祂的人带来光明和喜乐。若将这句话与下面的一句话连接:「第一要紧的,该(在你们心里)知道……」,似乎不大可能。
一20-21
这两节经文对我们认识圣经的来源是极之重要的。当神使用不同背景、兴趣和性情的人(例如耶一6-7;摩七14-15;路一1-4),来传达祂的话,祂同时亦在引导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内容(例如耶一7;摩七14-16;可十二36)。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三章3节再次出现。「经上所有的预言」是跟二章1节所提及的假预言截然不同。「解说」这个名词,在新约其它地方未曾出现过,但虽然在马可福音四章34节解说比喻时曾用过,但有些时候,有人会引用这句经文来声称,人只有得着圣灵的引导,才能明白预言,因为预言是由圣灵引导作者写下的(另一些人则指出,只有圣灵充满的教会才能解说预言)。这种解释扭曲了「出于」这个动词的原意;将它理解为圣经的来源,而并非解释圣经的途径似乎较为恰当。新国际译本亦支持这种看法:圣经的预言绝非出于先知本人对过往、现在或未来事件的解释。「感动」是描述圣灵的工作,好像风吹动一艘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