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彼得后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后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相关章:

彼得后书第一章

 

一1~2
前言
  这里的希腊文是「西面(Simeon)」(NRSV)而不是「西门(Simon)」彼得;这个名字的形式较少见,可是比「西门」更接近其闪语形式(徒十五14也是如此)。虽然对犹太教和古代整体而言,「救主」是神的称号,不过也可以当作通称;但是用「神和救主」(最自然的译法)来指耶稣,则明显在宣告祂的神性,不是基督徒的犹太人若读到这里,会很生气。
  在一封信的开头,作者常会提及他们和读者之间有何亲密的关系(因此,「与我们有一样信心的」)。「恩惠平安」是采用古代标准的问安形式,但以*基督为中心;参:罗马书一7的注释。
一3~11
如何将得救坚持到底
  有人说,这一段是市民谕令(civic decree)文学形式的变化,这种谕令可从推崇恩人的碑文中看到,不过这个理论的证据并不充分。这段经文和一些谕令的概念虽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类概念散播很广,在其他的文学形式里也找得到。

一3~4 「神能」和「神性」几百年来都是希腊思想中的重要词汇;在许多 * 散居犹太作品中也已成为一般用语。这段时期许多希腊人期望能脱离必坏的物质世界,相信他们的灵魂是神圣而不朽的,属于纯净而完全的天界;有些希腊思想家和宗教向群众提供这种概念,作为他们的盼望。
  许多希腊作者、一些犹太作者如 * 斐罗,以及后期一般 * 诺斯底人士主张,人可以「神化」,成为小神,或在今生,或在死时;有一些派别教导,这种神化包括被吸入神里面。但是大部分古代犹太教都拒绝「神化」的想法;神只有一位(参:创三5;而斐罗讲到神化的时候,有很大的限制。)许多散居的犹太典籍使用类似彼得在这里的词汇,但总是只指不朽性,而不是指神化。彼得将这词汇应用于基督徒的观点,即信耶稣的人得着了新的性情(参:彼前一23的注释)。
  早期一神的基督教与四围多神的文化相争,彼得所用的词汇比较收敛,等于驳斥了那些期待完全得着神性之人。
  彼得所面对的,是散居的犹太文化,而不是希腊的异教文化,这可以从他论身体的「败坏」或「腐朽」看出,其根源乃是情欲(4节;参二14,三3)。
  不朽是希腊人的期望,亦是可以达到的,但惟一的途径乃是彻底洁除罪恶(一9);此处以圣经对 * 神国度的盼望来界定希腊对不朽的概念,亦即视之为未来的 * 复活(参一11)。

一5~7 古代文学常会开列恶行与德行清单。将某个德行、恶行或步骤加于前一个之上──就像这里一样──是犹太、希腊、罗马典籍中标准的文学笔法(这种进阶方式称为连锁论法)。「美德」(NASB)或「良善」(NIV、NRSV、TEV)是希腊「德行」(KJV)的通称,代表品格高贵。

一8 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是改变人行为的钥匙;但彼得所讲的「知识」,可能是指个人的关系,就如 * 旧约惯常的用法。

一9 犹太典籍也讲到,道德的败坏与污秽必须被「洁净」(参二20)。

一10~11 犹太教常讲到以色列所蒙的「呼召」和「拣选」。彼得用这些词来指凡能坚忍到底而得 * 永生之人。这世界将会改变,有一永恒的 * 国度未来会建立,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观念,希腊异教思想没有这种想法。
一12~21
彼得亲眼见证的传统
一12 「提醒」是古代道德劝勉常见的部分,「虽然你们已经晓得」的委婉说词,更是常用。

一13 古代有几本着作将身体比作帐棚,好像这里一样;彼得所选用的比喻是读者立刻就能明白的。

一14 犹太作者一般相信,义人会事先得到警告,知道自己不久即将离世。古代犹太故事中,英雄在死亡临近时,常会用「遗言」来对子孙作最后的劝勉。彼得宣告自己不久便将过世(无疑是指他将在罗马被处死),是要告诉读者:这是我给你们的最后训勉,所以要格外留意。参:约翰福音二十一18~19。

一15 遗言(一14)中常有提醒的话,不过一般的道德劝勉(一12)也常出现这类言词。此处的「去世」,直译为「出埃及」,这个词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典籍中有时指死亡(如:路九31)。

一16 译为「神话」(NRSV)的词通常具负面含义,指不真实的故事,例如对神祇诽谤性的虚构事件;「神话」通常与可靠的记事成对比。目击证人对历史或法律案件的成立非常重要,不过希腊和罗马的修辞学家对它的重视,不如今日。
  有些学者注意到,彼得在此所用的「目击证人」一词,有些异教的 * 神秘宗教,如伊流西斯教(Eleusinian)和撒摩特拉教(Samothracian),在入会仪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会用到;但是 * 柏拉图和 * 亚里士多德用另一相关词汇来指更高层次的哲学,而那是目击证人的标准用词,在*散居之犹太教中甚至用来指神。
  由于彼得并不是在讲自己初入教的经验,而是讲亲眼所见的事,和入教完全不相干,因此这里的要点是亲眼的见证。福音书也和彼得在这里一样,竭力陈明,陪伴耶稣之人在未死之前将看见的荣耀,就是登山变像的荣耀,而不是指主再来;不过登山变像乃是主再来的预表;参一19。

一17 有些「遗言」(一14)会引用英雄所得的特别启示(常是天堂旅程);相较之下,彼得所提供的则是在地上得着的启示:他在变像山上的经历(可九2~13)。早期犹太教常提到神从天上说话(这里所摘录的经文,见:可一11的注释)。「荣耀」有时是犹太人对神的婉转说法;彼得可能有意暗指西乃山,在那里神曾将祂的荣耀启示给摩西看。

一18 以色列也是在一座「圣」山上经历神的启示,彼得可能将他自己对耶稣荣耀的经历,与摩西在西乃山上对神荣耀的经历视为同等。
  * 旧约通常以这个头衔来称锡安,不过在末时,锡安将是新西乃山,或颁布律法之处(参:赛二2~4)。这两次启示都导出了神的圣典(参:彼后一20和三16),不过犹太教师一般认为,*律法比任何来自天上的声音更具权威。

一19 使徒在* 基督里得着的启示,肯定了旧约先知的启示。有些死海古卷将民数记二十四17的「星」视为指 * 弥赛亚,有一段旧约也以日出来描述主来的日子(玛四2),因为神会如太阳一般临到(参:诗八十四11)。
  此处似乎是指晨星(金星)出现于黎明之前;新的世代即将如曙光初现(参:彼后一11),主耶稣在主的日子必将再来,但在那之前,旧约以及祂第一次来时的启示,乃是这个世界所能有的最大启示。「才是好的」一般是要某人去做某事之意(即:「你应该去做这事」)。

一20~21 古代犹太教和希腊思想家通常都认为,预言的感动是由于人被神祇附身,或进入激动状态,这时先知的理智被神的话语取代。
  这种犹太人的观点,在* 散居的犹太神秘主义当中尤其明显,如 * 斐罗,以及 * 希碧尔神谕集的作者。
  然而旧约先知书的体裁有好几种,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圣灵的感动仍会使用人的感官与词汇(参:彼前一10~12;林前七40,十四1~2、14~19),不过受感的程度与种类可能可分好些层次(参:林前十四2;林后五13,十二4)。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圣灵的感动都可以保护受感之人免犯错误;与彼得后书二1正相反。——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彼得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彼得   基督   的人   圣经   耶稣   基督徒   信徒   使徒   信心   先知   自己的   经文   生命   虔敬   荣耀   耶稣基督   这是   知识   上帝   再来   恩典   旧约   德行   圣灵   原文   美德   福音   是指   在此   主耶稣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