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第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第五章-《圣经背景注释》
彼得前书第五章
五1~5
忠心牧养的人
* 教会领袖在危机时刻的举止能鼓励会众,也可能让他们灰心。领袖一旦曝光,将会成为追捕、折磨、处死最优先的对象。
五1 * 旧约时期,大部分以色列的城镇都由长老──年龄较长且较睿智的人──来治理。* 新约时期,「长老」是 * 会堂里备受尊重的人,教会也沿用这种带领模式。彼得视自己为同作长老的人。
五2 「牧人」是比喻亲切的向导,而非严厉的统治者。不过古代近东有些地方会用牧者来指统治者。古代的道德教师常遭到收受不法金钱的指控,因此凡似乎有不合宜之嫌的金钱,基督徒一律要避免。基督徒领袖就像犹太社群的一些负责人一样,要将捐款分配给穷人。
五3 希腊哲学家和犹太律法学校的领袖,会以自己的生活作为学生的榜样,不过有些也会施加严格的管训。*散居之犹太会堂长老的角色与这段经文类似,他们负责带领崇拜,以及引导犹太社群,一般并没有正式的权力,只能排解内部的法律纠纷。
五4 古代典籍中,「牧长」似乎是指督导一群牧人之人,不过他们本身通常并不富裕。「冠冕」是加给运动竞赛的优胜者、施主、英雄等人的花冠,是会朽坏的;凡忠于基督的人则会得到不朽坏的冠冕。这些比喻犹太教也都使用。
五5 古代的社会要求人敬重父母、长者,犹太教还要人敬重 * 通晓律法的人;有些犹太典籍认为,这便等于表示敬重神。这种尊敬包括听从老人的智慧,并让他们先发言。彼得要人顺服治理的长老(五1),不过他也鼓励众人彼此谦卑相待,这倒与希腊罗马的社会理念相悖,而他的根据则是 * 旧约(箴三34)。
五6~11
靠恩典坚持到底
彼得前书五5~9和雅各布书四6~10相当类似,可能所用的比喻源出一处,但两者的应用却不相同。在雅各布书里,试炼是贫穷和欺压,诱惑百姓去报复。在彼得前书,逼迫却正诱惑信徒离弃信仰。
五6 彼得根据箴言三34──彼得前书五5所引用──鼓励信徒要在神面前「谦卑」。在*旧约里,这个概念常是指 * 悔改,有时是因审判即将临到(四17),有时则是发现自己必须完全依赖神。此处的意思包括甘心接受苦难,直到看见神所预备的出路(参:耶二十七11)。有关现今的降卑与未来的升高,参:路加福音一52~53和十四11;神的子民因不公平受苦而向神呼求,常会令祂动心,以致为他们行事(出二23~25,三7~9;士二18,十16)。
五7 虽然完全脱离逼迫的应许要到未来才实现(五6),但彼得鼓励信徒要祷告,相信现今神仍然爱他们。犹太教已经学会在以色列的患难中看出神的爱(即管教之爱),但大多数异教徒是以献祭和誓言来向神祇交换好处,因此难以接受这个概念。
五8~11 在旧约里,「*撒但」是控告者(在希伯来文的约伯记里,这是个头衔,「那撒但」),在神面前的检察官──好像彼得所说的「对头」(和合本:仇敌)。犹太典籍说,撒但在神的宝座前昼夜控告神的百姓(后来的记载中说,只有 * 赎罪日例外)。
「魔鬼」的直译是「诽谤者」,和作对头的指控者意思相仿。犹太教师承认,撒但仍像约伯记里一样(那里说牠在地上「走来走去」,二2),在今世想要人离弃真理,不过牠的权力有限,因为牠必须向神交账。在*死海古卷里称现今邪恶的世代为「撒但的辖区」。
狮子被视为最凶猛、最强悍的野兽,而根据诗篇二十二13(可能是此处的背景),牠们成为神子民仇敌的象征。在尼罗的时代,基督徒真的被丢去喂狮子。基督徒团体应当记住,他们的属灵兄弟姊妹──从彼得所知的罗马 * 教会开始──都经历了同样的试炼(彼前五9),直到末世为止(10节)。
五12~14
结论
五12 西番努(是完整的罗马名字,西拉则是同一名字较短的形式)似乎是代笔的人,或文士。大部分人写信都是由文士代笔。西拉既为罗马公民(徒十六37),可能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因此受到良好的文学与 * 修辞学教育;在文笔方面,彼得可能让他相当自由的发挥。至于提及书信的简短,请参希伯来书十三22;在许多古代的演说和信件里,这是一种礼貌的结束语。
五13 当代有些犹太教派将 * 旧约所讲巴比伦将倾覆的 * 预言,搬来指新的罗马帝国。「巴比伦」因此常成为罗马的暗号(不过后期的 * 拉比更流行用「以东」)。
五14 亲嘴是亲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表达亲切问安的常用方式。 ——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