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圣经背景注释》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
四1~8
性的纯洁
这整个段落的问题是奸淫(四6)。保罗可能听见会众中的某件事,也可能因着异教对性的松散而担心,而他在以邪淫出名的哥林多住得愈久,就愈发担心。未婚的希腊男子(即:三十岁以下的希腊人)一般都会嫖妓,也会和奴隶并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对这种行为丝毫不予责难。
四1~2 这是古代犹太人和基督徒的用语,学者称之为传统化:将早先某位教师的话传下去。保罗和他的同伴在帖撒罗尼迦花了许多时间,将耶稣的话教导初信者,他在四章13节至五章11节中,显然用到其中的某些话。
四3 希腊和罗马都容许人与娼妓和奴隶性交;罗马法不容许婚前性行为,除非是一位贵族和一位上层社会的妇女性交(被称为 stuprum)。犹太教则十分严格,性交只限于婚姻之内(虽然犹太典籍显示,有些犹太人在婚前或婚外确曾落入引诱)。保罗将所有不道德的性行为都加以定罪,不过他在四章6节则举出一个明确的例子。他的观点与 * 旧约一致,即若婚前与非自己未婚妻的人发生性关系,就是向自己的未婚妻犯了奸淫,与其他的奸淫罪并无二致(申二十二13~29)。这说法并不意味着犹太教容许与未婚妻在婚前性交;旧约认为婚姻乃是一种约;而它认定,若婚前与非自己未婚妻之人性交,便是犯了死罪,得罪了自己的未婚妻。
阿西娜的大理石像
_
四4 在希腊文学和 * 散居犹太人的文学中,「器皿」(KJV、NASB)一般是「身体」的象征性说法(NIV、NRSV);有时会用来指一个人的妻子(在某些犹太文献中,以及彼前三7的解释中)。此处的意思可能指「身体」,不过尚没有定论。
四5 有些 * 散居的犹太作者受到 * 禁欲式希腊罗马之理想的影响,认为性只是为生育,而性欲是不许可的,即使对自己的妻子亦然。保罗在别处曾提到,婚姻是惟一能倾泻性欲的范围(林前七2~9),因此他所反对的应该只是淫乱的性欲(帖前四6),而不是婚姻中的性欢。犹太人认为几乎所有的 * 外邦人都是犯淫乱的(后期 * 拉比甚至说,外邦妇女超过三岁零一天,就有可能不是处女);大部分外邦男子的确都犯了淫乱。虽然保罗的读者按族裔多半是外邦人,但他希望他们明白,在灵里他们并不是外邦人,因为他们已经皈依了圣经的信仰(参:罗二29)。
四6 淫乱,或如一般人所讲的「偷妻」,在罗马法之下会遭到放逐的刑罚;有时候,遭人捉奸的男女可能当场被打死。但是,淫乱似乎相当普遍,通常也没有处罚;不过,倘若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犯了奸淫,照法律就必须把她休掉,否则他自己会受到控诉,被指为「皮条客」。巴勒斯坦的犹太教不再按旧约的规定将犯淫乱的人处死,可是犹太人相信,他们虽然无法处以死刑,神却会行刑(尤其在审判之日时)。
四7 按古代的文化,一般庙宇都会认为,若有人刚性交完,就宗教仪式而言便属不洁净,需过一段时间才能入庙。此种不洁净的比方更可以延伸,用犯淫乱的罪来指灵里的不洁。
「成圣」(NASB)或「圣洁」,是指「分别」出来归给神;以色列在旧约里是「分别出来」的,因此他们受到训诫,要过分别的生活(要圣洁,像神圣洁一样;如:利二十24~26)。
四8 * 圣灵在犹太经典中主要的角色包括感动人说* 预言,及洁净义人;后者在* 爱色尼人的文献中尤其重要,主要的根据是以西结书三十六25~27。
即使有人对圣灵这方面的角色不熟悉,然而从保罗所用的称呼(圣灵)也可以明白他的要点;旧约的作者只有两次称神的灵为「圣灵」,但到了保罗的时代,这个称呼已经十分普及,直译可作「圣洁之灵」。保罗所想到的,是那位洁净神的子民、将其分别出来的灵(帖前四7)。
四9~12
对自己人和外人的行为
四9~10 道德家常会写「爱家庭」等类的题目。就保罗而言,所有基督徒都属于一个家,因此应当以家人之爱相待。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的一个大城。
四11 安份主义(quietism)──只顾自己的事──而且只关注自己所属的哲学团体,这是 * 以彼古罗派的主要思想,不过第一世纪时许多人存这样的思想,而对公众事务或政治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彻底的安份主义遭到社会大众的批评,而拘泥于自己的习俗、只顾自己族裔的犹太人,也遭到类似的批评。
不过,「安静度日」的原则,对第一世纪罗马帝国内受迫害的少数群体而言,不啻是智慧的劝告,以免引起大众的争议。有些作者,如 * 蒲鲁他克,鼓励智能人参与国家的事务,但他们也劝某些人(如:在政治圈声望已经很高的人)不要再积极参政。保罗要他的读者不去引人注目,却不是避去修道。
四12 拥有土地的贵族轻视劳工,但是古代世界中,劳力却是大部分人谋生的惟一方式。虽然帖撒罗尼迦 * 教会可能有几位富裕的 * 庇护人(徒十七4、9),但保罗在那里似乎没有遇到人反对他的劳力观,像在哥林多一样。如果保罗是想到有些人可能会向富裕的人求恩,善待外人(「以合宜的行为待外人」,NASB、NRSV)大概是指藉施舍,或不乞讨来作见证。在街上乞讨的,通常是最穷的人,没有任何财产;但犬儒派以乞讨维生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吸引了一些人(参:帖后三11~12的注释)。
四13~18
对丧失亲人者的安慰
古代非商业性的信件,有一种格式很常见,就是「安慰的信」。保罗在信中的这段安慰之言中,采用犹太人的 *启示文学主题,而且是直接引用耶稣的教导。
启示文学的许多主题,保罗都未提到,而他所用的部分,则与后来福音书所载耶稣的教导传统吻合,因此他的来源为何,几乎无可置疑,参四章15节。早期教会有不少先知,故有许多预言;保罗和福音书作者不可能不引用耶稣的预言,却去用某个人所说的一则预言;福音书作者也不可能知道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内容,即使他们知道,亦不会以它为范本来报导耶稣的教训。
在安慰人的时候,提到犹太人对未来的盼望是很自然的,犹太人的墓碑可以为证。
这封信提到当地的逼迫(一6,二14~16,三3~6),有些学者认为,由此看来,保罗走了之后死的这些人可能是殉道者。在主后五十年左右,殉道是罕有的事件,并非常态;然而,只要有少数的例外事件,便足以让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满腹疑云。
四13 哲学家常会「安慰」收信者说:「不要哀伤」,或「不要过分哀恸」,因为「这样毫无益处」。但保罗的重点却不在此;他认为基督徒不必像异教徒一样,为同为基督徒的人哀伤,因为基督徒是有指望的人。许多异教徒相信,死人会到地下去,活在阴间的影子世界,他们不像哲学家一般,对死亡存乐观或中立的态度。异教徒多半都会忧伤,而犹太人和其他近东人会采用让人渲泄伤痛的仪式。「睡觉」是描述死亡的常用委婉语。
四14 保罗和许多犹太人一样,相信灵魂将在天堂,直到身体 * 复活的那日,而在复活之日,灵魂与身体会重新结合(林后五1~10)。许多古代的作者认为,大气圈的上层(「最清新的高空」,就是纯洁的灵魂居住之处)和下层(就是「天空」),是不一样的。因此,保罗讲到主从「高天」降下,意思是最高的天(四16),而在「空中」,即大气圈的下层,与祂的子民相遇(四17)。
四15 在此「主的话」是指耶稣的一段话(参:路二十二61;徒二十35;林前七10)。耶稣曾提及祂的「临到」(如:太二十四27),这个词可以指一位君王或王室成员的莅临,将有盛大的欢迎场面。
四16~17 在*旧约里,号角(羊角制的号)主要是用来召集会众,或下达作战命令;在这里可能两个含义都有。罗马军队在战争时也用号角;犹太人认为,末时以色列将由号角声召聚,而号角也将同时用于最后的争战中(犹太人日常的祷告;*昆兰战争卷)。米迦勒,犹太文献中的天使长,是以色列的守护天使,因此在犹太文献中象征最后的争战;此处耶稣似乎视米迦勒的角色为信徒(即神的子民)之护卫者。
「云」、「号」可能包括「天使长」,都隐指耶稣论末时的话(太二十四30~31);在空中的相遇可能是指聚集的群众与祂会合(太二十四31)。犹太教传统将死人*复活与这世代的结束、* 国度的开始相连,而读者必定会以为这里是指这个意思,因为没有明文指出有别的含义。就王室成员的「临到」而言(参:帖前四15的注释),空中的「相遇」一般是指某城的使者出城迎接那位贵族,并护送他来到该城。在这个比方中,原本单属「主」该撒和他使者之尊荣,却另有所属,可能会引起地方官的敌意(参二12,五3;徒十七7)。
「呼喊」无疑是元帅所发出的开战之声(摩二2),这个比方在*旧约中是将神比作战士(赛四十二13;参:以号角传达胜利的呼声,诗四十七5、8~9),也用于指祂的子嗣(赛三十一4;参:亚十四3~4)。最早的 * 新约资料把旧约中神将在主的日子临到的说法,直接用到耶稣身上;犹太教却认为,这个角色是属于神的,而非属于 * 弥赛亚的。「云」的比方,一方面用于神审判之日的临到(如:结三十3,三十二7;珥二2;通常云是指战场与掠夺时的烟云),一方面用于 * 人子的临到(但七13)。
主后一世纪墓柱上的雕刻
_
四18 安慰之信的作者常劝勉读者,要用他们的话来「安慰」(KJV、NASB;或「劝慰」、「鼓励」)自己和别人。同样,犹太人承认,委身于神的仆人在面对苦难和殉道时,可以彼此激励(马喀比二书七5)。旧约大部分的先知虽然极力描绘审判的严厉,但也为公义的余民写下安慰和盼望之言,而保罗对读者讲论未来,信息中充满了盼望,因他们就是那群余民。——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