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希伯来书导论
这是一封没有作者署名的信,写给一群大概归信基督不久的人。这些基督徒可能受到逼迫,有回到旧有信仰的危险。作者写此信为他们辨惑,解明基督真道何以比泥守律法的狱教信仰更美、更好、更超越,劝戒信徒坚守主道,勿随流失去。
除了结尾的几节问候,作信可说是一篇力辩真道的神学论文,一气呵成,是全本圣经中同类“论文”最长的一篇。作者立论环绕三个重点:1,基督耶稣的超越性,高过旧约中任何人物,包括天使、摩西和众先知。2,基督为神子民的大祭司,其地位远远超过亚伦。3,基督一次将自己当作祭物献上,是比旧约利未的祭祀更美的完全救赎。
新约圣经此时尚未编辑成书,但神与人立的新约已由基督亲自宣布:不义得到宽恕、罪不再被记念。有十字架为圣坛,有基督为中保,凭信心得称义,以颂赞为献祭,还有那不能震动的城为居所。在信的人一切都是更美且永远。
基督徒带着无比的盼望在世上生活,因此能象长程竞跑的人,放下缠累,轻看羞辱,向那摆在前面的喜乐的奔去,为要得着基督。
本书教导我们信心的功课,列举了自古以来如云彩一般众多且华丽的信心伟人和英雄。世界因他们才有了真正的进步。苦难在他们是操练信心的机会,因此能视穷乏、饥饿、捆锁、苦害为无物。基督自己成了古往今来勇敢之人的模范,象诗人所说:“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
作者在仆实且庄严的证道绵乡中,编织进充满爱心的劝诫和勉励,要读者按规定主道、忍耐奔跑、学习基督和信心伟人,等候“新天新地”的来临。
传统虽说此书为保罗所作,但一般比较相信作者为初期教会中另一位主的的忠心仆人。从他坚信神的应许和本书对世人的影响,也应该纳和信心伟人行列。
成书时候当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城被毁之前。
·大纲·
耶稣基督比天使更美 1:1-2:18
耶稣基督比圣仆更美 3:1-4:13
耶稣基督为更美的祭司 4:14-7:28
耶稣基督为更美的约 8:1-9:22
信心是更美的道路 11:1-12:29
结语 13:1-13:25
版头:基督至高
·参考资料·
一、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没有在书中留下名字,新约圣经中另外只有《约翰壹书》不记作者姓名。自主后一世纪到今天,本书的作者为谁基金甚多讨论。
初期教会作家对此意见不同甚大。地中海东岸和埃及亚历山大城等教会(通称“东方教会”)多认本书为保罗作品。初期教父俄利根(Origen,主后185-284年)认为书中思想属保罗,但由他人执笔。在北非、拉丁教会作家特土良(Tertrllian 约主后155-225年)则认为乃巴拿巴所写,因他属利未支派,熟悉祭司制度。本书最早在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流传(罗马主教革利免所作《革利免壹书》约成于主后95年,引用本书颇多),但主后二百年之久,西方教会不支持保罗为作者之主张。总的说来,初期教会作家对谁为作者一家均甚缄默。
本书作者为夜班早在教会成立初期已难确定,今天当然更难但仔细研究本书希腊原文内容,至少可以找出写此信的人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色:1,此人希腊文字造诣甚高,用字遣句近乎当日的辩学派,而不同于保罗的风格。保罗喜欢在讨论一事的中途,转往讨论另一事;本书作者无此倾向。2,书中所用语汇及论证方法似受亚历山大学派与斐罗学派影响(斐罗为亚历山大犹太作家,生于主前20年,死于主后50或60年,致力将希腊的伦理哲学与耶稣的教训鎔为一炉)。保罗来自小亚细亚的大数,受教育于耶路撒冷,无此背景。3,保罗与本书作者虽都喜引用旧约圣经,但援引的方法不同。保罗多用“就如经上所记”、“经上说”等等方式,要读者注意所用的话;本书则多用“神说”或“那向你们说话的”,要求读者注意说话的人,重点放在天父、基督和圣灵身上。
现代圣经学者中,不少主张本书为亚波罗所写。亚波罗是犹太人,生于亚历山大城,其有学问,娴熟旧约(徒18:24)。他虽然只晓得约翰的洗礼,因为听过基督真道的教训,便热心讨论耶稣的事(徒18:25);且凭其大勇,从以弗所远赴亚该亚省,帮助那里的信徒(徒18:27)。保罗在《林前》1、4两章中提到过他(1:12;4:6),称赞他的能干。哥林多教会中且有部分信徒支持他,构成所谓亚波罗派。但他为人谦逊,尽力退让,避免教会内部的分裂(林前16:12)。在保罗传道后期,亚波罗是他一位十分活跃的同工(多3:13)。从波罗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本书和保罗书信可以有相同和不同的原因。如果亚波罗为本书作者,则写作时间当在主后68-70年。
当代学者支持此说者甚多。基他主张尚有路加、彼得、西拉、百基拉(徒18:26,她和丈夫曾将主道为波罗详细讲解)及传道者腓利。但纯属推测,无述价值。
二、本书读者
前面说过,本书最早在罗马及其他西方教会中流传,其早期读者当为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信徒。根据书中13:24有“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一语,虽可说本书读者或居住意大利;但如果写信的人也是在意大利,他应该会写也确切地点。比方一封写于中国某一城市的信,不会说“从中国来的人也问你们安”,除非是写于加拿大或美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才会这样说。看来作者当在意大利以外地区写此信,但有意大利人和他在一起。
作者十分熟悉他的读者,信中提到他们灵性上的迟钝(5:11-14)、对圣徒照料的忠心(6:9-10)、家业被抢(10:34)、有关婚姻和金钱的事(13:4-5),以及他们归主以后的经历(10:32-36)。书中用“引导你们的”(hegoumenoi)来代表属灵领袖,这种用法不见于新约其他经卷,但那些写于罗马或西方教会的文献,例如《革利免壹书》和《赫马牧人书》则屡见此词。读者中的元老领袖似乎均已谢世(13:7),但有了一批新起的领袖(13:17)。作者在书中向新领导者致候(13:24)。
读者到底为谁虽无法确定,但极可能是居住在意大利革一地的信徒。保罗曾在意大利的部丢利住过七天(徒28:13-14),与他在一起的弟兄们可能来自罗马和附近城市。作者写此信时,提摩太已获释,但不在身边,或已出去探望教会。作者说,等提摩太回来,会一道去探望本书读者(13:23)。
本书原名“达希伯来人书”,但信中无一处(无论明示或暗示)指出读者为希伯来人。很可能书名乃以后照传统或揣测加上。“希伯来人”一字大概指说希来或亚兰语的犹太人;更可能泛指一般说亚兰语或希腊语的犹太人基督徒。也有人说此信乃为信主的外邦人而写,因旧约是初期教会普遍采用的圣经,犹太与外邦基督徒都使用。外邦人基督徒阅读旧约后可能提出利未祭司制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又或有离开福音信仰回到犹太教的危险,需要有详细的解答,因而写信。
不过从本书论证的深入,读者须对旧约有相当认识才能体会,故一般均支持本信最早的读者为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基督徒。
三、本书要义
有犹太教背景的基督徒,不免会将他们新信从的基督信仰来和旧有的富厚犹太传统作比较,本书为他们解明福音真理比旧信仰更美和更超越的地方。
这样的解释不只为犹太人基督徒辨惑,对外邦人归信基督的也极有益处,因为当日大家都公认旧圣经的权威,如何看待旧约所说的话急须澄清。
本书因此一开始就点出主题,也就是福音信仰的中心耶稣基督。
神过去藉先知向以色列人的先祖说话,现在则由祂的儿子耶稣把信息告诉人。本书一开始就介绍神子的超越性,是神荣耀的光辉,来到世上洗净人的罪。
本书的第一件工作是清楚指出神子基督的高超地位(1:1-10:18)。1,比天使更美:天使虽具有超越的能力,只是服役之灵,但神从未对他们说:“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2,比摩西更美:作仆人的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可是耶稣是神的儿子,治理祂自己的家。3,比约书亚更美:约书亚引领祂的百姓时入迦南,并未得到真正的安息,基督却领导祂的百姓进入那完全而又永久的安息。4,比亚伦更美:亚伦是祭司,但他祭司的职位要传给别人,而基督的职分是永久的。5,更美之约的中保:以色列人的先祖违背了神和他们所立之约,但基督为更美之约的中保。6,更美的祭:律法上的献祭不能除掉罪,然而基督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是完全且全备的。
作者藉这一连串对照,说明基督信仰如何驾乎犹太教之上,劝他们坚守所承认的(10:23),不要退后(10:32-39)。
本书的第二个工作是教导基督信徒如何坚守所信(10:19-12:29)。必须相信神,过信心的生活,与基督有密切的交通,盼望那更美的将来。
本书用简洁笔触说明何为信心(11:1),然后用旧约圣者的经历来详细描绘。这些人的得救乃因着信,不是由于行为。神在拯救中彰显祂大能的作为,有的圣者历尽苦难,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来得到更美的将来。这一切都证明得救是信心所结的果子。
作者在结束时,嘱咐信徒彼此相爱,并知道神的国乃“不能震动”,无人能摧毁(12:28),而牧人主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总的说来,本书最早的读者可能已有离开福音真理回到犹太教信仰的趋向(4;14),也可能在此之外,还受到其他异教的影响。作者写此信为困扰的信徒解惑,辩明真理,其兴趣不只在为旧约作阐释,更在详细缕述以基督为中心的美好信仰的教训和伦理生活揉合为一(13:20-21),过更美好的属灵生活。
四、本书与保罗的教训
一般虽不接受保罗为此信作者,但并不否定本书作确受有保罗的影响。保罗教训的许多特色在本书都有反映,这包括基督中心论:基督存于一切被造之先,世界靠祂而造(比较西1:15-16与来1章);基督为神荣耀的光辉(比较林后4:4与来1:3);基督的谦卑(比较腓2:7与来2:14-17);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完美同具。本书虽侧重基督的人性,但在基调上与保罗一致,二者都强调基督的顺从和人的悖逆(比较罗5:19;腓2:8与来5:8)。本书以基督为大祭司的观念虽不见保罗书信,但二者都指出基督牺牲自己作为祭物献上(比较林前5:7与来9:28)。
二者十分看重基督为新约的中保(比较林后3:9-18与来8:6-13),认为新约比旧约更美。二人对亚伯拉罕均重视(比较罗4:1;9:7;11:1;来2:16;6:13;7:1-10);引用旧约经文也近似,例如都此用《诗篇》第8篇(比较林前15:27与来2:6-9)、《申命记》32:35(比较罗12:19与来10:30)和《哈巴谷书》2:4(比较罗1:17与来10:38)。
从以上所举,可以知道本书作者在神学思想上与保罗极接近,可说出自一个模式,都在初期教会的思想主流中。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