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6:1-40 众士师中,对基甸的记录最详细、篇幅最长(6、7、8章),蒙召的基甸(6章)→基甸的三百勇士获胜(7章)→完成征服米甸的任务(8章)。本章分为三大部分:①1-10节记录以色列百姓的堕落和神的惩罚;以色列百姓的呼求和神差遣先知责备。米甸人是神惩罚以色列的工具,他们联合亚玛力等外邦势力,在以色列全地不时进行掠夺。引人注目的是,神在拯救向自己呼求的百姓之前,先强烈指责他们拜偶像的罪。面对患难,灵性暗昧的百姓,并未省察悔改,而是大大抱怨神(13,14节) ;②11-32节系统地说明基甸蒙召作以色列士师的过程。基甸第一次与耶和华使者相遇,信心不足,不敢带领人参与耶和华的救赎事工。他已对以色列未来失去盼望,内心充满挫败感与屈辱感,在暗地里打麦子。正在此时,神呼召他作以色列的拯救者,他没有立即顺从,而是充满怀疑、向神求证据。摩西也痛感自己无能,试图回避神赋予的使命(出3:11)。但基甸的问题不属谦卑,他深深疑惑神的话语。这证明当时以色列社会已全面堕落。当他得到神以忍耐赐下的确凿证据,便深深痛悔,愤然兴起甘愿顺服神的命令(25-27节,比较赛6:5-8);③33-40节描述基甸的军队与入侵势力直接交锋前的情况。
6:1 再次重复堕落、惩罚、救赎的恶性循环。虽然只有7年,却痛苦万分。米甸人掠夺以色列的农产品,导致以色列人难以维持生计。食物缺乏使以色列人倍受肉体上的折磨,甚至使属灵信仰也很难继续。不可忽视健康的信仰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箴30:8)。
6:2 在山中……建造营寨:使人看到米甸人残酷频繁的掠夺。摩西时代,以色列按照耶和华的命令,征伐米甸人并使他们臣服(民31:7)。但现在,情况完全相反,以色列人因米甸人而蒙羞抱辱。圣徒与神脱离正常的关系,就会被四围仇敌困住。
6:3 每逢撒种之后:巴勒斯坦地区,整个夏天(4-9月)几乎都不下雨。到10月,雷鸣大雨,滋润因夏季干燥变得坚硬的土地。是撒种期——最关键繁忙的时期。亚玛力人:以扫儿子以利法和妻子亭纳所生的亚玛力后裔(创36:12)。他们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曾攻打过停留在利非订的以色列,被约书亚带领的军队击败(出17:8-16)。当时,神命令在全地剪除亚玛力人,从天下全然涂抹他们的名号(出17:14)。直至希西家时代,他们才被西缅的子孙灭绝(代上4:42,43)。士师时代,他们仍然是敌挡以色列的荆棘(3:13)。
6:5 带着牲畜帐棚来:仇敌使用骆驼,可以长距离迁移。他们四处游走掠夺财物,到特定场所支搭帐棚居住。作者用“蝗虫群”来比喻掠夺者,圣经中蝗虫象征由神审判而来的灾祸(出10:4;申28:42;诗105:34)。本节用这个比喻,强调仇敌数量极多,以色列因此遭到重大损失。
6:6 呼求耶和华:丧失信仰也就失去独立;若想重新恢复独立,只有再次恢复信仰。依靠耶和华是争取与恢复独立的道路,这是既适于个人,也适于家庭或国家的真理。以色列百姓陷入悲惨困境,才认识到自己的过犯,才会悔改、重新信靠神的全能膀臂。“呼求耶和华”意味向神彻底悔改,祈求神施行拯救。
6:7-10 神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赛59:1,2)。只是因着以色列的不顺从的罪恶,神收回了权能之手。先知敦促在水深火热中呼求神的百姓,记念从出埃及到定居迦南,神所彰显的权能(2:1-3)。以色列百姓身陷患难,才呼求耶和华的帮助,可谓不幸中的万幸。但他们并没有真诚悔改,而是再次陷入罪孽,藐视神的恒久忍耐(罗2:4)。神不喜悦恶人消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结33:11)、乐意悔改。预防陷入罪、积极增长信心,比悔改更有价值(腓1:25)。
6:10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神应许摩西“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出6:7)。只要坚信耶和华的应许,积极跟随他,他们就是祭司的国度(出19:6),是神可贵的产业(出6:7)。
6:11 正在酒醡那里打麦子: 基甸将要蒙召作以色列的伟大救赎者,此时却躲在暗处打麦子,使人想到:①当时,以色列百姓似乎受到非常严重的压迫。他们本可在院子或宽广的野地,用马或牛打麦子,基甸却躲避米甸人的眼目,躲在酒醡那里打麦子;②基甸打麦子的行为,暗示将要成就的大事。耶稣呼召渔夫跟随,要叫他们“得人如得鱼”(太4:19),神拣选打麦子的基甸攻打仇敌米甸(赛41:15)。当今信徒要同基甸那样,从忙于生计到认识神的使命。时代虽不同,神的事工尚未完成。基督徒要在世界每一寸土地辛勤耕耘,断不可离弃这世界。
6:12 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面对个人与民族的暗淡现实,基甸已失去抱负。却听到耶和华与他同在的惊人宣告。但基甸只看到眼前的光景,反而质问神(13节)。以色列人的可憎罪恶,招来患难,基甸却试图把患难的责任推给神。面对逆境,信徒常常会发出这种抱怨(耶12:1;哈1:13),陷入失意和沮丧,远离神的旨意,为自己选择安逸自私的生活找出合理的解释。但以马内利的神应许,断不会漠视顺服祂旨意的人,祂必使仇敌衰败(诗37:1,2;139:9,10)。因此,无论怎样的光景,神的百姓都要与神同行,不可停止与神同行的脚步,把患难当作操练和悔改的机会(亚14:9;太28:20)。
6:13 耶和华……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软弱的圣徒及信仰年限颇长的圣徒都会存有这种疑问。当人目睹罪恶势力猖狂,信实之人则陷入困境,就可能认为跟随至纯的真理极其愚拙、鲁莽。但神却废掉人类的奸诈,看重默默无声的顺从之人(撒上15:22)。
6:15 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诚实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是获得神伟大恩典、能力的前提(出3:11;4:10;耶1:6;林前15:8)。只有正视自己的腐败、软弱,认识到在神里面的坚定异象和具体计划,才能成为建设伟大天国的生力军。
6:17 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神应许基甸将轻松击败威震以色列全地的米甸军队。在人看来,这是极为荒唐的事情。基甸意识到惟有耶和华神能完成此番伟业,就向神祈求证据。
6:18 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礼物”的希伯来语意为“素祭”。基甸带来的礼物,是款待贵客的食物(创18:8)。基甸似乎要看对方如何处理这礼物,从而把握其身份。耶和华的使者看出基甸的心理,用最恰当的方法彰显神的能力。
6:22 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基甸明白显在自己面前,赐下安慰(12节)、呼召(14节)、确信(16节)的“耶和华的使者”,即是“耶和华”。如同往以马忤斯去的两个门徒,没有认出走在他们身旁的就是耶稣,待后来“眼睛明亮”,才明白一切(路24:13-32)。哀哉:希伯来感叹词,表示对已经发生或将要面对的灾祸感到恐惧。基甸认识到自己不仅亲眼见到耶和华,甚至还试探他,因此大大惧怕(13:22;出33:20;赛6:5)。
6:24 耶和华沙龙:意为“耶和华赐平安”。耶和华安慰恐惧战兢的基甸“放心”(23节),原文“沙龙”即“平安”之意。基甸所筑之坛是与神和好、救恩之坛。保罗阐明平安是神国的主要属性之一(罗14:17),耶稣基督也被称为和平之君(赛9:6)。“平安”作为神宝贵的恩典,贯穿整本圣经。在充满不安与混乱的现代社会,要使个人(路8:48)、家庭(林前7:15)、甚至全世界(王上4:24)享有和平,最重要的就是与神和好(诗29:11;加1:3)。
6:27 巴力、西舍拉等偶像与生计有密切关联。偶像被毁,无疑会激起信奉之人的愤怒。基甸躲开家人的眼目,摧毁了偶像。使人联想亚伯拉罕离开拜偶像的迦勒底吾珥,需要多么坚定的信仰(创12:1)。
6:30 圣经记载,坚守耶和华信仰和公义的先知,受到各种逼迫(出17:4;王上18:4;22:26,27;王下6:31)。当时,巴力是迦南地的主要偶像,迦南人认为巴力是掌管富足和丰产的农神。 因此,在拜偶像的人看来,基甸拆毁巴力之坛,直接威胁他们的生存。
6:31 巴力……让他为自己争论吧:城里的人对基甸拆毁巴力之坛极其愤怒,要求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处死基甸。约阿施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为基甸辩护。神的灵光照基甸,似乎也感化他的父亲。基甸原以为父亲会站在仇敌一边,不料却帮助自己,想必他内心非常感激。由此可知,为神的真理而战,总能经历到神的帮助。不义和邪恶比我们想象的软弱,公义和真理却如钢铁般坚强。约阿施等于向城里的人指出分辨真神和偶像、真理和谬误的方法。真神会降下惩罚,偶像却不能。真理诚然会证明自己。受人尊崇的法利赛教师迦玛列,也用同样方法,为耶稣的门徒辩护(徒5:34-39)。
6:32 当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耶路巴力”意为“对抗巴力”。此名含有讽刺意味,基甸拆毁了巴力,巴力却未能惩罚基甸。可见巴力是虚构的产物、虚妄的偶像。撒下11:21将“耶路巴力”译为“耶路比设”,“比设”是巴力的别称,意为“羞耻”、“耻辱”,“耶路比设”这名暴露了巴力的耻辱。
6:34 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希伯来语“降”意为“使之穿衣”,神的灵使基甸无法抗拒,好像被穿上衣服或被沉重的盔甲所覆盖(11:29;13:25;14:6;赛11:2;约20:22;徒13:2;林前12:4)。在信仰生活中,被抓住比抓住更重要。不是我们抓住神,而应该让神抓住我们。我们得救不是凭着智慧、能力,信仰也是藉着神的恩典结的果子。旧约中,耶和华的灵降临,人就充满智慧(创41:38,39)、预言能力(民11:25,26)、惊人体力(14:6,19)。新约时代,圣灵保惠师内住在承认基督的所有圣徒里面(约15:26)。因此,不应使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担忧,应放下肉体的情欲,努力得到圣灵的引导(弗5:18)。因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被立为伟大领袖,从仇敌手中(33节)拯救以色列。
6:35 最先聚集跟随基甸的人,是他的家族“亚比以谢族”(34节;书17:2)。此外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等支派也积极响应。他们最先成为选拔对象,因为靠近仇敌入侵的领域<7:1-25,基甸的活动>。在巴拉之战,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也曾冒死冲锋陷阵(5:18),而亚设支派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5:17)。如今欣然响应基甸的呼吁。
6:36-40 基甸向神寻求证据,不是不信的表现。神启示和确定自己的旨意(12,16,23节),基甸也遵行旨意,冒死拆毁偶像。而面对米甸大军,他的心似乎变得有些软弱,他希望能够再一次变得刚强。但他并没有自始至终确信神的应许,也没有义无反顾地顺从神,这也体现出他人性的软弱。为了使用极为平凡的人,神存心忍耐、加以锤炼。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