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士师记-《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十九29至二十11
备战在前一幕,作者仔细交代以色列人如何接待那个利未人,作者在这幕记载各支派代表的临时会议,商讨他们共同关心的事情(二十1;参二十一10、13、16)。这类会议在日后已不采用,但在以色列没有王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打仗及国家存亡都全赖这会议运作有效。这时全国关注的大事,就是发生在基比亚的暴行,而这次会议的召集人,是第一幕出现的利未人。
讽刺的是,我们这些读者比会议的成员更了解那召集人及所发生的事。我们认为那个利未人把自己的妾的肢体,传送以色列四境,是他在基比亚对妾冷酷无情的延伸;那班会议成员却认为这是神圣热心的行动。以色列人被「激励」,从但到别是巴都出来,众人如同一人。换言之,那个利未人发起的行动所引起的响应,远比耶和华兴起的士师所作的更大。
所有会众聚集一起后,那个利未人最多只是断章取义地汇报基比亚发生的事,刻意隐瞒他的罪过(比较二十5与十九25)。从这角度来看,他强调道德,是对事实的虚报。他清楚交代他的妾因被基比亚人强奸致死(5节下),但他的妾可能是回家后,被他所杀(参十九28及其注释)。
无论事实是怎样,大会的成员被那个利未人可怕的演说误导,而且印象深刻。他们「起来如同一人」,并且立即决定一个联合行动,要惩罚基比亚人(8-11节)。这个联合大行动基本上是好的,但这行动竟由一个道德如此低落的利未人发起及操纵,以色列会变成甚么样子?这是第二幕要提出的严肃问题。
附注
十九29比较塞缪尔记上十一章6至7节扫罗日后的行动。我们知道警告同盟,不愿参与行动会受咒诅,明显是当时传统的做法。这里的分别在于受害者是人(比较耶弗他的女儿,十一34-40)。「十二块」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比较王上十一29-31)。
二十1「但」参十八章7节注释。「别示巴」(意即「七井」;参创二十一31)位于耶路撒冷南面48哩(76千米),在死海及地中海沿岸中间。「从但到别是巴」意即「从极北到极南」。「基列」参五章17节注释。「米斯巴」(意即「望楼」)位于耶路撒冷北面8哩(13千米)(书十八26;撒上七5)。它不是十章17节位于基列的米斯巴。第2节「四十万」参五章8节注释。第9节把对象掷在地上,或从器皿里抽出东西,是寻求神引导的方法(比较书十八6;箴十六33)。第10节数目似乎太大,五章8节附注对「千」的解释,在这里不大适用。原文可能只有第一部分(「一百人挑取十人」)。这话的重点是,有一成男丁分别出来,支持其余的人。
二十12-48战争经过
会众在上一幕聚集的结果,就是开始一场圣战,在许多方面,这叫我们想起乔舒亚时代,攻打艾城一役(参二十29、48的注释)。圣战是我们在士师记中重复看见的,而且它遍布全书,但这场圣战与其它圣战有别,而且令人不安。
第18节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叫我们想起本书的开头,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一1),而以色列得到相同的答复。但是,两次求问的处境有天渊之别!在本书开头,以色列人组成联盟为抵抗迦南人,占领土地,但这次联盟是分裂的以色列人发动内战,兄弟相争(28节),自相残杀。本书开始时,以色列人获胜,是立竿见影的(一4),但这里要待以色列人完全崩溃、士气消沉(26-28节),才能获胜。其实,这章的「圣」战,很难算得上是神圣的。这场战争由一次集会决定,召开这个集会的,竟是性格败坏的人;而且结束时,充满了腥风血雨过于正义凛然(再参48节注释)。
第18至48节大部分篇幅描述战事的经过,敌方如何获胜。不过,以色列人3次求问耶和华(18、23、28节),及耶和华3次的回应,叫我们从较深入的角度明白发生了甚么事。这些经文告诉我们战争进展到不同阶段时,以色列人心中所想的,及以色列人与耶和之间的事情。以色列人认为这次行动是正义之举,而且对求问耶和华最后得出的结果(18节),充满信心。他们已誓死作战,并且假设耶和华准许他们这样做。所以,他们求问耶和华一些纯粹如何作战的问题:这场战事应如何进行?耶和华命令犹大支派最先出战是合宜的,因为被强奸的妾属于犹大支派(十九1)。但耶和华没有应许他们这场仗会打胜,而且耶和华也没为他们作甚么;结果恰好相反,他们连番惨败(19-21节)。以色列人第二次求问耶和华(23节),反映求问的人因为遭受重创而大大失去信心。他们怀疑应否继续作战,而且他们称便雅悯人为「弟兄」,奏出想寻求和解的音调。不过,耶和华再次派他们出战,但他们再次遭受彻底的失败(23下-25节)。他们第一次战败后,曾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现在他们哭号、禁食及献祭。他们直接求问耶和华应否罢兵──他们心中极有可能充满这种思想(28节)。耶和华再派他们出战,但这次耶和华终于应许他们会得胜。在随后发生的战争,耶和华帮助以色列,使他们杀败敌人,双方的命运突然逆转(35节)。
便雅悯人无疑应受惩罚,但是,按全国整体的道德及属灵状况来看,这场圣战差不多把全国消灭,而不是把它保留。耶和华在第三幕恼怒其余的以色列人,跟恼怒便雅悯人一样。这点从一事得到证明,就是祂分别给双方有胜有败,以致全以色列都受到祂的审判。耶和华既审判祂悖逆的百姓,也保存他们。
附注
第15节「二万六千」参五章8节注释。第16节「以笏」也是便雅悯人,左手便利的(参三15及其附注)。第18节因为「伯特利」意即「神的殿」,所以有人认为这里的伯特利可能指示罗的会幕(参十九18注释)。可是,上文提及伯特利城,所以这里的伯特利应指同一地方(比较26节,并参一22,二1,四5注释)。「求问神」参一章1节注释。第26节「哭号及禁食」是悔改的行为(比较二4)。他们从之前发生的事得出结论,就是耶和华恼怒他们。「燔祭」(参利一)象征奉献者全然奉献给神。「平安祭」(参利三)包括进餐,象征与神及人恢复团契。第27节在士师时代,「约柜」有时会从中央圣所移往别处,尤其是打仗的时候(参撒上四4-5,该处和本处一样,中央圣所都是在示罗)。参十八章31节及十九章18节注释。第28节「非尼哈」是亚伦的孙子(出六25),不是日后塞缪尔记上四章4节的非尼哈。这名源自埃及。比较十八章30节摩西的孙子乔纳单。如果照这家谱计算,第十七至二十一章记载的事,明显发生在士师时代颇早的时期。第29节比较乔舒亚攻取艾城时用的战术(书八3-8)。第33节「巴力他玛」准确的位置不详。第35节可能原本「二万五千一百」是指「二十五支部队再加一百人」。比较第39节那30个伤亡的人。第35节预先总结第36节下至46节的详细记述。第45节「临门盘」是露出地面的石灰质岩层,位于伯特利东面4哩左右(6千米)。它有3面被山涧切开,而且有洞,匪徒可以藏身。这名在今天的临门村仍然沿用。「基顿」的位置不详。第47节我已提出我对数目的解释,「六百人」是便雅悯人大部分的军力(参15、35节注释)。第48节进行圣战时(按耶和华直接命令进行的战争),耶和华有时吩咐以色列人不可掠取任何战利品,反而要彻底毁灭所有东西,作为一种祭献给神。这称为「格杀令」,是耶和华审判以色列的敌人最彻底的做法(书六21;撒上十五1-3);在某些情况,神也用这严刑对付以色列人(申十三12-18)。在这里,耶和华没有特别声明要以色列人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