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士师记第二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二十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相关章:

20:1-48 上一章事件引发的以色列内战。听到利未人令人震惊的控诉(19:29),愤怒的以色列所有支派都聚在米斯巴,决意处治基比亚城(1-11节)。发动攻击之前,他们下了最后通谍,要求便雅悯支派交出匪徒。然而,便雅悯支派却不予理睬,反而招聚兵马,决心抵抗(12-16节)。战斗初期,便雅悯支派以寡敌众,最后胜利还是属于联军,便雅悯支派几乎灭绝(17-48节)。本故事指出以下事实:①虽然当时支派之间关系并不牢固,至少还有形式上的共同体意识(10节),保留着解决民族性事件之前,首先求告神的信仰(18节);②便雅悯支派包庇内部罪恶势力,及联军惩戒便雅悯支派的举动,如实反映各支派之间的矛盾。便雅悯支派为维护本派的自尊心,不考虑整个民族的立场;联军的崛起,也不单出于义怒,而是藉此暴发支派之间潜在的敌对。

20:1 从但到别是巴:但是迦南北端的城邑,别是巴是南端的城邑。这句话指迦南全地(撒上3:20;撒下3:10;24:2;代上21:2;代下30:5)。基列地:约但河东部两个半支派的领土。米斯巴:距耶和华殿所在地示罗较近,此地适合招聚全体会众。撒母耳时代,是举国集会的场所(撒上7:5-12)。

20:3 便雅悯人都听见了:被切成十二块的尸体,也被传送到了便雅悯支派(19:29)。他们可能调查过此事的来龙去脉,掌握滋事匪徒的身份。但是,便雅悯支派对事态的发展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并未参加米斯巴总会。因为:①他们看到聚集在米斯巴的40万军队,大为愤慨(20节);②心中充满自尊和排他情绪。若教会中发现罪恶,可以以此为鉴,按顺序智慧地解决问题。教会若只以饶恕和爱为口号,容忍罪行、没有分辨,悖逆神的面酵就会扩散到整个教会(林前5:6-13)。①发现信徒的行为该受指责,发现者就要私下给予劝告,让他回转离开罪(太18:15;约壹5:16,17);②倘若不肯听从,由两三位信实的圣徒为证人,再次劝其悔改(太18:16);③若还不听从,教会就要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责备他,劝他悔改认罪(太18:17;提后4:2);④若他不接受教会的劝勉,就要逐出教会,从而维护教会的圣洁(结3:18,19;太18:17)。

20:5 想要杀我:匪徒的确威胁过利未人的生命,但他为了隐藏自己的卑鄙和自私,杜撰内容。

20:8-11 总会上,以色列百姓做出决定:①惩戒基比亚匪徒之前,都不回家(8节);②从40万人中选出4万名为民运粮(10节);③不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为妻(21:1);④治死不参加耶和华总会的支派(21:5)。十一个支派,决心除去以色列内部的罪恶,持定纯洁的信仰,这理当得到高度评价(申13:5;17:7;19:19)。但在无情论断兄弟支派的罪以先,他们应当为民族的光景向神悔改。今天许多人为教会和社会的问题,大发义怒、批评,但将这些问题视作自己的伤痛,“从改变自己开始”的改革者却少之又少(太7:3-5)。

20:11 连合如同一人:本书多处出现支派之间的敌意、不肯协助的态度(5:17;12:1)。本文则描绘除便雅悯支派外,所有以色列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体若要发展,就需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共同目标越明确,共同体就会越团结。教会的致命弱点之一就是教派之间的分裂,或同一教派内的纷争。撒但的目的就是离间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3:1-5;加5:20),因此教会“合而为一”非常重要(弗4:4-6)。但合一运动有可能沦为盲目的一致主义,使福音变质。因此,当从多种角度,不断思考和推动教会的合一。

20:13 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基比亚匪徒犯了十诫中六、七、十诫命,当受死刑(出20:15,17;利20:13;申22:12)。若放任罪人,就会削弱律法的权威,使百姓不惧神的公义。若不除去以色列共同体内部的罪恶,神的惩罚必然会临到(利18:26-28)。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顽梗的人不仅容忍当死的罪,还怂恿行恶的人(罗1:32)。

20:15-16 聚集在基比亚的便雅悯军队有26,700名,其中有700精兵,都是左手便利。便雅悯意为“右手之子”,他们却是左手便利,颇有讽刺意味。雅各曾预言他们的勇武。他们虽处于数量的劣势,却敢于首先宣战,体现了其勇气(创49:27)。机弦:用小块皮或用布编制而成的一种武器,中间夹上石头,甩掷在敌人身上(撒上17:49)。

20:17 以色列人……四十万:旷野第一次人口调查,以色列人共有603,550名(民2:32;11:21),第二次601,730名(民26:51)。本文,除便雅悯支派(26,700名)和基列雅比人(21:8)外,聚集的兵丁达40万。据此来看,几乎可以参战的以色列男丁,都参加了这次战争,如实反映内战的严重程度。

20:18 伯特利:亚伯拉罕第一次筑坛的地方(创12:8),也是雅各见到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的地方(创28:10-19)。士师时代,伯特利作为宗教中心备受瞩目(20:26;撒上10:3;王上12:28-13:5;王下2:3)。据26,27节,以色列人在伯特利献燔祭和平安祭,神的约柜也在那里。书18:1记载圣所在示罗,据撒上1:3;2:14;3:21;4:3记载,约柜被非利士人夺去之前一直在示罗。21:19记载,耶和华的节期每年都在示罗举行。由此可见,圣所和约柜原在示罗,在本文的战争期间,把约柜移到伯特利。

20:19-21 记载首场战役,以色列联军被便雅悯支派击败。联军的兵力是便雅悯支派的十五倍,却惨遭失败,原因:①以色列联军虽是神的审判工具,本身也有必须除去的罪恶(19:1-21:25)。他们本应为手足相残的巨大悲剧负起责任、悔改,却骄傲愚蠢地以审判官自居,为此受到神的惩罚;②便雅悯支派士兵怀着战败就灭亡的强烈危机意识,决一死战。相反,联军或许仗着人多势强掉以轻心;或许在战场上不肯冲锋陷阵,只想跟在其他支派之后。

20:22-25 以色列人首战失败,并未认识到原因何在,故第二次战争再次遭到失败。战争开始前,他们也曾求问过神(18节),但那只是形式,他们并未认识此战的真意。战败后,他们“彼此奋勇”(22节),再次摆阵,以图挽回局面。而且“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23节),估计这并不是出于悔改,乃是出于埋怨。因此,他们不得不再次经历痛心的惨败。由此可知:①神为了使子民达到自己期望的境界,有时会使之经历苦涩的失败和挫折(耶31:18);②公义之神对罪恶极其憎恨。

20:26 经过再三失败,以色列人开始思考失败的根本原因,省察自己,为自己的骄傲和顽梗悔改。之前他们依靠兵力,寻求神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这次则以“一切出于耶和华”的谦卑恳切之心到神面前。他们通过“苦难”直视自己的罪恶本相,学会全然“顺服”的态度(诗119:71;来5:8)。神应许以自己的权能、智慧和安慰,使诚心悔改、虚己的人得饱足(诗107:9;雅2:5)。禁食直到晚上:首战失败,他们在进到耶和华面前之前“彼此奋勇”(22节),这次,立志单单依靠神。倘若他们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与便雅悯支派交战,就不会作削弱体力的禁食祷告<弗4:1-17,关于禁食>。圣经记载很多为悔改、或为迫切的心愿求告而禁食的例子(撒上7:6;珥2:13;徒9:9)(出34:28;珥1:14)。

20:27 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圣经多次记载,百姓抬着象征神临格的约柜参战(书6:12-16,20;撒上4:34)。实际上,约柜只象征神的临格,约柜本身并不具备神奇的力量,可在战争中获胜。以色列百姓依赖约柜多于依靠神,从而多次战败(撒上4:5,11,17-22)。

20:28 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可以藉着非尼哈这一历史人物推测本事件发生的年代。非尼哈是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与普铁的女儿,在旷野得的儿子,他是在士师时代初期作祭司。

20:29-48 便雅悯支派终于被以色列联军歼灭。以色列人在神面前彻底悔改,得到胜利的确信(28节)。他们没有象以前那样鲁莽地从正面进攻,经过周密的计划,采用类似约书亚占领艾城的战术(书8:3-28),大获全胜。首先,以色列联军在四周设下伏兵(29节)。然后,挑衅基比亚城中的便雅悯军队。两次的胜利使便雅悯军队趾高气扬,要出城杀个片甲不留(31节)。摆阵的联军按着战略故作撤退,便雅悯支派兴高采烈地追击(32节)。埋伏在基比亚城邑四周的联军,一举占领了空荡荡的基比亚城(37节);诈逃的联盟主力军回头反击便雅悯人,各处的伏兵也起来参战。于是便雅悯支派成了笼中之鸟,除少数九死一生的人逃到旷野,几乎全军覆没(42节)。由此可知:①虽然恶人有时亨通,但他们的胜利和荣誉只是暂时,必有灭亡临到他们(诗145:20;箴24:20);②神不会离弃真心信靠自己的人,必为他们存留最后的胜利和辉煌。人若依赖自己的才华、谋略,必会自投罗网。相反,人若顺服圣灵的带领,就会得享永恒的喜乐。因为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1:25),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提前4:8)。

20:33 巴力他玛:棕树产地,位于拉玛和伯特利之间的底波拉棕树林(4:5)。

20:34 来到基比亚:贴切的译法为“对抗基比亚(便雅悯)的军队”。在便雅悯面前故作逃亡,引诱他们离城,现在转过头来夹攻他们。

20:37-38 前两次,以色列联军仗着人多势强轻举妄动,结果惨败。这次,他们拟定周密的计划。圣徒的属灵争战亦然。虽然,圣徒有时会因罪恶势力跌倒,要把它当作转祸为福的机会,更加彻底地武装自己<弗6:10-20,圣徒的属灵争战>。

20:42 以色列军队进入正式的追击战。据推测本节“旷野”与书16:1“旷野”、王下25:4,5“平地”是同一场所。

20:44-45 根据记载从夹攻到追击、剿灭残党,共击杀25,000名便雅悯人,比35节记录的人数,仅仅少100名。

20:47 只剩下六百人……逃跑:便雅悯支派为罪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们终于自食其果了(加6:7)。但神在震怒中,仍然施行怜悯,留下六百人,成就对以色列12支派的应许(创35:22;49:28;出24:4;民1:5-15;书4:3,4;太19:28;雅1:1;启7:4)。倘若当时便雅悯支派被彻底灭绝,后来就不能看到使徒保罗的名字(罗11:1)。临门磐:据说那里有一个大山洞,可供数百人藏身。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十章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唐纳   士师记   以色列   支派   耶和华   以色列人   比亚   二十   的人   导论   经文   注释   罪恶   圣经   点此   雅各   都是   联军   犹大   两次   故事   上帝   匪徒   是在   约翰   自己的   迦南   他们的   伯特利   十章   二万   军队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