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 第十八章 注释
1-10 探子遇见米迦的祭司
本章提及但支派向北迁徙一事,可作书19:47的补充。
1「还没有 ...... 得地为业」:由於亚摩利人的顽抗(1:34-35)和日後非利士人的压迫(13:1-23注),但支派始终未能完全攻取
他们的领地。
3「利未人的口音」:可能这少年人操南方人口音。
7拉亿四围有天然屏障:黑门山和利巴嫩山脉将拉亿居民与亚兰人和西顿人隔离;而且这里的水泉和溪流为约但河源头之一,
水源充足。
11-26 但人掠夺米迦祭坛
11「六百人」:连同妻子、儿女(21)只得数千人左右。但支派历来受敌欺压,可能人数已大大削减(参19),又或者这次往
北迁移的只属少数。
12「基列耶琳」:位於犹大支派与便雅悯支派接壤处,在耶路撒冷以西十一公里(八英里),原为基遍人的城邑(参书9:17)。
「玛哈尼但」:意即但的军营。
20这利未少年乃投机分子,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参17:11),反映当时道德低落的程度。
25但人窃取他人财物,更以暴力恫吓人,可见以色列民极需设立有力的中央政府以维持和平,秉公行义。
27-31 但人定居拉亿
28「平原」:应作山谷,在黑门山与利巴嫩山脉之间。
「伯利合」:地点不详。
30「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有三种解释 ──
1 大多数学者认为「那地」是指北国以色列,「遭掳掠的日子」指以色列国於公元前七三三年受亚述侵略、至七
二一年亡国这一段时间;当时位於北国但的祭坛亦遭毁灭。
2 有学者认为解释此句必须考虑下文31节的提示。换句话说,「那地」是指示罗,示罗什麽时候没有了会幕(可
能寄存於简单的建筑物──神的殿──之内),但的神堂就什麽时候没有了。按历史记载,当士师以利执政的
末期,约柜被非利士人抢去(参撒上4:1-11); 示罗的会幕可能於同时被毁或者从此失去重要性,结果在挪伯
重建(参撒上22:11) 。 如此,「遭掳掠的日子」就是指约柜被掳的时候。
3 又有学者认为「那地」就是指但,「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是指扫罗死後,大卫还未统一全国之时,非利士
人控制但一带地方(参撒下2:8-11), 那时米迦所雕刻的像不在了。
31「示罗」:在伯特利以北十四公里(九英里)。
思想问题(第17, 18章)
1 你对米迦之母所作的奉献有何评价?
她有守约的精神吗?
她的做法和参孙的(参14:19)有何不同呢?
2 你认为米迦在家中立像及制以弗得和家神的做法有何不妥呢?参出20:4-5; 32:4, 35。
你对家神、神像、祖先神位等应当抱什麽态度呢?
3 为什麽那位少年利未人四处流荡呢?
由此看来,当时的以色列人有否按神的吩咐来待利未人呢?参民18:21; 申26:12。
今日教会的传道人有否因为信徒疏忽神的话而经济拮据呢?
4 为什麽米迦乐意让这个少年人在他家中担当祭司职分?
他的话(13)反映他对神有何错误观念?
你有否类似的想法?
5 但人出征攻取拉亿古城,总共用了多少兵力呢?
为什麽拉亿城这麽容易被但人攻占呢?
你有否因为环境安舒而松懈、终为试探所胜?
6 为什麽米迦不继续追赶但人呢?
你认为这种行径在法治社会之下会发生吗?
从米迦的遭遇看来,你认为耶和华会赞同以色列采取无政府主权的体制吗?
7 但人去进攻拉亿城前没有向其他支派求助,这显出了但人那一种性格呢?
这地後来发生什麽事?参王上12:30-31。
8 以色列民在旷野拜金牛犊时,耶和华神大为不悦(参出32:33-35),现在米迦和但人供奉雕像,为什麽神却表现出容忍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