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十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后书第十章
十1~18
保罗和他的对手不同
保罗在此话锋一转,本来是谨慎地表示关爱,突然变成向对手发言,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十至十三章是属于另一封信。有些人认为,保罗在写这些话之前得到了新的讯息,或者他是把真正的 * 痛责留到书信的最后才写。
十1~2 保罗那封严厉的信(二4,七8;要到情况非常严重,才会写严厉的斥责信)引起一些会友的反感:古代的 * 修辞学家坚称,书信应当反映出写信者的真相,就如他当场临在一般。
基督的「软弱(和合本:温柔)和温和(和合本:和平)」可能暗指后来马太福音十一29所载耶稣的话;这是对哥林多人埋怨保罗太软弱(林前二3)的最佳答复;希腊文化一般不会认为软弱是一种美德(参:现代的俗语「懦夫(wimp)」)。
十3~5 希腊圣哲有时会形容他们与错误思想的对敌有如一场战争,所用的词汇与保罗在此相仿。保罗也像这些圣哲一样,声称自己在与错误的思想争战。「论证」(NIV、NRSV、TEV)或「猜想」(NASB;和合本:计谋)乃是 * 修辞学或哲学推理上的术语;在这个相当长的比喻中,战俘乃是人的思想。参:箴言二十一22。
十6 在战争结束之后,君王通常会将反叛的人处死(如:撒下十二31)。保罗的意思或许是,信徒必须加倍努力,以弥补过去不顺服之时所损失的时间。
十7 哥林多人非常注重外表,就像一些诡辩家在演讲时十分看重讨好人与说服力,但是真正的哲学家常嘲讽这种态度(四16~18)。哥林多 * 教会内较富有的成员醉心于希腊哲学,因此保罗在此用他们自己的说法来斥责他们。
十8 保罗的「权柄」在哥林多前书九5曾是个问题(那里同一个字一般译为「权利」);有些富裕的哥林多人攻击他,说他不合乎他们的文化标准(即:虽然他是位道德教师,却靠作工匠维生)。* 旧约先知蒙召,不单要建造,也要拆毁(如:耶一10),但保罗蒙召却只是要建立哥林多人(林后十二19,十三10)。
十9~10 古代书信写作最基本的规则为,书信的内容应当与作者在场时的说法一致,因为从某个角度而言,书信便可代表写信者的临场。哲学家若在这方面失去一致性,一定会遭人非议。
「又沉重又利害」(KJV),这种信必然出自受尊重的权威人士(罗马人看重一种称为 gravitas 的美德,其中含有严厉的成分),保罗的言语可能欠缺 * 修辞学的训练,无法让社会上的权贵感到折服。他的(按字面)「亲身出席」(KJV、NRSV)也不让人刮目相看,或许意思是他的穿著并不像体面的哲学家,或许(更有可能)是指他的姿势略嫌笨拙,而在向大众演说时,姿势的重要性也是修辞学者所强调的。换言之,保罗的写作要比演说来得强。
十11 哲学家和犹太教师常将话语和行为作对照;行为的分量更重。即使保罗在演说方面稍差,他的生活却可证实他所说的一切。
十12 「比较」是标准的 * 修辞学与文学的技巧;在此保罗乃是嘲笑他的对手:他们如此愚蠢,竟没有发现一个人是不能拿自己与自己比较的。高阶层的 * 庇护人常会替社会地位较低的 * 受庇护者写推荐信,但是有时人不得不自我推荐;自我推荐要是能保持谦逊,也可为人接受,但保罗将他的对手描绘成自吹自擂,希腊文化则视此为丑事。
保罗以挖苦的方式拒绝将自己与这些教师相比;挖苦是常见的辩论技巧。「比较」的规则之一,是不能将不同的项目拿来相比;然而在十章13~18节,这些不同点都对他有利。
十13~16 在地中海一带,修辞学与哲学的教师常因学生和学费彼此竞争。自我广告的方式之一,便是与同行的对手相比,而显出自己的优秀;保罗用古代文学的讽刺法,用他对手的宣传反过来攻击他们,既加以驳斥,又挖苦他们的吹嘘方式。「范围」(NASB)或「合式的限度」(NIV;和合本:界限)有时用来指公仆在一个地区的服务;保罗这样讲,也可能是借用罗马皇帝征服的用语(参十3~6)。
十17 有关杰里迈亚书九23~24,请参:哥林多前书一26~31。
十18 保罗是应用杰里迈亚书九24,他注意到,自荐显然是不通的──除非,像保罗一样,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被逼着要这样做(如:为自己辩护)。向群众演讲的人会用到自我推荐,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做必须十分谨慎,而且要有合适的理由,否则便会造成反感。——《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