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圣经背景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
十六1~4
保罗的募款
十六1~2 「照主所赐的福」来捐献,暗示保罗是在应用申命记十五14中照顾穷人的教导(亦参十六10、17)。在一周的「第一日」聚会,参:使徒行传二十7的注释。
十六3~4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要将每年的圣殿捐缴到耶路撒冷时,会从自己的团体中选派受敬重、可信托的代表,把钱带到耶路撒冷。犹太旅行者常携带授权人的信,这样,所到之处便会受到接待;基督徒似乎沿袭了这项传统。
十六5~9
保罗的旅行计划
十六5 从以弗所到哥林多,最容易走的路,是从小亚细亚的特罗亚坐船渡海,到马其顿的腓立比,再由陆路朝西,最后往南到希腊(正如使徒行传中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的路线;参:徒十六7~9)。
十六6 冬天的时候,海路关闭;如果海路封时保罗仍在哥林多,他就会留在那里直到春天,等待开港。保罗是在春天时写这封信(十六8),因此他期待能和他们同住一段时间(从他到那里,直到下一个春天)。在古代,接待很重要,哥林多人会以接待一位著名的教师为荣(何况是他们 * 教会的创始人)。「差我上我的路」(NASB、NRSV)是指教会要提供保罗旅费。
十六7~8 保罗提到五旬节,可能意指他想要守这犹太的节日。或许他会留在以弗所过节,以堵住他仇敌的指控(十六9)。
十六9 「敞开的门」(或「宽大的门」──NASB、NRSV)是象征的说法,指自由的行动或选择;保罗在此是指他的事工。
十六10~18
推荐与勉励
十六10~12 有地位的人常会写荐信,凭他们的地位为所推荐的人背书。参:哥林多后书三1的注释。
十六13 「要作大丈夫」(NASB)通常是指「要勇敢」(NRSV);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是指男性,不过由于是指勇敢,而古时多数人都将勇敢与男性相连。
十六14 早期基督徒的作品以爱为最高的美德(十三章),再三重复讲说;而古代的作者虽常强调德性,却很少提起这点;这乃是基督教的特色。
十六15~18 保罗在此又推荐另一些人(参十六10~12)。古时信件是由旅人携带,而这些人是要离开保罗,回到哥林多,所以我们大可假定,这封我们所谓的哥林多前书,是由他们带到哥林多的。
十六19~24
末了的问安
十六19 哥林多人认识亚居拉和百基拉,他们是从那里搬到以弗所的(徒十八2~3、18、24~27)。
* 教会是在家中聚会,正如许多异教的团体一样;这是基于方便、经济,甚至安全的考虑。
面向海景的特罗亚浴场遗迹
_
十六20 信件常以问安结束,因为邮件的来往很不容易,所以每逢送出信件的时候,一定会包括请安在内。家人和密友用亲嘴作为表达爱的方式(如:撒上二十41);见:罗马书十六16的注释。
十六21 许多信件是由书记或文士作记录,作者在信尾签名。签名使信生效,和今天一样。
十六22 古代的人,包括犹太人在内,常用咒诅与祝福对立。「马兰那撒」(Marana tha,TEV)是 * 亚兰文的祷告,「来罢,我们的主。」哥林多人会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显示这句始于早期巴勒斯坦叙利亚教会的话,已经成为带到各地的传统,承认耶稣即是「主」,而且祂会再来(参:启二十二20)。(因此,基督徒描述祂的临到,就像犹太典籍描述神要来审判一样。)
十六23~24 希腊信件常包括问安语 chairein,「安好」;保罗常把这个字改成 charis,「恩惠」。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