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十六章
16:1-24 哥林多前书的结尾部分,内容包括实际的教会行政,就是哥林多信徒为耶路撒冷教会筹集的捐项和几点嘱咐与问安。本章充分表明了保罗的信仰态度:不单单停留在抽象的话语和思想上,而是通过具体生活实践爱心。其它教会对耶路撒冷教会兄弟友爱的关心和捐项,对于陷入极度利己主义和自己教会为中心的,当今教会给予深刻的教训。
16:1-4 论及有关为耶路撒冷圣徒捐资的问题。初期教会当时,为耶路撒冷教会捐资是重要的行事之一,保罗所到之处都强调救济穷困者的重要性(林后8,9章;加2:10)。耶路撒冷教会之所以特别艰苦,是因为:①耶路撒冷教会原来就有很多贫民阶层的信徒;②多次的饥荒;③犹太人的残酷逼迫而来的窘迫;④在无生产和计划的状态下,滥用凡物公用制度(徒11:27-30)。
16:1 为圣徒捐钱:具体指为救济耶路撒冷圣徒而募集的款项,这是耶路撒冷总会中决定的(加2:10),在保罗当时,有许多外邦教会参加这一捐项运动。这一捐款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救济耶路撒冷教会这一层面上,而是为了:①向哥林多信徒宣传教会的独一性和统一性,力求犹太人和外邦人真正的和睦;②实践基督教最高实践纲领兼实际教训——爱。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虽然为教会本身而做的各种活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将基督的爱传递给社会的阴暗处(太25:40)。
16: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指现今的主日,原来在初期教会当时,主要在安息日举行定期的聚会(徒15:21;18:4),后来逐渐把主耶稣复活的一周的第一日,即周日定期举行聚会(徒20:7)。这两个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并存,但随着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迫害和基督教的成长,两个宗教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直至A.D.4世纪初,确定主日为基督教的安息日<约20:19,主日的起源和意义>。保罗劝勉大家定期募捐,并非是习惯而表面化的救济要求,而是对穷苦邻舍所发出的持续的关心和发自爱心的邀请<林后9:1,关于捐款>。
16:3-4 保罗不愿自己管理募集的捐项,而是把这一工作交付给哥林多教会所认可的人选。保罗的这种纯正态度,对过分参与教会的财政引得圣徒反感的当今的牧会者给予许多教训(彼前5:2)。
16:5-9 保罗提及有所变更的布道计划。本书记录于A.D.55,在犹太人的逾越节之前,地点为以弗所。保罗最初的布道计划是从以弗所出发,经过海路访问哥林多教会,路过马其顿,回来时再去哥林多(林后1:15,16)。现在保罗变更原定计划,告诉他们先访问马其顿,回来时再路过哥林多。对此部分哥林多信徒非难他不信实,还说他是叛变者。但是保罗明确指出,自己更改布道计划,不是为了自己的安逸,而是为了福音益处,因此决不能成为诽谤的根据(林后1:17-24)。
16:6 或者也过冬:具体指A.D.57末到58年初的三个月。在哥林多停留期间保罗执笔记录罗马书(徒20:1-3)。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为了使哥林多信徒赞成自己的布道旅行计划,借着供应他的需用,激励他奋发向前。
16:9 宽大又有功效的门:指前面敞开了有效地传播福音的机会。
16:10-11 若是提摩太来到:当保罗写本书时,提摩太与以拉都正在经马其顿去哥林多的路上。保罗所以特别嘱咐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善待他,是因为担心:①哥林多教会内反对保罗的 党派对他的冷待;②提摩太年少,内向的性格。在此我们可以看出,真心关怀后辈同工的保罗宽大的胸襟(腓2:25-30)。
16:12 为了教会的益处和顺从神的旨意,保罗和亚波罗甘心让出自己的利益,同心协力。通过这些,我们认识到:①保罗忘我的牺牲精神——为了别人和教会的益处,甘心忍受自己的损;②谦卑、宽宏的人格身为使徒,虽然有权柄命令,却没有过分要求同工;③亚波罗美好的信仰他将神的旨意放在首位。
16:13 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指靠着对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确凿的信心,不要屈服于任何挑战(撒上4:14)。要作大丈夫,要刚强:指脱去信仰上的未成熟或软弱,靠着得胜的耶稣基督,以智慧勇气和能力对付一切。
16:17 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指他们传达了哥林多信徒对保罗的爱意和必要的忠告,给保罗带来勇气和喜乐。
16:19-24 在本文保罗以对哥林多信徒的问安和祝福来结束本书。在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问安与祝福是圣徒交通的一个形式,表明教会的本质,圣徒是通过真正的交通,在主里面合而为一。
16:19 亚细亚的众教会:不是当今的亚洲地区,而是亚细亚地区的教会,即指以弗所、歌罗西、老底嘉、希拉波立教会等(徒19:10;启2,3章)。
16:22 主必要来:原来是亚兰文,是初期教会当时普遍通用的问候语。普遍解释为“主啊!求你再来!”。这是初期教会盼望耶稣基督再临的恳切祷告,成了在现实生活中忍耐苦难的力量(启22:20),用一句话凝聚了将来所有世代终极的盼望。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