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哈巴谷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哈巴谷书
注释
二1等待答复
哈巴谷巴不得耶和华早日回答他的疑问,所以他要像兵士一样站在守望所观望(参赛二十一8;结三十三7)。作为一个先知,儆醒守望是他应有的任务。哈巴谷此举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是等候神(参一2),另一方面是反省自己。目前他最关心的是神怎样响应,但他也要知道自己该如何响应神的新启示。哈巴谷并非惧怕神要向这位卤莽的疑惑者发怒,他知道神的答复必要临到,所以耐心等候。
二2-20回答:审判将临到恶人
神并没有令祂的先知失望,祂是公义的,巴比伦要对他们嚣张的行径负责。神用5首讽歌来揭露巴比伦的恶行。
二2-5写下来的默示
神回应哈巴谷的困惑时,先知对神的信心使他被称义。由此可见,神容许忠诚的疑问,然而这默示不单是为安慰哈巴谷,也为所有在巴比伦手下受苦的人。最后得救的好消息要张贴出来,使所有过路的人都可以看见。「使读的人容易读」一句颇费解;其中一个解法是指过路的人尽管匆忙仍可看见此招贴,然后把这消息口传出去(新修订标准译本的译法)。另一解释是指职业跑腿传讯者把这消息传开。不论如何,这消息必会被传开,虽然所宣布的审判不一定是马上临到。事实上,神在「一定的日期」必采取行动。历史在神的手中,并朝向耶和华的日子之高潮迈进,绝不动摇。信靠神的心激励我们不致因表面上的迟延而焦虑,因为这些只是幻影而已,神的应许必在祂所定的时间临到(彼后三3-9)。按照最普遍的看法,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在这默示成为事实时,神必拯救祂的子民,却没有指明拯救的方法;而原文的另一读法(参新国际译本的旁注),可能是指最终是借着某一个别的拯救者,施行拯救。
哈巴谷奉命把信息「写在版上」;这是巴比伦惯用的抄写工具,版用黏土(烤过之后,有如石版)或象牙,或木材造成。这些版可以流传下来,成为记号,证明神的话终于成全。
此盼望的信息是哈巴谷预言的一部分,在此没有注明是哪一部分,但极可能就是这整卷书。另一可能性,就是指随后的两节经文,这两节经文是哈巴谷特别强调,叫读者注意的。
在哈巴谷书这最著名的经节里,先知拿义人与恶人作一个多方面的对比(4-5节)。在原文中,后者没有提名道姓,只是以「他」为代表(译注:和合本在此加上了「迦勒底人」等字眼)。不过内容中提到夺取和其它恶行,说明所指的是巴比伦人(即迦勒底人)。这对比强调二者的行动和结局;「狂傲」的巴比伦人「自高自大」,因掳来的财物狂饮(参撒上三十16);他们强夺别人,贪得无厌,丧失了天良。从第5节的希伯来文动词可以看出这种醉酒的行径是习惯性的。
与这败坏自夸对比的是正直的「义人」(参一4、13),他遵照神启示的旨意行事;他的行为被人称道,是世人的典范。此处所用的希伯来字有很广泛的意思,包括被称为义的地位,在神面前表明清白(参赛五十三11)等。犹大中的「义人」不单行动正直,他们的「义」也被神认许。
义人得生是「因信」而来,与恶人被贪念支配成为强烈的对比。「信」这个字的用法也很广泛,包括信任别人(出十九9)、信神和祂的应许(创十五6),以致推动人去服从,在行为上忠心、可靠(王下十二15),甚至可指在试炼中坚定不移。最后两种用法译作「信实」更好(参新国际译本旁脚注),「正直」是这词最普遍的用法,两者都显示委身与实际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两种人的结局也互成对比;义人的信使他得生,生并非指肉体生存而已。对比快将败亡的巴比伦。这字词在申命记三十章19节的用法涉及某种特殊的福分;以色列蒙应许所得的生命与得为业的土地有分不开的关系。目前这片土地正受到巴比伦人的威胁,经文说以色列的生命和土地将会存留,而她的强敌却要灭亡。
这句经文成为著名经句,是因为它被新约作者引用,而这些新约经文在神学上有重要的地位(罗一17;加三11;来十38)。信心是称义的途径,这原则激励马丁路德发起基督教改革运动。
此句在新约中的用法受七十士译本的影响过于希伯来原文。在罗马书一章17节中,保罗说信心的效果使我们称义,此处的希腊文强调理智上的认同,因信耶稣基督的福音(罗三22,五1)得以在神眼中称义,这是进入天国的第一步。在加拉太书三章11节中,委身信靠神,以致不劳而获地得到生命的赏赐,正好对比严守典章律例却不能称义。希伯来书十章38节则呼吁人在试炼中持守信心,信靠遵行神的旨意以得生。经文采用了七十士译本的一个版本(和合本小字:「我的义人」),此版本可能与弥赛亚预言有关。七十士译本另有一版本,把它看为神的信实,这版本亦可用于哈巴谷书的经文。在巴比伦的压迫下,神激励祂的子民要保持信心,因为将要得生,而神自己也要信实地作成祂应许的拯救与盼望(二2-3)。有人认为先知在第三章,特别是16至19节中,已论释这信靠是怎样。
二6-20针对巴比伦的5首嘲讽歌
第6-8节宣告灾祸的句子通常是丧礼的挽歌中(参王上十三30)所特有的,在此却有嘲笑的意味,以色列的先知不会特别关心仇敌的下场,这仇敌原是压迫他的百姓的。哈巴谷相信神终必得胜,他信神的心在此表现无遗。谁是这些神谕的直接对象,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从文理上看,似指巴比伦;从写作的历史背景来看,亚述则较适合。在他们强盛的日子里,两者都是所向无敌的世界霸权。亚述在主前605年被巴比伦大败,而巴比伦本身亦于主前539年亡于波斯手下。先知哈巴谷不是唯一唱这些讽歌的人,所有曾在过去受到这侵略者苦害的人都齐声唱和(参5节)。
在这挽歌的讽词里(参耶二十二18),哈巴谷嘲笑米所波大米人用不正当的手段生财,至于那抢夺别人财物多取人的当头、流他人的血(指杀人流血或喻意剥削的行径)的欺压者必有苦难临头。神施行报应,抢夺者将要被往昔的受害人抢夺。在高位上受人信任的人滥用钱财的行径,不仅是神不容许的,就是在堕落的人类意识里也不被接纳,从法庭的控诉和新闻的披露中可见一斑。
第9-11节针对那些用不法和邪恶手段来为国家牟利的人。本来牟利在道德上是中性的,无需受指控。但是这些人却用不忠实的方法,利用别人的贪念,谋求自己的稳妥;只顾自己,不理别人的安危。他们要蒙羞而死,甚至被掠夺之城邑中,无生命气息的建筑物也要呼叫,指责这些剥削者。国家的政策与个人的行为一样,要经常受神的话语约束。
第12-14节谈到习惯性的残酷行为──流「人血」与「罪孽」,以此来建立地盘(「建城」「立邑」)的人,必不能遂其所愿。其城邑要湮没火中,不能收长久的利益。那些今天仍高举民族主义,自我膨胀,打着「种族清洗」旗号的人,要记得神对此行为的憎恨是不变的(参摩一13)。有一天,神的公义要对付国际上的邪恶,那时那些罔顾人命,不尊重别人土地权,只顾扩张自己领土、开采石油及其它策略性的矿物的人,将最终会归于虚空。
与哈巴谷同时代的杰里迈亚也用同样的字句来预言灾祸(耶五十一58),究竟是谁最早使用它们,却不得而知。而最终的作者,也就是这些刑罚与审判的原著,是耶和华自己,祂是全能的主,万军之耶和华要为祂的子民争战到底(三8-15)。
在阴暗的灾祸中出现一节光明的经文,给那些信靠神、不刚愎自用的人带来一线曙光与希望。但经文借用以赛亚书十一章9节的大意思,把将来的盼望置于世界末时的背景下,它不是预言历史上某一国家在某一时间内的败亡。认识耶和华是指与神之间密切的关系,这知识要充满全球。神伟大的能和荣耀的显露(出四十34;赛六3)不单让亚述和巴比伦等压迫者看见,也
让整个创造目睹。
第15-17节恶人不单自己行恶,也引诱别人去跟从。他们把邻舍灌醉,暴露别人不雅的醉态。此事叫人联想到今日贩卖淫书、小电影,经营赌场和毒品的商人。他们自己没有沉浸其中,却以此勾引别人。这种恶势力继续渗透全国,并且蔓延国际之间,不单威胁个人,也腐败政府,似乎只有来自神的审判才可破碎这些日趋严重的罪的捆锁。
然而恶有恶报,恶人的刑罚与所犯的罪相称;灌醉人的要被灌醉,显出其淫态。此处的「杯」是喻意神审判的愤怒(参诗七十五8;结二十三33;路二十二42)。恶人的暴行从以色列蔓延至邻国利巴嫩,这里所指的可能是主前605年迦基米施之后。战乱不但伤人,也杀害了无辜的野兽。这段经文纠正我们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造物主顾惜的惟独人类!其实所有受造之物也在罪中一同受苦,有一天得赎(罗八20-22;参创六5-7)。
第18-20节前文曾提及(一14)巴比伦的异教敬拜,在这一个神谕里有更详尽的说明。其实求问人手所造、不能说话的哑巴石像是极无意义的。此处宣告灾祸的句子(「这人有祸了」)出现的地方与上文稍有不同。有人认为是错置于此,应放在二章18节,但没有任何抄本支持此说,也没有证据说一个圣经作者一定要牢守其文体格式。
与哑巴偶像相对的是来自耶和华的真实启示,在祂面前,全地的人都当屈膝静默。这种静默不是死寂,而是敬拜者面对又真又活的神,不是虚假而死气沉沉的偶像时,不禁肃然起敬(参诗四十六10;赛四十一1)。不仅以色列如是,在主面前所有被造之物都当肃敬静默。
这一节把上文描写以色列敌人的罪行,转到下面陈述神伟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