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哈巴谷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哈巴谷书
注释
一1标题
这是先知书中最短的引言之一。哈巴谷是一位先知,是神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在全本圣经只出现在本书中。虽然没有提及神的名字(参拿一1;弥一1;番一1;玛一1),但这里的神谕显明这是从神而来的信息(参结十二10;鸿二1)。文中的信息不一定是用言语说出,这里所指的是一般的启示,先知是在异象中领受的(参弥一1)。
一2至二20与神对话
哈巴谷不像其它的先知,把神的信息传达给百姓,他却向神提出两个问题,神也分别回答。
一2-4问题:神为甚么没有惩奸罚恶?
先知用传统哀歌的形式问神,他的呼求「要到几时」才蒙允(参诗十三1-2)?神究竟有没有能力?是否愿意把他从「强暴」的压逼中「拯救」出来?正如乔布一样,当他发现现实中的神与他在神学上所了解的神相违时,哈巴谷并不犹疑地向神询问。
在一连串不快的形容词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严重的灾祸临到神的仆人哈巴谷。最使哈巴谷困扰的不是这些不快的事件,而是他们的来源;灾祸通常来自外面──个人或国家的仇敌,但现在却出自内部,以色列本国的作恶分子。有人说这里所指的恶人是亚述人;这说法符合预言的历史背景,也可解释何以律法不能公开施行。律法在神的子民之间本有维持秩序的功能(出十八16、20;赛二3),亚述人却不遵守。但如今,公理不再是圣洁生活的表现(摩五24),在以色列中公理不显甚至被颠倒了。
在哈巴谷的时代──甚至是今天──不公平的事情在神的子民中也会出现。先知没有忽略或纵容罪,他求神按照圣约惩罚罪。外邦人的恶故然要对付,但今日神的子民与哈巴谷的时代一样,太纵容信徒的罪了,这些事情显然与神在圣经和创造中启示的旨意相违背。我们往往为了顾全罪人,而纵容了罪,或是忽视其恶果的严重性。其实若不面对其罪,罪人是不能被重建的,沉默等于允许他继续犯罪(参林前五)。神的子民本是被召出来抗衡集体性、社会性或政治性的不义,但是信徒群体本身若纵容罪恶,那么他们在社会中的抗衡不过是空谈而已。现今我们也需要一些不袒护罪恶的先知,站起来坚持圣洁的原则。
一5-11回答:审判将临到恶人
哈巴谷为公义而发的申诉,在他有生之年将获得答复;神的回应却令人惊愕,这事将会发生在「列国中」。七十士译本在此修改了一个希伯来字母,产生了「嘲弄者、叛逆者」等字眼。神审判的器皿竟是巴比伦人(即迦勒底人),作者疑惑顿生。巴比伦人以冲动、强悍见着,他们手下无情,会把所有人都消灭。
哈巴谷对巴比伦的困惑可从两方面来看,巴比伦人是自高自大的民族,他们不听从别人,也不怕军事上的对抗;自尊自大,随意订立律法,威武可畏;他们的马兵强暴、快速,贪婪如野兽、飞鸟;傲慢与强暴是他们的标记,这民族以自己的势力为神。
一12-17问题:神的药方岂不过于猛烈?
哈巴谷的哀歌引发神的回答,但答案并没有使他欢欣,于是哈巴谷再作哀歌。有鉴于神性情的圣洁与公义,先知问神何忍施行如此不义的审判?
哈巴谷从基本信仰着手;神不仅是圣洁和永远常存,祂也是与以色列民立约的神;这一点可从神立约的名字──「耶和华」(出六2-8)看出来。「我的神」这名称不单表示作者与神有亲密的个人关系,更说明这位神在其子民身外客观存在。以此对比巴比伦,他们敬拜的对象并非真实存在,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11节)。而神却是哈巴谷不动摇的盘石(参申三十二18)。哈巴谷虽质疑神何以拣选这邪恶的民族来刑罚和审判子民,但他并不怀疑神有祂的理由。先知准备与神讨论这问题,深信神至终必为自己存留祂的约民。
哈巴谷面对一个神学问题:一位神圣、全然圣洁、不看奸恶的神岂可容忍巴比伦人的恶与诡诈,用他们来作惩罚的器皿呢(13节)?以色列的恶人虽坏,但比起败坏至极的巴比伦,岂不更胜一筹?相形之下,有罪的以色列尚可称为「公义」呢!巴比伦人与神的标准相去甚远,先知在此表示诧异,他连「看」也不能看。
哈巴谷甚勇敢,他不但质问神的作为,还指摘祂夺去人性(14-17节)。起初神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26,五1),人类是整个创造的高峰。现在他把人类贬低,比拟作低等的生物、鱼类和野兽(参创一26-28)。假若神也剥削了以色列人的人性,那么就不能责怪巴比伦人待他们如追捕的猎物,钩上、网中的鱼了!这些人敬拜他们杀戮的工具,因为这些东西为他们带来美食──就是被捕者的肉。这种亵渎和残忍的行径岂可任由继续、不加遏止?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谋求经济上的利益而鱼肉别人,是一种邪恶的行径。不惜牺牲人类的尊严来扩张财富,这种生存本能的崇拜,在今日的社会里可能比巴比伦公开的强暴更令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