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廿八章-《圣经背景注释》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圣经背景注释》
历代志下相关章: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
二十八1~27亚哈斯的统治
二十八1 年代小注 蒂利认为亚哈斯于主前七三五年至七一五年在位。表示与他同时的是以色列的末代君王何细亚,以及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撒缦以色五世、撒珥根二世。这时期诸王的年代十分复杂,各系统的年分有很大的差异。大部分系统都是基于一连串错综复杂的共同执政时期。其中一个对亚哈斯的看法认为他是被犹大政府中的亲亚述派推上宝座,希望与亚述合作能够带来和平;这事最早可能发生在主前七四一年。提革拉毘列色一座建筑物上的铭文,将亚哈斯名列为朝贡者之一(碑文使用他名字的正式写法:耶和亚哈斯〔Jehoahaz〕,亚述语作尧哈斯〔Iauhazi〕)。此外他王玺所盖的印也被考古学家所发现。
二十八2 铸造偶像 亚哈斯所铸之像所代表的是迦南诸巴力,不是地方性的神祇。「巴力」一词使用复数的理由,可能与希伯来语中「伊罗兴」一字也是复数的原因相同──伊罗兴是希伯来语泛用的「神」字。为供崇拜铸造偶像,为摩西律法所禁(见:出三十四17)。巴勒斯坦多个遗址都发现了用来铸造迦南神祇(包括巴力)的金属模子。
二十八3 欣嫩子谷 欣嫩子谷横列于耶路撒冷的南面,在城的东南角与汲沦溪谷会合。通往这谷的城门是哈珥西门(或作瓦片门;耶十九2)和谷门。这谷因着亚哈斯和玛拿西在此崇拜巴力而遗臭万年。约西亚王污秽了这个地区,来防止将来有人再度在此拜祭偶像(王下二十三10)。
二十八3 用火焚烧儿女 圣经作者将外邦人焚烧自己的儿女来事奉神明(申十二31;王下十七31),和拜偶像的以色列人「使儿女经火」,视作不同的两回事。但「使儿女经火」若果不是以儿童为祭的话,就无法肯定是什么。申命记十八9~10将「使儿女经火」与其他迦南的占卜方法同列。同时代的亚述史料,也可以找到这时代有焚烧儿童的迹象。亚述一部分的经济文件的惩罚条款包括「将孩童献给辛神」。
二十八4 邱坛和青翠树 圣经并没有提到其他犹大君王在邱坛崇拜,只将之列为犹大百姓的行为(如:王上二十二43)。希伯来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来描述神庙的非法祭礼,和耶路撒冷圣殿的合法献祭。亚哈斯当然因为所作的非法祭礼而遭受谴责。有关邱坛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下十七9的注释。
二十八5 被亚兰人击败 本节所描述的,是所谓叙利亚─以法莲战争(Syro-Ephraimitic War)。一个广为学者接受的理论,认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国家(包括以色列和亚兰)缔结联盟,要与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领导下日益强大的亚述对抗。大马色亚兰的王利汛于主前七三三年成为盟主。在此以前一年,亚兰和以色列试图强逼犹大王亚哈斯加入对抗亚述的联盟,并且设法剥夺亚哈斯的王位(见:赛七6)。亚哈斯向亚述求救,亚述便在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西征,蹂躏全区,灭大马色的亚兰国,在以色列设立傀儡君王(何细亚)。其他学者则相信叙利亚/以法莲联盟的侵略行为只是反映他们扩张领土的野心,与结盟抵抗亚述无关。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亚述年表删削之处甚多,但仍可以看出亚述东征西讨的梗概。
二十八14~15 战俘所得的对待 亚述年表和壁画浮雕描绘被掳离开本地的人所要忍受的残酷对待。男性通常赤身,鼻子和嘴唇往往穿着痕子,有些人缺了臂腿。又有人带着财物同行。以色列人显然也采取类似的政策,但被先知俄德所谴责。因此本段所描述的看顾和怜悯程度,是很值得留意的。
二十八16 亚哈斯求助于亚述 被其他叙利亚─巴勒斯坦国家侵略之时,亚哈斯的应付方法是向亚述求救。亚述年表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恳求,却把他列为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朝贡的君王之一。
二十八17~18 军事上的困境 亚哈斯不但惧怕亚兰和以色列联军的侵略,似乎也是为了与以东和非利士打仗,才向亚述求援。最近沿着以东和犹大的古代边界的挖掘,证明了以东在隐哈泽瓦(En Hatzeva,或作哈泽瓦泉)和基米特(Qitmit)等镇,侵入了犹大的南地(尼革)。在亚拉得出土,上书这时代之军事公文的陶片,亦显示他们认为以东侵略逼近眉睫。非利士人把领土扩张到萨非拉,收复从乌西雅年间开始受犹大控制的地区(见二十六6~8的注释)。本段的描述包括通往犹大山地的三大山隘(亚雅仑、梭烈、以拉三谷),但提到的城市却没有一个找到被非利士征服的考古证据。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主前七三四年的战事也将非利士列为攻打对象之一,战果是他于主前七三四年在迦萨竖立石碑,并在七三三年攻陷亚实基伦。宁鲁德出土的一封亚述信件反映了巴勒斯坦在这时候十分动荡。亚哈斯所丧失的土地并没有归还给他,反被组织成亚述的行省。
二十八23 大马色之神 古代近东大部分人种都相信神明在地理上各自被辖区所规限。君主实际上是受托管理属于神祇的土地。神明通常无法控制自己领土以外发生的事情(那是其他神祇的辖区)。由于大部分战争都被当作是圣战来执行,胜利便归助于得胜军队的神明。
早至主前第三千年纪中叶,苏美城市拉加什已经宣称击败邻邦乌玛(Umma),是他们诸神所赐的胜利。亚哈斯在此坦承亚兰人胜过他,可见他们的诸神更有能力,也更加有理。哈达(风暴之神)是亚兰诸神系统中大马色的神明之一,按照迦南的史料,这大概是巴力的正名(「巴力」只是「主」的意思)。
此外,亚哈斯又为大马色的神造了一座大坛(王下十六9~16)。究竟这是腓尼基、亚兰,甚至亚述形式的坛则不清楚。这坛是造来取代所罗门王所建之铜坛的。亚哈斯访问的庙宇大概是哈达临门的庙(见:王下五18)。然而本段所描述的,却是典型的以色列礼仪。
二十八24 神殿里的器皿 这些圣殿器皿大概包括容器、用具、陈设、工具。按照列王纪下十六17~18,亚哈斯必须依照指示将各物运给亚述王;「安息日的廊子」是其中之一。然而亚述人通常不会干顶地方性的祭仪习俗。亚哈斯呈上这些物件显然是为了满足贡物中金属的定额。
二十八24 在各处的拐角筑坛 巴比伦文献提到街角和院落的小型露天神庙或壁龛。一份文献说女神伊施他尔在巴比伦城有一百八十个这种设施。这些神龛凸起于地,顶端设有祭坛,到此的主要是女子。如是者本节「拐角」一语,基本上大概是指祭仪用的壁龛。
二十八25 在各城建立邱坛 如今犹大全地都变成了外邦祭仪的中心。亚述人(亚兰人亦然)并不强逼任何属民改拜别神,但向他们朝贡的民族或会觉得改拜征服者的神祇,或许能够改善与他们的关系。有关邱坛的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下十七9的注释。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