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历代志下相关章:

历代志下第廿八章

知罪悔改的勇气(二十八115

  亚哈斯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神把他交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的手里。

  亚哈斯羡慕拜偶像的以色列诸王,铸造巴力,行他们邪教的礼仪,并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这些可憎的事,怎能逃脱神的审判呢?

  只是以色列人不以战败犹大人为满足,而是向他们大行杀戮,一日杀了十二万人,又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二十万(6~8),以色列人这样作孽,神又岂能放过他们呢?

  当神把祂的心意藉先知俄德宣告给以色列人时,一群领袖能知罪,认罪而悔改,以无比的勇气,当机立断,把所犯的罪恶转过来,因为使二十万人掳进撒马利亚是得罪耶和华的。

  这群领袖在被掳的人面前站起来,给赤身露体者衣服、给饥饿者食物、用膏抹疾病的、使软弱的骑驴回耶路撒冷。

  当我们在意见争执中,很易让怒气无限制的发泄出来,致令我们的行为和言语失了当有的分寸,恳求恩主就在这火急的处境,差遣使者发出忠告,使得悬崖勒马!

  这群以色列领袖既已立下美好的榜样,我们又怎能不虚心受教呢?

思想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乱投药石的挣扎(二十八1627

  1. 求助于权势──亚哈斯是一个懦夫,他从来不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战争的对峙中,他只问成败,不问根由!在失利时,竟奴颜婢膝的求亚述王撑腰,列王纪写下他卑贱的嘴脸,他竟自认是亚述王的仆人,自承是亚述王的儿子(王下十六7)。

  然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来,不是帮助他,而是在退敌后加倍的欺凌他(20)!

  2. 求助于财富──亚哈斯是一个蠢才,他指望财富给他安全。他以为亚述王得财富,便不会再欺凌他。于是,他把圣殿、王宫和首领家内所有的财宝给了亚述,但这也无补于事(21)。

  3. 求助于偶像──亚哈斯是一个笨蛋,竟然期盼拜祭敌军的偶像而得救,他把大马士革的偶像取代了万军之耶和华,早晚烧香礼拜,却不知如此是越发得罪耶和华。他不单封锁了耶和华的殿,更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神的怒气就临到他身上!

  当一个人落在患难中,必然会胡乱挣扎,理智固然迷失,情绪也在激动中,任何冲动的决策,必然不会是最好的决定。亚哈斯的鲁莽,使他成为了千古的笑柄。

  今日,当我们落在百般的苦难中,能否享受一颗平静心,在漆黑深夜中等候黎明,在狂风暴雨中静待天晴?

思想 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究竟何求呢?──《新旧约辅读》

一场灾祸(廿八1-27

犹大,在由约坦而达于短暂的高之后,现在可怕的亚哈斯治下又陷于空前的低点;亚哈斯是自从扫罗以来(略去不合法的亚他利雅)第一个全然失败的王。头几节(1-4节)是一张可怕的罪行目录,给他所下概括的评语是『行以色列诸王的道』(2节)。他那彻底而又执迷不悟的敌对耶和华,反映在他接受外国宗教的神明并采用他们的习惯(2-4节;请比较申十二2,3),敬拜他们的偶像(违抗出二十4-5);而最可怖的,是以小孩为祭的做法(请比较王下三26-27)。这种极其莽撞弃绝耶和华的可悲的后果,在第三节已有暗示,那里说亚哈斯如今所追求的那些习俗,正是使以色列前辈被逐离本土的习俗。不错,失地这个题目,自从历代志上十章所记载扫罗的故事以来,就已适当地确定了,而在这里是突出的,不但使人联想到那个王,也预示了被掳于巴比伦那件大事。

(一)北国遣返犹大俘虏

亚哈斯朝代的中心大事便是所谓亚(兰和)以(法莲)战争。这次战争在旧约里面有很多地方记载(王下十六5;赛七章;〔何58-66〕,而且用这种名称,是因为它包含了亚兰和北国以色列(以法莲)之间,对抗当时大帝国亚述之攻守同盟。同盟军来攻打犹大,大概是要强迫犹大与他们一同对抗亚述。事实上,亚哈斯则向亚述求助,而且蒙应允,于是同盟军遂告败北(王下十六7-9)。

这件事在历代志里面完全没有提到。我们虽然读到亚兰和北国攻打犹大的记载(5节),那里并未暗示他们结盟的事。而且,犹大是在他们手中受苦(与王下十六5的说法有明显的差异),而亚哈斯向亚述求助,是基于分别由以东和非利士来的威胁(16节及以下各节)。这些差异可以用历代志眼点不同来加以解释,然而,这意思并不是说它们在史实上不能作合理的辩明。从列王纪下十六章六节,便清楚可见犹大从北方而来的威胁,与南方以东的再次崛起实际上是同时出现的。历代志并不否定有结盟的事;而且同盟军不能胜(用王下十六5的术语)犹大,意思并不是指连小战都没有消耗。然而,更有趣的问题是:为甚么历代志作者选择了他现在所用的方法,来陈述当前这些事情呢?

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事实上是基于这些事件把历史性的以色列之北边与南边再一次连结起来。历代志作者在本章最关注的是进一步探索他们的关系。这便说明为甚么他以一个整体来处理北边,而非把它当作同盟的一员。他记载列王承继的事,自从罗波安以来都是南边的。他没有提供北边的历史,因为他不承认分裂的状态,并且视它的子民为『背叛大家』(代下十19)的。亚比雅之战胜耶罗波安(代下十三章),更进一步且归因于北边弃绝真宗教(4节以下各节)。曾有人(即威廉逊〔Williamson〕)很恰当的指出:当前的记载,把历代志下十三章所叙的情况很巧妙地改变过来。现在北边人士在军事上胜过犹大(5-7节),他们接受一位先知的劝告(9节及以下各节),他们接受他要他们悔改的恳求,而他们有几分表示他们是敬畏以色列的上帝的(12节及以下各节)。亚比雅所作『我们并没有离弃祂』(十三10)的矜,在廿八章六节得到的是令人哀伤的回响。在角色的调换上出现的是北边的人,虽然他们为时甚久、而且前后一贯地背道,而在本质上,并不比南边人士不忠时犯更严重的罪。他们大家(他们的关联,富有重大意义地被形容为『亲人』,或更正确地被形容为『弟兄』,见8,11节。译按:中文和合本祗译作『弟兄』)回转的路是同一条路,就是悔改之路。(然而,历代志作者没有说以色列作了任何决定性的悔改。他清楚知道记载那些事件在北国最后覆亡之前不久便发生了。)

这一切中肯的关联,乃在于揭露人信仰属于这种或那种正统学说、赞同这套或那套教义、或固守这种或那种传统的危险,是与上帝有良好关系的保证。这决不是不重视教义;没有教义,信仰便不可能。但北边人士怜悯的行动(15节),在这个故事里面这样清楚地加以赞许,主要地是表达圣经中前后一贯地向人的心所发出的呼求(请比较太廿五31-46;路十25-37;林前十三章;雅二14-26),这个呼求是长久存在为矫正人在教义和正统学说的思想。同样的赞许应给予所有把那些教会的传统定义为『超越范围以外』的人。

(二)呼求帮助

如果亚哈斯故事的头一部分表明他怎样错误地对待他的敬拜,那么第二部分(16-27节)便表明他寻求帮助又怎样找错了地方(16节)。亚哈斯坚持在亚兰和以法莲压境的危险之际向亚述求助,而不向耶和华求助,这也是他与先知以赛亚对抗的主题,以赛亚呼吁王,要想得拯救,就得信靠耶和华(赛七7-9),而且明白表示向亚述求助唯一的结果,就是会在那个强国手中受苦(17-20节)。这种误置信靠对象的讽刺性悲剧,也被历代志所揭示。二十节,标准修订英译本的译法太粗略。应译作:『于是提革拉毗尼色来到他那里〔在这里肴威胁的意味,可是用「敌对」(译按:中文本作「欺凌」)一词则太强了〕并使他陷于困乏〔那就是在财政上作出苛刻的要求〕──但却没有帮助!』亚哈斯若仰望耶和华,就必定会得到救助和富足──照历代志普遍强调的。相反地──得到的是贪乏,而且亳无帮助,下面几节甚至令人更加哀伤,表明亚哈斯狂乱地投向大马色的神明──到处是叩拜,却不叩拜他列祖的上帝。要得到帮助的呼求,又再次得到与愿望相反的效果(23节)。他的心被异教所困扰,以致使他愈使自己及其百姓不得亲近上帝。这种情形在我们今日也有许多摹仿和共鸣。――《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历代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十八章   文摘   唐纳   志下第廿八章   十二   亚哈斯王   历代   犹大   以色列   亚述   耶和华   北国   耶路撒冷   简介   圣经   他们的   的人   二十八   点此   叙利亚   先知   的是   作者   注释   约翰   偶像   迦南   福音   二十   大马   是在   神明   北边   自己的   以色列人   南国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