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廿四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历代志下第廿四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历代志下第廿四章
重修圣殿(二十四1~16)
有关约阿施的经文不多,因他不大忠心。然他也有善行,就是重修圣殿。这里「神的殿」一词出现了十多次。
.家庭与政治的情况(1~3)──约阿施作王后,蒙神祝福,生儿养女,与先前他自己为孤儿的苦况大大不同。王愿意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可惜,只限耶何耶大在世时才如此,这暗示了日后态度有改变。
.修殿事工遇困难(4~7)──这时敬拜生活已恢复,无奈圣殿仍有损坏,需要修理。王决心改善,但他没有出钱,也没有向利未人直接收取款项,乃是呼吁子民自由奉献。不过,可能利未人感到出外募捐似不是他们分内的工作,反应不大好。
.修殿事工的完成(8~14)──王采取新募捐方法,就是将捐献柜放在殿门外,困难就解决了,修殿工程也得以完成。柜放在门外,乃因百姓不能进入内院。「捐完」即捐满的意思。百姓继续忠心事奉神,但经文点出只限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表明他们对神的心并不完全。
.耶何耶大逝世(15~16)──他一生为神重用,死时与王同葬,是极高的荣誉。他死时一百三十岁,较摩西、亚伦及约瑟还高。在以色列人心目中,长寿乃是神的祝福。
我们需要重视敬拜生活,这不单指重视仪节的进行,也包括教会建筑物及有关设备。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态度,反映了是否乐意事奉神。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是不是自发的敬畏尊重神,抑或只是受外在环境所逼才如此。王与百姓敬拜的心似都不是发乎百分百爱神的心,环境一变,他们的心也就随之改变,这是有信仰者的悲剧。
祈祷 神啊,求光照我的心,叫我晓得是否全心爱。
忘恩负义(二十四17~27)
耶何耶大去世后,犹大国的宗教政治生活立刻倒退过来。
.忘记神的厚恩(17~19)──神过去怎样保守约阿施的性命,怎样让他重登王位,又祝福他的家庭,王全都忘记了。众首领提出了背道的意见,他很快就同意并实行。不听取神藉先知的多番警告。
.忘记耶何耶大的厚恩(20~22)──王离弃神后,自然也不将人放在眼内,纵使是恩人的儿子撒迦利亚来规劝,他竟忍心以凶残手法对待。这是何等的讽刺:昔日他被保护之地,今却成了他杀人之处;昔日恩人耶何耶大避免血溅圣殿,但王却毫无忌惮的加以破坏,且流的竟是恩人儿子的血。
.神施行审判(23~27)──面对这位忘恩负义的王,神不得不施行审判,只一年时间,惩罚就临到犹大国。耶路撒冷虽没有失守,但王的损失也极大。约阿施的生命也不保,很快便被背叛的臣仆杀掉,他虽被葬在大卫城,但经文清楚指出不能与列王同葬,这就表示他属不义之王,他的死与耶何耶大的死,在意义上有极大的不同。这里强调亚扪及摩押地,可能想藉此叫人知道,与外族建立婚姻关系(像犹大王一样)是无好处的。
人心是何等的凶残与恶毒,在这件事上又再一次证明出来。今天,当我们享受主恩的时候,真需要主帮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指责王的失败倒是容易的,但我们何尝不是常面临这样的试探!也许,我们需要间中拨些时间出来,让自己安静在神面前数算主恩,以致这种操练成为我们生活形态的一部分。这样,才不会辜负神在我们身上施恩的作为。各位弟兄姊妹,你有这种感动吗?
思想 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极之重视「报恩」的观念,你认为它与圣经的教导有没有共通之处?──《新旧约辅读》
约阿施不想念(Ⅰ)(廿四1-27)
历代志对约阿施朝代的记载分为两部分:他发起的改革(1-14节),以及他后来的背道(15-27节)。列王纪平行的记载,只从好的方面去看约阿施(王下十二章)。所以,历代志又再一次提供了一幅更加不同的图画,强调义人可能陷入严重的堕落。
约阿施不想念(Ⅱ)(廿四1-27)(续)
(一)约阿施的改革。约阿施虽然清楚受到耶何耶大在世时的影响(2节),自己立定主意消除『亚他利雅的众子』对圣殿所造成的破坏(7节。这必定是指那些拥护王后之人,就是那些为了把持权力而摧毁了王的家,见廿二10)。历代志自始至终,把一个王对圣殿及殿中之敬拜的态度,作为衡量他的义的尺度。约阿施的衡量,以他言及『摩西……所定的捐项』(请比较出三十11-16)和他征募利未人,因此可以作为模范。约阿施的改革,实际上可以作为圣殿发展的里程牌,是具有最重大意义的。这并非主要地是因为修理的范围,那范围相当大的(12-13节)。一座像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如此巨大,繁复──而且到现在又这样古旧了──要加与例行的修理,其工作之多是可以想象到的。重要的改变在于把维修的财政责任从王转到百姓身上。虽然如此,记载其事,并不是要减低约阿施对圣殿关注之情。极可能他自己倾全力而不能适当地做好这种工作。而且明显地那责任并不是强加于不愿那样做的百姓身上(10节);毋宁说,王的热心是受欢迎的,显示在他行义时期,人民意识到蒙福的路就是顺服之路。
在这记载中有些细节是要提到的。利未人的表现显得不那么光明,因为他们显然不愿意把王的吩咐付诸实施(5节)。他们的迟延并没有说明理由,但列王纪下十二章四至八节,暗示他们并不完全诚实处理他们所收到的银子。也许亚他利雅的某种影响仍然影响了那些看守圣殿的人。
十四节和列王纪下十二章十三、十四节之间,显然有抵触。前者说,从百姓募集的银子,有些用来制造『耶和华殿供奉所用的器皿』;而从者则明明表示,没有用那些金钱作这种用途。历代志作者必定把列王纪下十二章摆在面前,否则大概不会作出这样明显的矛盾。他可能已经觉得那句词组『工程完了……』,已经解释了这问题;暗示修理期间,虽然没有用那些银子来买那些器皿,在修理工程完毕时,那些银子才这样加以应用。
(二)约阿施背道。约阿施朝代的转折点,随耶何耶大之死而出现。按
(三)约阿施受的惩罚。撒迦利亚临死时说的话(22节),曾被人用来与耶稣临死时说的话(路廿三34),司提反临死时说的话(徒七60)相比较。然而,在这里我无意以拙劣的见解来介绍先知(新约也没有这个意思,正如我们刚才已注意到的)。他的话,倒不如说是被历代志用来正式宣告约阿施的命运。在他说的话里面含有一种可怕的讽刺。约阿施在早年热心之时(6节)曾指摘耶何耶大不要求(希伯来文为darash。译按:中文本作『叫』)利未人征收百姓按律法所课税。撒迦利亚用同一个字指责约阿施(标准修订英译本译作『报仇』)。诚然,在较早以前(代上廿八9),耶和华叫所罗门要从心里作出爱的回应,就曾用同一个字。在这里和在那里一样,互相『寻求』的概念与互相『离弃』(20节)的概念是平行的,这是约阿施的命运现在可怕地例证的。人若没有『寻求』的回应,耶和华的『寻求』便含有一种可怕的性质。我们在这里绝非从人的复仇心理来看,不过,有人时常都会尝试把以色列的上帝减缩到那个层面上去。人对上帝复仇概念的正当回应是敬畏。希伯来书十二章廿八、廿九节对约阿施最后的状态,提供一种异常合适的注释,而且是对各个时代之上帝子民的一种警戒。
约阿施王的挫败,首先是藉亚兰人的一次袭击(这次的袭击,可能与记载在王下十二17-18的不是同一回事),在这种逆境中他本人大受痛苦,最后且被他的臣仆刺杀,他们对他这样行显然由于他杀害撒迦利亚。他虽然有好的开端,但是到了末了却亳无尊荣可言,甚至不把他葬在『列王的坟墓里』(25节)。――《每日研经丛书》